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骏的散文,无论是早年以书信体为主的散文集《霜露》,还是最近出版的《爱满天下》,之所以引人注目,其因有二:一曰“情”,二曰“爱”。这里所说的情与爱,非是狭义的男女情爱,而是人生之情与人生之爱。可以这样说,爱,始终是叶良骏散文的灵魂,是她蓄之于心、付之于行的人生观。她的散文,作为一种感情的载体,将一种人生之爱化于其中,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善养心,爱润魂》一文,写一位孤苦贫弱的陈阿姨,在人妖颠倒的动荡年代,不畏强暴舍身救人的往事。作者以感恩的心情回忆了阿姨处境悲惨却不失善良的品格,以浓墨重笔讴歌这种罕见的善行,呼唤爱的回归。读罢令人于感慨唏嘘之中,对善与恶两种不同的人性观,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叶良骏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位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她多年来致力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传播,身体力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她为众多的莘莘学子传经布道,使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陶行知说过:“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大爱的精神,他说:“青年和小孩子的事最重要。”爱孩子所以爱人生,爱人生所以爱社会、爱国家。他对孩子成长的关注,无微不至。本书作者学习陶行知,以陶学的真谛涵养了自己,又以自己的真情诉之为文,故其散文能“情”与“神”同游。即使片楮短什,也都流露出对社会人生的关爱之情。《心中的遗憾》写了一个因为受到责难而轻生的女孩,“一个女孩走了,在阴霾的春天”。一个正值花季的鲜活生命,因何告别人生,因何心灰意冷决绝地弃亲人而不顾?作者对生命殒落的思考、对教育不当的忧虑、对爱心缺失的痛楚,充盈在这不到千字的短文中。字里行间痛彻心扉的呼唤,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孩子的拳拳爱心。 爱与生命,是人生的母题。作者以心灵之笔,赋予爱以广泛的内涵,与人生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时时感受到一种情的震撼、爱的感悟与延伸。作者的大部分散文,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叙往谈今,都有着一种或隐或显、或浅或深的情感流动于其中,使人觉得文章即人,人即文章。《留点善意在心中》一文,作者以悲悯的笔触、深沉的感慨,写了一位跌倒在地的老人,频频呼叫而无人勇于上前搀扶的情景。在桃红柳绿中出现的这一幕,足以发人深思。而作者的笔意所在,显然不仅仅是同情,还有反省与呼吁——“留点善意在心中”,寥寥数字,却语重千钧,足以使读者牢牢地记住:爱的培养、德的教育,永远是人生的基本课题,它无处不在。作者将这样的题意,自觉不自觉地融进了她的作品之中,像一道警醒世人的光束,使读者深深感到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浓郁的馨香。 散文的风格,古今各人不同。这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密切相联的。叶良骏散文的艺术风格,亦颇值得称道。她的各类散文,流畅而间有委婉,烂漫而不乏深沉,总是用爱的真情,以她柔美细腻、含蓄缠绵的笔致,营造出一种娓娓道来、隽永雅致的艺术氛围,令人驻足其中,流连忘返。在《同里有个罗星洲》这篇游记散文里,作者将深沉的思考寄寓于山水游情之中,令人感喟良深。罗星洲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小岛,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为反对“二十一条”而建立于此的“国耻纪念碑”,柳亚子的“南社”、陈去病的足迹、日寇焚烧罗星洲的罪恶之火。作者选择这样一个几乎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挥笔运斤,其为文之道,正与“托物言志”同,是与那些纯以歌山颂水、咏花吟月之作大异其趣的。而作者将情、志、景三者融于一体,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在描写雨中的罗星洲时这样写道:“我登阁远望,只见骤雨似万箭抽打湖面,只闻风声雨声、树枝折断声、燕子啾叫声、浪涛冲击堤岸声,一时间,恍如置身于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和万面金鼓的擂击,组成了一曲悲壮的交响乐……”这样的描写,细腻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粗疏,短短几十字,便将风雨中的罗星洲写得声貌灵动,如见如闻。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5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