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录了有关《红楼梦》的两条论述:(据乾隆五十七年刊本)卷二中说“康熙间,曹練(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在卷十六中又说:“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属“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厓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后来又有了新的说法(据道光四年刊本)“康熙间,曹練(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文(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当时红楼中有女校书某尤艳。雪芹赠云:病容憔悴胜桃花·····”这几段论述留下了诸多疑点,一是随园是否就是大观园,二是《红楼梦》作者与父辈关系的是否有误,三是女校书是否专指妓女。又因《诗话》版本多,说法不一,引起了很多学者和红学家的争论,基本上否定了袁枚说法。平心而论,由于当时信息闭塞,交通又极不方便,误传也是有的,毕竟袁枚与曹雪芹是同时期的人,他的这段论述也不能忽视,仍然是研究《红楼梦》的依据之一。 随园与大观园 南京的随园因《随园诗话》而出名,又因“随园即大观园”之说,更令人关注。袁枚在《随园诗话》和《随园记》中分别记载了随园的来历,园景及规模。自称用“三百金”购得原江宁织造隋先生的花园,只把隋改作随,弃官以后就在随园住了几十年,经过不断的改造“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建成随园。而且四面不设围墙,任游人去来自如。因随园规模大,有许多树木半夜里鸟声怪异,家人很害怕。这就是随园的一个概貌,可以说有山、有水、有树木、有溪亭、也有规模。但也很幽深,寂静。 《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又是怎样一个景象呢?在第十六回通过贾蓉之口,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这就是大观园的规模,有的学者概算为300多亩。第十七回贾政带领众清客查看大观园工程情况很多景点描写的很细致,如刚进正门,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是一山景。后来众人逶迤进入山口。脂批中又写道“按此一大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穿东度西,临山过水,······”“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 绣槛,皆隐于山 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这里有水有楼有亭有树,乃典型的山水之境。“于是出亭过池, 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 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如此美妙雅景,难怪贾政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后面的描写尤如仙境,有各种树木,佳蔬菜花,又有小池,可以游船。 “池边两行垂柳, 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进入正殿更是富丽堂皇。还有清堂茅舍,幽尼佛寺,林中道房,长廊曲洞,方厦园亭等等景点,无不诱人。总之,大观园景色难于用三言两语概括。这只是小说的描写,当然与实际的随园差别很大,但也有相似的地方。 袁枚说随园就是大观园,其主要依据来之他与明义(姓富察氏,字我斋,满洲人,乾隆朝做上驷的侍卫)的交往。明义写了《 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在诗前小引中写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袁枚读了明义的诗,才在《诗话》中写了《红楼梦》那段话。其二,袁枚所买的随园来之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园地,隋赫德又是接管原江宁织造曹頫家所有财产的直接人,在查封曹家的奏摺中写道“细查其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随园地可能是其中之一处。但是袁枚在《诗话》补遗卷一中说“ 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园,故仍其姓,易 “隋”为“随”,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这一段有明显的时间错误,隋公是在雍正年间任江宁织造的而不是在康熙间。也许是袁枚弃官后不关心朝廷大事而误写,但不应该有这个错误,所以对袁枚的话人们就更加质疑了。 曹楝亭之子说 曹楝亭即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因其太爷曹玺在金陵老宅即西园亲手种过一株楝树,长大后,乃在其下筑了一草亭。曹寅就选定“楝亭”二字作为别号,加之后来写有《楝亭诗钞》就很有名气了。袁枚在《诗话》把曹雪芹说成是曹楝亭之子,其实这种说法不止袁枚一人。清人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卷八说“淫书以《红楼梦》为最·····此书乃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楝亭之子雪芹所撰。”乾嘉时期一位著名的常州派经学家宋翔风传述:曹雪芹《红楼梦》······曹实楝亭先生子,素放浪,至衣食不给。其父执某,钥空实中,三年,遂成此书云。为何都认为曹雪芹是曹楝亭之子呢?实在令人深思。袁枚为什么錯把曹雪芹说成曹楝亭之子而不是曹楝亭之孙?就是因为,只有曹楝亭的子辈曹頫才能写出来风月繁华之盛,袁枚并不知道曹雪芹与他是同时代的人。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袁枚的年龄可能比曹雪芹还大几岁,他长期生活在江宁,并在乾隆十年到十三年做过江宁知县,他深知曹家的富贵繁华之盛是在康熙朝。曹楝亭的子辈恰逢其时,曹頫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1727年做了八年江宁织造,因政治原因被查抄、罢官,次年就就返回北京了。那时曹雪芹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也有的说十三岁),不可能对家庭变故体会很深。当袁枚与明义交往中听到《红楼梦》书中写有曹雪芹的名字,(袁枚可能未读过《红楼梦》),就把曹雪芹当成曹楝亭的儿子,以致造成这样的误会。难怪有的学者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应该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诗略)”形成了最初的《红楼梦》。作者名自然就是曹雪芹了。由此看来,父子二人连续写作是有可能的。所以袁枚“相隔已百年矣。”之说也就有了依据。 女校书之说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用了明义《题红楼梦》中两首诗。“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红学家蔡义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解释前一首是写黛玉的病态,意中人宝玉探病,书中屡见;后一首是写凤姐事。“威”、“风流”、“笑”是凤姐的特点。又特别说袁枚《随园诗话》中引导说:当时红楼中有女校书某尤艳。意思是这两首中写到的小说人物都是指这位“女校书”(妓女) 这纯属附会。还把郭沫若嘲笑袁枚的诗附在后面。 “女校书”究竟是何含义呢?《辞源》上解释:【校书本为东汉、三国魏时校勘书籍的官名,如校书郎、袐书校书郎等。后用女校书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妇女。······唐六名家集王建诗八题作寄蜀中薛涛校书。因薛涛为唐代名妓,后来也把能诗文的妓女叫女校书。】由于袁枚喜欢女色,经常和妓女在一起喝酒吟诗,所以很多专家认为袁枚所指的女校书就是妓女,由此断定袁枚没有读过《红楼梦》,甚至误解了《红楼梦》。如果解释为有才华的女子,那么就与《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十分相符了。袁枚本来就很喜欢有才华的女子,又特别不喜欢文字规定的约束,这里用“校书”二字是否有其他用意呢? 袁枚的《诗话》采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了各类人物的诗话,有很多地方是凭记忆和道听途说的,难免有误记的地方。加之后来翻版较多,袁枚在补遗卷三中说:“余刻《诗话》、《尺牍》二种,被人翻板,以一时风行,卖者得价故也。近闻又有翻刻《随园全集》者。”以致真假难分。有关《红楼梦》论述前后不一,自然引起来人们质疑,遭到一些人的批评,甚至袁的后人也不满“大观园即吾家之随园也”之说,但这一切尚需要专家进一步考证以辩真假。 终上所述,有一个基本的肯定,《红楼梦》在袁枚时代已经开始流行了,大多数文人都知道作者就是曹雪芹,其父辈曹頫也可能参与。这也是袁枚论述《红楼梦》的意义所在。大观园是红楼梦小说虚构的一个具有南北综合性特点的山水园林景点,大观园是一个艺术创造。大观园的描写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理论,既兼有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特点;又兼有贵族园林与皇家园林的特点。曹雪芹在笔上建造了一个大观园,它的原型不可能只指某一个地方,所谓原型就是作者一生见到的所有的园林景观。有人提出京华何处大观园?有随园说,江宁织造西花园说,北京恭王府说,圆明园说苏州拙政园说,近来还有长安(西安)说,其实花力气考证都是不必要的,否则就会进入偏离学术研究的怪圈。大观园只能在《红楼梦》中。 参考文献: 1、周汝昌 曹雪芹小传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 2、曹雪芹 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 岳麓书社 2006 3、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 故宫博物馆档案部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中华书局出版 1975 5、胡德平 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 中华书局出版 2004 6、《随园诗话》参考《诗词论坛网电子版》和韩虚子编译的《随园诗话》 转载 必须注明出处和作者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