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入门》之《石头记》主要作者的艺术修养(第十七章)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综述
    一、
    《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一辑,载有孟凡玉的《论曹雪芹的音乐修养及其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第146页)其文云: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红楼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诗词歌赋,书法美术,园林建筑,典章制度,管理教育,医药卫生,饮食烹饪等等,无不达到很高的境界。
    二、
    《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二辑,有“红学书窗”栏目,赫鹏撰稿,介绍胡文彬的《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中国书店出版2005年版)。(第202页)其文云:
    

全书共二十一章,从中国的诗性文化、戏曲文化、绘画文化、园林文化、医药文化、梦文化、官制文化、奴婢文化、避讳制度、民俗文化、姓名文化、地名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游戏文化、家族文化、礼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诠释《红楼梦》,注重把《红楼梦》放到特定的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去考察,体现了文史结合的观点。
    三、
    《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一辑,登载有蔡义江的《〈红楼梦〉提纲——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助读》。(第317页)其文云:
    

《红楼梦》写到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典制、岁时习俗、哲理宗教、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这需要作者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啊!在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伦比的,也只有他这样伟大的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四、
    《红楼梦学刊》1986 年第一辑,载有“《红楼梦》辞典编写组”的《关于〈红楼梦辞典〉的编写问题》。(P319)其文云:
    

《红楼梦》这部作品,由于它反映和描写生活的精微宏富,早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誉。我们在为它作注释的时候,已经感到十分吃力。词典的难度更大,更使我们感到力不胜任。
    五、
    《红楼梦学刊》1986 年第一辑,载有“《红楼梦》辞典编写组”的《关于〈红楼梦辞典〉的编写问题》。(第321页)其文云:
    由上述种种考虑出发,收辞的范围应当广泛些。参照各方面宝贵意见,全书大致包含以下各项:
    一、人物
    二、服饰、器用
    三、建筑、地名
    四、饮馔、医药
    五、官制、礼俗
    六、典故、书籍
    七、诗词韵文
    八、伎艺游戏
    九、哲理宗教
    十、其他词语
    十一、版本、续书
    十二、作者
    十三、脂评
    十四、红学研究
    以上一至十项,词目都从作品本身选出;十一至十四项,则是作品之外又同作品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文学修养
    一、
    《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二辑,载有胡绍棠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审美基因三探》。(第205页)其文云:
    而在具体情节的叙写与推进上,曹雪芹那支生花妙笔简直就是目送手挥、运用自如、跌宕变换、摇曳生姿。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红楼梦》一书,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有先伏笔,有照应笔,有着色笔,有淡描笔,各样笔法,无所不备。”解庵居士在《石头记臆说》中更是极力称赞《红楼梦》高度的艺术传达效果,他说:“文心极曲,文意极明,细读之如释氏浮图,八面玲珑,层层透彻;如天女散花,缤纷乱坠,五色迷离;贯读之,则又如一片光明锦,一座琉璃屏,玄之又玄,无上妙品,不可思议,通矣哉!灵矣哉!文妙至此,蔑以加矣。”这段话虽然看似有些玄虚,实际上它是揭示《红楼梦》的艺术表现达到了丰厚、深邃、含蓄、凝练、明快、隐曲等多种美学特色的高度统一。同样无庸置疑,这种美学特色是值得人们反复的咀嚼品味的。
    曹雪芹是一个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传统文化修养的天才作家,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上,他调动了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多方面修养综合而成的表现手段和审美效果,是形成《红楼梦》多层次审美建构的前提。
    《红楼梦》是小说,在主体文字上,它继承了六朝以来,唐传奇、宋元话本等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汲取多种营养,扬弃糟粕,进而融汇、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象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红楼梦》在铺写情节、描绘人物、创造意境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表现形式却是众体俱备,几乎用遍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样式。
    

首先是大量的诗词。以往的小说,根据情节的需要,往往用些诗词赋赞铺张烘托,渲染气氛,而《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形式更为多样,写作之工致、运用之精妙,更非其他小说所能比拟。今就诗体而言,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诸种。论题材,有咏物的、有咏怀的、有怀古的、有纪事的、有写景的、有藏谜的、有打油的。作法上,有限韵的、有限题的、有限体的、有联句的,风格上则有应制、拟古、仿作多种。这些诗,除了推进情节的过场诗、描绘景物的写景诗之外,更多的是书中人物的吟诵。其中特别值得提起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姊妹们写的那些诗词。虽然皆系作者拟人声口之作,却各有水平,各有风格,各有性情。此外,第一回除了作者的题诗,还有贾雨村中秋吟诗及联语,太虚幻境的对联,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第四回有四大家族的俗谚口碑。第五回描写警幻仙子用赋,十二册簿册上写的是诗谶,《红楼梦十二支》竟是一个曲子集。十一回写会芳园景致用一短小的骈赋。十三回则有履历、灵牌、丧榜、冥旌。十七、十八回是诗与对联的集锦。二十二回有曲子词,有参禅偈语、语录、灯谜。二十三回引《西厢记》、《牡丹亭》剧曲。二十八回宝玉、薛蟠、冯紫英等人聚饮,酒令、俗曲、杂词并陈。三十七回有书启和便条。三十八回乃是诗的盛会。四十回是行令大赛。书中涉及俗文学的还有许多笑话,如宝玉给黛玉解午困讲的小耗子偷香芋,贾母影射凤姐嘴乖讲的小媳妇喝猴尿,贾政在贾母面前承欢讲的丈夫喝老婆洗脚水,和贾赦的“儿子给母亲针腋窝”的拙劣讲述。七十八回《姽婳词》是歌行,《芙蓉诔》则是一篇典型完整又写得极富文采的祭奠文字。另外书中还有判案的爰书、治病的药方、禀帖、账单乃至私塾程课……这诸种文体虽是情节叙写中随文而成,或为描写人物按头制帽,但运用之妙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二、
    《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二辑,载有于景祥的《〈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第139页)其文云: 
    

《红楼梦》一书中的诗歌,从体制上看极为广泛:古体有四言古、七言古、乐府、骚体等等,近体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七言律、排律等等;一部小说之中,包含了这么多的诗体,本已超出群类,而事实上又各体兼工,皆有可称道之处,这就更难能可贵了。
    ……在中国诗歌史上,一个人兼善多种诗歌体式,无论古体,近体,洒翰即工,卓然成篇,成就蜚然,首推杜甫,他“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是公认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无难为继。《红楼梦》的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是在运用多种诗歌体式方面当然不能与老杜同日而语,不过从杜甫以后的诗史上看,能像曹雪芹这样兼善如此众多的诗歌体式的诗人能有多少?恐怕屈指可数。仅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曹雪芹在清代诗坛,以至于整个中国诗史上的特殊地位。
    第三节、《石头记》主要作者的杂学旁收
    一、音乐
    《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一辑,载有孟凡玉先生的《论曹雪芹的音乐修养及其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第146页)其文云: 
    

……曹雪芹能够创作“自度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会作词作曲。关于这一点,中国当代散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任二北先生曾经从《红楼梦》里找到一些例证,任老认为“曹雪芹是精通曲学的作家,所制散曲极为清新……那五支散曲(指《红楼梦》二十八回的五支曲子——笔者注)虽未标举曲牌名称,实为南曲小令之变体,是曹雪芹为刻画人物形象而创造的自度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是仙吕宫[解三酲]的变体,‘你是个可人’脱胎于[集贤宾],‘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脱胎于[剔银灯],甚至于云儿唱的‘豆蔻花开三月三’,也属于曹氏小令的创格。任老在《曲谐》中对‘滴不尽’一曲推崇备至,称赏不已。他评论说:……‘盖皆为曲苑新裁,艺林雅致,而必不可废者也。’”这可以看到曹雪芹音乐修养的又一侧面。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音乐活动随处可见,提到的乐器有琴、萧、笙、管、笛、鼓、律管等三十多种;写到的音乐活动有戏曲表演、歌舞表演、器乐独奏、器乐合奏等等多种形式;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贾母、蒋玉菡、柳湘莲、芳官、龄官、云儿、女先儿等许多重要人物均与音乐欣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曹雪芹在创作中对音乐材料的使用,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作者曹雪芹高度的音乐修养基础之上的,是曹雪芹具有很高音乐修养的很好证明,如果没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无法写得如此丝丝入扣、生动迷人。
    二、音乐、美术设计
    《红楼梦学刊》1986 年第一辑,载有尹相如的《向〈红楼梦〉学音乐、美术设计》。(第266页)其文云:
    曹雪芹不但在作品中多次写到音乐,而且深知音乐与画面气氛、人物情绪的关系,总是运用得那么贴切、自然,恰到好处。
    ……(第268页)在第四十回,作者又在对比中描绘了黛玉、宝钗、探春等人的住室,颇具性格色彩。
    ……(第269页)从《红楼梦》几个人物的住室设计可以看出,曹雪芹在美术设计中,不但能够把环境画面设计得准确,逼真,富有立体感,而且能够把环境画面的设计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紧紧结合起来,甚至能够把若干运动着的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些都很值得电影美术借鉴。
    三、服饰
    《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三辑第297页,有“红学书窗”栏目,钟正扬撰稿,介绍季学源的《红楼梦服饰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其文云:
    

《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国古代服饰之大成的小说,其服饰描写之丰富、具体、翔实、真切、生动、富有艺术魅力,是任何其他作品都无可比拟的。季学源教授《红楼梦服饰研究》一书将叙、考、论和鉴赏溶于一炉。……以利读者加深对这部艺术巨著的解读,也为红学研究者和服饰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
    四、医学
    (一)
    《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三辑,载有邵康蔚的《〈红楼梦〉对医学的贡献》。(第331页)其文云
    《红楼梦》中涉及疾病与医药学知识的描述,多达291处,5万多字,使用医学各种术语161条,阐述各种病症114种及膏、丹、丸、散方剂45个,药物127种;提到的太医、御医、游医14名,评述完整医案13个,其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精神、皮肤和法医等学科。作者以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揭示了许多人物所患疾病的表现,治理法则,死亡经过以及影响疾病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焕发出祖国医药学的光彩,对人类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道:“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的!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
    五、医学、药膳学、茶学、花卉学
    高振达著有《红楼四话——医药茶花》(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高振达是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该书分为《红楼医话》、《红楼药膳》、《红楼茶话》、《红楼花卉》四部分。
    《红楼医话》有“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其文云:
    (第20页)《红楼梦》中,大凡医生诊病,都有切脉的描写,而描写最精彩的,要算是第十回张太医给秦可卿切脉了:“于是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靠着,一面拉着袖口,露出手腕来。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左手,亦复如是。”张太医诊毕,分析道:“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第21页)现在则以寸口诊脉为主,并从脉的位、数、形、势分为二十八种脉象……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左手寸候心,关候肝,尺候肾;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尺候命门。
    (第22页)张太医逐部论脉,只谈左右手的寸、关,闭口不谈两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二尺脉为六部脉的根本,人身脏腑经络,全靠肾间动气以为生发。肾气犹存,好比树木之有根,枝叶虽枯,根本不坏,尚有生机;肾气未绝,则脉必有根。今不谈尺脉,则知秦可卿根本已坏,元气将尽,危在旦夕。
    《红楼药膳》有26篇:药补不如食补,合欢花酒,玫瑰露,桂圆汤,酸梅汤,茯苓霜,莲叶羹,糟鹌鹑,菱粉糕,碧粳粥,枣泥馅山药糕,燕窝粥,鸽子蛋,野鸡崽子汤,牛乳蒸羊羔,蒸大芋头,螃蟹馅饺子,豆腐皮包子,火腿鲜笋汤,风腌果子狸,蜜饯荔枝,酒酿清蒸鸭子,鹅掌鸭信,酸笋鸡皮汤,灵柏熏暹猪,风干栗子。
    其中仅“蜜饯荔枝”是第81回的。
    《红楼茶话》论述了《红楼梦》中的茶道,沏茶,名(牌)茶,茶具,饮茶的原则,饮茶的风俗,品茗,茶漱口,茶泡饭。
    《红楼花卉》讲述了《红楼梦》中几十种花卉。这些花卉,皆得其时,皆得其地,皆得其境,皆得其人。
    (第223页)云:以花喻人,是曹雪芹写作的艺术手法之一,只要稍微了解《红楼梦》的读者,随口便可举出一大串:牡丹——宝钗,芙蓉——黛玉,玫瑰——探春,海棠——湘云,桃花——袭人,兰花——晴雯,老梅——李纨,莲藕——香菱,蔷薇——龄官,荼蘼——麝月,榴花——元春,……而且作者不仅以他那枝“生花妙笔”,写到了关合各人个性气质的姿容品貌各异的花,诸如富贵的花、清幽的花、斗寒的花、迟谢的花、娇嫩的花、带刺的花;更把人带入到了有那含苞的、盛开的花、结子的花、解语花、并蒂花、楼子花,鲜花着锦、浇花葬花、花魂默默等构筑成的情趣迥异的艺术境界。
    六、戏曲
    徐扶明著有《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其文云:
    (第2页)通过对《红楼梦》与戏曲比较,我进一步了解到:《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家庭戏班的活动,揭示了清代家庭戏班日益趋于衰落的征兆。贾府诸人对戏曲艺术的爱好和享受,表现了清代中期豪门享乐生活和艺术爱好的特点。《红楼梦》在继承《西厢记》《牡丹亭》等等优良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诚然有了出色的发展。这部名著在情节处理上借鉴于戏曲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貌。诸如此类,恕不枚举。总之,《红楼梦》中的戏曲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笔墨,而是全书情节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它丰富了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有助于深刻揭示“红楼”由盛而衰的过程、规律和意义,富有艺术美。
    (第103页)在《红楼梦》里,除贾母外,宝钗、凤姐都是点戏的行家。她们点的戏,如《还魂》、《弹词》、《山门》、《叩当》之类,既是当时流行的剧目,又投合贾府众人的胃口。
    (第105页)总的看来,贾府演戏的演出程序,与一般朱门富户演戏的演出程序大体上是相同的。可是,在相同之中,又有所不同,如第十八回、第七十一回的点戏,繁文缛节,最为突出。这种不同之处,正显示了作者所写的贾府的特殊地位。
    (第112页)上述几个方面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个总的认识:在这部巨著里,许多具体的戏曲演出场面,富有变化地展示了贾府繁琐的规矩、铺张的排场和煊赫的气派,“较之平常的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对这些演出细节的了解,对于我们欣赏原作也有很大关系。
    (第201页)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不能不受到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也就更需要用最经济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出场,则是与观众初次见面,因此,安排好人物出场,可以给人物性格下基调,这是塑造人物性格最经济的手法之一。  
    请看第三回王熙凤的出场……凤姐出场,近于戏曲“念白上”,就是人物在幕内念一句或数句说白,使观众先闻其声,一下子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及至人物出场,观众马上就会把方才的想象与看到的形象印证起来。
    戏曲对人物出场的时间很讲究,出早了,就是“冒场”;出迟了,就是“误场”。此回对凤姐出场的时间,也作了精心的安排。……
    (第202页)再看第三回贾宝玉出场……这里出场,近于戏曲“点上”。就是人物现在幕内有某种预示动作,然后由另一个人物点明来者是谁。
    (第203页)还有第十八回元春出场……近于戏曲“斜门大摆队上”。
    第四节、我们对《石头记》的主要作者的
    博学多才的评说
    我们常说《红楼梦》的作者博学多才。到底如何“博学”?到底如何“多才”?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一下子是说不清楚的。
    看了本章上述引文,我们就可以对《红楼梦》的作者的“博学多才”,有个比较全面的初步的认识。
    为何说是“初步的认识”?因为只有反复的阅读和研究《红楼梦》,才能有“深入的认识”。
    我们在摘录先生们的论述时,深深的被《红楼梦》的作者的“博学多才”震撼了!深深的被《红楼梦》的作者的知识的广度、高度、深度和精度震撼了!
    我们设立本章,罗列这么多引文,主要目的就是为《红楼梦》的作者算“时间账”。
    所谓“天才“,无非是比常人聪明得多,对知识,悟性高些,学得快些,记得牢些,用得好些。
    天才对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升华,是需要时间的。无论如何,也需要最小限度的时间。
    我们面对《红楼梦》表现出来的学问,如果想对其中某一门知识达到精深的程度,谈何容易!更何况,有些知识,一味呆在书斋里,是学不好的,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的时间。
    造就“博学多才”,需要大量的时间。造就“伟大”,更需要大量的时间!
    《红楼梦》的作者如此博学多才,这“时间账”怎么算?我想:
    第一、他的儿童时期、少年时期,必然受到了非常全面、非常良好的教育(其家庭必是富裕之家);其无忧无虑、专心一意打基础的时间,必须足够的长。
    第二、刚刚读完了书(无论是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就接着用十年时间写《红楼梦》(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的《红楼梦》),是写不出来的,“刚刚读完了书”与“十年时间”之间,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空档!
    第五节、《石头记》主要作者的生活体验
    一、王希廉的综述
    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载有王希廉《红楼梦总评》。(第148页)其文云:
    

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儒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官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病亡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二、我们的评说
    (一)熟悉多种生活
    依据王希廉的综述,《红楼梦》的作者是百艺百行,无不精通。
    我今从宏观上说几句。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石头记》可以得知,《石头记》的主要作者必定熟悉了:
    (1)下层社会生活与上层社会生活。
    (2)丫鬟、小厮们的生活与主子们的生活。
    (3)汉人家族生活与满人家族生活。
    (4)士大夫家族生活与皇族、王公贵族生活。
    (5)依赖科举以求仕途的生活与不依赖科举而承袭爵位的生活。
    (6)南方生活与北方生活。
    (7)一本正经的生活与诙谐有趣的生活。
    (8)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
    (9)凡人们的生活与名士们的生活。
    (10)近支嫡族奢华生活与旁支庶族没落生活。
    (11)民间生活与官场生活。
    (12)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
    (13)日常口角生活与哲理论辩生活。
    (14)高雅生活与低俗生活。
    最难的是既熟悉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上层社会生活。
    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的作家们,要么侧重于熟悉下层社会生活,要么侧重于上层社会生活。能出神入化的既反映下层社会生活又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作家,实属罕见。
    (二)语言功夫反映了对生活熟悉的程度
    长篇小说的作家的语言之真功夫,在于他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活生生的令人叫绝的语言。语言功夫反映了对生活熟悉的程度。
    《红楼梦》的作者,是现代全国公认的语言大师、全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已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写了论文和专著。
    本文只说(引述)《红楼梦》语言的一个分支。
    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高国藩,以民间文学专家的独特的眼光,对《红楼梦》的语言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三辑,载有高先生的《〈红楼梦〉中的民间谚语》。其文云:
    (第249页)《红楼梦》在运用民间谚语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首屈一指的。由于《红楼梦》中广泛而精确的运用了民间谚语,形成了这部巨著非常明显的语言风格,加强了这部巨著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性,增添了这部巨著的艺术魅力。
    (第250页)如果将《红楼梦》中的民间谚语逐一摘录下来,大约有二、三百条之多。……《红楼梦》包含的十大类民间谚语,都是一句或两句,都以简短精炼,易记上口为准则。
    (第251页)我们可以说,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清代的民间谚语词典。我国历来的小说书,没有见到过象《红楼梦》这样包罗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谚语的,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罕见的。
    (第269页)可以断定曹雪芹对民间谚语作过精细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凡玉。论曹雪芹的音乐修养及其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红楼梦学刊,2005(1)。
    (2)赫鹏。红学书窗。红楼梦学刊,2005(2)
    (3)蔡义江。《红楼梦》提纲——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助读。
    红楼梦学刊,2001(1)。
    (4)《红楼梦》辞典编写组。关于《红楼梦辞典》的编写问题。
    红楼梦学刊,1986(1)。
    (5)胡绍棠。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审美基因三探。
    红楼梦学刊,2003(2)。
    (6)于景祥。《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红楼梦学刊,1997(2)。
    (7)尹相如。向《红楼梦》学音乐、美术设计。红楼梦学刊,1986(1)。
    (8)钟正扬。红学书窗。红楼梦学刊,2005(3)。
    (9)邵康蔚。《红楼梦》对医学的贡献。红楼梦学刊,2000(3)。
    (10)高振达。红楼四话——医药茶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11)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63。
    (13)高国藩。《红楼梦》中的民间谚语。红楼梦学刊,198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