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卫鸦:守常和飞扬的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晏杰雄 参加讨论
卫鸦的写作犹如一个狂风吹沙的过程,把细节、故事、主题、语言等元素施展完毕之后,最终露出了坚硬的地面和尘埃中永恒的花朵。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守常的写作是如此不合时宜,注定了行进的艰难。然而,卫鸦用他坚定的写作实践,确乎建立了一个带有湘中农村气息和时代面貌的文学小世界,在纷繁的叙事中传达出一种与作者年龄不符的安静与深沉,给当下的小说创作添加了新的精神资源。
    卫鸦小说的最大意义在于翻开了人性中柔弱、善良、隐忍的一面。在《千层底》中,时间的沧桑、珍贵的名分被一个农村女人的母爱轻轻地化解了,呈给我们是那种细小而坚韧的人生力量,让人感到伟大的“俄罗斯式的悲哀”。在《夜奔》中,流落深圳的青年画匠对前来投奔的女同学悉心照顾,与她同居一室,长期靠深夜长跑来释放自己对年轻女孩的情欲,就这样无条件地照顾了女同学3年,秋毫无犯。“夜奔”没有字面上开放张扬的意味,而是一个压抑、隐忍的意象,表现了人性中柔弱内敛、自我牺牲的一面。男主人公并非谦谦君子,只是不愿、不敢、不忍侵犯所爱的人,人性的良善战胜了欲望本能。此外,还有《被时光遗失的影像》中祖父对儿子不孝的宽容和乐天安命,《足下》中的马大路对马小路的忍让和照顾,《失声》中表婶对医院低价赔偿金的坦然接受,《天籁之音》中民工石岩七天五夜的连续工作等等,都体现了人性弱小却又强大的一面。它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得以活下去的最坚硬的底子,是我们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8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写人性主要学西方,普遍倾向于写人性狂烈的、自然的和恶的一面,很少有作家认识到,人性有刚烈张扬的一面,也有弱小坚韧的一面,而且后一种人性更具本土特色。卫鸦年少时的贫苦生活经历赋予了他这种人性品格——他本来就是从“低处”来的,观察人事就自然带着业已形成的固定视角,不自觉地呈现了人性更真实的一面,同时也抵达了时代生活的真谛。
    除了对真实人性的本色呈现以外,卫鸦的小说也在文本内部不时隐现理想的光芒。这种光芒可能是一段描写、一个细节、一句话,在灰色人生的大面积描写中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温暖,让我们在困顿生活中感到还有可以凭靠的精神支柱。《琐呐不哭》中有一个场景:“父亲手里擦着的那样东西有点怪,杆很长,黑黑沉沉的,看上去十分陈旧,底部的铜喇叭却很新,油光铮亮,在暮色里散发出昏黄的光晕”。在一间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有一把唢呐的暗影,在长杆底部却有一点昏黄的光,这是颇有象征意味的,也可以看做卫鸦小说的一个整体性精神意象。卫鸦不是一味地做底层生活的铺叙,沉迷于灰色人生的喃喃诉说中,他不忘设置一些光明和温暖人心的东西,使我们不至于绝望。卫鸦的小说在对灰色人生进行忠实描写的同时,也时常在幽暗中留下一抹微小的闪光——这是卫鸦超拔日常生活之处,也是他的小说高于同类底层写作之处。最显著的例子是《天籁之音》,民工石岩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思念未婚妻,居然听到千里之外家乡哑巴妻子的歌声,一阵风吹来,吹出口袋里未婚妻的照片,他跳向空中抓取照片,结果坠楼死了。这个小说情节极其单纯,但意义特别饱满,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结晶体,发散出温暖的、灿烂的人性之光。一个原本悲惨的工地事件,经由作家的设计,不仅不觉惨烈,反倒富有诗意和浪漫主义气息。此外,《家长会》中方小庆家长死也不忘践约的深厚父爱,《月亮摇晃》中李梅在地震中舍身护子的伟大母爱,《墓碑》中父亲和老孔那种匠人的执著和荣誉感,《紫鹊界》对精神家园和诗意栖居地的寻找,都是灰色人生中的幽暗闪光。
    卫鸦曾说,“纯文学创作与地域无关”。千变万化的现代都市生活并没有给他的作品染上一丝浮华色彩,他的作品很写实,不仅看不到浮华的时尚、小资表达,反而呈现出都市背景下少见的精神操守和硬度。从内容上看,他的小说给我们铺开了一幅广阔的城乡生活图景,涉及各种各样的底层人物和灰色人生,有民工的艰苦劳作、有保安的卑微愿望、有打工者的流水作业、有现代白领的情欲泛滥、有流浪艺术家的发迹史、有都市精神变态者的内闭行为、有乡村母亲的含辛茹苦、有留守少年的淳朴愿望、有父辈祖辈即将逝去的生活……但这些都还只是小说的表象,如果仔细分析文本,我们会发现其背后是在城乡生活表象之下坚实的人性基础和隐约的精神轨迹。好的小说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形态,而在于它所表达的人性含量和精神厚度。在我看来,与其说卫鸦的小说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底层生活,不如说他的小说坚持了一种对精神和人性的言说——那是比实在的生活记录更普遍、更抽象、更有意义的。
    有评论者把卫鸦的写作归入底层文学,我不这么认为。评论一个作家,重要的不在于他写了什么,而在于他创造了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卫鸦的创作远不是一个“底层文学”所能概括的,他的笔触已经深入到了基本的人性方面,他的文本中闪烁着理想之光,他忠实地描写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自由地抒发对世界的心灵感受,他为所有人写作,而不是为某个特定的群体写。我想,这才是卫鸦小说的精神所在。
    原载:文艺报2012年08月24日
    
    原载:文艺报2012年08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