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司棋、贾蔷和龄官 ——红楼谜话之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迎春是隐写顺治遭遇的一个枢纽式人物,作者关于顺治遭遇的许多构思,都在迎春身上汇集和展开。下面我结合上一次《推背图》中的相关内容,依次展开论述和说明。
    如上次所示,丁巳在《推背图》中所配之象是五个童子鞭打一头春牛,其谶语为:“磊磊落落,残棋一局。啄息苟安,虽笑亦哭。”其颂辞为:“不分牛鼠与牛羊,去毛存鞟尚称强。寰中自有真龙出,九曲黄河水不黄。”金圣叹批之曰:“此象有实去名存之兆,或为周末時,号令不行,尚颁止朔:亦久合必分之徵也。
    在正史的记载中,顺治死于1661年1月7日丁巳日夜子时,但这与历史真相不符,故为“实去名存之兆”。顺治实际上是多尔衮和孝庄偷情后所生的儿子,故说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也是“实去名存之兆”。
    迎春的丫鬟为什么名“司棋”呢?一是取典于上面谶语中的“磊磊落落,残棋一局”,二是这个名字谐音就是“死期”,正扣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
    作品为什么写司棋撞墙而死呢?这是在暗示:作品中的贾蔷,是隐写顺治长寿的重要人物,顺治之死是假的即“假墙”。《仪礼.既夕礼》:“巾奠,乃墙。”郑注:“墙,饰柩。”据此,贾蔷即“假墙”也就是顺治的棺木是假的,是被装饰过了的“假棺”。
    为了体现这个构思,邢大舅讲了一个龟将军做玄帝庙后门为“假墙”的笑话(117回):一座元帝庙,即玄帝庙也就是玄武庙失盗。土地说元帝身后的两扇红门不好,改成墙就好了。结果龟将军自告奋勇用自己的身体垫住门口当墙。可是仍然丢东西。众神将便把土地叫来问缘由。土地用手一摸龟将军说:“我打谅是真墙,哪里知道是个假墙!”惹得众人大笑。
    这个笑话表面上看仅仅是取笑贾蔷,其实不然,这其中大有文章。这是在把顺治的坟墓比作元帝庙,把顺治的棺木比作“假墙”。当我们发现了作品的核心谜底是顺治和曹宣的父子情缘后,才能悟出,这个故事是在写顺治的长寿:“假墙”扣贾蔷命名的真正寓意即顺治之死是假的,龟将军扣神龟长寿即“龟龄”正是顺治长寿的隐语!《芙蓉女儿诔》中“龟呈洛浦之灵”说法的寓意就在于此:传说夏禹治水时,洛水中有神龟背负文书献给夏禹。《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这是说神龟背上有数从一到九,这就是洛书之数。从一到九这九个数的总和是45,这就是“龟呈洛浦之灵”表面上的内容,而其谜底则是顺治活到了1732年。顺治是否真的活到了95岁,我们不得而知,但《红楼梦》中的大量内容,都是写出了这一点。这里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顺治确实活了95岁;二是顺治95岁即1732是在与李治的联系中来写顺治长寿的最佳年份。李治死日为12月4日,干支为丁巳。从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661年到1793年之间,12月4日为丁巳日的年份,只有1675年和1732年这两年。前者不足以表示顺治的长寿,故后者是在与李治的联系中,准确地写出顺治长寿之事的最佳年份了,就是说,写顺治活到了95岁是作者通过以古喻今法来保证《红楼梦》的史书品格的最佳选择。
    这与“龟呈洛浦之灵”又有什么关系呢?太祖共16个儿子,太宗共11个儿子,顺治实际上共9个儿子,康熙共35个儿子,雍正共10个儿子。雍正九子福沛生于雍正元年即1723年5月10日,出生后不久便死了。雍正十子弘瞻生于雍正11年即1733年6月11日。就是说,在1732年的时候,雍正只有9个儿子。太祖的长子到九子,太宗的长子到九子,顺治的长子到九子,康熙的长子到九子,雍正的长子到九子,便是“从一到九”,总数共45人,便是洛书之数了。这就是“龟呈洛浦之灵”的谜底即顺治活到1732年。
    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孔梅溪或许就是顺治的化名,因为宋代的王十朋字龟龄,因在梅溪讲学而被称为梅溪先生。既然作品中的“贾蔷”就是“龟龄”就是顺治,顺治还有兄弟十人就是“十朋”,作品中还把宝玉比作王十朋,因此孔梅溪就是顺治的化名了。事实就是如此,这个问题别处再细论。
    作品中通过贾蔷来写顺治活到1732年,并与迎春命名相关的情节,就是“龄官画蔷痴及局外”。我们看作品中的具体描写: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十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薔字十六笔,并不是十八笔。作者如此构思的寓意是:“十八”可合成一个木字,故“十八笔”就是“木笔”,而木笔如前引《本草纲目》中的说法,就是“迎春”。所以说蔷字十八笔,首先是在扣“木笔”即“迎春”。
    其次,薔字也可以写成十八笔。草头三笔,中间的部分七笔,回字正常情况下为六笔,但如果根据“一直一画”即一笔的提示,不难悟出“一竖”也是“一画”即一笔,据此,回字就是八笔,薔字也就是十八笔了。
    发现这些之后,再发现了作者通过李治来写顺治活到了1732年即95岁的构思后,就可以发现龄官画蔷的具体寓意了:这是1661年1月4日甲寅日和1732年1月8日丙寅的隐语。这两个日子都是立春的前一天,故为“迎春”。按照“一直一画”和“一竖一画”的提示,甲字六笔,丙字也是六笔,寅字十二笔,故甲寅和丙寅都是十八笔。于是我们终于彻底明白龄官画蔷时下笔的规矩了:“一直一画”是在暗示“一竖一画”,其中“一点”的说法,是在暗示寅字,因为此字的头一笔是“一点”。其中“一勾”的说法,是在暗示丙字右下部的“一勾”为第四笔,而不是象我们平时写字时那样为第三笔。这是对“一竖一画”的规矩的补充说明。 
    作品明确交代黛玉2月12日生日,1661年1月4日甲寅日,和1732年1月8日丙寅日,两个日子月日相加,就是2月12日,所以作品才写龄官“大有林黛玉之态。”
    于是我们自然不难发现龄官命名的内涵了:把贾蔷比作龟将军,与龄官命名合起来就是“龟龄”了。故“龄官画蔷痴及局外”的异文就是“椿龄画蔷痴及局外”。因为椿木长寿,故为父亲的代称。“龄官”写成“椿龄”就提示了龄官与贾蔷即龟将军合起扣“龟龄”来写顺治这位父亲长寿的寓意。天圆地方,天阳地阴,生阳死阴,故“方椿”这个人物命名的寓意是:某个被记成死人的人(即方)其实乃长寿的父亲(即椿)。这就是指代了顺治的贾芸去找花儿匠方椿这个细节的内涵。这个人物在郑藏本中就作“方春”,这是指这个人物即顺治是在春天被记成死人的:从太祖到雍正,只有顺治一个人死于春天,故“方春”若为帝王死日的隐语就只能是指顺治而言的了。
    由此就不难发现宝钗紧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寓意了:顺治和曹宣父子不分离,不弃世即没有死,二人都是长寿之人。此时“芳龄”中的“芳”指芳官指代了顺治,“龄”指龄官指代了曹宣。
    由此就不难发现“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中“局外”的寓意了:从1661年1月4日到1732年1月8日为72年,在古代术数中的太乙式中,以一年为一局,以72年即72局为一元。曹宣在1661年之前就已经被当成了死人,因此好比72局的“局外人”了。康熙取代了曹宣的太子身份,是曹宣还不满1岁即一局的时候,故作品第二回的回前诗中便有了“一局输赢料不真”的句子。反过来记载年历,用石敬瑭来指代顺治时,他好比生于1732年,死于1682年,因为石敬瑭活了51岁。用石重贵来指代顺治时,他就好比生于1710年,死于1660年了,因为石重贵也活了51岁。之所以产生这个构思,是因为在史料记载中,顺治1661年1月2日有病,这个日子按照节气为1660年;康熙五次去五台,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1683年,最后一次是1710年:从1732年回数到1710年,顺治就是23岁,而顺数1660年时顺治就是23岁。从1732年回数到1683年顺治50岁,好比石敬瑭死亡的前一年,正如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661年好比1660年的前一年一样(反数);从1710年回数到1661年,石重贵也是50岁,好比石重贵死亡的前一年(反数)一样。所以迎春之死被作者概括成“可怜金玉质,一载赴黄粱”:顺数从1660年到1661年为“一载”,反数从1683年到1682年为“一载”,从1710年到1709年为“一载”:1709年为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之年,可以暗示所谓的康熙被立为太子之年,从而暗示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因为顺数从1660年到1661年为“一载”,反数从1710年到1709年为“一载”。所以才有了“还孽债迎女返真元”的说法:反数从1710年到1709年为“一载”,曹宣与父亲团聚后他的皇太子身份被确定,就好比顺治偿还了他让曹宣失去了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的“孽债”一样了。因为此时的“一载”即从1710年到1709年为反数,故说“返。因为顺数顺治在1709年时是72岁,正是太乙经中的一元之数,故为“真元”。就是说,从1661年1月4日甲寅到1732年1月8日丙寅也是72年,按照易学中阳尽阴生的“大道理”,1661年1月7日顺治被记成死人好比“阳尽阴生”,按照《推背图》中丁巳之象,此日就是“迎春”即迎春之生,由于“迎春”扣立春日或者立春前一天,故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又转化成1661年1月4日,而顺治活到了1732年,故从1661年到1732年为72年为顺治重新出生的“假元”。
    由此自然不难想到,宝玉在可卿房中入太虚境时房中所挂的《燃藜图》的寓意了:这是通过劝学的典故,来暗示要明白《红楼梦》的内涵,处处都是学问,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是也;同时通过这个故事中 的太乙之精,来暗示上述通过太乙经来写顺治活到了1732年的构思。
    而配合上述龄官画蔷内涵的最具体的细节,就是“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她和迎春所说的骨牌。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众人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象。"迎春笑着饮了一口。
    这里的四点就是指1661年1月4日甲寅到7日丁巳,因为是四个日子,故用四点来代表。这里的五点就是1732年1月3日辛酉到7日乙丑共五个日子,即都是到7日为止。在古代的牌谱中,四点多代表桃花,五点多代表梅花,故这九个日子为“花九”。
    而迎春说的“桃花带雨浓”中的“桃花“,则是指1732年1月3日辛酉。这是因为:如前所引《本草纲目》所言:“辛夷,辛雉,侯桃,房木,木笔,迎春。”
    酉十二生肖为鸡,雉就是一种野鸡,故辛雉可以成为“辛酉”的隐语,于是辛酉、辛雉、侯桃,辛酉日就变成“桃花”了。而1661年四个日子中的头一个日子甲寅日的隐语为雨水,《三命通会》卷一:“甲寅水,雨也。”因为甲寅的纳音五行是大溪水,故这里说甲寅为“水”。综上,把1661年1月4日和1732年1月3日连在一起,就是“桃花带雨浓”了。所谓知头便能知尾,能把这两个日子联系在一起,自然就不难发现这里的四点和五点都止于7日了。
    事情还并不如此简单,如果了解了点古代算命术中的知识,就能进一步发现这九个日子中所蕴藏的奥妙了:根据算命术中交大运知识的规定,推算出顺治的大运干支依次是(具体计算过程从略):丙辰(7岁到17岁)、丁巳(17岁到27岁)、戊午(27岁到37岁)、己未(37岁到47岁)、庚申(47到57岁)、辛酉(57到67岁)、壬戌(67到77岁)、癸亥(77到87岁)、甲子(87到97岁)、乙丑(97到107岁)。头四个日子止于丁巳,正好是顺治1661年即24岁时大运的干支,而后五个日子中的乙丑,却是顺治97岁到107岁时的大运干支,而1732年时顺治的大运干支是甲子,故众人说迎春“错了韵了”,表面上是说迎春说的“桃花带雨浓”中的浓字和鸳鸯说的“花九”中的九字不押韵,而实际上是在说乙丑不是顺治95岁时的大运干支即“错了大运干支”的意思。迎春说的骨牌副如此简单,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却有着如此重要的内涵。这就是《红楼梦》创作上的一大特色:神龙见首不见尾。
    由此我们可以把鸳鸯说的一张牌的谜面和谜底列出如下,四点为1661年1月4日甲寅到7日丁巳,五点是1732年1月3日辛酉到7日乙丑:
    

    ○   ○  
    ○   ○ 
     
    ● ● 
    ●
    ● ●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上面从《推背图》中丁巳所配之象和谶语中“残棋一局”入手,对司棋、贾蔷、龄官以及迎春身上所涉及到的与顺治长寿之事有关的内容作了极其简单的论述和说明,熟悉《红楼梦》的人自然不难想到,作品中的癞头和尚,是不是也是顺治的化身呢?因为他见到香菱的时候,先是大哭,后又大笑,正与丁巳之象中“虽笑亦哭”的谶语相符。答案是肯定的,作品中最神秘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都是作者用来隐写顺治的人物。至于其具体内涵,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