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一代人的命运展示——读叶辛的长篇小说《客过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林影 参加讨论

    叶辛是中国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始终关注人的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从知青时代的《蹉跎岁月》,到后知青时代的《孽债》,再到现在的《客过亭》,叶辛创作的笔墨跟随着知青一代人的生活脚步,完整地刻画出他们的命运轨迹。
    《客过亭》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一代知青的群体雕像,渐入老年的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灵深处依然存在一个不泯的世界,时代越久远,那个世界的物象反而越清晰。于是他们结伴而行,要到当年插队落户的山寨去看一看。本以为这次第二故乡之旅,可以放下什么,了却一些心事,谁知这次旅行却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撕开一些隐藏多年而又无法躲避的真实存在,让他们心情更加沉重,灵魂更为挣扎和痛苦。第二故乡之旅,其实是一次沉重的心灵之旅。
    与以往的知青作品相比,《客过亭》没有正面描摹知青们的当下生活,也不再正面审视时代和社会,而是以倒叙和追忆的叙事方式,把笔端伸向这些老知青的灵魂深处。如古玩书画商人汪人龙,是特地为武斗中被流弹打死的一同下乡的同学沈迅宝去上坟的,当他面对沈迅宝的坟墓时,他固守多年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多少年来,他保守着两个秘密:一是沈迅宝是陪自己去省城看病而被流弹打死的,是为了自己沈迅宝才葬送了年轻的生命;二是自己的发迹完全得益于当年沈迅宝藏匿的价值连城的名画。他独吞了这笔钱财,虽然于心不安,他也暗中帮助沈迅宝下岗的妹妹而进行灵魂的自赎,但是当他扑倒在沈迅宝的坟头时,他的灵魂颤抖了……第二故乡之旅,把这群老知青带入了深不可及的历史黑洞,一幕幕锥心刺骨的惨烈悲剧,在他们的内心不断地重播着;历史深处的秘密和沉默的记忆,不断地被唤醒着。当他们再一次面对自己真实的过去、透视自己灵魂的时候,他们战栗不安,心如刀割地疼痛。历经畸形年代的老年知青,精神上不堪重负,但是过去无法割舍,后果无力担当,责任更无法推卸,他们的情绪纠缠在矛盾之中,精神被过去与现在撕扯着。
    《客过亭》的悲剧,有一种饱满的情感张力,它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沉重的命题:时代无法选择,悲剧也难免发生,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人类的灵魂?叶辛在《客过亭》中给出了一个方法:自赎。也许,也只有自赎,才能让悸动的灵魂得以安宁。
    作品以冷色调的笔墨,追述了曾在偏远山寨插队落户一代知青的群体故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相互依靠才能取暖一样,一群无力把握时代流向、前途迷惘的知识青年,在贫困和孤单中,他们不得不去寻求人间的温暖和异性的关爱,去支撑脆弱的生命,悲剧也便拉开了序幕。从那些悲怆的、阴郁的、苦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定的知青群体,他们经过一个思想被禁锢、道德尊严缺失和权利价值被践踏的年代,爱情变为伤痛,心灵被扭曲变形,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悲哀和无奈。
    《客过亭》把那个时代作为一个特定的背景,来展示特定政治环境下人性的变异和扭曲,从而发出历史的追问和精神的呼唤。该书徐徐揭开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给人们提供了警示;它蕴含着的质疑与思考、自省与洞悟、忏悔与追问,引起人们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性的理性审视与反思;它提供了一些普通的生命标本,让人从历史的角度对社会道德重新判断,对生命内涵以及生命的价值意义等本质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过亭》较之叶辛以往的作品更具批判性和深刻性。
    (《客过亭》,叶辛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