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入门》之线索章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一、主线和副线
    李悔吾先生在《中国小说史漫稿》第443页写道:“红楼梦》的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和爱情婚姻及生活命运的悲剧,而对立面则是封建势力,副线则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贵族家庭内形形色色的矛盾,其中主要表现为家庭大小主子之间和主奴之间的矛盾。”
    李修生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纲要》里写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全书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几乎和它都有联系。”
    可见,线索是可以分为主线和副线的。至于主线和副线的内容,是可以见仁见智的。
    二、张锦池先生主张的五条线索
    张锦池先生在《红楼梦考论》第318页写道:“所谓‘线索’,就是情节的因果线;所谓‘主线’,就是情节的主要因果线。它与作者的立言之本意血脉相连,却不相等;功能在于如梭织锦,似经络作用于肢体和脏腑,把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顺理成章地勾连起来,将作者的创作意旨自然而然地注入到情节和结构中去,以增强作品的整一性、紧凑性、有机性、天然性;而其形态却是多种多样的。”
    张先生又写道:“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五条线索:
    其一,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即甄(真)贾(假)冷(难)刘(留)故事。……
    其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元(原)迎(应)探(叹)惜(息)故事。……
    其三,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故事。……
    其四,王熙凤的理家故事。……
    其五,青埂峰下“顽石”下凡历劫故事。
    三、《红楼梦》特有的写作方法
    第一回写道:“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甲戌本眉批云:“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传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脂批写的这些“秘法”,皆与线索的运用有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小线索是大线索的缩影
    

第一回写道:“庙旁住着一家乡宦。”
    甲戌本侧批云:“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
    


    

(二)双重伏线,以小见大
    

(1)第一回写道:“好防佳节元宵后”。
    

甲戌本侧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2)第一回写道:“便是烟消火灭时。”
    

甲戌本侧批云:“伏后文。”
    

甲戌本眉批云:“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三)起与收之线
    

 第一回写道:“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甲戌本眉批云:“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四)“草蛇灰线”法
    第八回写宝钗看通灵宝玉一段。写道:“宝钗看毕”。
    脂批云:“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
    (五)“偷度金针”法
    第八回写道:“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脂批云:“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晴雯、茜雪二婢,又为后文先作一引。”
    甲戌本眉批云:“偷度金针法,最巧。”
    (六)“戏文预言”法
    第十八回写道:“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   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在“第一出《豪宴》”处,庚辰本有双行夹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在“第二出《乞巧》”处,庚辰本有双行夹批云:“《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在“第三出《仙缘》”处,庚辰本有双行夹批云:“《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在“第四出《离魂》”处,庚辰本有双行夹批云:“《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七)玩笑话线索
    《红楼梦》的玩笑话,往往带有玄机。
    第七回写道:“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这一段情节,预示惜春将来要当尼姑。
    四、对《红楼梦》线索的总体思考
    创作百万字的小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编写故事,故事必须有情节线串起来。《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设想了很多线索,园满的编写了复杂的故事。
    主要的情节线:
    (一)宝玉经历。即宝玉的成长道路、生活道路。
    (二)黛玉经历。即黛玉的生存与死亡。
    (三)香菱经历。即香菱的两次厄运。
    (四)两个神话的来龙去脉。
    (五)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婚姻。
    (六)宝玉和袭人、宝玉和晴雯的爱情。
    (七)王熙凤的“英雄末路”。
    (八)大观园的变迁。
    (九)贾府的后继无人与入不敷出。
    (十)荣府各房的权力分配与争夺。
    五、判词与线索
    第五回为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香菱、晴雯、袭人等十五位年轻的女性写了判词。
    这些判词(加上配画)基本上预先规定了这些女性的命运。可以说,判词体现了主要的线索。
    对这十五位女性,整部《红楼梦》写到死亡的有:黛玉、元春、妙玉、迎春、秦可卿、香菱、晴雯等七位。在前八十回里死亡的有:秦可卿、晴雯。在后四十回里死亡的有:黛玉、元春、妙玉、迎春、香菱等五位。
    结局在前八十回里的是——秦可卿、晴雯。
    结局在前八十回里的是——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香菱、袭人
    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与判词基本上符合的是迎春、晴雯。
    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与判词大半符合、小半不符合的是探春、妙玉、惜春、李纨、袭人。
    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与判词半符合、半不符合的是宝钗、元春、湘云、王熙凤、巧姐、香菱。
    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与判词基本上不符合的是秦可卿、黛玉。
    为什么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有的与判词不那么符合?
    我的答复如下:
    一、后四十回的作者与前八十回的作者不是同一人。续书出现误差,是正常的。续书能够写到迎春的结局与判词基本上符合;探春、妙玉、惜春、李纨、袭人的结局,与判词大半符合、小半不符合,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二、秦可卿早在第十三回里就去世了。小说的实际叙述和描写,与判词基本上不符合。同一个作者,为什么会出现情节与判词不符合的现象呢?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必须专门讨论。
    六、各种诗谶与线索
    除了判词之外,《红楼梦》里有许多诗歌类文字蕴含了线索。这些文字往往带有谶语的性质,所以我把这些文字称为“诗谶”。
    谶语——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
    (一)红楼梦曲
    《红楼梦》诗谶的第一大类,就是红楼梦曲。
    第五回里有红楼梦曲十四首,其名称如下:
    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引子】是序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是终曲。
    【终身误】,代宝玉感叹宝钗和黛玉。【枉凝眉】,感叹黛玉和宝玉。
    【恨无常】感叹元春。【分骨肉】感叹探春。【乐中悲】感叹湘云。【世难容】感叹妙玉。【喜冤家】感叹迎春。【虚花悟】感叹惜春。【聪明累】感叹王熙凤。【留余庆】感叹巧姐。【晚韶华】感叹李纨。【好事终】感叹秦可卿。
    将红楼梦曲与判词比较,其预言的对象和预言的内容有异有同。红楼梦曲感叹“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十二位女性,顺便涉及宝玉。判词除说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十二位女性外,还说明副册的香菱和又副册的晴雯、袭人。预言的内容,两者基本上是互补,红楼梦曲更多一些、更细致一些、更带有感情色彩。
    (二)春灯谜
    第二十二回写了许多春灯谜。第二十二回的回目的后半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其一是贾环作,其二是贾母作,其三是贾政作,其四是元春作,其五是迎春作,其六是探春作,其七是惜春作,其八是宝钗作。
    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第143页写道:“灯谜中除了贾环一首外,贾母带头叫众姊妹所制的,大都隐括着她们后来各自的遭遇,亦即回目所说的‘谶语’。”
    (三)花名签酒令
    第六十三回的回目的前半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在宴会上,群芳抽花名签行酒令。这些花名签酒令,涉及了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和袭人,一共八位女性。
    从这些花名签、酒令蕴含的内容看,仅说眼前情况的涉及两位:宝钗和香菱。
    文云:“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文云:“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其余的花名签、酒令,蕴含了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黛玉和袭人等六位女性将来的结局。
    七、【飞鸟各投林】
    

第五回写道:“【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己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岂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飞鸟各投林】同样是谶语。
    《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三辑,登载了俞平伯先生整理的《俞平伯和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该文有俞平伯先生的一段讨论意见:
    “《十二支曲-飞鸟各投林》末折是总结;但宜注意的,是句句分结一人,不是泛指,不可不知。除掉‘好一似’下二句是总结本折之词,以外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我姑且列一表给你看看。你颇以为不谬否?我自己颇以为甚确,特书生故态未免可笑耳!表之排列,依《飞鸟各投林》原文。
    1、为官的家业雕零,   湘云。
    2、富贵的金银散尽,   宝钗。
    3、有恩的死里逃生,   巧姐。
    4、无情的分明报应,   妙玉。
    5、欠命的命己还,    迎春。
    6、欠泪的泪已尽,    黛玉。
    7、冤冤相报岂非轻,   可卿。
    8、分离聚合皆前定,   探春。
    9、欲知命短问前生,   元春。
    10、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李纨。
    11、看破的遁入空门,    惜春。
    12、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凤姐。
    这个分配似乎也还确当。不过我很失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宝钗和湘云底结局,但这里却给了他们不关痛痒这两句话,就算了事。但句句分指,文字却如此流利,真已不容易。我们平常读的时候总是一气呵下,那道这是‘百衲天衣’啊!雪芹的才情,真可佩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