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国家 澳大利亚是最接近东南亚的一个西方国家,1788年立国。在总面积7609200平方公里国土上,人口却只有2200万,人口密度每10平方公里平均只有75人。地广人稀、资源丰厚,民主政制的福利社会;生活安康,被世人誉为“幸福国家”或“人间净土”。华族是百多个少数民族之一,总数80多万,占总人口3.7%。 1851年发现金矿后,新金山遂成为澳洲代名词;淘金潮不但引来大量欧洲人,仅是维州(州会墨尔本)就涌来了25005位广东四邑人,除了5位女性外,余者全是男人,占全州人总数七分之一,引起白人恐慌。1855年州移民限制华人入境,1986年暴力排华,杀死华工22人。 1901年澳洲成立了联邦政府,华人总数只剩32000人,9000人是土生华裔。是年联邦国会首次提出“移民限制法案”,主要针对华人,通过“白澳政策”,到1965年,华人仅余21000人。 直至1972年工党执政才废除了令澳洲孤立了四分之三世纪的“白澳政策”。现在全澳华人大多数是从1973年后始移来,新客再不是大陆的中国人,而是新、马、泰、越南、柬埔寨、寮国、台湾及香港等东南亚的华裔。 1975年越战结束、印支三邦改朝换代,两年后出现投奔怒海的难民潮。1977年始澳洲以人道理由,接收了12万难民(包括本人一家七口),七成是说中文的华裔。这大批新客涌入,不到十年间,完全改变了澳洲华社的结构与面目。 因为印支华人在原居地重视教育,至少也拥有初中的华文程度,劫后余生、站稳脚步,即发展社团,办杂志开报社,设中文周末学校,商店招牌亦以书法挥毫,几乎被扼杀了的中华文化再次从荒漠中开花。 中国改革开放,1987年涌入4万多中国留学生,并获得永居权;随后的商业投资移民、申请父母妻儿团聚,超过10多万人说普通话的生力军,再次改变了唐人街的面貌。这些中青年在大陆多是从事报业、作家、教师、画家、音乐及其它专业人士,点燃了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新火种。 香港“九七”问题、台湾政局变幻、马来亚巫华矛盾、印度尼西亚排华促成这些地区华人竞相移民澳洲,使得华社日益壮大。新生代华裔皆已融入澳洲社会,在多元文化大家庭中再无鸿沟。 澳洲是英语为主的国家,中文没有功利价值,社会和职场,若不精通英语,将难立足。因此、华人后裔多沦为“黄皮香蕉”。若非东南亚及大陆不断有新移民前来,说华语及看懂中文的人口将不断滑落,哪还会有澳洲华文文学存在呢? 二、报纸杂志 华文报纸是推动华文与华文文学的重要工具之一。1900年梁启超先生莅澳洲访问半年,成立保皇会。创办于1898年的《东华新报》及1902年出版的《东华报》均成为保皇党人的机关报。 1904年墨尔本华人组成新民启智会,主张维新,发行《警东日报》,后由来自中国的黄右公、刘月池当主编,把墨尔本变成反清大本营。 1913年雪梨《广益华报》创刊,1914年《国民报》也在雪梨发行。1925年《东华报》停版,华人日减,再无法维持任何一份华文报生存了。 自“白澳政策”取消后,1982年来自香港的《星岛日报》在雪梨创刊,华人终于有了一份日报可读;同年,墨尔本越南华裔创刊了免费赠阅的《海外风》季刊,这本发行几千份的杂志,为澳华作者提供了投稿园地。1985年另一双月刊《汉声》也免费发行,爱好创作的文友们多了个选择。1986年由越南华裔杨汉勇先生创办的《华声周报》出版,设置了《华声广场》及副刊、专栏,发表清一色的澳洲华人作品,其重视居留国作者的办报精神是其它报刊杂志所缺少的。 1987年香港新报集团进军澳洲,出版《新报》澳洲版,后改为《澳洲新报》发行至今。洪绍平于1988年创刊的《海潮报》,后改名《新海潮报》(两年前停版),由著名报人张天牧任总编,敝人当执行编辑;每周一版文艺副刊,吸纳极多来自中国的作者群。 相继创刊的日报、周刊、双周刊、月刊多达50份,并有17个文学网站。(请参考附录) 三、文学团体 澳洲华文作家协会于1992年4月4日创会,是澳华历史上第一个华文文学团体,黄有光博士任会长,黄玉液为秘书长。10月14日由黄雍廉在雪梨创办澳华作协雪梨分会,同年11月底正式派出包括本人在内的5位作家参加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在台北的创会庆典。 翌年,由张至璋当会长的澳华作协墨尔本分会创会,昆士兰也创立了昆士兰华文作家协会,由蒋中元任会长,昆州尚有读书会及文学会。相继创会的有施国英任会长的新州华文作协,黄玉液于1993年创立维州华文作家协会。 大洋文联由《大洋时报》社长冯团斌创办,数年前由吕顺成立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还有墨尔本女作家协会、南澳华文作家协会及雪梨诗人雪阳创立的酒井园诗社,尚有悉尼诗词协会、澳洲南瀛诗社及悉尼作家笔会等文学团体。 以上10余个作家、诗人团体,凝聚了几乎全澳大利亚五百余位华文作家及诗人。经常主办各种文学活动,与各地莅澳访问的作家、学者交流,参与主流社会的作家节、艺术节等多元文化聚会。近二十年来、为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四、作品选集 提到澳华文学,定居雪梨的庄伟杰博士(已回厦门华侨大学执教),是有心人之一。他在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主编出版《澳洲华文文学丛书》。该丛书五卷本,共140多万字,分为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杂文随笔卷。汇集了全澳各地不同背景的103位老中青作家,不同类型的420多篇作品。 庄伟杰博士还主编《澳洲华文文学方阵》,不断推出澳华作家个人专辑,包括张劲帆、徐家祯、张典姊、林达、吴景亮、苏珊娜、海曙、冰夫等人的著作。 2003年,冯团彬主编了《大洋文丛》,这套《文丛》包括洪丕柱、张奥列、陶洛诵在内的11位作家各自独立的作品集组成。冯团斌还主编了上下两卷《澳华文萃》,共收集了82位作者的204篇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 2008年,张奥列编选出版了《澳华文学精选》第1卷,收入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阿得雷德15位作家的作品。 澳洲酒井园诗社五周年诗选《酿造的季节》,由其创社社长冰夫和社长雪阳主编,收入 近百人诗人、评论家的诗作、诗评、诗论共300余篇。 过去7年来,澳洲维州华文作家协会(由本人创会)先后出版了会员作品选集六卷:《文学的春天》、《枫林道上》、《旅途之歌》和《故乡·异乡·梦乡》、《回顾与前瞻》、及《璞玉集》等。 昆州华文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世纪澳华选集》。南澳华文作家协会也编印了会刊,新州华文作家协会和悉尼华文作家协会亦有会刊面世。 五、个人著作 20余年来,澳华作家、诗人的著作或合集,总共已出版了500多部了。定居雪梨的何与怀博士花费精力特别编制了《澳华文坛作者作品一览表》,至今已有1万6千多字,收编了600多位澳华作者及其作品。 几百位华文作家、诗人群体,九成是来自中国,其余台湾6位、香港7位、越南7位、柬埔寨2位。若无大陆新移民,澳华文学是难成气候的。 长篇小说方面,已发行或将要出版的有60多部。早期的包括黄惠元(黎树)的《苦海情鸳》(香港1985年5月)、黄玉液(心水)的《沈城惊梦》(香港大地出版社,1988年)和《怒海惊魂》(美国新大陆丛书出版,1994年)、刘熙让的《云断澳洲路》,等等。9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有齐家贞的《自由神的眼泪》(香港出版,2000年5月)和《红狗》(2010年3月);陆扬烈的《墨尔本没有眼泪》(2003年10月);杨恒钧的《致命武器》和《致命追杀》;唐予奇《世纪末的漂泊》;袁红冰的《文殇》、《自由在落日中》(2004年)、《金色的圣山》(2005年)和《回归荒凉》(2007年);沈志敏的《动感宝藏》和《身份》等等。 文学文化理论批评方面有欧阳昱的《表现他者,澳大利亚小说中的中国人:1888—1988》;庄伟杰的《缪斯的别墅》和《智性的舞蹈———华文文学、当代诗歌、文化现象探究》;何与怀的《精神难民的挣扎与进取》;钱超英主编的《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及文化研究资料选》等。 新诗方面,包括:芦荻的《鸥缘》(1989年);心水的《温柔》(1992年美国新大陆诗社出版);庄伟杰的《神圣的悲歌》(中国出版,1997)、《从家园来到家园去》、《精神放逐》;西彤的《昨夜风雨》;李富琪的《澳洲的碧海蓝天》(2001年);雪阳、璇子的《另一种生活》(2001年);婉冰的《扰攘红尘拾絮》(墨尔本出版2006年);冰夫的《消失的海岸》(2008年);许耀林的《许耀林诗选》(2009年)等。传统诗词有赵大钝的《听雨楼诗草》、廖蕴山的《世味集》、章自竞的《存本堂钞集》、彭永滔的《迭翠山堂诗集》等。 纪实文学及散文方面,澳华文学创作甚丰,可以提到:刘渭平的《小黎光阁随笔》、《大洋洲华人史事丛稿》;徐家祯的《南澳散记》和《山居杂忆》;黄苗子、郁风的《陌上花》;黄惟群的《黄惟群自选集》;心水的《我用写作驱魔》(1995年);张奥列的《悉尼写真》;洪丕柱的《南十字星空下》;婉冰的《回流岁月》(墨尔本出版,1998年);庄伟杰的《别致的世界》;梁羽生的《笔花六照》;施国英的《午后阳光》;萧蔚的《澳洲的树熊、澳洲的人》;夏祖丽的《异乡人异乡情》;陆扬烈的《陆扬烈小说散文选》;李洋的《我的澳洲》;王晓雨的《舞遍全球》;何与怀的《北望长天》;李润辉的《步出雷池:一个移民的旅程》等等。恕难尽录。 六、杂文蓬勃 由于澳华文坛的作者群九成是来自神州,其中有超过半数在大陆是其它行业的专家,何况,以华裔人口对比,澳洲的中文报纸、刊物,可说是世界最多最蓬勃的地方。不少报刊为了促销,争相提供论坛园地,如《大洋时报》、《华厦周报》、《联合时报》及《澳洲日报》等,让读者及作者们就各类时事、澳中两国及海峡两岸四地所发生事故,撰写个人观点。于是大量五花八门的见解、争论经常见报,尤其是不同政见的文字,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有时更成为社交圈的话题。 大批新移民们,一时仍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大多是身在澳洲心怀故国,特别关心中国的政经、社会等等问题。意识形态分歧下,杂文有右有左、促统反独、反美亲中或反共亲美、民主与独权等等争论,各抒己见、大鸣大放,比之纯文学作品,更让读者们津津乐道。 七、开花结果 近20余年,全澳华文作家及诗人们辛勤耕耘,在这个人间净土的幸福新乡随心所欲地发挥灵思,创作出大量各类文体作品,并已在华文文学大圈子里引起了注意。 今天,澳华文学已经在世界华文文坛及华文诗坛站稳了脚跟,全球各地召开的华文文学会议、研讨会,都没有缺少澳华作家、诗人们的出席,这证明原本荒漠的澳洲华文文学,已经开花结果。由于地理位置与东南亚接壤,与海峡两岸四地的距离也较之欧美更近得多,尤其华文源头及作家群体多来自中国大陆,澳华文学备受故园影响在所难免。 澳华文学的蓬勃发展,对融入主流社会、参与多元文化居留地各种活动、促进澳大利亚华族整体新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实是可喜现象。 附录: 相继创刊的日报、周刊、双周刊、月刊如下: 《澳洲新快报》、《澳洲日报》、《墨尔本日报》、《华人日报》(停刊)、《自立快报》(停版);周报:《东华时报》(停刊)、《华联时报》、《澳华时报》、《东方邮报》、《大洋时报》、《昆士兰日报》、《华商》、《世界》、《移民镜报》、《华友》、《生活情报》、《悉尼时报》、《华侨时报》、《雪梨导报》、《亚洲星期天》、《澳洲侨报》、《时代周报》、《澳洲讯报》、《大华时代》、《新时代报》、《华厦》、《澳洲导报》、《联合时报》、《大纪元时报》、《澳华导报》、《澳大利亚时报》、《多元文化报》、《新市场报》、《看中国》、《澳中周末报》、《老子》、《世界周报》、《综合周刊》、《澳周刊》、《南澳时报》、《南澳新报》、《i时代》、《壹周报》、《首都华文报》;双周刊:《广告天下》、《东方邮报》、《青年周刊》、《桥》等等。 发表文学作品的杂志有:《海外风》、《满江红》、《大世界》(此三份已停刊)、《原乡》、《新金山》、《澳洲彩虹鹦》、《联合月报》、《汉声》、《潮流》、《动态》、《中国制造》、《南澳时报》、《好杂志》、《焦点》、《新移民》、《新人类》、《广告天下》、《老子》、《同路人》、《首都杂志》、《新天地》、《澳华作协》、《堪京文苑》等等。 近十年流行网络文学,开设网站的有《海外华人信息》、《澳洲中文》、《澳洲新快报》、《澳洲长风》、《酒井园诗刊》、《唐人街》、《南瀛诗荟》、《悉尼时报》、《海外华人》、《悉尼笔会》、《澳华》、《佳来》、《澳大利亚时报》、《真话文论周刊》、《1688奥尺》、《昆华》等报刊及最新网站《澳洲华文文学网》(站长:谭毅博士) 作者心水,男,本名黄玉液,澳大利亚华文作家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2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