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观园与花塘》第十七章——花塘一带的地名与《红楼梦》相吻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地名之吻合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部与《红楼梦》相对应的地名
    (含地形地貌之对应)
    1、曹上——贾府   2、王家、王家村、王家庄——王府 
    3、史家——史府   4、薛家、薛家凹子、薛塘头——薛府 
    5、街东——宁国府   6、街西——荣国府
    7、小贾村——贾府   8、曾庄——甄府、甄家  
    9、葫芦坝——葫芦庙
    10、观东、观西——大观园   11、水泊凉亭——滴翠亭 
    12、大山——大主山 13、后山——土山   14、东子山——山子石   15、花塘街、王家村——花王  16、花塘街——花障 
    17、王家村——怡红院   18、中古坝——沁芳池
    19、小荷塘、大荷塘——潇湘馆、芙蓉花  
    20、(西花塘中)桃花岛——桃花树
    21、院子——梨香院   22、狮子山——大主山   23、普光寺——行宫
    24、柳全——柳家的、柳五儿   25、芝林——林黛玉 
    26、花塘街——花袭人、花家   27、蒋门山——蒋玉菡 
    28、方家、方耳岗、方村——方椿   29、魏家——卫若兰
    30、温家庄、方耳岗——温都里纳、芳官  
    31、山北、蒋门山——凸碧山庄
    32、小南门、大南门——南门   33、禅居——蝉姐儿  
    34、转塘——嘉荫堂
    35、响水——香料铺   36、长冲——长廊   37、龙母塘——栊翠庵
    38、林木山——林小红、林之孝   39、牌坊——玉石牌坊 
    40、刘村——刘姥姥  41、王山咀——王板儿   42、石塘尤——尤二姐 
    43、石塘张——张华 44、周泉——周姨娘   45、赵府村——赵姨娘   46、赵林——赵奶妈 47、石门李——李奶妈   48、王庄——王奶妈   49、张山——张奶妈 50、周塘村——周贵人   51、吴家——吴贵妃   52、周村——周瑞家的 53、吴庄——吴兴家的 54、郑家村——郑华家的   55、焦村、焦玉山——焦大 56、小夏家、小夏——夏金桂 
    57、万家村——万儿   58、潘安——潘又安  59、傅心寺——傅试   60、傅家(富家)——傅秋芳   61、石山村——石呆子
    62、马府院、马府桥、马家——马道婆   63、宏觉寺、祖堂山——铁槛寺
    64、冯村——冯渊   65、小后冯、大后冯——冯紫英 
    66、黄龙岘——黄金莺 67、白茅(毛)山——白金钏 
    68、大金山、金山凹——金鸳鸯 69、孙庄、孙家店——孙绍祖  
    70、戴塘——戴权   71、钱家——钱槐
    72、李家、李庄——李纨   73、秦桥村——秦可卿  
    总之,江宁区西部里的250平方公里内,有87个地名(73组)与《红楼梦》相对应! 
    第二节、对“地名吻合”之说明
    在73组“吻合”的地名中,有些是“地形地貌”之吻合,对这些地名将有专章说明。
    以下就“名称对应名称”的地名作说明。(仍带上第一节排列的序号)
    (一) “1、曹上——贾府。   26、花塘街——花袭人、花家”
    曹上村与花塘村,对应贾府与花家(花袭人家),《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说“幸好袭人家不远,不过一半里路程,转眼已到门前”。如果将曹上村当成贾府,将花塘街当成花袭人家,路程正相符合,曹上村离花塘街只有0.5公里。
    (二) “ 28、方家、方耳岗、方村——方椿”
    《红楼梦》第24回写贾芸“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而曹上村西边有个方儿岗,相距3.5公里,西边两公里还有方村。
    (三)“31、山北、蒋门山——凸碧山庄”
    《红楼梦》第33回写宝玉向忠顺王爷府长史官回答琪官蒋玉函的去向,“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而曹上村东面正有个蒋门山,相距三公里。
    (四)“25、芝林——林黛玉”  
    曹上村西北二公里处有芝林树,如将芝林倒念,便是“林芝”,不仅合林黛玉之姓,而且谐音“灵芝”,“灵芝”是人们心目中的仙草,而林黛玉下凡之前就是绛珠仙草。
    (五)“58、潘安——潘又安”
    再巧不过潘安村!司棋的表弟潘又安,比潘安仅多一个“又”字。
    潘安村在花塘街东北7.7公里处(属东善桥镇)。
    这个巧合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六) “42、石塘尤——尤二姐   43、石塘张——张华”
    石塘尤和石塘张对应尤二姐和张华。《红楼梦》第67回写道:“兴儿道:‘那珍大奶奶的妹子原来从小有人家的,姓张,叫什么张华……’”,巧得很,江宁区西部有尤姓的村庄,与一张姓村庄紧挨在一起。
    (七) “67、白茅(毛)山——白金钏   68、大金山、金山凹——金鸳鸯
      66、黄龙岘——黄金莺”
     在《红楼梦》众多丫环里,白金钏、金鸳鸯、黄金莺这三个大丫环举足轻重,花塘街附近竟然有相邻的三个地方地名分别有“白”、“金”、“黄”字,对应三个大丫环的姓氏。
    (八)“46、赵林——赵奶妈   47、石门李——李奶妈 
    48、王庄——王奶妈   49、张山——张奶妈”
    李、赵、张、王4个奶妈的姓氏正巧与花塘村附近四个村庄对应。奇妙的是,这四个村皆以曹上村为圆心。
    (九)“52、周村——周瑞家的 53、吴庄——吴兴家的   
    54、郑家村——郑华家的”  
    如王夫人的三位陪房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姓氏正可与花塘街附近三个村庄相对应,奇妙的是这些村可以东西向的直线到王家村。
    ( 十)“40、刘村——刘姥姥 41、王山咀——王板儿”  
    陶吴镇北4.3公里有刘村,镇北3.4公里有王山咀村,两村相邻。刘姥姥的女婿名王狗儿,刘姥姥住女婿家。《红楼梦》第六回写王狗儿之父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因此,王家住城外乡中。刘姥姥带外孙王板儿第一次到荣府“打秋风”,时间在某年“秋尽冬初”的某一天。刘姥姥何时动身的呢?“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大约早上五点多动身。刘姥姥何时到达贾府呢?刘姥姥在凤姐东边屋内,看到堂屋挂着一个大钟,“只听得当的一声……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这是上午十点钟。在这之前,刘姥姥“找至宁荣街来”,又到后街找周瑞家,又“先到了倒厅”,又到凤姐院。不算每处停留的时间,仅算这几处行路时间就要花二十分钟。因此,刘姥姥是上午九点多钟到达荣府大门的。刘姥姥和王板儿,祖孙俩走了四个小时,大约走了十七公里。再看从王山咀村到花塘街 ,中间要经过小丘陵地带,无笔直路径可走,因此,可依乡间公路来计算,路程共计大约 17.2 公里。因此,从王板儿所在村到贾府,与从王山咀村到花塘街,两者的路程完全吻合!
    (十一)“7、小贾村——贾府   8、曾庄——甄府、甄家”
    花塘街东南 6.5 公里有云台山林场(直属江宁区林业局)。云台山东北 1.5 公里有小贾村,东南1.5公里有曾庄。小贾村正南仅 2.5 公里有曾庄,可见距离之近,正相对应,足令人产生联想(包括两村联姻)。而贾府与甄府是相对应的。贾雨村与甄家是相对应的,贾雨村的夫人娇杏(侥幸)原是甄家的大丫鬟。
    (十二)“ 8、曾庄——甄府、甄家   9、葫芦坝——葫芦庙”
    云台山东南 1.5 公里有曾庄,东南 4 公里有葫芦坝。曾庄东南 2.5 公里有葫芦坝。曾庄与葫芦坝相距如此之近,亦可谓相对应。《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家隔壁就是葫芦庙。这也是近距离。
    因距离极近而对应,且江宁区西部的一组地名“曾庄、葫芦坝”,与《红楼梦》的一组名称“甄家、葫芦庙”相对应,这难道不算巧合吗?
    第三节、地名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2001年 8月我在花塘村考察时,老人们都说,花塘一带的地名,都远远超过三百年的历史。
    我强调的是:是花塘一带的地名,给“江宁高士”写作《石头记》以启发,而不是在《红楼梦》风行之后,花塘一带的人们按照《红楼梦》来取地名、改地名。
    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冬。
    程乙本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年)春。
    北京出版的这两种版本数量极有限,购买者又多为北京人,真正要在江南造成影响,还有待于扬州、苏州、杭州等地书坊的再版。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日本富商村上购买了“《红楼梦》九部十八套”。这九部十八套《红楼梦》,无疑是在中国的南方购买的。但是,这九部十八套《红楼梦》是不是中国南方的书坊出版的?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至今还是一个谜。
    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6页载有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阅红楼梦随笔》写于甲寅年,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文云:“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
    “吴门”即苏州。“苕估”,即苏州附近的吴兴(属浙江省)。“壬子冬”,即乾隆五十七年冬季。
    “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现在没有实物证据。当然,我们还是要相信周春的话“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
    这“吴门坊间已开雕”,对于远在南京西郊的花塘村会产生什么影响,实在是个未知数。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曹立波博士,著有《东观阁本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东观阁本研究》第9页载赵冈先生之言“到现在为止,所发现的东观阁诸本都是翻刻程甲本,但是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中所提到的书中的某些字句,则可以判断他买到的书是程乙本或程丙本。绝非程甲本。”
    《东观阁本研究》云:
    (第12页)现知的《红楼梦》白文本的刻本,按刊印的先后。其排列顺序大致应为:本衙藏板本、抱青阁刊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东观阁刊本、宝兴堂刊本、金陵藤花榭刊本等。
    (第17页)本衙藏板本应早于东观阁本。……抱青阁刊本。此本的出版时间,在扉页明确标志为:嘉庆己未年,即嘉庆四年(1799)。
    (第18页)绣像红楼梦全传本……至于这个版本的刊行时间,大概在嘉庆初年。
    (第37页)所以,东观阁初刻本可能刊刻于嘉庆五年前后。
    (第20页)嘉庆十一年(1806)宝兴堂刊本,傅惜华藏。……金陵藤花榭刊本。……关于藤花榭刊本的初版时间,最早的说法是嘉庆二十三年左右。
    对以上刊本(皆为程甲本系统),目前我只知东观阁刊本在北京出版,金陵藤花榭刊本在南京出版。
    我想,真正较早的在南京产生较大影响的,应是金陵藤花榭刊本。此本“初版时间,最早的说法是嘉庆二十三年左右”,即1818年。
    金陵藤花榭刊本的依据是东观阁刊本。
    东观阁刊本的依据是程甲本。
    也就是说,真正较早的在南京产生较大影响的,应是程甲本系统。
    在清代,花塘村是一个偏僻的农村。
    在清代,一部小说,影响一个村的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成套的地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假设程甲本有极大的威力,能影响一个村的地名,那么,程甲本在花塘村发生影响,至早也只是1818年。
    从1818年到现在,只有187年。花塘一带的地名的产生,何止187年?!
    花塘村的“讲述银杏树传说和曹家兴衰史的章状运老人、讲述曹家神奇竹马传说的高维援老人”,他们的年龄比曹宏德还大。他们听长辈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应在1920年左右。也可以说,85年前,即1920年,花塘一带的地名与现在的一样。
    从1818年到1920年,只有102年。花塘一带的地名的产生,何止102年?!
    我强调的是:地名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南京市玄武区政协主编了《玄武名胜史话》(南京出版社 1999年版)。书里追溯了许多地名的渊源,充分的体现了“地名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这一真理!
    “花塘一带的地名”,只是一个总称,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花塘村,涉及的是江宁区西部的几百平方公里、几个镇、几十个村。
    在102年内,在“几百平方公里、几个镇、几十个村”范围之内,依照《红楼梦》来为“花塘一带”取地名,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我再一次强调:是花塘一带的地名,给“江宁高士”写作《石头记》以启发,而不是在《红楼梦》风行之后,花塘一带的人们按照《红楼梦》来取地名、改地名。
    我以为,地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文化遗产!
    第四节、“即使是巧合,也不可轻视”
    书中名句“芳园筑向帝城西”向后人暗示了大观园的方向。南京是八朝故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堪称“帝城”。花塘村一带在南京城的西南,符合“帝城西”。
    这里只是曹雪芹意念中的大观园,也许乾隆年间,曹雪芹来到花塘街(花塘附近)一带逗留,对花塘街一带及周围的地名,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了许多灵感。
    大观园虽为元妃省亲而建,但还在贾府范围内,而372亩的面积是北京恭王府花园的9.6倍。真正的国公府更望尘莫及。对大观园的描写是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
    花塘村村支部副书记盛保华则告诉记者,不断有专家学者和本地红学迷们慕名前来考证调查,目前,这里和红楼梦对应和巧合的地名数量已经有了近90个。这么多地名的巧合,是红学遍地开花的中国各地所没有的现象。
    天津师范大学红学学者赵建忠认为:“有这么多巧合,恐不是巧合,即使是巧合,也不可轻视,况且这巧合的地点不在别处,而是在红楼梦的故乡南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