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是小地方,也是全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蔡晓龄 参加讨论

    《紫青稞》,初读而有惊喜,这在我是不多有的情况。于是认真读进去,居然沉迷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回味着福克纳的那句话:“对于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对复杂性的感受是其一切知识的基础。”我能够感觉到一个藏族女作家博大的爱心与敏感,一种强烈得无法抗拒的力量迫使她把她喜欢的人物嵌进生活的泥板,记录片的叙述方式成为这部作品的基本特色。她笔下的三姐妹把我们带入了活生生的西藏世界,她安排她们生活在最边远的普村、离县城10分钟路程的森格村、最后是嘎东县城。这样安排是独具匠心的。一个当代作家不能不对空间有相当的敏感,那曾经是古典作家挖空心思经营的典型环境。对今天的人物来说,空间不仅是命运的舞台,空间本身的游移转换也是人物不确定性的根源。能从确定中看出不确定,或者从不确定中看出确定,这就是当代作家洞察力的体现。叔本华坦然地说,“第一流心灵的特征是他的全部判断的直接性”。我发现作者的小说观念非常质朴,恰巧具备了叔本华说的直接性。直接性就是质朴,率真,不做作,不刻意。作者关心的是藏族人怎样生活着,还将怎样生活下去。她的普村,她用紫青稞来比喻它,却是她要捍卫的精神领地。那里的一切土得原汁原味,她饱含爱意来描摹它,内心的敬仰全都献给了它。那就是最古老的西藏最淳朴的风貌,与世隔绝,自然天真,那里有不加修饰的爱恨,有四季运转的风俗,有它别出心裁的道德伦理法则。因此,作者摒弃了当代作家的时髦写法,大胆地让生活回到原生态,让生活自己说话。她的人物看起来不像是经过了抠像处理,而是被放回了生活本身,按生活的原始逻辑运动。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怎么用青稞换录像看;门两边画的蝎子;糌粑清茶的日常生活;春耕仪式;压箱底的巴珠首饰如何在吉日登场;穿着借来的衣服鞋子过节;邻里乡亲忽远忽近的人情关系;茶酒馆里的生活场景;村长怎么靠古老的力量统治村庄……长篇小说永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写什么,怎么写,成了写作者不朽的追问动力。
    人物鲜明地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却时时被现实把原有状态打破,使个人显示为某个暂时的碎片。作者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人物不断被改写,在变化中变形,凝结为新的自我。生活的力量就在这种运动中显现,这样的节奏符合生活的运动状态,它能够以假乱真,使读者忘记了是在阅读一部小说,好像已经加入到那种生活流中,跟着它一起运动,从作品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表述经验的人,不仅有充分的敏感,而且有思索的能力,这一切对她的写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M·德利维斯在《小说技法研究》中说:“世界性产生于对世界的一块地方(哪怕是一块小地方)进行尖锐、深刻的观察,并通过它反映出整个世界、整个生活的面貌。小说家最崇高的任务是写好他有幸在那里生活的那块地方。”不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一个地方,那是全人类共有的体验。无疑,这是《紫青稞》的追求,也是我对作者的祝福与敬礼,她受之无愧。因为她的努力,我们对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前景充满信心与期待。“是小地方,也是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国作家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使命。
    (蔡晓龄 女,纳西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
    原载:长篇小说选刊2010年第4期
    
    原载:长篇小说选刊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