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是鼓励更是鞭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武翩翩 王觅 参加讨论

    2010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已正式揭晓,各个奖项的获得者向记者坦陈了获奖感受。
    张炜表示,《你在高原》获奖,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由于作品的写作时间很长,其中有劳动的充实,也要克服一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出版者给了我许多关切和帮助。他们的严谨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正因为有许多人的无私帮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作为作者我要好好感谢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许多年来我从同行的探索和实践中、从编辑朋友们那里得到了无数的启迪。这将使我能够继续写下去。
    关仁山说,近来由《麦河》引发了一些关于文学如何面对时代与土地的议论,还有农民读者亲切的来信,让我深深感动。今天,农耕文化气息在削弱,工业气息和科技信息的气息在加重,农民艰难地行走在向现代文明转轨的半路上,他们活过、爱过,奋斗与抗争、探寻和创作,为我点燃了创作的激情。文学这东西就是这样残酷,它一方面让你拼命翻新,另一方面又要求你不能背离它的本质。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我还要继续写下去,描绘现代农民的精神历程。
    赵瑜说,我1988年出的第一本书《强国梦》就是在作家出版社问世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改革以来,文学报刊社纳入集团的阵营,使得作品得到“多重奏”的效果,像《王家岭的诉说》就通过《中国作家》为更多读者所知晓。这让作家们感到振奋和“提气”。相信几位创作伙伴也和我一样高兴。
    畀愚表示,作为一个写作已逾十年的人来说,《邮递员》是第一个让我为写作而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小说,其结果几乎是把一个作者变成了一个沉迷的读者,留恋在那个属于仲良与苏丽娜的时代里,同时也再次印证了生活远比小说精彩这句话。所以,我更有理由感谢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一切。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与这个小说有关的人和事,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温暖的记忆。
    尤凤伟说,《空白》获奖有些意外,因为觉得在当今文学语境下不大会有人喜欢这种太过“入戏”的作品。人们对文学普遍的看法,似乎是作品离现实愈近,便离文学愈远。这个评奖结果从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我的偏见,事实上大家的文学眼光还是投射在现实生活中。多年来,有一个最根本性的东西我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对社会人生的集中关注,就是让自己的文字具有一定的热度和力度。我喜欢短篇小说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随时对生活发言,而且写短篇蛮有意思,可以把现实生活写出一种情趣,乐在其中。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表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是作家们写作品、出作品、读作品最好的一片文学生态牧场,很幸运自己在其中也拥有了一块小小的绿色台地。作为一名站在台地上的人,我懂得这样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是脚下的黑土、天空的太阳和穿越时空的季风带来雨露,让小小的台地常绿。所以,我会永远感恩生活,铭记各位编辑的付出,并希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生态草原永远生机盎然。
    胡茗茗说,长诗《地道》所呈现的不是伟大或壮烈,只是平凡的人、真实的情、自然而然的事儿。我希望能更多地展示诗歌的广度和深度,这就犹如地道,有多少个入口,就有多少个出口。它象征着秘密、空缺、安全等,是人类的通感,也是人性的复杂所在。我试图贴近灵魂的写作,更试图尽力呈现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知道并记住这段历史。
    童庆炳谈到,《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这篇文章中讨论的问题都是自己长时间以来一直思考和研究的。作家在当下的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真话,无论是写什么题材、什么领域,都应该真实、客观、完整地展现出事物的两面,也就是正题和反题,否则作品的维度是单一的。此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一定要说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脉动、呼吸心跳,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鲜明地亮出来,平等地与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
    张翎说,早期华工历史是中华民族向海外延伸过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作为一名作家,我不仅担负着对自身创作灵感的期许,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属族裔的文化历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都将继续努力在散布于世界各地的零星史料中打捞挖掘这一段渐渐被人淡忘的历史,并把它重新带入现代人的关注视野中。
    几位获奖的编辑也谈了自己的感受。杨德华表示,要感激给予我极大帮助和支持的编辑前辈,感激同事们的理解、支持和无私奉献,也要感激作者张炜以自己的厚重之作进一步诠释了一个优秀作家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的社会得到了精神滋养。刘方说,几十年来始终没变的,是把自己看做一个有梦想的出版人。《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代表此次集体获奖的编辑部表示,一本年届而立的刊物,如何在步向沉稳的路上,仍不失落青春的纯洁与动感,是关乎刊物骨髓与气色的命题。我们的宗旨要像磐石一样坚硬。在这个孕育生命的春天,我们仍然要说:刊物要与作家同步成长。王杨说,做编辑工作时我常想,要把什么样的文字和观点呈现在读者面前?文学艺术世界的丰富迷人本身就提供了答案。它让我和同事们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热情,也时时提醒自己不可懈怠。孟繁科说,文字的生机和活力,带给我隐秘的快乐和激情。我愿意通过编辑工作将我的感受传达给每一个读者。谢建平说,作为一个编辑,只有钟爱这个事业,才能在工作中蓬勃向上。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