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失败感笼罩着中国作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笑意 参加讨论

    6月5日,一场名为“浮躁的年代,读安静的小说”的新书沙龙活动在北京单向街图书馆举行,作家格非、北村、李洱,解玺璋和《鲁迅的胡子》一书的作者蒋一谈就当代文学的生存和出路问题,与到场的众多文学爱好者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以下为谈话节选。
    问题一:文学已死?
    格非:文学从来不会死亡,很多人说文学死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文学不会死,死掉的是什么?是现代文学,是十七八世纪以后所形成的这一整套的文学观念,这个观念在今天已经成了某种障碍。
    文学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是本雅明所归纳的,第一个阶段叫“故事”,有很多奇妙的故事流传下来,可是我们记不得作者是谁,它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像一个工匠一样成年累月打磨,经过不同的人来集体创作,然后流传下来。第二个阶段,本雅明把它称为“小说的时代”。诞生一个伟大作品的前提是什么?本雅明说是“百无聊赖”,可是现在,这样的“百无聊赖”、供你大量挥霍的时间,在这个时代不存在了。第三个阶段,是“信息”。我们现在读的是信息。信息本身对小说也构成很大的威胁———信息不仅讲故事,同时也传导它的价值观,也在培养这个社会的公众和读者。如果我们不加辨别地被信息俘虏的话,文学就没有生存的地位了。
    北村:我觉得文学没有死亡,它变异了,像非典病毒一样,要找一个新的宿主或者寄主。书写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是最大的变化。现在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们知道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早就在西方世界已经上演了。人被碎片化了,没有能力来重新说明一个事实真相的时候,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景观。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学,只对现代主义是有意义的。
    问题二:文学的境遇?
    格非:过去的作者都不是专业的,需要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比如《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其实根本不是作家,他是治河的,大家把他看成是作家,其实是不对的。在欧洲也是这样,文学是需要供养的。《版权法》出现后,文学开始进入一个跟市场发生复杂关系的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导致了文学空前的繁荣。到今天,文学最大的功能已经变成了娱乐,变成了某种商业操作。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它找到了一个赞助商,可能是资产阶级。在1910年的伦敦,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主意,就是把作品变成一种神秘的终端,开始把它限量版,把这个书变成一种奇迹。上世纪3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文学找到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赞助商,就是大学。大学不遗余力地推广现代主义文学,推广所谓的“纯文学”。可是现在大学开始重新关注所谓的文化研究,所以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赞助商也撤退了,把文学重新抛到市场化的境遇当中。
    李洱:当代作家整个被失败感所笼罩。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以为文学是一种真理的声音,一种道德的声音,充满了力量。现在,整个当代都感到一种失败感。但是我觉得这种失败感反而是文学应该有的感觉。作家写作的时候,感觉要非常敏锐。但是当他感觉非常敏锐的时候,他往往会遭到沉重打击。人的感觉要尽量地迟钝,才能保证获得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和作家的失败感之间,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但是文学想要保持读者的话,就要求一部分读者要被失败感所笼罩,或者说因为生活中的失败感,所以欲求一种幸福感,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促进。
    问题三:文学的毛病?
    格非:我觉得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遇到非常大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恐怕就是脱离生活。第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特别复杂,个人的生活都处在一种自动化的识别当中,就是你不需要思考了,所有的东西都向你呈现。那么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丢掉了传统文学的基本使命感,而忙于描述个人的局部的境遇。第二个方面,我们这个社会随时都向我们呈现一种“真实性”,但是这种真实性是虚假的,是被包装起来的,我们往往被它所迷惑。我觉得小说越来越变成一种封闭式的东西,需要打破这种封闭性。
    李洱:经常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出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觉得这种声音是一钱不值的。我觉得这个时代确实已经无法出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在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时候,是把他们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作家。我们想从中找到某种启示,但是我们不会允许当代再出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最不像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问题四:文学的路在哪儿?
    格非:文学不会死,死掉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19世纪辉煌的时代是永远不可能再有了。但是文学会变成一个什么东西呢?今天这个时代,进入一个选择性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加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一个时代不在于有无数的人去写作,而在于是不是这个时代会出现重要的代表?
    北村:我认为是寂寞写作时代开始了。我跟朱大可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书写时代结束了,过去口传的时代可能要恢复了,以图像、影像,甚至游戏的方式出现,这个我比较费解。但是我承认这是巨大的断裂,这个断裂不是过去考虑文学变成小众的问题,而是人被碎片化了,被废墟化了,何以建立信息呢?
    问题五:文学的现代意义?
    格非:梁启超认为小说可以拯救国家、拯救民族,有很多的功能。他认为中国落后就是因为小说不发达,所以小说的功能被赋予太多的东西。小说的作用是什么?我想每个人读小说的时候寻找的东西不一样,但是里面仍然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读小说跟读所有的读物一样,你在寻找一个同道。因为你在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需要求助于他者,小说会给你这样一个同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写过,他的烦恼照亮了你的生存。
    原载:《新京报》2010年6月12日
    
    原载:《新京报》2010年6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