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的演变——李渔作者说 ——兼驳斯园幽兰的吴梅村作者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朱楼公子 参加讨论

    红楼梦成书时间,百年红学研究,尚无定论。笔者认为,成书于明朝崇祯时期(李渔)、清初康熙末期(李渔)、乾隆早期(曹雪芹,含脂砚斋批语),乾隆末期(高鹗)四个阶段,以后经过众多知名不知名文人的传抄润色(吴玉峰,东鲁孔梅溪题写书名收藏,因现红学确认的最早的脂本提及,故笔者注之),是明清小说的最高峰,清朝后期再无名著,主要是清朝文字狱愚民的恶果。早期红楼梦,就是李渔的《肉蒲团》和李渔的《石头记》;乾隆早期,经曹雪芹创作完成《金陵十二钗》(含脂砚斋批语);后曹文稿散失,高鹗收集创作完整《红楼梦》(主要创作后40回)。这个演变过程,现在的红楼梦,留下诸多破绽,在即使为红楼梦洁本中,亦可寻迹,如俚言俗语多,人物名字与《肉蒲团》类似,作者写作使用方言语系相同等等,再如秦可卿,尤三姐,尤二姐,秦钟,贾瑞这样的红楼梦风月人物,都是因淫而亡,亦为痕迹。正是因为这些不合当时社会主流的描写,冲破了清朝统治者的思想禁锢,为红楼梦后世流传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让我们有幸看到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名著。情色加政治(贾家沉浮,政治是索隐出来的)等于流行,今天亦然。笔者的观点,总结为红楼梦多作者分阶段说,戏剧大师李渔为第一作者。
    笔者主要通过文本解析,非故意标新立异,实笔者与李渔大师相同的方言基础,可能堪破曹雪芹开篇楔子和脂砚斋批语若隐若现、欲言又止的导读提示。笔者思,难道曹雪芹去世后240多年来,就没人能超越脂砚斋了吗,百年红学连作者是谁都无法定论,现在只能用无名氏代替,是文学研究的悲哀,何时是尽头?
    换个思路吧。大家可以把脂批去掉读读红楼梦,去除脂批和其他批语的红楼梦,历史上就有,就是1791年程伟元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本。没有批语,主要是脂批,会产生那么多关于作者的歧义吗?没有脂批,红楼梦故事内容一样完整,红楼梦一样伟大。如果没有脂批,也不会有那么多英雄好汉牺牲在探索红楼梦的漫漫征途,也不会浪费古今千百文人墨客的青春年华甚至毕生精力。脂砚斋,天下第一骗(呵呵,从脂砚斋想到唐骏,我就不帮他炒作了吧),脂批是扰乱读者思路的第一祸。当然笔者也很佩服脂砚斋,毕竟他和曹雪芹是在开篇中给了提示的,只是“巨眼”少矣,“微眼”很多,“微眼”只是看清了一小许真相,终不成系统,最终功败垂成,惜哉。脂砚斋再狡猾,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21世纪太空望远镜的解剖之下,定会显出原形,这是戏说。回到正题,当今社会,文明以一日千里进步,知识爆炸时代,我们现在的思路应该要宽广得多,当然在没有明确史料(很难再发现新的史料了)的情况下,对母本的比较分析法是最科学的方法,拨开曹脂二人的“烟云大法”迷雾,精心分析,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笔者下文一一道来。如果把百年红楼学比做大观园的恢复,开工百年,大厦未成,但愿本文能够最终收工,让红楼梦作者之谜厘清,形成定论,是为幸甚。
    先介绍李渔。明末清初,江海之滨的江苏如皋诞生了伟大的戏剧家李渔(1610-1680),其被后人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李渔别号有湖上笠翁、随庵主人、笠道人、觉道人、觉世稗官、新亭客樵、回道人、情隐道人、情痴反正道人等,“道人”说法,有曹雪芹红楼梦开篇交代的作者的影子,其家谱说他生于浙江兰溪,他自己说祖籍兰溪,生于雉皋,即今天江苏如皋,寄籍制度当时到是存在的,寄籍名士也为数不少。其父亲和伯父等祖辈在如皋经营药材店铺多年,在如皋定居下来。据李渔年谱记录,李渔23岁之前一直在如皋生活读书,后回原籍参加科举,结果是屡试不第,就在原籍隐居。有说他19岁离开如皋的,李渔年谱对他19到23岁所在的地点用了可能的说法,在本文后面介绍分析其《肉蒲团》形成时间时,笔者会介绍分析,这个时间段很重要,就是《肉蒲团》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就在如皋。其友人日记记录:1653年,李渔曾回过江南通州一次,咏有七律《咏绿烛和雉皋诸友》、《过雉皋忆先大兄》等诗,并谒祖墓。1645年,清军南下后,多尔衮颁布剃发法令,李渔自称为“狂奴”,构筑了自己的乐园-伊园。伊园是李渔展示自己园林技艺的最初杰作,园内经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安排,构筑有廊、轩、桥、亭等诸景。寓居杭州之后,他在数年间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戏剧以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些通俗文学作品虽在当时被正统文人所不齿,视为末技,但由于通俗易懂,贴近平民生活,寓教于乐,适合大多数观众、读者的欣赏情趣,所以,他的这些作品一问世,便畅销于市场,被争购一空。李渔称自己的作品是“新耳目之书”,一意求新,不依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同时代女诗人黄媛介曰:“笠翁先生性好奇服,雅善填词”,奇服管窥,后人如见其人,如识其性。他努力发现“前人未见之事”,“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故事新鲜,情节奇特,布局巧妙,语言生动。他的小说重在以劝善惩恶,同情贫穷的下层人物,歌颂男女青年恋爱婚姻自主,谴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批判假道学为主题,具有一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符合红楼梦贾宝玉的性格。李渔的《十种曲》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且喜剧色彩十分浓郁,表现手法所谓现代相声小品中的设抖包袱和形体夸张,这是李渔传奇最突出的地方。笔者以为,戏剧喜剧分支为相声和小品,李渔是这三种艺术的开山鼻祖。他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后李渔居金陵二十年,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与整个社会有着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交游面极广。他曾经为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撰赠过对联,与曹寅(1645年,李渔在金华纳妾曹氏,为曹氏做诗三首,与曹姓有了关联)成为忘年交;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互赠诗词(当时蒲31岁,李61岁);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等“江左三大家”, 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海内八大家”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数都与他有过交往。在古代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李渔携自家戏班远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闽、楚、豫、广、陕等省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 ,“名山大川、十经六七”, “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李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出版家,他创办的芥子园书铺是清代,也是中国出版史上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 尽管乾隆年间禁毁了李渔文集《笠翁一家言》,后来还又一次发布过禁书法令,李渔所著的许多戏曲还是流传下来,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加上《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合计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
    有史料记载,李渔出生于如皋县一个叫石庄的地方,在当时,该地是一个大庄园---范湖洲的边缘,再南边就是长江,东南是逐渐淤塞的长江支流古横江。范湖洲是扬州到通州的交通要道,十分繁华。族人繁茂,明清时期出了如青州(今河北沧州青县)司马(今范湖洲北遗留下司马港河)、廪生、廪贡生、诸生等许多读书人。范湖州建筑宏伟,庄边有湖泊名车马,取名自范蠡西施弃车马浮海入齐故事,现已消失,宋代地理上尚可见湖。庄园内有很多人文景观,族人学者龙鼎先生(具体年代不详,有说是寄籍昆山的明代状元希周公,1473年生,1557 年卒)著有大量诗词描写了庄园当时的盛况:古砌泉源“翻云滚雪闹村边,供得家家饮食全。夏日行人渴欲死,清凉滋味此间偏”;断堤涛势“篱外通津古木桥,江淮相接自滔滔。有时淮水公然竭,平白飞来陆地涛”;新梧月色“那问厨中来日米,梧桐月色休孤矣。而今月古院梧新,谁是当年屠赤水(明代戏剧家)”;老朴风声“残枝疏叶风时带,别有清音修竹外。好赋杜陵栴(音zhan,檀木的一种称谓)树诗,行人不去听竽籁”;丝柳一村“种插无心未列行,一堤何必与隋方。通身意思连荒径,遍体腰肢映野圹。片片幔牵青展布,层层浪拂碧翻扬。古松今已潜踪迹,留得人家万柳藏”;艳荷数里“西湖竞盛自来稀,今日范湖是也非。仙子连群离上界,佳姬拥队出深闱(似合红楼梦众多女性描写)。酿成香国全村住,垒作成堆比屋围。此际徘徊鸥亦喜,居人见惯不惊飞”;修竹百家“一路扶疏断复连,人家无处不婵娟。绿云冉冉常铺地,翠浪滔滔欲到天。溪上堪留唐代逸,林中可坐晋时贤。扬州筱荡(出自《尚书·禹贡》,颜师古注曰:筱,小竹也。荡,大竹也)从来贵,岂是遗根亘古绵”;新涨双桥“舍北支河带两重,渡头方广两桥冲。三春雨灌连潮涨,八月潮临夹雨汹。烟景朦胧深渺渺,天光摩荡淡溶溶。扁舟想自其中放,西子当年范蠡从”;江外遥岑“山(现已坍塌江中)在江南南复西,画图生就故来赍。丹青不着因思米(米芾),人物全无却忆倪。峰外几层疑浪垒,天边数点拟云低。浓妆淡抹阴晴变,幻化只愁是雨迷”;村角崩涛“江上结庐世作家,怒涛汹汹范湖赊。秋深伍相威偏震,风急阳侯勇更加。乱逐蛟龙千阵吼,连催金鼓万声哗。西南一里孤村外,拥入疏林未有遮(遮字,如皋方言念zha,阴平声,与前押韵)”;花间雅调“调起江村春日长,村园桃李杂为疆。歌声绕树枝枝媚,花气袭人(又合红楼梦人物)曲曲芳。舞蝶罢来时作板,飞禽住下也能簧。清音况复儿童队,出谷新雏自绿扬”;竹中清梵“社继白莲水竹居,居幽水竹之中舆。水声隐隐经声外,竹韵悠悠梵韵余。性悦林间应悟鸟,机忘波底或通鱼。道场多是深山里,指作深山却不虚”。龙鼎先生描述的范湖洲颇有大观园的气势,红楼梦里有稻香村一说,似乎大观园并不在繁华的石头城内。庄园内还筑有高楼数座,有“梯青楼”,在范湖洲东边,是十六世公所建,以防倭寇之用。楼5楹3级,高5丈有奇,四围墙垣峭立,十分坚固壮观。有“宝砚楼”(合宝玉,脂砚斋也),在范湖洲西边,是十九世清州司马藏书处;还有“贮月楼”,在南花园里,为读书处;还有“玉树楼”,在范湖洲西边,楼侧有树,大数围,高10余丈,亭亭如盖,故名,是二十二世夜读处;还有“斗姥楼”,在范湖洲后边,玉皇殿侧,是二十二世读书处,现留下红楼地名。龙鼎先生对每个景点的诗咏,堪比红楼梦中的诗句。居住在范湖洲村边交通要道上的李渔应该对这个庄园非常熟悉。如果李渔著前期红楼梦得到印证公认,明清时期的范湖洲庄园就应当是名扬四海的大观园最早的模本,如皋县城的水绘园,李渔也是知道的,就是冒襄董小宛生活的冒家园林,也极可能是大观园的原型。当然,李渔后来建造居住的伊园,武林小筑,芥子园,层园,都有他自己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布局,也是红楼梦大观园描写的重要模本。
    《肉蒲团》,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刻本,有清初写刻本、醉月轩刊本、光绪己巳石印本和日本宝永刊本、明治刊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北京吴晓铃及巴黎班文干(JacquesPimpancan) 均收藏有各类古本。该书又名《循环报》、《风流奇谭》、《耶蒲缘》、《野叟奇语》、《钟情录》、《巧姻缘》、《巧奇缘》、《觉后禅》。书名在流传中众多,从《肉蒲团》内容看,讲的就是顽石的奇事(具体下文阐述),《石头记》是合适的,可能是李渔最初的书名,这个书名不吸引人吧,为了经济利益,后来改成更吸引人的书名《情僧录》,读笔者此文的各位看官,这种现象,在现在的网络和书籍上,看到过一下子吸引人眼球的文章题目吧,内容其实很多名不副实,上当的不少,哈哈。由于此书的技巧较高,胜于《绣榻野史》之类,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中称此书系李渔所作。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肉蒲团》意想颇类李渔”。此书在明末清初就早已流传海外,国外学者韩南、崔子恩、太田辰夫和饭田吉郎等对此书皆有研究,肯定《肉蒲团》为李渔之作品。明末清初,文风华丽,该书名就“索隐”了不雅之意,香港拍有同名电影。历朝有评论,《肉蒲团》为古代性文学的代表作,或称为天下第一风流小说。书末評曰:開首處是感激聖人,收場處又埋怨聖人,使聖人歡喜不得,煩惱不得,真玩世之書也。仍以《四書》二句為聖人解嘲曰:知我者其為肉蒲團乎?罪我者其為肉蒲團乎?这最后一回的“回目总评”,可知批者实即作者。
    《肉蒲团》清刊本,中型,内封中栏题“肉蒲团”;右署“天道祸淫,此说原为淫者戒”,左署“吾心本善斯书传与善人看”;方框上端署“情隐先生编次”。首《序》尾,署癸酉夏正之望西陵如如居士题”;无总目、绣像。正文卷端题“觉后禅”。署“情死反正道人编次,情死还魂社友批评”。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凡六卷,分标“花”、“落”、“家”、“僮”、“未”、“扫”。笔者这里提请各位看官,别总关注该书奇中之奇的书名和内容,要注意的是“首《序》尾,署癸酉夏正之望西陵如如居士题”,经查,1600年到1700年,癸酉年有两个,一个是崇祯朝1633年,一个在李渔去世后。可以得出,《肉蒲团》成书于1633年以前的结论。李渔的上几辈祖坟在如皋,23岁前,浙江兰溪原籍应该没有像样的家产,如皋写书更有条件,所以说成书地点在如皋较为可信。李渔19岁到23岁的4年,还是一个青年文化人,没有一点名气,作此奇书,为名垂青史,可以理解。
    有必要说明一下,权作导读,该书是因为“宣淫”而著名的,可作者却一再声称自己是为惩淫戒欲才写这部书的,如果我们对这部书的内容作一点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拿它与其它以“惩戒”作幌子描写淫欲的小说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它的作者并没有说假话。李渔对于色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女色犹如人参附子,“只宜长服,不宜多服;只可当药,不可当饭”,“长服则有阴阳交济之功,多服则有水火相克之弊”,因此,世上人不可女色过度,也“断断不可舍近而求远,拣精而择肥,厌平常而求奇异”。对于色欲的这种观念,大约就是李渔既要止淫,又不避写“淫”,“说道理劝人,使听者毛发俱竦;说情欲动人,又令观者神魂俱荡”的原因。该书批判的力度固然不如《金瓶梅》,但其中色空的味道却一点也没有减弱。《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字色无空,遂易名为情僧,改书名为《情僧录》”。不难看出,两部书色空主旨,关系十分明显,是一脉相承的。《肉蒲团》书中还有这样几句有意思的话,实录如下:夫以中國之人讀中國之書,尚且不敢求甚解,況以中國之人讀外國之書,而再妄加翻譯乎?各位看官自斟酌(这句是本文笔者的话)。括州就是今天的浙江丽水,《肉蒲团》中孤峰和尚就在括苍山上禅晤。1657年,署名西陵如如居士为《肉蒲团》作序,此书此年刻印出版,此年他全家从杭州迁居江宁。刻板后,流传范围就更广了,也不排除有些故作高雅又舍不得放弃该书内容的文家官家名人改书名为《情僧录》,当属正常,可以理解,今亦有之。
    1643年,江南名士吴梅村(1609-1672)等人携陈圆圆、董小宛等秦淮歌姬游杭州时,与李渔等人相交。吴梅村后于1660年,诗《赠武林李笠翁》:“家近西陵住薜萝(指薜荔和女萝,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并指代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国学常用手法)。十郎(李渔,李十郎名字的出处)才调岁蹉跎。江湖笑傲夸齐赘,云雨荒唐忆楚娥。海外九州书志怪,坐中三叠舞回波。前身合是玄真子,一笠沧浪自放歌”,吴梅村诗中说,李渔家近西陵,那么,为《肉蒲团》作序的西陵如如居士又是谁呢?作序的就是李渔本人,该不会书中的未央生也是李渔自己的幻身了。笔者说明这一点,是批驳有些所谓红学家死抱红楼梦第一回脂砚斋的“其弟棠村作序”这句话,去找红楼梦的作者,全忘了红楼梦大隐之法,说他们是缘木求鱼,真真不假。西陵如如居士与红楼梦中开篇出现的空空道人又有什么关联呢?按照红楼梦烟云模糊写作手法,作者在书中故意模糊了僧道的区别,贯穿全书的一僧一道的原型可能是同一个人,就是这个西陵如如居士。“如如”叠字,能不是李渔对出生地、青年生活地如皋的怀念吗?他回原籍或在杭州,用这个号非常可以理解,文人的号中引用与自己有关的地名,非常多见,笔者就不举例了。
    还是回到文本研究上来,红楼梦开篇契子,从创作方法上看,我们并不陌生,有说书的表现形式,如“各位看官”,说书的书稿演变后也就成了戏剧的剧本。从内容上看,红楼梦以女娲补天传说引出石头故事,托言一僧一道,托物石头,故意放大传奇成分,这是写小说文人惯用。李渔的《肉蒲团》开篇亦然,《肉蒲团》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风流书生未央生,俊俏聪慧,不思功名,入赘半年,被老丈人铁扉道人赶出家门游学,经历了许多奇事,最后大彻大悟,斩断孽根,出家为僧。书中有一个散尽万金家财的高僧名孤峰三不和尚,不化缘,不讲经,不住名山。孤峰这个人物也是和红楼梦书中的一僧一道一样贯穿全书,在书的开篇就劝未央生出家,书末点化收徒。未央生出家后,自取法名叫做“顽石”,书中有“顽石问道”“顽石听了”“顽石一看”等句,顽石完全人化了,未央生本人也被称呼为“一等神仙”“一等宝贝”,这些与红楼梦何其相似。由此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石头记》就是《肉蒲团》,就是《情僧录》。空空道人就是如如居士,红楼梦中僧道一体。红楼梦中,写的甄士隐岳丈封肃,大如州人氏,如皋也。甄士隐在女儿英莲被拐后,与岳丈生活,。红楼梦中交代的甄士隐是姑苏人,姑苏与如皋一江之隔,距离100华里,只有一条长江阻隔,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应该很密切,居民互相迁居,历史记录有之,在此不论,封肃应该是祖籍如皋,移居姑苏。明清时期的如皋,包括上文提到的范湖州,是很繁华的,如皋历代县志可以证明,如皋被称“金如皋”,隔壁泰兴只称银,“银泰兴”。
    《肉蒲团》分春夏秋冬四卷,目录如下。
    第一回 止淫风借淫事说法 谈色事就色欲开端
    第二回 老头陀空张皮布袋 小居士受坐肉蒲团
    第三回 道学翁错配风流婿 端庄女移情轻薄郎
    第四回 宿荒村客心悲寂寞 消长夜贼口说风情
    第五回 选手姿严造花名册 狗情面宽收雪鬓娘
    第六回 稀短才漫夸长技 现小物贻笑大方
    第七回 怨生成抚阳痛哭 思改正屈膝哀求
    第八回 三月苦藏修良朋刮目 一翻乔弄美妇倾心
    第九回 擅奇淫偏持大体 分余乐反占先筹
    第十回 听先声而知劲敌 留余地以养真才
    第十一回 穿窬豪杰浪挥金 露水夫妻成结发
    第十二回 补嗑头方成好事 因吃醋反结同心
    第十三回 破釜焚舟除隐情 卧薪尝胆复奸仇
    第十四回 闭户说欢娱隔墙有耳 禁人观沐浴此处无银
    第十五回 同盟义议通宵乐 姊妹平分一夜欢
    第十六回 真好事半路遭魔 活春宫连箱被劫
    第十七回 得便宜因人瞒己 遭涂毒为己骄人
    第十八回 妻子落风尘明偿还积欠 弟兄争窈窕暗索前通
    第十九回 孽贯已盈两处香乱齐出丑 禅机将发诸般美色尽成空
    第二十回 布袋皮宽色鬼奸雄齐摄入 旃檀路阔冤家债主任相逢
    前五回题目的字数,都是8个字一句,与红楼梦相同,而我们知道,中国诗歌是从四言到五言再发展到七言,七字最合适,相比四言五言,能够概括表述的内容增加许多,朗读起来也上口,每句8个字以上,读起来就不方便了。《红楼梦》每个章回的题目都是8字一句,共两句,字数的统一也许正是中国小说史一个发展阶段的鲜活例证,小说分章回,规范题目字数,曹雪芹是功臣之一,同时期四大名著还有其他名著的作者同样也是。
    《肉蒲团》中未央生之妻名玉香,姿容秀美,兼笔墨精工,与有人考证出的曹雪芹苏州表妹李家香玉名十分相近。玉香是被人拐骗误入京师妓门,后因在妓院碰到未央生,羞愧上吊而死。玉香被拐卖的情节又有红楼梦中甄士隐女儿香菱的影子,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为妻者不尊妇道,自己不死,官府也会处死。这是明清小说现实主义的体现。苏州的李香玉是郁闷而亡,林黛玉则一直闷闷不乐。审视书中的语言特点,发现书中第19回“連叫幾遍,再不見則聲”,“则声”的用法同如泰方言,说话发出声音之意。还有“急不过”、“瓣(bian,阴平声)酒” 、“ 出經(通劲)不出經,給燭不給燭”、“覺得像(读xia阴平声)意”、 “相(看的意思)了一遍” “艷芳是個勤力(勤快)的人” 、“只是他父親古怪,定不肯使人相,你又定要相”、“ 這是我的小姐,要招個像樣的女婿當兒子養老”、“ 故此知道這頭(tei,阳平声,指男女的一边,用门字指双边,书中之意是一边的责任,用头字表意非常准确)親事定做不成”、“ 把請仙的朋友延(动词,如泰方言中除此还有顺从的意思)至家中”“靠晚”(表示时间近晚)等语句,这些语言与红楼梦所用方言同属方言学分类的北方官话如泰小区。书中提到的高僧孤峰修炼的括苍山,在今浙江丽水地区。书中有两个人物,系姊妹关系,作者起名瑞珠和瑞玉,与红楼梦中贾珠(宝玉兄,李纨夫,贾兰父,红楼梦中贾家男丁名字都取一字,独宝玉一人名两字,比较奇怪,似可把曹雪芹与其他曹家人名字对照理解)、宝玉兄弟相似。书中还有人物名花晨,红楼梦中似可寻迹花袭人。书中还有花晨遗腹子说法,红楼梦没有,但史料上,曹颙是有遗腹子的,曹氏家谱出现了曹天佑只有个名字和官职数语,其余渺无踪迹,不可信。也许花晨不是正面人物,红楼梦作者避了讳。红楼梦借鉴了《肉蒲团》许多方面,独这避讳不用,也可以反证红楼梦脱胎于肉蒲团。《列女传》、《女孝经》之类名籍,两书中同时提及。香云故意丢扇子给未央生情节与红楼梦小红在大观园丢手帕有异曲同工之妙。汗巾子这个词,两书中都有,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北静王送蒋玉菡,蒋再转增宝玉的就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在该回中,有这么一段:“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初看这段文字本身没什么,问题出在紧接着的“双关,妙”,这是甲戊侧批的脂砚斋批语,把隐藏的不雅意思点出来了,下面薛蟠的“女儿乐(省略7字)”十分下流,红楼梦古本文字可能更不像话,套用个流行词,和《肉蒲团》有得一拼。曹雪芹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吗?可能性可以忽略。《肉蒲团》书中,对女子的称呼名后加“卿”字,红楼梦正文及脂批中,也有的加“卿”字,单不是全部加,说明两书的用字特点的一致性。两书中都有前后呼应,前伏笔后应笔的技法,而且都是运用娴熟,不留牵强。
    《肉蒲团》书中谓:大約少年者称生,中年者称子,老年者称道人,莫非红楼梦中空空道人的原型是个老者,李渔的《肉蒲团》出版时间是1657年,其年他48虚岁,称道人堪当。通读书后,书中有情有僧,自然想到《情僧录》,《情僧录》是《肉蒲团》出版后另一个书名。红楼梦中开篇就有空空道人从会说话的石头上抄书的明确表述,暗示合二为一,下面再和脂批的记载联系起来,和曹雪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书名演变链条。书中还有批语“小說,寓言也。言既曰寓則非實事”,小说创作理论的精辟之言,李渔高明。这是红楼梦“假语村言”的老祖宗,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的“村话”,如泰方言中意指低俗黄色下流之语,红楼梦中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是假语村言,而不是假语存焉。历史上,康熙朝前后60多年,与20多年的雍正朝和也是60多年的乾隆朝相对照,留下档案很少,其儿子四皇子雍正到是对其父亲康熙搞了“假语存焉”,为我们百年红学研究造成极大的障碍,破坏历史,是雍正大恶之一。
    再审视另一本书--红楼梦文本,也发现书中也有大量语言同如泰方言。
    开篇第一回,“踮脚”,跛足之意,如泰方言,读音为“dianjia” 又称“瘸子”。儿化音是清朝后逐渐形成的南北语言融合结果,不可误解。中华文明大融合,甚至世界文明,甚至人类文明,甚至地球文明,甚至太空文明,甚至宇宙文明,甚至所有文明——以后笔者不知了,除了所有文明,还有其他文明吗。文明融合,世界潮流,任何人包括再伟大的人物都不可阻挡,邓小平是对的。
    1, “猴”本来是个名词,《红楼梦》有两处把“猴”作动词用,形容宝玉快跑到凤姐和鸳鸯身上去。“猴”在如皋话中也和《红楼梦》一样,当动词使用,意思相同。 “猴”作动词用的,在如皋方言中,还有睡觉的意思,“猴觉(音gao)”。
    2  ,第五十一回的“小照”,是古代肖像画的一种,如皋人称肖像照片为“小照”,同《红楼梦》。
    3 ,第五十七回 “宝玉忙笑道:你也太听说了,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着,他岂不疑心” , 这里的“听说”就是听“说礼、说教、说理”,人处在被动受“教”的地位,如皋方言中的“听说”也是被动的,例如对孩子说“你到学校要听说啊”,就是教育孩子听话、学好、学乖、服从、顺从的意思。
    4, 第七十九回  “ 嗓了黄汤,折磨人家”,“ 嗓”是“吃”, 是如泰地区特有的土话,带有侮蔑和训斥的意味,还有“入喉(音hei,阳平声)嗓”词语。与吃同义的还有“捣头(音tei,阳平声)”,“喠”(音chuang,阳平声),这几个字词也不知道怎样写,更没见过文章上使用,电脑字库里也鲜见,大词海有同音字,不解其意。《红楼梦》中使用的语境,和说话的口气与如皋方言如出一辙。
    5,第二回的“合式”,如皋方言中是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之意。
    6,第三回的“裁衣裳”,兼有裁衣动作和缝纫成衣服两意。
    7,第八回的“钟”(脂本),实际应为“盅”字,组词酒盅,茶盅,如皋方言这么用,不知其他地区是否这么用。如果红楼梦早期本上是“钟”,说明作者不知道“酒盅”之意,到底是后来抄书的人不懂,还是原作者本人就不懂,尚待继续考证。如果作者不懂,就说明除了曹雪芹另外还有作者,甚至可以推断出,早期红楼梦作者是熟悉江淮方言如泰小片的人,如笔者判断的李渔。本回中,还有“真真不假”用法同如泰方言。
    8,第九回中,笔者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撅草棍抽长短”游戏,这个游戏的流行区域尚待考证,但20世纪70年代如皋地区有这种游戏,如果这个游戏只在本地流行,那早期红楼梦作者的问题又有了一个证据。该回蒙侧批:“‘怎么长短’四字,何等韵雅,何等浑含!俚语得文人提来,便觉有金玉为声之象”,笔者不解,估计是蒙批者不知道这是个儿童游戏,以为有淫秽之意包含其中。该回中的“入屁股”,如皋方言中多是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意思,红楼梦中的意思比较粗俗,如皋方言中偶尔也有这么说的。
    9,第十回的“先生”等于医生,“照看”等于管理,用现在的普通话可以理解这些意思。
    10,第十五回的“血盆经”,如泰地区做佛事时亦念此经。
    11,第十七回的“知会”,笔者理解是文言古语,如皋方言中有“警告”的意思。该回中“投投是道”,现在写为“头头是道”。
    12,第十八回的“多早晚”,用法同如皋方言,是“什么时候”“何时”之意。
    13,第二十回的“磨牙”,是罗嗦之意。
    14,第二十一回的“这早晚”,用法同如皋方言,是“这时候”“这时”之意。
    15,第二十六回的“村话”,如皋方言中指低俗黄色下流之语,红楼梦中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假语村言,不是假语存焉。
    16,第二十七回,“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 中晌,早晌,晚晌,如皋方言用得很多,因为是时间表述,几乎天天这样使用,晌,现在普通话读音为去声,如皋方言中读音为阴平。
    17,第二十八回“大清早起死呀活呀”的“大清早”,意思好理解,问题出在那个“起”字上,是明显的口语加字,如泰方言中,还可以说“早起”,不是早上起床的意思,而就是指早上时间,但表述一天另外两个时间,又没有中起,晚起的用法。该回中,宝玉的令诗“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其中“美”、“乐”、“薄”三字,用普通话念是不押韵的,用如泰方言念就押韵。
    以上摘录的红楼梦甲戊本,现在发现的只有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共16回,前二十八回缺了12回,所缺回目的摘录是其他古本增补的。经过专家研究,甲戊本是目前最早的底本,较好保存了曹雪芹原稿的原貌,脂砚斋早期批语特别多,是脂砚斋真实存在的重要证据。现在的红楼梦28回后面的文本,没有脂批了,只有畸笏叟的批语,除脂批外的其他批语,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只有其他研究作用,故笔者不再论述
    以上内容,特别是李渔和范湖州的相关文字,并非可有可无,对下面理解笔者解剖红楼梦的开篇是有帮助的。笔者就按照脂批的相同手法,对脂本甲戌本凡例分段批语。再综合论述。脂本开篇基本摘录如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这个时期,是文言与白话相间时期,今天理解不难。说明几点,红楼梦“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所以,反清主旨是不存在的,最多是怨清,所以,斯园幽兰女士,考证的方向是错的,考证的方法是错的,其似乎是分析文本,其实离文本很远,没有笔者的文字方言分析法直接准确,吴梅村作者说结论自然谬误。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该段文字,符合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少年富贵,半生潦倒。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
    一块口吐人言的玩石、奇石,同《肉蒲团》。曹雪芹创作时,借鉴了《肉蒲团》的整体叙事结构。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甲戌侧批:余代空空道人答曰:“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
    这段更清楚,就是曹雪芹在批判李渔,批判《肉蒲团》。而且提到的“适趣闲文”,就是李渔的《闲情偶寄》,批归批,曹雪芹还是借鉴了李渔书中不少内容,甚至情色描写。“千部共出一套”指李渔的众多文集,试问,明清那个时期,有谁的文章有李渔那么多?《金瓶梅》的疑似作者,就是斯园幽兰考证的东鲁孔梅溪的原型王士祯,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与李渔同为高产作家,其他没人比得上李渔。李渔与曹玺曹寅有交往,曹家藏有李渔大量文集,那时候,李渔可是刻书卖书的老祖宗。该段中的脂批“斯亦太过”、“ 余代空空道人答曰: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是脂砚斋不同意曹雪芹对李渔等人的偏激看法,认为李渔的书包括《肉蒲团》还是有有益的地方的,还是大益,你曹雪芹不就借鉴了吗。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里脂批说了,书是曹雪芹写的,不光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段就把红楼梦书的演变过程表述出来了,笔者认为,除了人名,其余都是真实的,没必要假说,除非对曹雪芹自己的书不利。“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这句,贬的李渔的《肉蒲团》,褒的曹雪芹自己的《金陵十二钗》,他认为自己比李渔高雅。曹雪芹半生潦倒,李渔一生富足,李渔虽不为官,却与官(包括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为朋。曹雪芹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原因除了它自己的家族没落,夜不排除和李渔相比。
    红楼梦人物原型初考,葬花吟中“侬”,明显的吴语语系方言,对照红楼梦人物关系,也可说明宝玉的原型有曹寅亲生儿子曹颙的影子。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末的脂砚斋批语: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至今没发现以后有脂批,脂批真实性又一例证。脂砚斋说的更明确,他是重评石头记,其他书名另有人作。第一回中还有“地陷东南”之句,指东南方向是多事之秋,说到背景,让我们联想到1644年到1680年清初的金戈铁马。脂批所述“大如州”是大概如此之解,到也符合李渔创作特点的喜剧调侃色彩。从有女无子情况看,甄士隐原型是曹颙,曹颙的江宁织造应该相当于知府一级的官位。
    笔者认为曹頫是畸笏叟,笏是当官手捧之物,符合曹頫的江宁织造身份,畸,不规则,不正常之意,曹頫的江宁织造官位由其过继顶替曹颙康熙指定当上,后来被乾隆削职并被抄家,在曹頫心里都认为是不正常的。曹頫取畸笏叟为号自娱一下,心态还好,过了68岁才去世,在曹雪芹之后离开人世,符合脂本中畸笏叟批语的滞后现象,可能有的版本的《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去世后,畸笏叟批语后,再卖出去的,曹頫的后人也极有可能参与了卖书,即得了利,又为红楼梦的流传做了贡献。
    童力群先生考证,贾雨村的原型是清朝如皋知县,笔者思考,应该是李渔知道的明末如皋县令或曹雪芹知道的清初的如皋知县后升任知府,时间范围从1610年(李渔出生)至1764年(曹雪芹去世)之间找,待后考证。李渔生活地如皋石庄南面江中小石山的坍塌,也符合红楼梦(不加书名号,是因为各个阶段的书名不一致,用红楼梦简洁些,否则叙述起来太繁了)和《肉蒲团》开篇设计的石头的沉浮命运。笔者主要认为,贾雨村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父亲曹禺。红楼梦中,他的贾姓和贾家是一致的
    曹家和其他历史人物和红楼梦小说人物对应关系列出。
    曹颙----甄士隐
    曹玺----------贾代善
    曹玺妻孙氏----贾母-----史家
    曹寅-----------贾政,荣国府
    曹荃(曹玺次子)-----------贾敬,宁国府
    曹颙,曹雪芹(曹颙遗腹子)---贾宝玉前后两时期,贾兰
    曹頫(曹荃之子)-----贾珍,宁国府
    苏州织造李煦妹----王夫人
    杭州织造孙家----贾迎春夫家(曹家获罪后,迎春受虐待)
    曹颙妻(曹雪芹母马夫人)----薛家
    曹雪芹母子-----李纨,贾兰
    另有人物分析,吴玉峰和孔梅溪前文分析过,不会是真人名,如果是真人名,也应该是曹雪芹创作时已死或退出政坛和文坛的名人。这两个人,不是作者,是改书名的人,脂砚斋写出来也没什么大的影响。我的看法,这两个人名,如果是脂砚斋抄的李渔书上的,大概这样:吴玉峰----二人名合一,峰通冯,指冯梦龙(1574-1646),吴人。状元希周公,号玉峰。索隐:吴遇冯,恐没戏,李渔可能认为吴梅村的文才不及冯梦龙,或者调侃吴梅村,李渔有喜剧天赋。孔梅溪---二人名合一,指孔尚任(1648~1718),鲁人。朱梅溪,明朝宗室,谪居金华,1643年婺州知府,与李渔有交往,两人志趣相投。如果是脂砚斋自己确认的,就是真有这两个人,笔者就勉强同意斯园幽兰的考证吧,梁清标(1620-1691)号苍岩,又号棠村,是红楼梦序文作者。吴玉峰,吴乔(1611-1696),昆山人,号玉峰,著有《围炉诗话》,题《红楼梦》。王士祯(1634-1711),著《渔洋诗话》,与孔子同乡,是吴梅村后的文坛新领袖,有宋朝词人《梅溪集》的作者王十朋之态,固曰东鲁孔梅溪题《风月宝鉴》。反正没说吴乔是红楼梦作者,更不会说宋朝的王十朋是作者,梁清标、吴乔、王士祯他们三人是藏《肉蒲团》改书名的人,改了书名,出售获利也未必是假。李渔的书,被盗版是很严重的事实,史料有记载,李渔迁居金陵的目的就是打击盗版,他还是中国出版界打假第一人,也可以解释,与他交游的目的就是结识官家,提高自己一介草民的实惠地位。与他交友的人资料上有记载的就有800多人,除了文人名士,很多是全国各地的官员,而且与他关系很好。
    脂砚斋-------脂通纸,与砚为文房四宝之二,脂,女子。脂砚斋就是女子书房的意思,脂砚斋是史湘云原型比较可能。苏州织造李煦妹妹是曹寅妻,林黛玉的原型可能是李姓表妹或董小宛,李林两姓读音相近,又因为李煦家族先于曹家被查抄,李煦被流放东北,孤女寄养曹家是合理的。薛宝钗应该从曹禺妻马夫人家族找,红楼梦有诗云:白玉为堂金作马。史湘云应该从曹玺妻孙氏娘家找。
    经过以上对两个文本本身的解析,下面根据史料和基本定论的百年红学研究成果,来推论红楼梦演变过程和判断作者到底应该署谁的名字。
    江南,最早特指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明清时期,长江下游两岸的江浙皖地区属于南直隶,又称江南省,表述某人的籍贯是,是说江南某某地人,扬州也是江南之地,如皋电视属扬州府。而秦淮泛指从南京到苏州到上海一带的风月场所,并非单指今天南京的秦淮河。明末清初,清兵虽然南下,但并没有真正在江南长期巩固起统治,明朝的文化传承受到的破坏很小,社会风气开放,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文人名士并不以狎妓为耻,李渔以秦淮八艳,加黄皆令、林天素、王修微、杨宛叔共12人(后人找的金陵十二釵),实际还有其他多人等金陵苏州江南名妓为人物原型,勤勉进行戏剧创作。其《肉蒲团》作品,词语多不雅,但适合当时民间官富人家和文人雅士私下娱乐并流传,甚至演出。即使到现代,我们还会看到民间地方戏演出亦有不雅之语,甚至淫秽动作,不上镜的东北二人转亦同。李渔是个杂家,组织有自己的戏班,有乔王二姬(跟随李渔多年后收为妾)作为演戏的台柱。李渔对富贵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有心得,有著作《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该书被后世誉为小资生活百科全书,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的中国,人们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图像,从亭台楼阁、池沼门窗的布局、界壁的分隔,到花草虫鱼、鼎铛玉石的摆设;从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到穷人与富人的颐养之方,等等,无不涉猎。从红楼梦洋洋大观的文字来看,李渔创作这一阶段的红楼梦文字极为合适。李渔发现少年时期的作品《肉蒲团》,虽然很受欢迎,但受到的非议太多,而且受到官家的查禁销毁,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高尚,在《肉蒲团》20回的基础上创作了80回的《石头记》,创作地点应该在南京,当时叫应天府,他在南京住了20年,南京又别号石头城。《石头记》书中增加了许多人物,包括与他交往的许多官员如曹寅等人家的实际家事,曹家和康熙的关系,他是肯定知道的,他交游广泛,对当时朝廷官方民间的传闻他也是肯定知道不少的,这些政治背景隐隐写进了作品,书名为《石头记》,后伟畅销改名为《情僧录》。
    李渔戏班在曹寅府演出,极有可能演出了肉蒲团片段戏,曹寅在与李渔交往期间听说并得到《肉蒲团》和《石头记》书稿,曹寅的主要目的是赏阅和收藏。当时有很多官方所禁书稿在民间流行,原作者不敢署名,曹寅收集之,后世就以为是曹寅所著吧,此类事情,多为藏宝心理,古已有之,不足为怪,何况此千百年第一奇书。曹寅虽有文采,却没有时间和理念创作如此长篇,收集整理组织文章刻板印刷是康熙交给他的本职工作。1645年,清军南下,直到1680年郑成功儿子郑经(红楼梦中有贾政、贾敬,意假正经)退回台湾,东南江浙闽一带,先后有清军、南明政权、郑成功集团等政治势力活动,多方展开拉锯。1649年,南明鲁王在舟山,1651年起,郑成功陆续攻取福建同安、兴化、福州诸郡,围困漳州长达七个月,后攻取浙江台州、瑞安,1659年,郑成功又率战舰数千,由崇明入江,攻取镇江。张煌言别取徽、宁诸路。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反,金华、玉山、严州、诸暨、嵊县、余姚、象山、新昌等地民人多响应者。此阶段,东南大震。可以确定,作为受康熙皇帝信任的曹寅、曹禺、曹頫等清朝官员,在东南沿海这个多事之秋,偶尔咏咏诗,写写小文可以,是没有精力安下心来创作长篇小说的。百多万字的红楼梦创作最少要多长时间,一般人都能估算出来。
    摘录两段清史料:一,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传旨谕内务府总管: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之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他们弟兄原也不和,倘若使不和者去做其子,反而不好。李煦来称:曹荃第四子曹頫好,若给曹寅之妻为嗣,可以奉养。二,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谨奏:为皇仁浩荡,代母陈情,恭谢天恩事。窃奴才母在江宁,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将奴才承嗣袭职,保全家口。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这里注意几点,一是曹颙很优秀,康熙很欣赏,二是曹寅家与曹頫父亲曹荃家有矛盾,三是曹颙有遗腹子。这都是判断作者和红楼梦原型的珍贵资料。
    笔者判断,李渔这个阶段的《石头记》书稿,应该多是风花雪月的奢侈生活实描,在人物安排上为后红期楼梦书稿奠定了构架。再来整体审视现在的红楼梦前80回,从第一回到第八回,主要介绍书中人物及其命运。从第九回到第十六回,主要写秦可卿和秦钟的故事。从第十七回到第六十三回,主要写大观园里面贾宝玉和十二钗的故事。从第六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主要写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故事。七十回到八十回,故事不连贯。如果光是这些可以独立成篇几个阶段的故事,并无多少现在公认的思想性和批判性意义,这就说明,让红楼梦成为伟大的名著,后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斯园幽兰的论点来看,也没有否认曹雪芹的作用,仅仅认为吴梅村是第一作者,这个多人作者说,笔者是赞同的,是我们分析红楼梦文本本身的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在没有充分史料的情况下,从文本本身出发,这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正确方法。但斯园幽兰的吴梅村作者说,不能排除有关语言运用上如方言、俗语使用的疑点。吴梅村李渔两人比较,李渔更有写作的基础条件,吴梅村没有长篇文章流传,与冒襄一样,擅文言而劣小说戏剧等通俗文体,吴仅有两三部戏剧,自我盖棺定论诗人吴梅村,所工的是诗词如《圆圆曲》,通俗文体方面比李渔差很多。红楼梦其实是高雅与庸俗并存,李渔就能够做到自由驾驭。吴梅村的吴语生活环境和红楼梦文字是不相合的,吴梅村还有清朝入仕“污点”,李渔则一直是明末清初的民间人士,虽与官府交往较多,但能够保持独立洒脱的人格,他有创作这类故事的思想基础和内在需求---编剧、演戏、出书赚钱。所以笔者主张李渔是前期红楼梦作者说。
    1712年,曹寅亡后,曹颙承袭官位,三年后,曹颙又于1715年亡故,时年26岁。因曹颙当时无子,康熙皇帝特许曹寅侄曹頫(1706年6月8日—1774年2月17日)过继给曹寅家,承袭了江宁织造官位,有清朝宫廷文档记载。曹颙无子是否有特别原因,或许婚姻不顺的情况,被曹雪芹写入书中。李渔年谱记录,李渔也是直到50岁时才开始有儿子,后来妻妾连续生了7个儿子。或许长大后的曹雪芹还看到该书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李渔就是例子,李渔用这些奇书,编成戏剧,养了一大家子人,过了一辈子的富贵逍遥生活。也许后来,曹頫看到曹雪芹开始增删创作,对曹雪芹的书稿进行了点评,曹雪芹分给他一定的卖书所得金钱。
    曹雪芹生于1715年,为曹颙遗腹子,孤儿寡母(书中李纨,贾兰原型)受曾主母孙氏(曹玺妻)疼爱,四世同堂,仍然居住在曹寅府内。到雍正朝,雍正整治前朝大臣,1729年,曹雪芹14岁时,当时可以说曹雪芹已是成年人(男子十多岁成家的到民国时还很多),此时只是曹頫家被查抄,因为他顶的江宁织造名,曹頫与曹寅府应该是两个府邸,红楼梦中有宁荣二府,反映出的信息就是曹頫并没有与孙氏和曹雪芹等共同生活,历史记载曹頫人丁兴旺,应该有独立府邸。乾隆4年,曹家因太子弘皙造反案二次被查抄,金陵家产全部被没收,全家离散,曹雪芹等被迁北京,长辈孙氏和李氏逝去后,北京曹家老宅主要为曹頫家人居住。曹雪芹为生活所迫另居,北京现有数出曹雪芹居住痕迹。曹雪芹借鉴了李渔《石头记》的基本结构和李渔的其他著作如《闲情偶寄》汇集的有关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方面的资料,并将自家的家人原型原事添加到文稿中,删简去部分淫词艳句,完成著作。估计曹雪芹完成的《金陵十二钗》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淫秽内容,是《石头记》中的情爱描写直接移植过来,所以后世的一般人眼中,红楼梦也是个淫书,不过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洁本而已。曹雪芹涉猎封建大家庭富贵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是今天看到的红楼梦大约前80回左右的次要创作者,前80回是贾府的繁华阶段,符合曹雪芹前期的生活经历,似红楼梦中贾宝玉看的杂书,曹雪芹感叹自己的身世,也为生活所迫,将书稿增删分集分章回出售,基本完成著作100余回,他是在李渔的《石头记》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删,并为后数十回写下众多呼应伏笔,曹雪芹对前80回左右的结构并未有多大的调整变更,曹雪芹的改动在书中有所体现,并留下破绽。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风格不一,基本确定不是同一个人所写。
    脂砚斋是谁,笔者开始几乎被骗过,一晚醒来,突然开朗。笔者的观点:“脂砚斋是曹雪芹原妻去世后再娶的妻或妾,史湘云原型居多,帮曹雪芹抄写,批语,提构思意见,与探索曹雪芹相比,脂砚斋是何人并不重要。现在看来,笔者和其他人一样,没长“巨眼”,几乎被“脂砚斋”批语所骗。还是从文本分析吧,从脂批只能看出她知道曹家事的本来细节,并未显出有多高的文学水准,脂砚斋不是共同创作者,但是,脂批本身就是此阶段《石头记》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起卖出去的,是为了书的畅销写的批语,曹雪芹的书稿卖了钱,加上批语再卖钱,这种现象现在也有,不难理解。她的批语只是起到考证作用,不改变红楼梦的完整性。脂批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示作用,当时他是为卖书赚钱而批,实际为后世我们研究红楼梦提供了宝贵资料和线索。曹雪芹喜画石,又合金陵石头城之意。畸笏叟即曹頫,指点曹雪芹创作,亦作过批语,也有实际传书之功。如此,红楼梦中贾家败落的后数十回应该是曹雪芹个人构思并独立创作,基本写完。
    曹雪芹与脂砚斋边写边卖和以后传抄流传中,多有缺失,1791年,由高鹗整理,或许补写小部分内容,不能算作者,程伟元出版,书名成《红楼梦》至今。
    脂砚斋披露的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曹雪芹是增删编撰者,书中没敢说曹雪芹是作者)和五种书名这个链条,我们确定除曹雪芹是真名外,其余都为假或是号(而且不见经传)。对脂批,目前只能信其真,作假的证据不足。历史上存在北京曹雪芹这个人是不可否认的,有历史文献证实。从红楼梦全本整个故事推断出曹家原型这也应该是不少人的一致看法,笔者同意曹颙遗腹子曹雪芹说法,笔者怀疑辽东曹氏家谱的真实性,怀疑根本没有曹天佑这个人,因该家谱系孤证,连《史记》中司马迁记录的秦时南越王赵胡的名字都不准确,与前些年在广州挖掘出的赵胡墓中赵胡随葬的刻有名字的金印上名字都有不同,问候上且如此,故曹天佑的名字系后人附会的可能较大。曹雪芹为什么不上家谱呢,有几种可能,一是曹雪芹这个支脉的家族根本没有修家谱;另一个就是,新发现的有曹天佑名字的家谱是另外支脉的曹氏族人附会的;再一个可能,即使是和曹雪芹这支脉曹姓有关系,修谱时,主修者还不能确定曹雪芹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哪里都不清楚。事实上,曹颙死后,曹雪芹是遗腹子,家庭败落。修谱的族人联系不上他,就随便根据传闻写了个曹颙的儿子曹天佑记在谱上。修谱时,曹雪芹肯定也没什么名气,脂砚斋说他“寒冬拈酸齑,雪夜围破毡”,衣食都成问题,会有族人注意到当时的他,把他记入家谱吗?我们知道,曹雪芹是民国期间,经过艰难考证才找出来的呀,近代才公认他是红楼梦的创作者,伟大的文学家。如皋范湖洲家谱记载明代状元希周公为范湖洲族人,而史料记载希周公,名璞,字懋忠,号玉峰,直隶昆山人,再迁吴县。孰真孰假,很难判断,是否祖籍范湖洲,寄籍昆山。巧合的是,希周公号玉峰,而红楼梦开篇出现了一个作者吴玉峰。常理判断,吴玉峰应该不是真有其人,斯园幽兰考证出吴玉峰是真名,不合红楼梦“假语村言”创作思路。但红楼梦作者用玉峰为名字肯定不是随便写的,昆山又属吴地。明代状元希周公号玉峰与早期或后期红楼梦的关联尚待考证。
    现在把笔者研究的红楼梦的演变过程整理出来,看得清楚一些。
    一,1633年,明崇祯朝癸酉年夏正,李渔著《肉蒲团》(在如皋创作完成);1650年,李渔迁居杭州,1657年,李渔以西陵如如居士名作序出版刻印并出售《肉蒲团》。
    二,1658年左右,清康熙年间,李渔定居金陵,以空空道人号创作《石头记》刻印出版出售,后又改名《情僧录》,仍以空空道人署名,再次刻印出版出售(改名后,书好卖多了)(不到80回内容,书中人物有无贾家众人,待考)。吴玉峰,题写书名《红楼梦》收藏。东鲁孔梅溪,题写书名《风月宝鉴》收藏。因曹雪芹书稿中有此二人,故列上。
    三,1730年左右,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北京,披阅、增删、篆成目录、分出章回,融入曹家家事创作《金陵十二钗》(100余回,但有散失)。脂砚斋批语,用原书名《石头记》,脂评数次。
    四,1791年,高鹗整理曹雪芹残存书稿,将后40回的缺失补写,程伟元出版《红楼梦》全本120回。
    从整个创作过程看,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封建社会的富家生活的繁华写实,二是对封建社会罪恶和没落的揭露,李渔和曹雪芹分别是这两方面现实性和思想性创作的功臣。当然,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是借鉴了前人诗词(曹寅藏书刻书,曹雪芹有这个条件),特别是明末清初名士诗句中的风月之写,秦淮八艳中,很多人也是写诗高手,后世留有文稿。还有后世知名不知名的传抄者,虽然抄书错误百出,但对红楼梦书稿的个别词句的正确使用也是做了工作的,传书之功更不用说。
    红楼梦书中大量使用的如泰方言,属中华文明正溯传承的北方官话江淮片,笔者以为命名为中原官话较好,如皋在明清时期属于扬州府,这个方言区范围很小,现在就500万人口左右,明末清初清军南下屠城后,这里人数更少。如皋方言与泰州方言相距很近也有区别。当时南京一带也讲北方官话,现在的南京话是长江以北皖西方言(太平天国和南京大屠杀后皖西人口填充进来之结果),笔者认为这可以排除与李渔同时期的吴梅村和洪升是红楼梦前期作者的说法,斯园幽兰女士的吴梅村作者说,不能解释红楼梦中大量与曹寅家吻合之事,现有的大量史料是不能视而不见的,也无法否定。如是吴梅村所作,他交往了那么多名士,创作红楼梦最少也要以年为单位计算时间吧,(古代有电脑乎?不像笔者,五天写了本文两万余字),一点明确的说法不留下来是难以想象的。  红楼梦中“其弟棠村序也”,斯园幽兰女士所说,是曹学的死穴。就算脂砚斋看到书中序的署名,总不会有其弟两个字吧。一般来说,脂砚斋说的其弟,是书的作者的亲兄弟或堂兄弟,也不排除平时称兄道弟的情况,更可能是过继,结拜兄弟。斯园幽兰女士说梁棠村是吴梅村的好友,我觉得应该从疑为东鲁孔梅溪的王士祯(1634-1711)与梁堂村的关系入手,解开这个死穴。梁堂村是河北正定人,王士祯是山东桓台县人,笔者查看地图,相距300公里左右,但同属北方相邻两省。王士祯1659年到1678年在扬州做推事,幕僚也。与曹玺应该有关系,但曹寅是1658年才出生的,是王的晚辈。王士祯著《先祖事略》:“我名叫士祯,姓王,字子真,原籍青州诸城人。始祖名叫王责迁,济南新城(今山东桓台)藉人,世人称琅琊公。后来避乱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给某大姓人家做佣人”。这个大姓人家,十有八九是曹姓,与曹雪芹家族的关系待考。但我们说到他,就 想到另一部奇书,《金瓶梅》,这个知道的人就多了,兰陵笑笑生可能就是这个王士祯,笔者的思路一下子豁然。
    朱萍先生著文,1925年天津大公报馆印行的阚铎(字霍初)的《红楼梦抉微》,应从客观公正的学术角度加以重新观照,《红楼梦抉微》的内容是瑕瑜互见的。它在红学史上可能无足轻重,在《金瓶梅》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史上,却具有一定的地位。这个书的作者阚铎先生,不是如泰方言区的人,他虽然敏锐的嗅到“假语村言”重在村字上,但没有明白,如泰方言中,村的特定含义是下流话的意思,殊为可惜。要不,也许红楼梦作者之谜早就解开了。
    俞平伯1954年在《红楼梦简论》中说:“近人阚铎《红楼梦抉微》一书,虽不免有附会处,但某些地方却被他说着了。《红楼梦抉微》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红楼梦抉微》采用随笔类的形式,共列169个标题,有文155篇。全文共四万余字。在书前的自序中,阚铎表达了他写作《红楼梦抉微》的动机:《红楼梦》大体高华贵尚,不至令人望而生厌,而丑秽俗恶,遂随之深入于人心。天下之最可畏者莫若伪君子,彼真小人者,人人避之若免,诚不如伪君子日日周旋于缙绅之间,反得肆其蛊惑之毒。《金瓶梅》者,真小人也。阚铎认为自己写作《红楼梦抉微》,是本着一片救世的菩萨心肠,警醒可能会中《红楼梦》之“毒”的痴迷读者:“匪敢发前人之覆,实欲觉后人之迷”。在具体内容上,主要讲述了金、红两书之间整体风貌以及人物事件之间的关联。此外还对两书中的一些典章制度进行了考证。阚铎说“水浒数回放大而为金瓶,改造而为红楼”,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在为数不多的篇章中,《抉微》进行了关于两书中一些典章制度的考证工作。在这里,阚铎用顾炎武《日知录》和王士帧《居易录》中的有关记载,考证出《金瓶梅》中“手帕本”刻书的来龙去脉。其他如《红书之清朝礼俗.金书之明朝礼俗》、《手帕本之刻书》、《海盐优人》、《两书之曲词》等也值得参考。在阚铎之前,已有多人发现金、红两书之间“神秘”的联系,如脂砚斋评语、张其信《红楼梦偶评》、诸联《红楼梦评》、苏曼殊《学术丛话》等。但大家都是零星一两句。《红楼梦抉微》在红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筚路蓝缕”的功劳。俞平伯先生就肯定并进一步阐释了阚铎关于“《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色是色欲之色,非佛家五蕴之色)明明从《金瓶梅》来”的说法。笔者说,《红楼梦》的色与空就是抄袭的《肉蒲团》。可以说,阚铎是以感性的形式无意中闯进《金瓶梅》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领域,我们应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红学史上的阚铎和他的《红楼梦抉微》,批判他的无稽之谈,接受他的合理见解。
    由上可见,索隐不可取,索隐的有些成果还是有价值的。比较学,更是一门严肃的学科门类,可以用来甄别作者的真伪。王士帧可能写了一篇针对《肉蒲团》的文学评论,由梁棠村作序,这篇文章,曹雪芹脂砚斋看到了,故意写入了红楼梦,或者是曹脂二人一时犯浑记错了,把《金瓶梅》(文雅名字就叫《风月宝鉴》)错当《肉蒲团》。
    而且,红楼梦中与曹寅家的人物对应关系,书中是低了一辈的,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颙和曹雪芹两人的结合,所以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小说作者总不会完全生活化,总是要构思创作的。也许受到元朝汉人有姓无名,用数字代替名字的恶法影响,明朝后,同名同号的人为数历历在卷,斯园幽兰所认为的的“棠村”的祖父就叫梁梦龙,与大名鼎鼎的冯梦龙同名字。吴梅村和洪升二人是属于标准的吴语语系,与李渔的江淮语系到今天也是不能交流对话的,作红楼梦不够格。李渔20岁之前一直在如皋读书生活,自小学成的如皋话在他的一生中应该根深蒂固,现在我们身边还能看到这种现象,那时候又没有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李渔用如皋方言写小说顺理成章。元之前没有戏剧和小说,都是文言文,元明清兴起的戏剧和小说就是文言口语化,通俗化的结果。有人提出冒襄和方苞合著红楼梦的说法,冒襄(公元1611-1693年),如皋人,与李渔基本同时代,但查不出二人交往记录,因为李渔20岁离开如皋,冒襄20岁之前随做官的父亲在湖北生活。冒襄亦为明末清初江南名士,与秦淮八艳中多人有交往,特别是陈圆圆,最后娶董小宛为妾。著有《影梅庵呓语》,该文是文言体,这也是笔者不认为冒襄是早期红楼梦作者的重要理由。《影梅庵呓语》中冒襄对董小宛的死确实写得很含糊,当时就有传说董小宛实际不是逝去,而是被顺治皇帝掳掠到北京为妃,梁羽生《七剑下天山》引用了这个传说。斯园幽兰也说,红楼梦中,就有董小宛等秦淮八艳的影子。林黛玉,“黛”通“青”,“玉”通“白”,清清白白之意,合红楼梦对林黛玉的定位,董小宛,姓董名白,《影梅庵呓语》所记董小宛精心编纂的《奁艳》一书在临终前被付之一炬。红楼梦中,林黛玉在病危时也烧毁了自己心爱的诗稿,可谓如出一辙。董诗《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一柄象牙彩蝶诗》: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如皋水绘园冒襄庄园有董小宛像,无论是诗还是画像,董小宛都是一付病美人样子,清丽脱俗,林黛玉原型矣。前文说过,李渔是在杭州见过和吴梅村伴游的董小宛的,把她写入小说再正常不过。
    因此,笔者个人初步意见,红楼梦作者,目前注李渔,曹雪芹,比较确切。因为根据笔者从如泰方言的使用和小说结构等方面对两本书所作的比较,《玉蒲团》与《红楼梦》相似点很多,红楼梦中的大量如泰方言词句是曹雪芹所不能圆润驾驭的。今后似可找出《玉蒲团》和《红楼梦》的古本母本,进行进一步比较鉴别,期待有同好做一做这方面的比较工作。早日了结这桩红楼公案。
    请各位前辈斧正,谢谢。
    2010年9月草成于莽苍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