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时代交响诗和心灵奏鸣曲——李瑛诗歌的美学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同吾 参加讨论

    面对李瑛的诗学世界,如同瞭望一片大海,仰望一座高山。我们解读李瑛的意义,不仅在于开掘一位大诗人的诗学宝库,而且在于思考文化源流、时代精神与诗歌美学的内在潜因,旨在继承和发展。
    李瑛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军旅诗的佼佼者而登上诗坛,又作为军旅诗的奠基者和领航者,影响和培育了几代诗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是他的全部军旅诗作的灵魂,他的超脱凡俗之处在于,力辟平泛和概念,力辟诠释和说教,而让崇高的诗境、精巧的构思、开阔的想象和飘逸的情思达到和谐统一。他写军旅生活很少有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激越,而是以细腻灵动的笔致描绘诗境,从不同侧面窥探战士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心灵,旨在衬托威武雄壮的军魂。他看到“三更星乱飞/战士怀里落多少/炮管挑起一轮月/好像提来灯笼送喜报”(《炮击金门后》);他以丰富的想象,提升了诗的境界,渲染了战士的欢乐与自信。他写夜巡的战士,“轻轻,再轻轻/躲开月光,沿低谷潜行/三块岩水,却有三只耳朵/三簇野草,却有三双眼睛”(《月夜潜听》)。只是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静中有动、静动相生的画面,让人感悟到战士们的坚韧和灵动。他这类抒情短章,其美学特征是以小见大,在尺素之间包容万种风情。写生活风貌的诗同样如此,他看到《挤奶员》把“一颗心全泡在奶浆里了/泡在奶浆里的还有一片蓝天/火红的头巾,嫩绿的草”;在荒凉的塞外,他惊喜“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掠过车篷”,而“车队切开大戈壁/碾着一道七彩的虹”(《雨中》)。他以轻盈的笔触,精巧而自然的描绘,在清纯的色调中又有浓淡对比,使之色彩纷呈,在传神的描绘中又融入丰富的想象,使之气象万千,这样就构成了他前期作品精致而飘逸、矫健而又柔美的主导风格。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当时文艺观念比较狭窄、美学尺度定为一尊的背景下,却能凸现自己的审美个性,体现诗的真谛,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的诗集《静静的哨所》《枣林村集》《红花满山》等具有历久弥新的美学魅力。
    当一个时代即将终结,历史的早晨即将隆临的时刻,李瑛创作了《一月的哀思》,不管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我国长篇政治抒情诗的创作,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鸿篇巨制,以江河澎湃的滔滔激情,震撼山岳般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在阴霾笼罩乾坤逆转的背景下,周总理是正义和良知的化身,诗人准确地捕捉到中国痛失挚天大树的悲恸和无尽的怀念。那个无处安放的小小的花圈,就“放在长天漠漠的风雪中/放在黄河不息的涛声里/放在旗飞鼓响的战场/放在万木吐绿的大地”,他以博大嚣宇建构了诗的恢宏殿堂,烘托了周总理伟大人格魅力:“主会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分会场——/五大洲南北东西/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他的诗留给我们永久的历史记忆,在20世纪中国这是最伟大的葬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特定的题材和特定的时代情绪,为李瑛表现富有深刻历史内容和社会心理的作品提供了契机,使他的艺术才华找到纵横驰骋的广阔疆域。这次成功的创作经验表明,他的诗既可以轻柔细腻,又可以壮怀激烈,为他表现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多样性,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使他进入一种自由境界。
    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为我国文学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也为李瑛的诗歌带来了二度青春,使他的精神视野更开阔、意象内涵更丰盈,从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到对历史精魂的重认,从生命意识的升华到悲剧崇高感的诗化,都有了新的拓展,不仅为我国诗坛带来艺术新风,而且为我们提供多种思想启迪。他重访革命老区,经历了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唤起他更深沉的历史感。红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向他述说那个“把自己的血点燃的时代”。那首带有叙事色彩的短诗《箫》至为感人,于是诗人懂得了“一个穿着草鞋的坚强的灵魂”,就是“一部高亢的历史”。今天当我们凝望开满鲜花的原野,“而我们的父辈们/早已带着伤疤和仇恨/躺进了泥土”,从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诗句中,我们发现了李瑛一种崭新的思想向路,即在历史进程中去确认生命的位置和价值、生命的辉煌与悲哀。在他响亮的音符中,融入了人性美的情蕴,因而就更感人心脾。对于诗人而言,历史与生命永远是带有深刻哲学内涵的诗学命题,而只有在当代意识观照中确立起人的价值体系,才能理解历史和人的意义。不管完美还是残缺,是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制约着人,有什么样的人才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历史才会有什么样的人。于是我们懂得了李瑛为什么把弹壳和孔雀的羽毛同时放在桌子上,“放在生与死之间/战争与和平之间/让他们重叠在一起/以一个坚强的法则向世界微笑”(《礼物》)。同样出于这种圣洁的心愿,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他创作了3000余行的抒情长诗《我的中国》,可视为思想深刻的历史沉思录、视野开阔的文化发展史、五彩缤纷的时代风云图、气壮山河的英雄交响诗。他首先以哲学目光的穿透力和诗学文化的聚合力,遐想着第50个10月“屹立在太阳和大地之间的/光灿灿的1字/是我们远祖手植的古柏/后来化作民族的脊骨/莽莽河山/全靠它的照耀/浩浩天宇/全靠它的支撑”。从构思的切入,便把国庆的意义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相继便是在沧海横流世事沧桑的时间回顾中,重温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去发现民族性格的文化渊源。他从远古的文化江河中走来,面对当今欣欣向荣和谐安康的祖国,李瑛拂去表象的枝蔓,透视时代的本质——是由于人的解放才有了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的递嬗,才有生产力的解放;他把中国的历史进程放在世界格局之中,相互映衬相互关联,从昔日屈辱与今日峥嵘里,显现中华民族所焕发的神奇的精神力量,让全世界的思想者们去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怎样的新鲜经验。李瑛又具有犀利的历史批判与文化批判的目光,让诗的触角深入到历史腹地和文化渊薮,那个“丧失理性的时代”,那个“风狂雨骤的长夜”,源于封建桎梏,致使今天还有阴影。他从文化形态和政治现象的内在潜因中评说历史功罪,旨在发出醒世之言和警世之语,让一个懂得思辨、富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更加清醒和成熟。
    在上世纪80年代,最能反映李瑛艺术探索和美学趋向的诗集是《南海》和《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在90年代初,最能表现李瑛艺术才华和人性魅力的诗集是《睡着的山和醒着的河》与《多梦的西高原》,文化在情思中浸润,哲理在意象中闪耀,确指性与隐喻性错落交融,阳刚美与阴柔美相映成趣。《端阳》一诗,与其说是构思新颖,莫如说他更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之间有着怎样深刻的内在联系。还有《恐龙骨骼》《溶洞纪游》《祁连山寻梦》等许多短章都具有同样的文化内蕴,表现出超越时空的美学魅力。我们很难用简洁的语言,对《清明》的内涵进行指定性的诠释,我们只能沿着祭奠文化的路向去窥探骨肉亲情,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去思索生命与人性的奥秘。假如让时间倒退20年,人们很难相信《读呼图壁岩画》是李瑛的诗句,假如时间倒退30年,会有人对它口诛笔伐。历史的前进不可阻拦,诗歌逐步挣脱了封闭、刻板和虚伪的羁绊,沿着文化江河去寻觅生命与灵魂的真谛,去寻觅真善美的真谛。诗人就是诗人,他应最少虚假的人格面具的羁绊,而以神思天纵的真诚超脱世俗。
    李瑛的全部诗歌作品,可视为中国当代心灵史的艺术再现,是我们至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9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