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凤姐,凤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廖迪安 参加讨论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凤姐出类拔萃的管理才能,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嘲讽为“辣子”。为什么直到如今,那些事业有成、学有所立的女能人、女才子在婚恋上每每遭遇尴尬,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黛玉纳罕道:
    “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凤姐就这样风风火火的登场了。贾母叫她“凤辣子”,是因为她对这个“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长孙媳妇太过喜欢,是反话正说。而黛玉的纳罕是她的“小性子”使然。黛玉的态度直接或渐接影响了凤姐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奠定了看官评价凤姐儿“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等有失偏颇的基调。
    凤姐虽不识字,但却并不妨碍她知书达理,尽管在王夫人眼里“她一个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的事”,然而,在被袭了侯爵的珍爷看来,“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若大个宁国府,“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不仅珍爷这么看重凤姐,珍爷的儿媳妇秦可卿也认为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都不过你的。”秦氏这么评价她也不完全就是惺惺惜惺惺,因为凤姐在操持家务方面的确是个难得的贤才。秦氏在她弥留之际,惟独放心不下的就是凤姐。只见她飘然而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此话一点不假,不说别的,单就那丧葬礼仪,没有凤姐的协理就乱得一塌胡涂。凤姐一出面,上下执事人等个个便自危起来。“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原因是“我们这里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果不其料,一个盛大的牵动贾府上下每一根神经的殡葬典礼确实让她料理得既体体面面又井井有条。遗憾的是,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凤姐出类拔萃的管理才能,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嘲讽为“辣子”。为什么直到如今,那些事业有成、学有所立的女能人、女才子在婚恋上每每遭遇尴尬,也就见怪不怪了,这不能不说是须眉之卑微、男儿之悲哀。
    如果说“凤辣子”多少与凤姐泼辣的性格沾边的话,那么[聪明累]这支于凤姐有盖棺之论的曲子就更是让她终身受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十二支曲对应金陵十二钗,我觉得这样比对未免有些牵强。从数量上来说,如果加上[红楼梦引子]和[收尾•飞鸟各投林]总共是十四支,这首尾二曲又该对应谁呢?此其一。其二,原著已有比较明确的交待“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而并非是一人一曲,很显然,[枉凝眉]一曲就是咏二人的。虽然[聪明累]也点击到了凤姐的某些性格特征,但却不光咏凤姐一人,这一点可以从秦可卿给凤姐的临别赠言中得知: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就十分清楚地应证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语完全是感叹宁、荣二府“盛筵必散”,是“感怀”,而不是“叹人”。其三,凤姐凄惨的结局也似乎应验了[聪明累],但别忘了,《红楼梦》后半部分是后人续篇,而并非曹公之原创。也许正是后续之人误读了这支曲子,而后按这曲意设计出了风姐的不幸。因为人生无常,惟非常人莫能彻悟:“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由此看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就绝不只关凤姐一个人的事了。
    要说凤姐最不得人心之处莫过于她所精心设计的“掉包计”了,但通常认为后八十回乃后人所续,“掉包计”已是第九十六回了,“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就凤姐如何挖空心思拆散宝黛作了比较完备的记述。我们认为此亦不合情理。前面曹先生已经阐述得十分明白:“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以曹公的写作风格来看,他比较注重“家庭闺阁中之一饮一食”的细致刻画和描述,而不只“传其大概”的。虽然“掉包计”也有别于“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风月故事,但就其本质而言,仍未脱离“章回体”的藩篱;虽然“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但却与传统意义上的“章回”有着本质的不同。得显然,“掉包计”讲究的是故事情节的离奇与迭宕起伏,其间还不乏“今人”所谓的“伏笔”之技,这与曹公“大抵传情”的写作风格相去甚远。对于这一段公案,有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古希腊的断臂维拉斯,任何一个雕塑高手都无法复制出断臂的原始模样。任何一个续写能手也续不出原作的满纸荒堂和一把辛酸。
    既使没有凤姐所谓的“掉包”,宝黛之爱也注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宝黛二人原本就不是凡人,黛玉是为“还泪”而来,宝玉是因“不能补天”而降,这对“冤孽”是前世注定的。说白了,宝玉原本就是一块石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天长日久,“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在他下到尘世之前,就曾与黛玉结下不解之缘——“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黛玉是修成女体的绛珠仙草,宝玉由补天石幻形成了赤瑕宫神瑛侍者。只因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相约而下凡,历练人间之悲欢离合现沧桑,这就是缘分天成的宝黛之爱。
    宝黛既非凡人,其爱情故事也必定不同凡响,如果因为续编者高鹗的主观臆想,就认为凤姐是破坏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那就真是天大的冤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