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诗的光彩 诗的魅力——读刘福君《诗意毛泽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姚崇实 参加讨论

    继《母亲》《父亲》两部产生影响的诗集之后,刘福君又为读者献上一部新诗集:《诗意毛泽东》。这部诗集包括83首小诗,都是描写毛泽东的,塑造出一位伟大与平凡相统一的伟人形象,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
    用一部小小的诗集塑造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的形象,这是有相当难度的,然而刘福君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点、活跃的联想、精练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把毛泽东一生的经历、功业、影响,以至性格、学识、爱好、情感都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将其从叱咤风云的革命实践,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刘福君的构思是巧妙的,他善于寻找切入点,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具体表现抽象。《球》以“用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球外交表现毛泽东的非凡智慧,《形势图》用毛泽东“将《中国解放区形势图》送给美国总统”表现他的雄才大略,《读史》以“把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表现毛泽东的学识渊博,《看戏》用毛泽东看《白蛇传》时的语言动作表现他的斗争精神,《补丁睡衣》以“打满七十三块补丁的睡衣”表现毛泽东的朴素平易……这些描写收到了“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刘福君还善于间接描写。《谁当毛主席》《看望》《东方红》《纪念堂归来》等,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行动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这不但省去了直接铺叙的麻烦,而且似乎比直接描写更有说服力。以小见大、间接描写,都使诗的语言极度精炼却内蕴深广,有“片言明百意”之妙。
    以小见大、以少总多要依赖于联想。刘福君十分善于联想,他的联想十分活跃,十分飘逸,十分丰富,如天马行空,往来八极;似天女散花,飘落九霄。正是这样的联想,把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了。《草鞋》从草鞋联想起毛泽东从韶山到雪山、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天安门;《红杜鹃》从杜鹃花联想到毛泽东,联想到“中国革命的火焰”,联想到“红色的江山”;《人生标点》从毛泽东83岁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南湖上的那条小船”想到金水河,从天安门城楼想到“让世界惊叹”。这些作品引导读者从某一点展开联想,从而进入巨大的历史时空,看到毛泽东的辉煌一生,感受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赋、比、兴”中的“比”在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刘福君要在短小的诗篇里表现毛泽东的宏伟人生,更是离不开“比”。《西柏坡牌局》:“喜欢玩扑克牌的毛泽东/和几个兄弟/在西柏坡/发明了一种新牌局/接连打了三把大牌”。这里用“新牌局”比喻新的革命战略,用“三把大牌”比喻三大战役,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高度概括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舞步》:“老蒋坐着飞机往下看/毛泽东的舞步/轻盈又娴熟……不善跳舞的毛泽东/一旦跳起舞来/比谁跳得都好”。这里用“舞步”比喻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寥寥数语概括了毛泽东一生的斗争历程。这些“比”不仅能在极为简练的词语中蕴含无限丰厚的内容,而且能把作品内容表现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更有感染力。
    与上述这些特点相关,刘福君的诗引人联想,启人思维,富有象外之景,言外之意,能够生发出无限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具有无穷的韵味。如《对手》:“……1945年蒋介石在重庆/与毛泽东最后一次握手/从此巴掌/对巴掌……”这首诗让读者不由得联想起国共两党几十年的斗争,联想起蒋介石的失败和毛泽东的胜利,并不由得思考国共两党、毛蒋二人不同结局的原因与意义,眼前浮动着无数的画面,脑中闪现着无数的念头,令人反复咀嚼,回味不尽。刘福君的创作,使诗的体裁与诗的语言,重新焕发出诗的光彩,显示出诗的魅力,这正是《诗意毛泽东》成功的原因。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