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天香园里梦“红楼”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徐颖 参加讨论

    王安忆的新长篇小说《天香》在今年第一期《收获》杂志上连载后大受关注。在新作中,王安忆首次把对上海的叙述拉到了晚明时期。据透露,王安忆一口气写了三卷,《收获》也将连续三期刊出。近日,在与《收获》副主编钟红明有关新作的一场对话中,王安忆透露,已经有朋友告诉她说,看得睡着了,“但我自信一旦看进去是可发现趣味的,因我在写作时就感觉有趣味。”
    缘起:本想写上海的“顾绣”
    近年来,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深入到上海的内在肌理,梳理着从这个城市的移民、市民阶层到干部子弟的精神世界。《天香》向历史的另外一边延伸开去,明代江南沪上地区的子弟中了进士,出去做官,几年后卸任回家,一般都会兴土木造园子。嘉靖三十八年,上海的申家开始建造园林,取名天香园。
    王安忆说,选择向明代的上海追溯,这是素材所决定的。“我本意是要写上海的‘顾绣’,很早时候就从上海地方的掌故里看到有一种特产——‘顾绣’。描述的笔墨极少,可是有一点却使我留意,那就是女眷们的针黹,后来竟成为维持家道的生计。不能不说是逾矩了,也就是这个‘逾矩’,藏着戏剧性,非常吸引我。”
    但吸引归吸引,要纳入写作计划,需要下极大的决心。王安忆说,当她认真考虑这个故事,着手作准备了,方才知道,“顾绣”产生于晚明。于是,别无选择,必须去了解那个时代。“而一旦去了解,却发现那个时代里,样样件件都似乎是为这故事准备的。”
    书名:天香取自母亲出生地
    长篇小说《天香》以建造天香园为开始。对于这个园名和书名的由来,王安忆透露,地方志上,“顾绣”就出自于露香园顾氏家族。而园子的名字“天香园”是写到三分之一时才定下的。“第二卷开头,申绣登峰造极的人物沈希昭出场,我要为她编撰一个前身,就是南宋。我请教上海古籍出版社老总赵昌平,南宋的词人有哪些,他告诉了我几个,其中王沂孙写的‘咏物’词里有一则《天香》,正中我心。一是‘咏物’,合了格物造物的用意;二是‘天香’这名字,大方典丽,而且我母亲出生的地方,是卢湾区永年路上的‘天香里’,似乎是有缘,立刻将园名定作‘天香’,书名也改作《天香》。”
    定位:雅趣生活里也有俗情
    《天香》第一卷结尾在明万历五年,那些不同风格的园子扩建,和周围的市井商肆接壤,道与街、街与巷、巷与坊织成的关系网越来越细密。市井声息在拨弦吹管唱曲中萦绕,王安忆写道:“沪上的清雅就是杂在这俗世里面,沸反盈天的。老庄也好,魏晋也罢,到此全作了话本传奇。”
    在王安忆以往的小说中,比如《骄傲的皮匠》,《富萍》等,都给予了市井趣味一种生机勃勃的定位。在这部小说中,衣食无忧的主人原本是雅趣,到小说结尾,这种雅趣也走向了市井。
    王安忆说,明代的上海,市民阶层兴起,于小说这样东西极为相宜。“我曾经说过,小说不是诗词赋,而是曲,它表现的是俗情。天香园里的人所以可爱,就是有俗情。天香园就是一个乐园,人间天堂似的,园中人的雅趣里,其实就是俗情,兴致勃勃做人的劲头,永无倦意。将生活过成艺术,但都是要用物质打底的,这就是雅趣里的俗情。”
    反响:被赞有“红楼笔法”
    在这部新小说中,涉及到大量知识,包括园林建筑、美食、刺绣、书画,民俗等等,绝对挑战人的阅读耐心。王安忆说,已经有朋友告诉她,看得睡着了。“但我自信一旦看进去是可发现趣味的,因我在写作时就感觉有趣味。”
    王安忆透露,好友赵昌平帮助通稿时,她曾不断向他发布广告:后来更好看!“生怕他看不下去扔掉,那就惨了。不过他还是看完了,而且说‘有红楼笔法’。”王安忆觉得这一说实在过奖,“我自忖有一点比《红楼梦》强,那就是《红楼梦》没写完,而我写完了。其中那些杂七杂八的所谓‘知识’,当然要查证一些,让里面的人可以说嘴,不至太离谱,因生活经验限制,其实还是匮乏。好在是小说,可容许自由发挥,还是那句话,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人们大概不会与我太较真。”
    原载:新闻晨报2011年01月26日
    
    原载:新闻晨报2011年01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