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近几年最喜欢的小说作品是哪一部,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望断南飞雁》。 作为一个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遇见彻底击中自己心灵的作品,期待它颠覆我固有的认知经验;期待它撕裂我日益坚硬麻木的神经;期待它促使我去思索追问我的生活与人生。当读完《望断南飞雁》时,我认为自己遇见了这样的作品。 《望断南飞雁》是海外华人作家陈谦女士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在美国学术圈奋斗的中国男人与“陪读”太太之间的故事。男主人公沛宁是一个目标明确,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知识分子。在打拼事业的过程中,他无暇照顾家庭,家庭的担子大多落在了“陪读”太太南雁的身上。其实在南雁的心底,也有自己的梦想,只是这样的生活严重束缚着她,使她压抑、窒息,梦想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越飞越远,迫使她最终踏上一条抛夫弃子去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 该作品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2009年12期“海外华人作家专号”,后由新星出版社将它与陈谦的另一个中篇小说《覆水》结集出版。评论家施战军称:“如果说小说要承载多义理解的可能,同时必须实现叙述整体的协调和细部的熨帖,从而实现人物对心灵之路的坚定选择和对生命自由的深在宽解的完美统一,那么,这部中篇小说,无疑是近年罕见的上乘之作。”这个评价是精准的,《望断南飞雁》就是在一段看似充满多种指向的旅程中,最终抵达了对心灵与生命拷问的目的地。 卡尔维诺曾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姑且不论《望断南飞雁》是否为经典作品,但它的确是一个每每读来都能给读者不同感受的作品,寓含着多义理解的可能。 我们可以从对个体的自我肯定、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去分析它。沛宁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刻苦,追寻自我的认同;南雁通过离家出走,过那种让心灵自由的生活去实现自我的认同。我们可以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它。南雁是新时代的“娜拉”,她的出走,是对女性权利的坚忍捍卫,是对男权家庭的强烈宣战。我们也可以从移民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它,由此来观照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生活的辛酸苦辣与离合悲欢。以上的每一种解读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又都是偏颇的。 文中的沛宁是深爱南雁的。当沛宁醒来,知道屋外下雪后,“他一个挺身,手直接朝右侧拍去:下雪啦!——南雁喜欢悄然而至的雪夜”。随后沛宁才意识到,原来妻子已经离开自己了。读到这里,真是百感交集,欲哭无泪。这种已经沁入身体,不受大脑支配的夫妻情感记忆,不是爱又是什么呢?沛宁想好好照顾家庭,但是在美国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气力去做。他只有不停奔跑,不停努力。 南雁也是爱沛宁的。但她的离去,与爱无关。当丈夫即将获得终身教授资格,当子女可以不用费心照料,长期以来为家庭的付出,那份令自己窒息的隐忍,终于到了可以放心去释放的时刻。在她的内心深处,已经空缺了太多。她必须去寻找一种让心灵彻底自由的生活。也只有如此,她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个人。 沛宁与南雁,原本相亲相爱的一对夫妻,各陷生活泥潭,想爱却无力去爱,只好分离。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份无奈与大悲伤,他们相濡以沫,在外表下却是泾渭分明的精神世界。作者将原本美好的东西毁灭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种深切之痛中,与南雁和沛宁一起去探寻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望断南飞雁》的优秀显现在许多地方。它是一个非常扎实的作品,生活从笔下娓娓道来,叙事技巧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作者叙述时的从容与耐心令人惊叹。它是一部充满思索的作品,文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生活、家庭、婚姻等的诸种思考。但是这部作品最优秀之处,还是在于作者对精神与生活困境的拷问。 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并不在于作者写了什么故事,而是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什么,它有多么的坚硬。所以当剥离故事这层外衣,或者换上另一个故事的外衣时,内核依然是坚硬的、不受任何影响的。 《望断南飞雁》即是如此。它用了小说这样一种形式,通过一对海外夫妻生活故事揭示了我们所常常遇到的人生疑难。也正因为作者对生活与精神困境的拷问,使得故事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美国,可以发生在中国,可以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故事中的“沛宁”与“南雁”也许正是我们自己,作品所展示出的“沛宁”与“南雁”心中对于生活的无力与无奈,或许就是我们正在或者曾经历的那种对美好“期盼而不可得”的挣扎与煎熬。但它又不是困局般的黑箱,由于作者是贴心地体恤着疑难丛生中的人,那个坚硬的内核又好似具有无限生机活力的精神的种子,在不屈不甘中深藏着破土萌发的祈愿。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