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沉重的“房子”:陕北农民生命图象和缩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赵熙 参加讨论

    高鸿是一位我不太熟悉的青年作家。从作者简介之“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谓看,至少是在美术及工艺方面有着不凡的造诣。我尽管不了解他的画艺如何,但从《沉重的房子》中那个微显忧郁而内秀、又心怀高远之志的青年主人公茂生的苦斗、奋斗历程中,已感知了作者的内心蕴聚的生活原计和体味。这部《沉重的房子》的确使我在阅读中感到压抑和沉重,严酷的“真实”和黄泥村为黄土一样生息着的农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串串带血带泪的乡村故事,令我感动而揪心。这是一部无多少雕饰的、十分认真而动了心的创作。我对于年轻高鸿这种老老实实的写作和在《沉重的房子》中的艺术探求深表钦敬和祝贺。
    《沉重的房子》尽管是以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中国城乡的巨大变革的生活现实为其背景,但作者毫无粉饰、应时感,无时下主题大于生活的概念式的刻意制作,而是将他凝重深沉之笔触及这块黄土地的深层,尽力掏挖其自然质朴的本真,将自己对于这块土地的深痛体验,让在这个浮华世界生活的人们,能够冷静下来,回归到母土的自然形态中,重新审示历史和自我,重新回到我们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中,感受悲欢,聆听心语,来一次精神和灵魂的洗礼。尽管这不一定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但我在读过之后,至少有一次凄伤的感怀和回归的愿望。
    人常说“安居乐业”,这是中国老百姓固有的生活理念,连杜甫老在他一生的颠沛流离中,也发出悲凉的渴望和长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国农民更是把“房子、结婚、生子”看作实现人生理想和幸福的“三步曲”。除“足食”而外,尤以拥有房子为首。这种理念,大约不仅仅是传统式的中国农民的美好期盼,就是时代进入现代化的当今,对于城乡任何人来说,房子也仍然是“安居乐业”之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子也是人格尊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标法和符号。从黄土地走出的高鸿,在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经受了同所有贫苦的乡下人都经历过的苦难和贫穷,深切体味到“房子”对于贫苦农民的意味。在他的笔下,“房子”成了黄泥村的命运和未来。作者所叙述的三个主要家族(队长关宝栓、地主出身的周崇德、关福来和白豆花)的家史和秘史,以及所展示的黄泥村乡民的生存状态,无不因“房子”而牵心动魄,演绎出人生的悲欢大剧。 多子(周崇德女人生育9胎,成活6子女;关福来女人白豆花生14“丫片”,活12钗;队长关宝栓生养五虎子)、贫困,种种天灾人祸在“土穴”的原始状态的生活中缓慢地流动,成了中国农民生命流程的图画和缩影。 即使曾在县城有过几十间大房、名人字画的周家,到头来一家八口也只是挤在一个破窑炕上,连周崇德同女人的夜生活也变得奇异。为了一所房子和恋情,长子茂民挖药砍柴坠崖而亡,土窑大雨中坍塌,又夺走小女之命,何其悲哉!茂生和未婚妻秀兰为建栖息之居,竟同秀兰自挖泥坯,自烧砖瓦,那风雨磨难中将人劳累得如同“泥人”“死人”的惨情章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即就是那个生了五虎上将的大队长关宝栓,也由于多子之实,为争房而反目成仇,纵火行凶,酿成血案。晚年的这个强人宝栓竟至于如“动物”似的蜷缩于荒沟土洞中,到头来还被儿媳剥光,赤裸裸地丢弃于沟底荒野,这又是何等惨烈!
      沉重“房子”啊,陕北几代人的命根呵,作者高鸿为我们展示出的是一个悲惨的世界! “房子”即是沉重的生存期待,又是作者笔下的艺术象征。由“房子”而引发对中国农民传统意识内在精神的深邃思考,用他那支善于素描的画家之笔,深刻其内。老一辈乡土人,似乎从一代一代难以改变穴居式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逆来顺受、安于现状、无奈固守,甚至无求懒惰的习惯,以至于这种意识浸沁于血脉骨肉中,浸沁于千百年所形成的精神观念中,以至深深地影响于今,成了黄土地难以改变的色彩。我们从《沉重的房子》在周崇德看待茂生和秀兰企图改变面貌自挖泥坯自烧砖的态度中,便可以窥探其精神内质滞后到怎样的程度。“茂生跟父亲说了,父亲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说不行。秀兰撇了嘴,说茂生你有没有决心?茂生点点头。父亲咳了一声,给牲口喂草去了。”连未婚妻秀兰都“不明白一家人为什么能将光景过成这样?……她发现这个家缺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很多精神上的东西,比如闲人很多,一坐就是半夜……父亲固执已见,谁的话也不听,撞了墙还不回头……房子成了这样,早该收拾了,却一直等到下雨的时候,才上到房顶搭塑料布,雨一停又忘了……”作者通过“房子”,所揭示的这种人性的劣根和固有的、甚至已带麻木状态的“苦难无求”意识及懒散,难道仅仅是周崇德的心性么?作者所呼唤的精神解放和开拓,则是《沉重的房子》深层的内涵。
    然而,“房子”问题不仅仅是沉重,已经领悟到因为“房子”即可影响人生理想和未来的周茂生则代表了新时期陕北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沉重的房子》深刻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真实地揭示了陕北农村的生存现状和习惯力量的“沉重”,更在于通过对茂生等众多男女青年以各自的不同方式,从黄土地中走出的艰辛而勇为的历程,展示出改革潮流不可逆转的“大江东去”之气势。围绕着茂生的高考落榜,苦读作画,反反复复地走出走进,在出外打工中的多重遭际和奋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个身居山乡而又怀揣宏志的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是一代新人的真实可信的典型。作者笔下的周茂生同路遥的高加林有共同之处,就是要走出黄土地。所不同的地方是因时代的局限,高加林更具个人奋斗的“于连”色彩。而周茂生所处的时代已为他铺就了多彩成功之路。同时,不仅仅停留于一种朴素强力的“突围”和挣脱,更在于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追求。尽管由于作者所描写的人物过多,对于周茂生这个人物的笔力有所分散,但从他的本书整个下卷篇幅展示其走入城市,走入企业的开拓创新之路的规模,便感受到作者不再沉溺于苦难的宣泄,而更在于对于新生活的呼唤。
    高鸿是一位对生活有着多重独立思索,有激情有才情的青年作家。《沉重的房子》写得冷静、流畅。虽有因随心而显无节制之处,还可精制打磨,但不失其原生态的“真实”却显难得的。自然,他还是一位画家,因之,他带给这部长篇之作不仅有着充满民俗文化色彩的古朴素描式插图,还在于他的文字和气韵,都有着画家重于描绘质朴生活和细察其形、其色、其情的独特视点。场景、氛围、情与景的相织相融,使这部作品在“沉重”中更具自然和人性之美感,这便同当今时尚小说更趋于“电视脚本”化拉开距离,在文学艺术的品性上有所追求。
    也许由于写作的习惯,高鸿的长篇小说尽管生活饱满,色彩丰富,但结构处理上有些松散,影响了更深层次的巨大冲击。但作为一位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年轻作家,能写得如此沉厚、广阔而具时代精神的长篇小说就不易了。我喜欢这部作品,更寄希望于未来,相信他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会有更具特色的艺术探求。
    赵熙。陕西省作家协会
    原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3期
    
    原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