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批评的“火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段崇轩 参加讨论

    收到牛学智的《寻找批评的灵魂》,心里又一次涌上一种温暖和感奋。朴素的封面,下半部分是一片深蓝,不知是海水还是高空,上半部分是一派灰白,弄不清是沙漠或者流云。但它却携带着中国西部特有的壮阔、刚劲、质朴之风,直抵人的肺腑。学智蜗居在西部小城那样一个闭塞的地方,因为他还是一位中学教师,有着繁重的本职工作,但他却出版了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文学批评著作。
    2005年初春时节,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举办了第五届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学员,汇聚在北京东郊那个袖珍校园,开始了小学生一般紧张而有序的生活。牛学智出生于1973年,是西部宁夏最北端的石嘴山市师范学校教师,职称大约也是最低的一拨。但可贵的是学智有一份“阳光心态”,他认真听老师讲课,虚心向同学请教,热情参加班里、组里的研讨活动,棱角分明的“西部”脸上,蓄满了真诚、快乐、谦虚乃至小孩子气。但在一些社会和文学问题上,学智却显得很有主见,也很能坚持,甚至有点固执己见的味道,隐约可见西部人的刚硬个性。我发现学智是最认真的一位学生,29次学术讲座,他似乎没拉过一次,每次都做了很厚一叠笔记,下课后还要跟同学们反复地讨论、交流。他心里清楚,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在评论家班学员中,学智的起点不算高。在一所偏远的师范学校里,他一边教书一边搞评论。环境的封闭、资料的匮乏、“知音”的稀少、时间的短缺,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他矢志不移地把自己托付给了文学评论事业。他先从关注和评论宁夏的作家作品开始,在《朔方》《飞天》《文艺报》《文学报》等发表了几篇文章。他一定写了很多,但成活率不高。真正代表他的文学高度的,是发表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上的《“诗意”、“温情”与西部文学》,他以漠月小说为个案,阐述了西部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漠月创作的独有价值。学智的文章发表在前,评论家班开学在后,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都对他“刮目相看”,想他经历了鲁院的“锻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鲁院二个月,对学智来说,可谓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牛学智在评论写作上的进步确乎很快。从2005至2007年,他在全国一些重要报刊上,每年都会发表七八篇有分量的文章。除出版了《寻找批评的灵魂》外,《世纪之交的文学思考》作为“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种,也即将出版。面对业余写作的牛学智,让我这个搞专业评论的感到汗颜。学智的批评领域也在大规模地扩展,从宁夏本区文学推广到了包括陕西、甘肃、新疆等在内的整个西部文学,从对小说的评论发展到对文学评论、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的评论。此外还对当下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等作出自己的评判。学智的批评思想和方法也格外值得注意,正如雷达所评价的:“他的评论文字,与市场保持了距离,与狭隘的直接的功利主义也保持了距离。他的评论于是显得方正大气”。不仅如此,他对那种传统的现实主义批评似乎兴趣不大,努力借鉴西方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精神分析和文化研究为主的批评思路和方式,从“文学主体论”、“现实结构”、“生命意识”、“地域视角”、“精神向度”等层面,揭示文学的深层规律和审美特质。特别是在对西部文学及作家作品的研究上,他总是能潜入批评对象的精神文化层面,揭示出内在的矛盾、胶着以至走向来,披沙拣金,凸现出社会人生的本相和真谛来。他既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实感”,又能从宏观的理性高度去观照辨析,显示出一个扎根“边地”的年轻评论家的正直、深度和力量。他曾经用“刚强、向上、劲厉、坚韧”来概括西部文学的精神特征。在他的评论中,同样体现了这种文学风骨。他的文学评论,已成为西部文学的一部分。在看到学智的潜力和优势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的局限和弱点。譬如他的文学评论理性痕迹较重,而这些理性往往源自当下文化潮流,自己又没有充分消化,难免形成文章中的肿块,使整个作品疙疙瘩瘩,血脉不畅。譬如他惯用精神分析和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有它的弊端,容易造成对作家作品的误读,遮蔽了对评论对象的精准把握。譬如他的批评语言,宏大而不够细腻,冗杂而缺乏简约,自己写起来吃力,读者读起来也会感到枯燥,忽视了文学批评的可读性。我相信随着学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些缺点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10月19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10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