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在城市漂泊中守候心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蒋述卓郑焕钊 参加讨论

    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群南下广东打工的少年的故事。高中退学的江海鹏来到广东投奔初中同学杨保丰,开始打工的经历。小说以江海鹏及其认识的其他打工者的生活为题材,主要叙述了打工者在北岭村、钓鱼竿厂、工地、医院、发廊等不同场所的打工生活和境遇,突出不同性格的打工少年的遭遇及其心理变迁,以此来体现他们面对城市的向往和失落:他们处于青春期,性的朦胧和诱惑由于打工者自身的境况不断遭受压抑和扭曲;他们面对城市的美丽,却由于城乡的对立和城里人对打工者的冷漠而无法获得归属之感;他们向往着公正公平、人性化的打工环境,却由于非人化的、不公正的现实待遇而备受困惑、充满愤怒却又显得极为无奈。
    小说充分展现了这群打工者内心的复杂和丰富。伍师傅蹲在工地上的哭泣,江海鹏的离走,表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被侮辱被损害”者内心的痛苦。他们一旦失掉工作,马上就无处安身,他们不得不没日没夜工作。然而,他们的种种扭曲,种种非人的待遇却并没有让他们失掉对人性和社会正面价值的否定。小说极力挖掘人性中心灵美好的一面,并以此呼吁一种新的人文价值。
    这种新的人文价值,就是打工者对于人性化的打工环境的呼唤,对于人性正面价值的弘扬。其中有一个情节最为突出,吴三妹因为替杨保丰讨回赔偿金而接受张麻子的诱惑和包养,又因为张麻子的抛弃而到发廊打工,张麻子由于纵欲过度致肾伤害需要换肾,吴三妹却因为母亲重病需要高昂医疗费而卖肾,这个肾正是卖给了张麻子。这是一个有意味的情节,是金钱与生命之间相互拯救的寓言,张麻子的生命需要一个来自风尘,有着纯洁心灵的女子的拯救,尽管她曾经也受到张麻子的蹂躏;而濒临生命绝境的吴三妹的母亲也需要金钱的拯救,需要来自经济和物质的帮助。这正是小说的困惑之处,也正是在面对充满荒谬、不公的打工现实,作者所极力要弘扬的人性价值。也正是借助这种对比,来突出来自乡村的打工者的美好心灵,来对比人性的丑陋和美好。马娟回家相亲,找到个好夫婿;王清香失足,回到家乡去重新来过;杨玉珍毁容后,重回家庭去过平静的生活。而城市则到处是对打工者充满狐疑的眼光,是冷漠,是充满着谢阿姨这样扭曲的欲望,是不公正的待遇和无处容身。作者通过对城市的恶的揭示来守护美好的心灵,用乡土的自然美来反思城市化过程中人性的异化。
    从乡村走出来的刘第红,始终对乡土和童年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他用自己的笔触去描述乡土的淳朴、灵魂的纯洁和自然的神奇。《漂泊》正可以看做作者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对不得不走出乡村的孩子的心灵变迁和现实境遇的思考。因此,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反映现实打工者生活和社会结构矛盾的打工小说,而侧重于城乡碰撞的心灵变迁,着力描述乡村少年面对城市的成长欲望和性心理的生长和压抑,探讨打工者在城市里身心的多重“漂泊”,并由之反思社会转型期的人性异化的问题,延续着作者守候心灵的一贯立场。
    《漂泊》 刘第红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10年4月
    原载:南方日报2011年03月30日
    
    原载:南方日报2011年03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