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冲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锦文 参加讨论

    在《红楼梦》中,贯穿全局的中心事件,即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有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所谓“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  
    贾宝玉生下来时,口中含了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因而受到贾母溺爱。但是这块通灵宝玉又成了贾宝玉的命根子,一旦失去了它就会迷失本性,变得疯疯傻傻,甚至及性命。贾宝玉的亲姨表姐薛宝钗却项戴“金锁”,听和尚说,日后“要拣有玉的才可配”。而且这通灵宝玉和金锁上的话也“正好是一对儿”,这就是所谓“金玉良缘”。但是据作家开卷第一篇里讲述的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贾宝玉却原来是那“无才可去补苍天”被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下世历劫的人物,而林黛玉又曾经是由这块顽石“日以甘露灌溉 ”的“ 绛珠仙草”,为感他雨露之恩,也决心下世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就是所谓“木石前盟”。围绕着这一对矛盾,书中串联了一系列故事,尽情地描写了他们的爱情纠葛,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揭示了他们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矛盾的展开。“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是贾宝玉爱情悲剧的基本矛盾,从薛宝钗进入贾府,这对矛盾的斗争就展开了。
    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她的母亲病逝以后,贾母怜惜她,就接来贾府抚养,并安排她同宝玉住在一起,因此他们从小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当时宝玉还在孩提之间,还不能清醒地意识到爱情的问题,只是与黛玉相处的时间较多,较为熟惯,也就较为亲密。但当他来到梨香院探望宝钗的病时,他们相互看了对方的“ 宝玉”或“金锁”,而且那上面的话“正好是一对儿”,那一种亲密又是另一番情景了。但偏偏在贾宝玉缠着薛宝钗要混吃什么“冷香丸”的时候,林黛玉也到梨香院来了,于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就此展开了。
    贾宝玉要吃冷酒,薛宝钗开导他:“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宝玉听了她的话,“令人烫来方饮”。可巧黛玉的丫头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儿来了,黛玉就借此发泄:“那里就冷死了我呢!”“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而实际上却是针对宝玉而来,是说平日她的话宝玉不听,现在却把宝钗的话当成圣旨。同时内心隐藏着不安,担心宝玉和宝钗接近,会影响了宝玉和自己的感情。但是这些话又不便直接说出,只好借题发挥了。
    二、矛盾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长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向前发展,“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也在向前发展。
    黛玉对宝玉总有点不放心,只要看到宝玉和宝钗过于亲热,她心里就会感到不自在,就会顿生嫉妒之心,以致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争吵。有一次史湘云来了,宝玉和宝钗一起来看湘云,黛玉由于嫉妒而赌气回房去了。宝玉立即跟了去劝说她,叫她不要生气,免得遭塌了身子。可黛玉却越闹越大了:“我作践我的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宝钗走来,说:‘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拉宝玉走了。”对于黛玉来说,这不是火上加油吗?但是黛玉素来是体弱多病的人,在这盛气之下,竟然发作不起来了,而只是“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然而越是这等无声的哭泣, 越是会百倍的煎熬和苦痛。但是贾宝玉毕竟是一位多情的公子,而且感情的重心还是向黛玉方面倾斜,因此他同宝钗出去对湘云应酬了一番以后又赶来看黛玉了。“你是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潜先’也不知道?”“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 ”宝玉讲的完全是肺腑之言,他虽然也喜欢宝钗,但心里更喜爱黛玉。他所说的“亲不隔疏,后不潜先”的道理,虽然不能说是爱情的原则,但却是他感情的准则。
    然而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极其复杂的,贾宝玉虽然真心地爱着林黛玉,但对薛宝钗也时有爱慕之意。有一次他要看她的红麝香串,“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看呆了。”宝玉这种痴呆的样子,又偏偏被黛玉看见,引起了黛玉的醋意,因此假借和宝钗看“呆雁”,把手绢向宝玉甩来,实际上是向他发出警告。作家所描写的这一个特写镜头,把宝黛钗三人都推向了前台。三个人三种不同的神态:一个痴呆,一个嫉妒,一个泰然自若。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逐渐发展,直到他们在一起偷看了《西厢记》以后,其爱情关系也就更加明确了。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白爱情,就借《西厢记》的话向黛玉说了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可黛玉却立即大动肝火,哭闹着要回舅父、舅母去;又一次,因为贾宝玉对紫鹃讲了一句:“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又使得黛玉“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如果对林黛玉没有全面的了解,岂不会认为她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吗?其实不然,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真挚的,热烈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她和宝玉一样反对封建科举制度,反对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但是黛玉又因为父母早逝,自己寄人篱下,因此常常感到孤独,感到命薄。尽管她热烈地真挚地爱着宝玉,却又不敢大胆表白自己的心思,甚至也不取倾听宝玉的表白。比起宝玉来,她有更多的顾忌。尽管她的爱情之火在熊熊燃烧,因而使得她不得不多次向宝玉进行试探,但是当宝玉向她赤诚地表白时,却又由于她的少女的羞涩之感而哭哭啼啼,说是宝玉欺负了她,并且要立即去回舅父舅母 。但是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黛玉几时真的去回过呢?由此看来,她的心里是何等的矛盾!
    正当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向前发展的时候,却又碰到了意外的情况而产生了误会。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了一天,想要问问他究竟怎么样了,不料丫头们却闭门不纳。在这里,作家有意放出了两组特写镜头:一边是“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是那样的烘火;一边是“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的林黛玉,是那样的冷清,那样的肝肠寸断。这两组特写镜头,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照。看来所谓“木石前盟”不是已经有了悲剧的预兆了吗?
    三、矛盾的高潮。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关系进一步明确,终于进入热恋阶段;“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直至达到高潮。
    在清虚观,张道士向贾母提起了宝玉的亲事,并送了一个金麒麟给宝玉。第二天宝玉去看黛玉,黛玉又因为试探,故意讲起了张道士讲过的“好姻缘”。宝玉生气了,并狠命地砸那通灵宝玉。黛玉见宝玉砸玉也就急了,“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第二天是薛蟠的生日,贾母让宝玉、黛玉到那边去吃酒看戏,不想他们又都不去。贾母气得说:“真是俗语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宝玉、黛玉听了这句俗语儿,“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 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也正因为他们有这一种“情”,才使得宝玉听了袭人的劝告到潇湘馆向黛玉赔不是来了;而恰在这时,紫鹃也正在劝黛玉呢。于是,两个“冤家”又聚头了。但是当贾宝玉讲到“你死了,我做和尚”的时候,林黛玉却又“登时把脸放下来”,甚至“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上戳了一下子,‘哼’了一声”,骂起他来。今天的读者也许会责怪林黛玉何以这么任性,又何以这么小心眼儿!但是我们只要联系林黛玉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在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没有恋爱婚姻的自由,他们的结合完全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林黛玉恰恰是父母双亡。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贾宝玉对她的爱情能够始终不渝。但是她又觉得在她的面前还有一个劲敌,即出身皇商巨族,又有母亲兄长的薛宝钗,而且还有“金玉”之说,因此想要叫林黛玉不去忧虑她的终身大事,真是谈何容易!
    为了充分表现林黛玉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作家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了贾宝玉和史湘云对她的议论。紧接着用较大的篇幅,细致地描写了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心理活动。黛玉的心理如此,宝玉又是怎么样呢?宝玉毕竟是一个男孩子,尽管他曾经因为向黛玉表白过自己的爱情而引起她的恼怒,但他还是一有机会就要表白。“好妹妹,你别哄我,你真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白用了心,且连你素日待我的心也辜负了。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话还觉恳切”,因此当宝玉叫住她再要说话时,她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此时两个人的心完全合而为一了。但是宝玉觉得意犹未尽,于是错把袭人当黛玉,说出了更加露骨的话:“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作家这样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则黛玉已经知道宝玉要说的话,只要心领神会就可以了,不必再听下去;她如果真的听到这露骨的话,由于女孩子的羞怯心理,说不定又要生起气来,因此“她头也不回,竟去了”。二则宝玉如果不讲出这最后一句话,让它闷在心里,会更加难受,以致会真个闷出病来。因此作家有意让袭人听到他的这真挚深刻然而也是露骨的话,从而使宝玉的心思也让袭人知道,也间接地让贾母、王夫人知道。几年以后,当贾母王夫人为宝玉定亲的时候,袭人战战兢兢地说出了她听到过的宝玉的这一番心里话,因此贾母、王夫人不得不吩咐众人:“宝玉定亲的事谁也不许提起。”
    贾母王夫人到底定的是谁?不仅林黛玉不知道,连贾宝玉自己也不知道。正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进入热恋阶段之时,“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也发展到了高潮:此时贾母、王夫人为宝玉定下了宝钗,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就是:“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于是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四、矛盾的结局。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直接干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终被扼杀,林黛玉含恨死去。在形式上,“金玉良缘”胜利了,但实际上薛宝钗虽然同贾宝玉结了婚,却并没有赢得贾宝玉的心:他们的婚姻同样是一个悲剧。
    薛宝钗极会迎合贵妃的心意,有一次贵妃叫宝玉做诗,因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就说:“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个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分驰了?”因此她教宝玉:“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行了。”又一次,贵妃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就猜着了。”由此,深得贵妃赏识,贵妃所赐之物,“独他和宝玉一样”。
    金钏儿和宝玉不过是说了句玩话,虽说是“善人菩萨”的王夫人,却说她是“下作的小娼妇儿”,不管她怎么苦苦哀求,也到底把她撵出去了。金钏儿受不了这样的冤气就投井死了。金钏儿死了以后,王夫人说:“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却说:“姨妈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玩 ,失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玩玩逛逛儿,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由此可见,宝钗的心肠竟是何等的冷酷!但正是这样,却博取了王夫人的欢心。贾母也素喜宝钗“稳重和平”,在宝钗过生日时,“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 ,交与他备酒戏”。虽说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试问她曾经享受过这种特殊待遇吗?难怪贾宝玉叫林黛玉去看戏并问她喜欢什么戏时,林黛玉说:“犯不着借着光儿问我。”
    由于薛宝钗时时处处表现出端庄稳重,随分从时,博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 ,因此她们明明知道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却偏偏要相信什么“ 金玉良缘”的话,硬要拉宝钗与宝玉成亲 ,而且采取“偷梁换柱”的卑劣手段,把宝钗说成是黛玉,趁宝玉神志不清的时候举行了婚礼。尤其令人伤心的是“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一边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边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更加烘托了悲剧的气氛。
    尽管封建势力大施淫威,无情地摧毁了两个叛逆者的爱情:一个含恨而死,一个无尽相思;但是也没有给它的真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贾宝玉终于因为林黛玉的“泪枯”,因为叛逆思想的破灭,因为恪守“木石前盟”而“撒手悬崖”做了和尚;薛宝钗呢?这个封建正统的贤德女子,这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又获得了什么呢?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就是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