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从社会生活内部突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艳梅 参加讨论

    关仁山《飘雪》,《十月》2011年第5期
    关仁山是一位严肃书写生活和时代的作家,尤其是乡土中国在当代历经的变迁、动荡和转型的艰难历程,对于这一过程中暴露的现实问题,他没有回避和虚饰,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到近年的长篇小说《麦河》,关仁山的思想和写作不断成熟和深刻。
    近期的中篇小说《飘雪》写一个农村男孩毕亮家境贫寒,在姐姐姐夫的资助下,复读考上大学,毕业后进电脑公司,渐渐得到老板重用,由最初满怀道德和理想,渴望奉献社会,到步趋世俗,在金钱和欲望面前节节败退。在雪华的策划下,办了厂,当上厂长,进了村委会,当上村长,在经商和仕途上小有成就。然而,随着雪华物欲的扩张,毕亮的内心纠结愈发尖锐,直到情绪失控,亲手杀死心爱的女人,沦为完全意义上的罪人。小说以毕亮的个人奋斗为主线,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关仁山的目光由乡及城,无论建构哪一种文化空间和生存空间,他关注的核心都是人。城市化过程中,大批青年农民沦为城市贫民,在城市和乡村的双重边缘挣扎奋斗,他们缺乏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话语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输出,依然是目前中国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大的牺牲,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进城打工基本是个人奋斗的惟一出路。小说中的毕亮不是典型的农民,他受过高等教育(尽管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失业者的行列),但是他身上有着农民的文化基因,包括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都能看得出来他多少有些被动地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领跑者。雪华和他不同。雪华也是底层出身,遭遇更惨烈些,对物质的要求也就更多,对成功的渴望也就更迫切。农家子弟个人奋斗的人生悲剧里,毕亮是一种,雪华也是一种。这些怀着个人主义理想的年轻人,承受时代的苦难,作为命运的抗争者,最终集体溃败,欲望淹没了雪华,毁灭了毕亮。关仁山为我们准确而幽微地呈现了大时代的细节,在个人命运轨迹的勾勒里,投射出社会生活的阴影。作者的批判意识隐含其中,思考冷峻而且深入,发人深省。
    小说既为我们呈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剧,也为我们揭示了悲剧的深层原因。欲望是当代生活的主角,欲望推动着生活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败坏,即是因为没有一种力量真正触及到这个层面,而且资本专制时代的价值观混乱已经突破了社会正常运行的底线,飘荡在中国上空的是肆无忌惮的利益追逐和日益空洞的个体灵魂。资本像个传说,虽然隐约,却像风一样无处不在。被恶意资本伤害过的灵魂,如何获得个人的救赎?毕亮和雪华带着各自的罪恶感走向人生终点,而罪恶的起点是美好的梦想,背负原罪的人们,走在大时代的亮烈阳光下,却一步步跌入没有光的暗处。道德和欲望的较量,一开始胜负已分,即使已引起各方的关注,但一时也很难重新校正失控的道德天平。小说以穿越八百里风雪的心灵裂变,写出了罪与罚之间的个人救赎,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毕亮经历的一切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毕亮承受的一切道德追问也是生活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质疑,我们正在亲手扼杀人生的梦想、温暖和爱,一场大风雪覆盖所有罪恶,是否能真正换个干净的人间?一个热血青年的人生究竟为何会如此颓败?小说结尾的正面追问如不绝如缕的钟声回荡在时代的上空。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