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第六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发言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应邀参加第六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的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有关领导和胡平、雷达、胡殷红、廖琪、温远辉、周建平、周航、谢有顺、鄢文江、杨宏海、南翔、胡野秋等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作家共论打工文学的现状和未来。打工文学是需要追寻、守望,还是需要升华、超越?打工文学大本营在“新特区时代”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后打工文学时代是否真的来临?打工文学能否为当代世界提供中国文学经验?与会者各抒己见,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现将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雷  达(评论家):
    打工文学产生于特定时代
    打工文学是中国现代转型时期的特定文学现象。文学是打工者写的文学,同时也是写打工者的文学,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情感,他们大多具有乡村背景,因进入城市的种种遭遇,产生了书写的冲动,便形成了打工文学。这一次鲁迅文学奖最大的亮点或者说最大的冷门其实是王十月的获奖,王十月的得奖非常重要。这个作品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非常好,现在王十月证明我们打工文学进入了主流的视野,在打工文学的发展当中会有一些优秀的佼佼者进入主流的文学,获得比较高的奖项,这是肯定的。但是我又不太主张把得奖作为目标,这是一个可喜的结果,但是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打工文学有它原生态的东西、生命力的东西,这些还是要保留。
    打工文学应更多描写农民工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灵魂的斗争,表现出人的胸怀和尊严,让打工者成为健全的自我主体。就创作的姿态而言,不能仅仅体现在吐苦水上,应该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主要是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的觉醒。
    胡  平(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
    打工文学应重视精神性写作
    文学的中心是写人,人是分群体的,巨大的群体生存状况必然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类别。打工文学有这么庞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文学的重要方面。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可以创造非常好的题材,像知青文学一样,打工文学必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我们需要从打工题材中重新发现人。现代管理下人的异化和彻底的物化是给人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的根本原因,从乡下来的年轻的打工者,带有许多幻想的,甚至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在人生的第一步就撞上了一面通不过的墙,所有的信息都告诉他们只是打工族,而不是属于这里。宿舍里的人也是机器,缺乏人际关怀,如果他辞职,我相信意味着他人生的第一步就面临着彻底的失败,所以做人还是做物是打工族的一个普遍的问题,甚至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时代性的文学主题,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很深刻的文学题材,因而打工文学也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思想内涵的。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都是写人的,但纯文学更重视精神性、灵魂性的写作,《国家订单》及其他打工文学优秀作品,正是在精神性写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廖  琪(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用感恩的心记录这个时代
    特区人的优秀品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感恩”,举办打工文学论坛不仅仅因为打工文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特区的建设和繁荣有着打工者的积极参与,更因为特区人对文化有着由衷的感恩式的热爱。打工文学的走向和立场是什么样的?只要我们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广东的拓荒者当初受到的伤害,老一辈作家对改革开放大业的无私付出,一些打工作者便可以找到正确的立场。
    今天的广东已经成为打工文学作家的创作之地,打工文学作家已经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力量,广东省作协和各地的作协决心将为他们的南来大展宏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几年调进广东省作协的青年作家中,打工文学作家和南漂作家占了60%以上,包括王十月、郑小琼等作家,已经成为写作的中坚力量。
    温远辉(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优秀作品肩负神圣使命
    过去对打工文学的话题都是围着打工来转的,今后探讨的话题应该围绕着文学来展开。才更符合打工文学本体的要求。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回到文学上来,进行文学的工作,把关注点过多的停留在各种各样的存在现象上。写作者做了很多的努力,而文学上的功夫不足,那么只是尽到了记者的职责,而没有作出文学家的努力。只有努力建立起自己的人物形象谱系,着力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心灵要求的独特形象,打工文学才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打工文学的文学意义在于必须是理想的文学,雨果说过“理想是明灯”,缺少理想底蕴的作品,是照相式的植入文字,优秀的作品总是肩负着一种神圣使命,那就是坚持人的尊严,要让文字焕发出光彩,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刘璋飙(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健康发展
    从第一批打工文学产生到现在,已将近30个年头。2000年,深圳市和宝安区以打工文学为主题,组织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为打工文学正名。
    打工文学发展方兴未艾,我们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打工群体的文化权益,积极探索为打工者服务的形式和职能。多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打工作家和打工文学作品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和宝安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打工文学的扶持力度,采取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打工文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第六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是对连续五届全国打工文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在特区一体化大的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探讨新形势下和谐构建文学之路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这次论坛对繁荣深圳文学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罗烈杰(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
    打工文学面临新的机遇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5月份党中央、国务院送给深圳一个大礼包,就是扩大深圳经济特区,也就是说今天论坛的主题“特区一体化”,这不仅仅是经济特区区域扩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会引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包括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深化,包括全体市民的素质提高,这必将会进一步引起广大外来建设者们、特别是打工文学者进一步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认识这一重大的变革,会进一步触动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将会引来我们新一轮的打工文学的发展。
    杨宏海(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打工文学的历史使命
    “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先走一步”的广东,最早涌起波澜壮阔的打工浪潮,“打工文学”应运而生。它是广大劳务工群体创造的“文化品牌”,也是最有广东特色的文学形态,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
    作为打工文学的发源地,20多年来,广东始终坚持对这一文学形态的呵护和培植,涌现出大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张伟明、林坚、周崇贤、盛可以、王十月、郑小琼、戴斌、谢湘南、柳东妩……这些有着打工生活的真切体验、而又怀抱文学梦想的作家,日益引起当代文坛的瞩目。
    打工文学继承了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劳工文学”的传统,又融入了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在审美经验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性。打工文学以其真挚的情感、鲜活的生活,记录了许多底层民众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为时代感知疼痛,为文学充盈血脉,因而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的打工作家由于各自的努力,生活和工作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逐渐从繁重的打工现场脱身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与打磨自己的创作,力图站在更高的美学层面上构建自己的作品,但是现实主义的“批判的力量”仍然是他们创作生命中不可割断的“脐带”,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能触摸到具有时代特色的“打工胎记”。
    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网络文化成为打工文学作者的重要平台。其中,打工文学联网、打工文学网、红袖添香、榕树下和起点中文小说网,包括打工作者的博客等载体,连同各类文学期刊,一起培养了蔚为壮观的打工文学写作队伍。来自福建的青年打工者周述恒就是选择快速传播的互联网在线写作,将他的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推给广大读者,使其与王十月的《无碑》一样,成为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打工文学作品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批“新生代”打工作者走进人们的文学视野。他们继承上一代打工作家的优秀传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创作,萧相风、陈再见、庄昌平、程鹏、李双鱼、邬霞、珏菡、刘永、魏兰芳等,迅速地走上打工文学平台,展示出各自独特的风采。
    打工文学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并正在对当前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打工文学已为国内许多高校与科研机构列为研究课题,海外一些国家的学者也把关注的眼光投放于此。在与我接触的学者中,就有美国、日本、韩国的学者前来了解并研究打工文学。这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及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打工文学,应该承担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为当代世界提供中国文学经验。这就要求打工文学要坚守已有的现实主义传统,更广阔地拓展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视野,不停留于故事的陈述与悲苦的揭示,而是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和深远的人文关怀,借鉴中外文化的艺术成果,塑造自己独有的艺术形象,力争写出既有国际意义又有中国审美特色的精品力作。
    谢有顺(中山大学教授、评论家):
    文学写作边界需要扩大
    打工文学至少扩大了我们原来对文学理解的边境,我们除了喝咖啡的生活,还有很多铁皮屋里面的生活、工厂里流水线的生活;其次是丰富了我们对人的理解;其三是打工文学开始关心他人的痛苦。打工文学告诉我们说人可以从房间里面走来,可以重新面对内心的旷野,尽管大多数的打工者都生活在狭窄的工厂、车间、流水线上,但当那些作家在写这样一些人群生活的时候,其实这就意味着他们开始重新面对社会,重新面对更广阔的社会脉络,社会和经济结构这个脉络里面的人该如何观察?该如何定位?我觉得这表明当代文学有一个重新出发的意识。当代文学多年来写的范围很狭窄,当所谓的宏大叙事统治中国文坛的时候,强调个体非常有价值。但是今天当个体已经变成了仅仅是自己房间里的那点事的时候,我们要反思个体的含义,这个个体是我以外的个体,应该有旷野中行走、有天和地的个体,打工文学还是把人放在经济权利广大的脉络里面,甚至放在心灵的荒原里面,重新来理解这个渺小的个人我觉得有意义,至少丰富了当代文学对人的理解。
    他人的痛苦可能是文学里面非常神圣的母题。书写者要有一种立场和视角,就是真正关心他人的痛苦,这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是文学写作边界的扩大,从自己里面走出来,把自己返回到一个更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和这样一个类型的人能够更多地连接在一起。
    周建平(《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打工文学的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环境;第二个方面是政策环境;第三个方面是研究环境。深圳这个地方太特殊了,整个深圳处在文化热流涌动的潮头,作家们创作热流涌动,捷报频传,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这种情形确实和内地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这样一个文化环境给整个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氛围。现在特区一体化面临新的挑战,这是打工文学逐步提升档次的机遇。深圳、宝安这里的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是非常精通文艺管理的,这是打工文学发展的最有利的政策环境。
    南  翔(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教授):
    打工文学表现劳动的光荣
    我们要将良知、道德和情感置于底层的时候,还要放下艺术心智、才情和必要的思考,来展现作家对苦难特殊的厮守和表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苦难与真正的艺术震撼力。我们要有做工的乐趣和幸福,但是在我们的作品当中没有对劳动产生的讴歌。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人在第一线上,我们当然需要维权,一个不善于维权的群体是可怜的,但是仅仅是维权,而对自己的劳动是鄙意的,厌恶劳动、崇尚资本、鄙薄技术的群体也不会有出息、也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大的进步。我们为什么青睐别国的产品,对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表示怀疑的态度,恰恰是很多工人对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对于我们自己的工作不是喜爱的。绝大部分人只关注收入和待遇,没有一点敬业精神,自然不会对手中的产品抱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如果我们的小说视野、散文视野再开放一些、再打通一些、再有一些人类普世价值的讴歌,我想我们打工文学的境遇会有大大的改观,也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张洪华(深圳市宝安区委副书记):
    打工文学对宝安的影响
    打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宝安区的经济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一是打工文学繁荣的氛围,促进了宝安文化事业、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我们有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知名度的品牌性的东西,我们的打工文学是其中重要的名片以及不可或缺的奇葩。
    第二,打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带动整个区域、特别是劳务工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自身有这么庞大的群体,因为我们宝安区有500多万的劳务工,有这么多的人自身在成长和发展,同时会影响周边的一批人,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批人,对我们劳务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在保障劳务工的文化权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劳务工要融入这个城市,我们要给他们一系列的权利,其中就有一个文化的权利,他们要享受这种文化的权利。打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我们办了很多的刊物,让他们有发表的地方,让他们有阅读的空间,这就起到了保障他们文化权利的积极作用。
    第四,对于我们区域的平安、稳定、和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宝安区这么多年以来把平安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曾经有一段时间宝安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都成为国家、省、市关注的重点,几任的深圳市领导都讲“宝安安深圳安”,因为宝安区域面积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给这个区域的平安和谐发展带来诸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我们的打工文学的形成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去潜心的研究、潜心的写作,大家在写作和阅读作品中得到营养,素质都在提升,为整个区域的平安和稳定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对宝安区整体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软实力最终的提升,就没有整体的竞争力,我们宝安有这么多的群体做这些事,他们会影响很多的人,是我们文化软实力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六,对于宝安区的整体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很多的作品、很多的作家是宝安出来的,甚至江苏的很多作家都曾经在宝安这里工作过、在这里发展起来,很多获奖的作者都是出自宝安的,对宝安的形象提升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