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黛玉丫鬟之谜 ——红楼谜话之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黛玉的丫鬟有雪雁、紫鹃和鹦哥。雪雁是黛玉进贾府时带来的,紫鹃不知所来,鹦哥是贾母送给她的。这三个丫鬟的寓意是:雪雁是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的象征,紫鹃是曹宣的花朝日假生日的隐语,鹦哥是通过李显和李旦的关系来写曹宣和隆禧、顺治的关系;而三个丫鬟都是曹宣离开曹家和顺治团聚的隐语,只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个重大的历史隐秘而已。
    先说雪雁。雪雁命名的具体内涵是指1701年的11月8日大雪日,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的隐语。把李治死亡的日子即683年12月4日丁巳日和1661年1月4日甲寅日(如前第七节所论,此日扣“迎春”进而扣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月减日加,就是11月8日,故1701年11月8日大雪日即“雪雁”就是曹宣和亲生父亲顺治团聚的象征和标志了。月日全加,就是13月8日即1月8日,扣1661年1月8日,如前面所述这个日子是顺治死而未死之日的标志,同时也是诏告天下康熙为太子之日,自然也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的象征了。古代婚礼用雁,故雪雁还可以暗示顺治父子的团聚就好比夫娶妻嫁一样,所以宝玉结婚时雪雁就在身边。
    而且,唐高宗李治的太子纳妃时,就有用白雁的典故。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九太子目中有“白雁为婚贽”一条,载唐高宗太子李弘纳妃之事,典出《旧唐书》列传36:“又召诣东都,纳右卫将军裴居道女为妃。所司奏以白雁为贽,适会苑中获白雁,高宗喜曰:‘汉获朱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彼礼但成谣颂,此礼便首人伦,异代相望,我无惭德也。’裴氏甚有妇礼,高宗尝谓侍臣曰:‘东宫内政,吾无忧矣。’”《锦绣万花谷》的下一条记载的是魏文侯废太子三年后,见臣赵仓所进大雁感悟,复立太子之事。据此,白雁即“雪雁”就具有了如下内涵:顺治所立的太子即曹宣与父亲团聚后,他从父亲那知道了自己曾被立为太子之事,也就好比废而复立的太子了。据《旧唐书》,李弘纳妃之日为673年10月14日。把这个日子与所谓的康熙被立为太子的1661年1月6日连在一起计算下,月加日减,就是11月8日,把这个日子落实到1701年11月8日辛卯日大雪日,就是“雪雁”了。而且,辛卯在《推背图》中,所配之卦为解卦,而解卦所配物候为玄鸟至之候,玄鸟就是燕子,辛五行为金,金五色配白,故辛卯日的隐语就是“白燕”了,谐音就是“白雁”,也就是雪雁了。
    由此不难发现,贾雨村所咏之联中“钗于奁内待时飞”的寓意了。据郭宪《洞冥记》载,汉武帝元鼎年间,有神女留一玉钗,汉昭帝时,有人偷开匣子,不见玉钗,只见一只白燕从中飞出。清代之前的历史上,共有五位皇帝是皇九子:汉武帝刘彻、梁敬帝萧方智、唐高宗李治、唐哀帝李柷、宋高宗赵构。刘彻的皇位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8岁登基,与康熙继承皇位时年龄相同。因此,用汉武帝来喻指顺治,用汉昭帝喻指康熙,就是比较恰当的了。如前述,在与李治的联系中,1693年1月7日辛亥日,好比1661年1月7日,这个日子和1661年1月6日和1月8日一样,也可以用来暗示和指代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因为此日顺治实际上并没有死,于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就可以由顺治来证实了。辛亥的纳音五行是钗钏金,故此日的隐语为“玉钗”,就好比汉武帝年间神女所留下的玉钗,也就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的象征了。如前述在以今喻今法中,胤礽是指代曹宣真实身份的最佳人选,胤礽最后被废太子身份的日子是1712年10月1日辛亥日,因此此日也可以指代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把这个10月1日和这个1月7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日全相加,就是11月8日了,落实到1701年11月8日辛卯日大雪日,就是雪雁、白燕了,就好比玉钗变成白燕飞去了。1701年是康熙年间,与用汉武帝来指代顺治,用汉昭帝指代康熙的构完全相符。就是说,“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说法,完全是在与具体日子的联系中来隐写历史真相时所精心编制出来的谜语,并不是简单地运用典故的结果。
    由此线索和构思继续深入,就可以发现宝玉在可卿房中入梦时,“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的寓意了。宋真宗赵恒是作者用来隐写顺治和曹宣父子关系的重要人物。他是宋太宗的皇三子,宋太宗共有九个儿子,故反数,宋真宗就是皇七子了。他的生日是968年12月2日,用回文法中的日月交换法,就是2月12日也就是曹宣的花朝日假生日了。更重要的是,12月2日是个能暗示顺治和曹宣父子团聚的日子。把李显的11月5日生日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660年11月5日,把顺治记成死人的日子即1661年1月7日和这个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日减月加,就是12月2日了。此其一。从1月1日往回数,前一年的2月1日就变成了12月1日,1月29日或30日也就是顺治生命中的任何一年的生日就变成了12月2日了。此其二。宋真宗的死日是1022年2月19,他活了55岁。把这个日子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714年2月19日辛卯日了。如前述辛卯日的隐语为玄鸟即白燕,而这个日子是在与赵恒的联系中来确定的,故此日的隐语就是“赵飞燕”了。汉代的赵飞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身轻如燕。在秤骨算命术中,只有1日和19日这两个日子的秤骨数量最少,都是5钱。故用赵飞燕来指代这个2月19日辛卯日,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不仅如此,把曹宣在曹家的三个花朝日假生日即1663年2月15日、12日和2日(曹家对外说曹宣生于1663年,所以曹寅才有了“疏柳长窗坐卯君”、“卯君茶癖与吾同”的诗句,这是用苏轼称生于1039年己卯年的苏辙为卯君之典,来称生于1663年癸卯的曹宣为卯君),和他的真实生日即1660年2月6日辛卯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2÷2+2÷2=2月,日子是15+12-2-6=19日。
    据此,1660年2月6日辛卯,就变成了2月19日辛卯了,在与宋真宗死日的联系中,把这个2月19日落实到1714年2月19日辛卯日上,就是“赵飞燕”了。就是说,“赵飞燕”是曹宣的真假生日的隐语,也就是他的皇七子身份的象征。
    那么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又如何在与曹宣真假生日的联系中,在与宋真宗的联系中,落实到具体的日子上呢?
    还是通过宋真宗来写曹宣的真实身份。如上述1663年是曹宣在曹家重新出生的年份,此年曹宣实际上已经4岁了。用纪年法中的回文法,也就是批语所暗示的“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从曹宣55岁的1714年(因为宋真宗活了55岁)回数到1711年,曹宣就是“四岁”了。1711年2月6日的干支是乙丑。把曹宣1711年中的三个花朝日假生日和这个乙丑日即曹宣的52岁生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2+2+2+2=8月,日子的计算方法不变,仍然是19日,结果1711年2月6日乙丑日,就变成了8月19日乙丑了。宋真宗是在995年8月18日被立为太子的,此年他28岁。把代表曹宣真假生日的8月19日乙丑日落实到他28岁时的1687年,就是1687年8月19日了,于是这个日子就好比宋真宗被立为太子的次日,也就可以暗示曹宣的皇太子身份了。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日子即1687年8月19日的干支就是乙丑日。这个日子就是“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中的“金盘”的寓意了。乙丑的纳音五行是海中金,在《推背图》中,乙丑所配之象为一个盘子,盘中装了21个李子,象征唐代包括武则天在内的21个帝王。
    “海中金”与盘子相结合,就是“金盘”了。甲子的纳音五行也是“海中金”,但甲子与盘子无关,再加上前述的其他条件的限制,这里的“金盘”为1687年8月19日乙丑的隐语就是十分确定的了。我们当然不会忘记,董鄂妃死亡的日子就是1660年的8月19日。而顺治是在1661年立春日之前即在1660年便将皇位传给了曹宣的,据此,1687年8月19日,也就好比董鄂妃死亡的1660年8月19日了。
    综上所述,“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就在与宋真宗的联系中,在与曹宣真假生日的联系中,在与董鄂妃死亡之日的联系中,极其巧妙地传达出了如下信息: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悼念,在出家前将皇位传给了董鄂妃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即他的真正的皇七子,这个人就是流落曹家的曹宣。
    所以,作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情节,就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的“残红”是一个点睛之语,它与“酴醾满手泣斜晖”、“麝兰芳霭斜阳院”的寓意相同,其中的“残红”、“斜晖”和“斜阳”,都在传达如下信息:2月12日花朝日生日的曹宣(因为黛玉就是2月12日生日),原本是顺治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这是因为,这三个说法,作为谜面,其谜底就是“少阳”,即“在残红、斜晖和斜阳的时候,太阳的光辉已经很少了”的意思。而“少阳”的谜底就是皇七子和皇太子。这是因为:在易学中,称九这个数为老阳,七为少阳,据此,“少阳”就是皇七子身份的指代符号了,这就是“酴醾满手泣斜晖”题诗的寓意,“满手”扣手足暗示应该从兄弟数量关系上来理解这句诗中所蕴含的“七为少阳”的寓意。古代又称太子为“少阳”,称太子居住之所为“少阳院”,如唐代前期太子居东宫,中后期就居少阳院了,这就是“麝兰芳霭斜阳院”题诗的寓意,即应该从“斜阳院”即“少阳院”的寓意中来理解这句诗中所蕴含的“太子居少阳院”的寓意。晴雯死前留下两个“葱管”(谐音就是“冲关”,反读就是“关冲”)般的手指甲作为她的信物,嘱咐宝玉见到这两个指甲就如同见到了她本人一样,就是通过手少阳三焦经的首穴关冲穴,来暗示曹宣的真实身份:皇七子和皇太子。关冲穴在无名指的指甲侧部,手心向上时,从左手数到右手时,右手的无名指为第七位;从右手数到左手时,左手的无名指也是第七位。两个无名指的指甲实际上是在扣两个关冲穴从而扣两个“少阳”,一个代表曹宣的皇七子身份,一个代表曹宣的皇太子身份,这就是晴雯留下了两个“葱管般的指甲”的史实内涵。
    现在顺便把4月26日未时芒种节花神谢位这个聚讼不已的重大情节的谜底也揭开吧。花朝日又称花生日、百花生日和花神生日,故花神在这里其实就是曹宣在曹家的假生日的隐语,同时也就是曹宣的曹家二儿子这个假身份的指代符号。作品有一个重要细节,对花神的这个寓意给予了明确交代:8月25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42回)。这里的8月25日,就是三个花朝日的隐语。把2月2日、12日和15日按照2月15日、12日 和2日的顺序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2×2×2=8月,日子是15+12-2=25日。
    当我们终于发现了顺治曾将皇位传给了曹宣这个重大历史隐秘后,就不难发现4月26日未时芒种节花神谢位的寓意了:这是指曹宣这个“花神”,他的皇太子身份为康熙所取代了,于是他就从皇太子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好比现在人们退休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就是“谢位”、“退位”一样。
    康熙生于1654年3月18日巳时,诏告天下康熙为太子的日子是1661年1月8日戊午。《康熙实录》卷1:“戊午,宣读遗诏,遣官颁行天下。”把这两个最能代表康熙身份的日子连在一起就是计算一下,3月18日在前,1月8日在后,月日全加,1661年1月8日就变成了4月26日了。
    这个日子即1661年1月8日为什么会是芒种节呢?戊午的纳音五行是“天上火”,“天”上头是“火”,就是“火天”了,因为古人书写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故写“火天”的时候,火字在上头,天字在下头。而64卦中的大有卦,上卦是八卦中的离卦,取象为火,下卦是八卦中的乾卦,取象为天,故大有卦就是“火天大有”了。在这个意义上,1661年1月8日就变成了大有卦了。任何一年中的芒种节,在卦气图中都在大有卦的九二爻、九三爻或者九四爻这三爻之中:或者是九二爻和九三爻,或者是九三爻和九四爻,几乎没有例外。据此,这个日子就又变成芒种节了。不仅如此,把这个日子通过芒种节和大有卦联系在一起,还能传达出康熙的皇太子身份属于曹宣的信息。这是因为,大有卦可以传达物归己有的意思,《周易集解》引崔憬曰:“物必归己,所以大有。”据此,把诏告天下康熙为太子的日子变成芒种节并进而联系到大有卦,就巧妙地写出了康熙的这个太子身份原本是属于曹宣的即“物必归己”的历史隐秘了。
    由此就不难发现“芒种一过,就是夏日”了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不通的说法的内涵了。任何一年的芒种节都是在立夏之后,所以芒种节之后才是夏日的说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成立的;但把1661年1月8日和康熙生日即1654年3月18日巳时联系在一起时,按照1月8日和3月18日的顺序重新计算一下,月日全相加,康熙生日就变成了4月26日了。康熙生日的19:48左右,为立夏交节的时间(今人的计算为3月19日,差了一天),这个时辰是戌时,在康熙出生的巳时之后,也在未时之后,故康熙出生之日的未时之后,自然就成了“夏日”了。这就是说,未时芒种节之后为“夏日”,是作者披露自己关于4月26日芒种节构思时,所故意留下的一个重要的“破绽”,舍此,就很难把这个日子和康熙的生日联系在一起了。
    那么为什么不说成4月26日巳时芒种节呢?这样不是能更精确地暗示这个日子与康熙生日的联系吗?人们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其中的缘故说来也很简单,如果我们发现了作者的以古喻今法的话。这是因为,用李显来指代曹宣,把李显生日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660年11月5日,这个日子是大雪日,此日的14:50左右交大雪节,这个时辰为未时。李显活了55岁,把李显死年即710年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714年,因为此年曹宣55岁,此年的芒种节是4月24日,交节的时间是13:52左右,这个时辰也是未时。这就是说,未时的说法,能在与李显的联系中,更精确地写出曹宣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在1714年时还活着的历史真相,而不写成巳时交芒种节,也不影响我们在与康熙的联系中来理解这个日子的具体所指。我以前对4月26日花神谢位的各种解释都不到位,此为我的终解,因为我再也发现不了比现在的解释更有史实依据和更合乎逻辑的其他解释了。
    再来说紫鹃。这个名字显然是指杜鹃鸟而言的。这是因为,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子规”谐音就是“子归”,可以传达出如下寓意:曹宣离开曹家和亲生父亲顺治团聚,就是和父亲分离后的儿子又回来了,也就是“儿子归来”即“子归”了。为了暗示离开曹家这一点,作品中涉及到花(扣花生日)和“三春”的细节,就尽量和杜鹃联系在一起,如黛玉的《葬花词》中有“杜鹃无语正黄昏”,《桃花行》中有“一声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的句子。这是因为,三个花朝日,就是探春即“三春”命名的部分内涵。
    紫鹃命名扣杜鹃鸟的更深一层的寓意是:俗传杜鹃为蜀国国王望帝所化,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历史上的皇帝谁能称得上“望帝”呢?只有李柷一个人。因为他是在904年的8月15日丙午日登基的(见《旧唐书.哀帝本纪》),15日为望日,故此日登基的皇帝就是“望帝”了。《红楼梦》作者的一个重要构思,就是用李柷来指代顺治。李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的生日是9月3日。而唐代另一个也是9月3日生日的皇帝是唐肃宗李亨,他是作者用来隐写曹宣的真实身份的重要人物(原因见下一节),就李亨和李柷生日相同这一点来说,指代了曹宣的李亨就是指代了顺治的李柷即“望帝”所化了。就是说,紫鹃这个命名本身,就是顺治父子关系的象征和隐语。所以,作品中“杜鹃送春”意象的构思,就曹宣来说,是指三个花朝日可以算出3月29日(见下文),就顺治来说,是指李柷死日2月21日与顺治被记成死人之日的次日即1月8日(因为7日夜子时前顺治还活着,故8日才能真正代表他的死日),月日全加,也是3月29日。
    在古人那里,“三春”有如下寓意:一是指三个春天,即三年;二是指春天中的春三月即1月孟春、2月仲春和3月季春。这两种寓意都被作者用来写曹宣的遭遇。从1661年1月开始,因为该月顺治被记成死人,康熙继承了皇位,到1663年2月,即曹宣在曹家的假生日,共经历了三个春天即三年,这就是“探春”排行第三扣“三春”的第一层寓意。把1663年三个花朝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2-2÷2=1月,2-2+2=2月,2+2÷2=3月。
    日子是15-12-2=1日,15+12+2=29日。
    结果可以分别算出1月1日和1月29日,2月1日和2月29日,3月1日和3月29日,也就是孟春、仲春和季春即“三春”了。所以57回有一个提示这个构思的重要细节:探春理家议事的地方,在“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这里的“三间小花厅”,就是三个花朝日的隐语。由于通过李柷,顺治之死也可以通过3月29日即“三春”来指代,故喻指了顺治的李纨,就和探春一起在此处议事。所谓“三春去后众芳尽”的寓意是:顺治被记成死人后,曹宣离开曹家后,他们的生命在世人的眼中就结束了。
    于是我们自然不难明白探春命名取典于郑谷诗句“一枝两只梅探春”的具体内涵了。把三个花朝日再变换一下计算方法:
    1、月份是2-2+2=2月,日子是(15-12)×2=6日,结果就是曹宣的真实生日2月6日。
    2、月份是2-2÷2=1月,日子是15-12÷2=5日,结果就是1月5日,可以指1661年1月5日立春日。因为这个日子是暗示曹宣失去太子身份的重要日子,是元春判词中“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内涵,因为次日即1661年1月6日就是所谓的顺治立康熙为太子的日子,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元春时再细说。
    三个花朝日,算出2月6日和1月5日,共为五个日子,梅花五点,故可以用梅花来指代这五个日子,算一次为“一枝”,算两次为“两枝”,所以,上述构思,就是“一枝两枝梅探春”了!而2月6日代表曹宣的皇七子身份,1月5日或者1月6日(1月5日的算法中日子还可以算出6日)代表曹宣的皇太子身份,故作者通过“一枝两枝梅探春”来命名“探春”时,是对曹宣的真假身份的一种交代。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呼应了这个重大构思: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赶两头小鹿,这里的“一张小弓”指代的是三个花朝日,“两头小鹿”指代的是上述两个代表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的日子。
    由于用乘法月份还可以算出8月来,所以探春的书斋就名秋掩书斋,探春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就名秋爽斋。探春为什么乘船远嫁海滨呢?因为曹宣有斋名春帆斋,“探春乘船”就扣“春帆”;同时大海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和应该成为帝王之事的隐语,探春远嫁其实是指曹宣离开曹家和顺治团聚,也就是所谓的“三春去后众芳尽”了,关于探春的远嫁问题讨论探春时再细说。
    鹦哥的寓意取典于有关武则天的记载。《资治通鉴》卷206:“他日,(武则天)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据此,武则天的两个亲生儿子即李治的七子李显和八子李旦就好比鹦鹉了,李显为哥哥,就是“鹦哥”了。把李显和李旦的排行关系,用在曹宣和隆禧身上,曹宣就是“鹦哥”,隆禧就是“鹦弟”了。所以,黛玉进贾府后贾母送给她一个丫鬟名鹦哥(本是女孩却起了个男孩的名字),是在交代:曹宣和亲生父亲顺治团聚后,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在父亲那得到了无可置疑的确定。而且,祢衡有《鹦鹉赋》以鹦鹉自况,他死于曹操之手,通过这个典故,鹦鹉就可以暗示曹宣在曹家“死去”后恢复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的遭遇了。正如我在《贾环灯谜之谜》中所说的那样,在与李治的联系中,1693年1月8日好比1661年1月8日,而在与李显的联系中,1687年1月8日丁亥日就好比1661年1月8日了,故1687年1月8日就是曹宣的皇太子身份的象征和指代符号了,而此日干支丁亥的纳音五行为“屋上土”,故用此日来写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就是“房檐前”了。而鹦鹉即“鹦哥”是通过李显来写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故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的寓意是:在1687年1月8日的时候,曹宣在曹家的姓名还没有消失,即他还没有恢复自己的真实身份,也就是“芳名未泯”;但作者却通过贾母送给黛玉鹦哥的内涵,对曹宣的真实身份给予了准确的交代,也就是“檐前鹦鹉犹呼”了。
    既然能发现“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的史实内涵,那么“盘内放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的史实内涵,似乎也应该能发现,我们下次再接着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