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给人以震荡与启迪的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梁鸿鹰 参加讨论

    赵瑜的新作《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修建始末》不仅提供了当代铁路建设业绩的一份忠实样本,更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富于思想性的教益,给人以思想的震荡、艺术的启迪,他对文学规律、特别是对报告文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在这部集报告文学纪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中再次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令世人吃惊,尤以出行方面的变化为最,铁路行业的大发展、大跨越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给各地经济带来的效益堪称空前,青藏线、动车组、和谐号、磁悬浮、高铁,不仅成为全民流行的热词,也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宜万铁路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山高壁陡,河谷深切。沿线工程大部分位于喀斯特地貌山区,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为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山区铁路,被工程界、地质界多位院士和专家称为世界级难题,视为“筑路禁区”。比如,全长2600多公里的京九铁路只用3年时间就完成施工,而宜万铁路的长度不到其六分之一,修建时间却长达7年之久,青藏铁路每公里只需1000万元左右,宜万铁路则平均每公里耗资6000万元。但宜万铁路是从中国最发达的上海出发西贯中部地区,通过武汉,直达大西南,是接通成渝线最短捷的一条路线,是沿江而上的沪、汉、渝、蓉大通道,其建设历程为何堪称艰苦卓绝,这些也都吸引了赵瑜,但真正能够让他动笔的还远不止这些。
    因为按照一般的写法,大多数作家大概都会从决策到建设面面俱到地写下去,而赵瑜没有这样做,他向远处探过头去,发现无限的风光。也因此《火车头震荡》紧紧扣住“始末”这两个字,在这个工程的来龙去脉上做足文章,有意避开已经被大量新闻报道开发过的关于工程建设的那些具体的环节,走了一条别致的路子。赵瑜由远及近,经过接触、开掘大量铁路史料,找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找到了题目的切入点,以詹天佑的人生、实践、身前身后事作为自己这部作品的重要支撑,他由《詹天佑文集》看到詹天佑先生平生最耗力气者,是两条干线的修建,“先筑京张铁路,历尽艰辛始成,开华人全权独立修路之先河,彪炳史册;继而转战川汉铁路宜万段,同样历尽艰辛,却半途泣血而停废,遗恨长江之畔。一条路成功了,一条路断掉了,构成《詹天佑文集》的主体内容。叹悠悠岁月,长河激浪,翻卷故事无穷”。从而把宜万铁路与中国铁路史挂上了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历史的、现实的连接、交汇在一起,《火车头震荡》不啻一部微型简明的中国铁路史,作品信息量被扩充得十分饱满。
    《火车头震荡》在汇集、发布纪实信息的同时,更重视彰显思想力,作品写宜万铁路现实建设和写与这条铁路有关的历史在篇幅上是平分秋色的,作家通过写以孙中山、詹天佑为代表的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历陈中国人对铁路梦想与恩怨的纠结,道出封建半封建、殖民半殖民旧时代的屈辱,写几茬恩施人、湖北人,为争取这段铁路的立项、修建,所花费的心血、付出的持续努力,道出铁路建设在“来自大地本身的有形之难”以外,大量“来自历史、来自社会的无形之难”,让人们反思我们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品透过大量细节、大量事件,向我们发问: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做成一件好事有时候居然是那样的难?我们的观念是否出了毛病?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应该有哪些符合时代的变革?还比如“灾难”以及灾难如何成为灾难,人间灾难与社会经济腐败有什么联系?总之,《火车头震荡》能给我们以思想的震荡,这是赵瑜作品的特有魅力。
    任何写作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作家的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等不会不受限制,处理一个题目时作家的个人动机、艺术追求完全无拘无束是不可能的,那些偶然的发现、自然的冲动,有时可以化为得心应手的文字,有时却只能任其从眼前流逝,那些不具备书写价值、枯燥的信息,有时又不得不进入文本,对此作家无能为力。宜万铁路是个规定题目,有规定性的内容、规定性的时间空间、规定性的人物和事件,在处理这样一个规定性的题材时,赵瑜依然是坚决地从文学的铁律出发,他始终牢记文学的使命,立足于营造文学的绚丽。《火车头震荡》的这份绚丽,首先得自其构思,赵瑜打通过去与当今,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打通纪实与思辨,努力突破题材自身造成的诸多限制,找到了既体现题材所需要的新闻性、纪实性,又尽可能充分地张扬艺术创造个性的路径。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赵瑜用力很大,但绝不搞平衡,历史人物他就以詹天佑为核心。写尽这个12岁就去国求学的铁路建设伟才,在旧时代事事勉为其难的凄苦历程。“夜读《詹天佑文集》,感慨难眠。由一人一时一地,想到中国现代化进程,历经百年血火,步履难乎其难。詹天佑,这位仪表堂堂的中华首席工程师,率万众开山辟洞,最先凿通暗夜,张举双臂,迎来了一个时代的强烈曙光。”詹天佑为何做成了京张铁路,留下了宜万这段遗憾,他坚信“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益坚”,时代没有给他以喜剧的人生结局,但他仍然告诫人们以修业、进德、守规、处事四者为人生之纲,寄语后辈“视公事为家事,以己心谅人心”,至此,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滋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当代建设者中,赵瑜着力塑造了负责最难路段齐岳山隧道建设的山西万荣人董裕国,老董的特点有两条,一是酷爱原汁原味的蒲剧,二是无日不记笔记,是位“专心攻关、宁静致远”的人,通过他的笔记本、他做的事情,赵瑜塑造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头脑全方位开放,时有思想火花冒出的形象,指出,像老董这样,接受正统文化熏陶,“遵循的是农家子弟——部队军人——社会责任这条纲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坚人群”。他进而体会到,修筑铁路的人们,身上不凡的耐力、作风,均来自传统文化,他们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克服厌战退却的念头,保持完成任务的信念不倒”,董裕国给他上的求知践行的真情大课,也使我们深受感动。赵瑜是个涉笔成趣的人,他的作品常有闲笔,他可以拐出去闲扯一段,然后再回来,比方十二章“火车的诱惑”讲文艺作品中铁路的段落,塑造董裕国时关于万荣的段落,都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对人物形象塑造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赵瑜是个语言高手,他善于提炼语言,不按一般的套路组织语言,常常给人惊喜,字里行间透露出幽默、风趣,同样是报告文学作家中较为突出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