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杂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邵向东 参加讨论

    
 

    

    

    红楼梦作者把红楼梦的时序模糊处理以后,很多人试图重新还原它。在明鉴阁的一次交流,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今天我想把它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个人认为:在红楼梦中,作者把表示时间的符号改变了。我们一般认为具有时间性的语言表示时序,比如人物的年龄等等。但是其实表示时序的方法还有很多,举个例子:我们听到宋世雄老师解说中国女排,思绪就会立刻回到八十年代,这就是一种时序的概念。红楼梦作者把红楼梦的时序模糊处理以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它还原,我觉得很有可行性。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定:红楼梦的人物具有时代的象征性,比如金陵十二钗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有时代的象征性。那么不同时代的人物为何会走到了一起呢?这是因为金陵十二钗都生活在“红楼梦共同体”中。什么是“红楼梦共同体”?“红楼梦共同体”就是四大家族!时代一定有不同的“个性”,但“红楼梦共同体”体现的是他们的“共性”,时代的“个性”由金陵十二钗中的本人分别承担,这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区别。这样推理,红楼梦的时序是以红楼梦的具体人物进行演绎的,在某些人物身上体现的某些时代特征就是红楼梦的“时序点”,它们表面上看上去是混乱的,但是由于时代具有的不同“个性”,这种逻辑思路又是清晰的。我们只要把不同的“时序点”联缀,红楼梦的时序就明白了。
    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达成一个最基本的共识,也可以把这个最基本的共识称作是一个基本假定,这个假定是,红楼梦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艺术思维逻辑"是客观存在的。基于这个假定,我们来看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理解红楼梦作者说的满纸荒唐言?”就我的个人理解,红楼梦作者说的“满纸荒唐言”,在红楼梦的正面故事中是客观存在的。理由有三个:一,红楼梦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二,红楼梦人物年龄的矛盾性;三,红楼梦人物关系的矛盾性。
    1.人物性格的矛盾性。红楼梦文本中例子很多,比如贾宝玉,作者一方面描写他的性格叛逆毁僧谤道,但是另一方面又描写他“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如果我们基于这个认识,那么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通过文本的描述,贾宝玉一方面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明显是对《四书》的一种肯定,但他为何又会极力反对“文死谏武死战”呢?他这种思想与《四书》的思想是矛盾的。再比如林黛玉,元春省亲就数林黛玉忙活的最紧,她替贾宝玉作了一首诗后,还心有不甘,极力的想要在元春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这当然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林黛玉吗?林黛玉是这种性格的人吗?再比如薛宝钗,在我们读者心目中,薛宝钗似乎是被作者描写成了封建淑女的正统形象,但是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似乎不对,这一点通过薛宝钗劝解林黛玉的那一番话可见一斑。“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是那个作者一直宣扬的“劝贾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的薛宝钗嘛?2.红楼梦人物年龄的矛盾性。我只想说一个例子,就是王熙凤与薛蟠的年龄问题。文本中交代王熙凤喊薛蟠个大哥哥,而我们知道薛蟠比薛宝钗大两岁,薛宝钗与香菱、袭人、晴雯同岁,结合文本我们一路梳理下来,越分析是越矛盾啊。3.红楼梦人物关系的矛盾性。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如:贾敬的媳妇是谁?贾赦的原配是谁?贾珍的原配是谁?红楼梦文本中竟然只字未提,我们不奇怪吗?再就是贾赦贾政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何贾政是次子却占据荣国府正室?而已经“袭了官”的大儿子贾赦却偏居荣国府的一隅?这明显不符合封建宗法制嘛!还有贾琏明明是长子却为什么称为琏二爷?贾宝玉为什么说他自己是“独出”?书中明文交代,元春就是他的亲姐姐嘛!当了皇妃也不能断了亲情吧! 其实红楼梦正面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远远不止这些,我可以再举一个旁证,就是都说“脂砚斋和红楼梦作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脂砚斋四评《石头记》,不但没有为我们读者指出文本中“任意一个矛盾点”,而且他还在最矛盾的一个地方加了批语,红楼梦四十五回,黛玉叹道:“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庚辰双行夹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因为按林黛玉这个年龄,晴雯已经死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红楼梦作者所说的满纸荒唐言,在红楼梦正面故事中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红楼梦作者故意造成的。他试图在通过文本,告诉我们读者,红楼梦正面的故事逻辑不足以支撑起整部红楼梦,从而引导我们读者去探寻红楼梦反面的真正内涵。红楼梦作者的这种“艺术思维逻辑”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在红楼梦文本结构上,就是一种“阴阳”的思维模式 ;反映在红楼梦每一个人物身上就是“名与实”的辩证关系。作者正是通过法家“循名责实”的思想,对封建社会的“神权、族权、君权、父权、夫权”进行了一一批判,因为他们都是名不符实!
    
附注:文中引用了百度贴吧宝钗吧甜静可儿真等网友的相关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