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既是一篇空前绝后的叙事杰作,又是一首开启心智的哲理长诗,研读、品味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可陶冶人文性情、提升精神境界、解悟人生真谛。 主变意识 “盛宴必散”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在《红楼梦》中先后出现三次:第一次,第十三回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第二十六回丫头红玉对佳蕙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第七十二回司棋对鸳鸯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这三次都是在关节处人物倾吐的肺腑之言,三处都在着意渲染着一个凄凉的语境,弹奏着“人生终变”的悲情曲。 系统意识 “皆损皆荣” “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曾是毛泽东激赏的“红楼警句”。第四回评述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此话折射出鲜明的系统意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毛泽东盛赞《红楼梦》是一部精细的社会历史小说,并发现了“护官符”,发现了贾、史、王、薛四家的共同利益圈。曹雪芹笔下“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官场“多米诺效应”,与当代科学系统论是不谋而合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主导意识 “东风西风”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写到袭人议论香菱与尤二姐之事,黛玉还是第一次听到袭人背地里议论人,于是便意味深长地感叹:“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时曾引用此语,以比喻国际形势,给“东风西风论”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内涵。家庭是社会细胞,在特定背景下,社会矛盾也如此,矛盾双方总有占主导地位的一方,且暂时是不可调和、不可改变的。当然,“东风西风论”过于强调矛盾对立性、斗争性,其实还应该看到可转化、可调和的另一面。 相对意识 “真假有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颇带几分玄机的偈语,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两次。第一回为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为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所见,可想作者“二度伏笔”的良苦用心。此语可在两个层面上去解读:一为创作方法: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无中生有,有中伏无。二为人生哲理层面:真与假、有与无,虽为尖锐对立的矛盾双方,却有很大的互补性;假的成了真的,真的就成假的了;无可成为有,有就成为无了,真假有无、相对存在。这种人生与社会的悲哀,曹雪芹早就感同身受、心领神会了,不然,《红楼梦》何以能产生“字字看来皆是血”的阅读效应呢? 极变意识 “月亏水溢” 国人自古就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古训,《周易》中有否极泰来的思想,即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反面转化,《红楼梦》浓墨重彩地凸现了这种意识。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于是嘱咐,在祖坟周围广置田产房舍,再将家塾也设于此,万一犯罪抄家,这祭祀产业是不能入官的,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路,祭祀祖宗也可永继。后来元春之死,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从此贾家一落千丈,走向了败落。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网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