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愿孤独承担者并不孤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牛学智 参加讨论

    当我看到《孤独落地的声音》这本书时,阅读的兴趣产生于这个扎眼的书名。
    为什么是“孤独”?为什么是“孤独的声音”?这样一系列问题使我对该书有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准确说,是想要破解被命之为孤独的所谓声音的好奇心。
    读到第一辑“走过岁月”近一半篇章的时候,我有点恍然,心里说,我明白了,赵炳鑫要用9篇同类题目谈的问题与我平时所感不谋而合了。他是一个故乡的逃逸者,“此情牵处是吾乡”啊!这也是我们这一批人共同的命运。不管当年以怎样气贯山河的理由出走,也不管你曾经如何光屁股在山沟里放羊赶驴,你总归走出了那些大山,而今早过不惑之年,叶落归根,你突然惦念着那个你抛弃过背叛过的故乡,可是此故乡毕竟非彼故乡,它已在每天消失的70个自然村之列了。我们所牵之处其实是“乌有之乡”,也许仅仅是一个连同村落终结一起袭来的乡愁的终结而已。无根之感无法释怀,孤独是为曾经。
    当阅读即将走完第二辑“是夜无眠”时,我被告知,你上当了。
    赵炳鑫在这一辑里离开了那个故乡,进入了他的思索之孤独。夜,成了他时时刻刻面对的世界。在这个渺无人迹的世界里,他找不到出口,他因此无法逃遁。这不能不使我想起之前他出版的《哲学深处的漫步》,配合着读,我发现,他所谓的孤独,实在是一个富有主体性体验的感知者对这个时代的宏观把握。如果他的哲学随笔致力于对“认识你自己”以来人的现代性体验的哲学话语呈现,那么,这部书里的这一辑,其实是在哲学话语基础上的进一步微观化处理。通过夜晚的凝思,人到中年的经验记录,在个体化的感知前提下,他凝聚了知识分子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尴尬处境。喧哗、躁动、自我、消费乃至于自恋、自大狂等等,实在是消费社会所制造的人的能动性的自我毁弃。于喧哗中自我认知消弭,于消费中主体性被瓦解,于自恋自大狂中丧失基本判断力。于是,夜晚在赵炳鑫笔下,就成了孤独者拷问自我、追问社会、承担时代问题的一个绝好世界。这一辑的所有篇章都围绕孤独,但所有孤独话语都无不是对孤独的解构——他认定,独处并不是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由此产生的精神疑惑的逃避,而是对此问题的经验性呈现;孤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主体对芸芸众生相的优越,而是对芸芸众生普遍性迷惑的警告。那么,他的每一个孤独的声音,就严正地回到了他在第一辑提出的问题上来了。孤独不是上帝的独白,是你为什么非如此不可的诊断;孤独的声音亦非形而上学的浩叹,是有必要引起多数人正视的启蒙之声。
    这是我认为不能把赵炳鑫的孤独当作一般散文所经常捉摸人性内安静、安详、平静,乃至心态要好、身体要好,要好好享受生活,要狠劲地消费自我能量的根本原因。
    自然,对于此命题,他欲说还休,在第三辑“艺文品鉴”中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因为他胪列的一系列被文海淹没了的作家作品评论,的确意在展现那些无名者的生命号呼和经验佐证,也是完成这一孤独长旅的最好归宿。毕竟,距离他所开启的孤独话语而言,显得有些破碎和杂乱。这里就不重点论列。
    总之,作为一个继承了现代启蒙思想,或者接过现代性思想衣钵的学者型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他的孤独体验是不是得到了普遍性共鸣的问题,而是他的观察和感知能不能引起当今的知识者——特别是经济滞后地区的人文知识分子普遍认同的问题。如果他的体验能得到普遍的共鸣,那他的写作实在没有多少亮色了,多数写作者不都停留在人性内部的呢喃吗?如果是后者,我倒认为《孤独落地的声音》及赵炳鑫一直以来的思考,最是值得推介的一个理由,就因为它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写作水平,打破了一般意义的认知层面。
    愿孤独承担者并不孤单;愿孤独落地的声音掷地有声。(牛学智)
    (《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著,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3年03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3年03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