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众人进园子的时间、园子面积和“会芳园”考释 ——大观园与顺治父子隐居五台山和畅春园关系考论之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我说大观园就是五台山和畅春园的隐语,一个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宝玉和众女儿进大观园的日子。23回有如下一段文字:
    两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的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郑藏本中,“二月二十二日子好”,作“二月二十的日子好”。
    康熙第一次进驻畅春园的时间是1687年2月22日,《康熙实录》卷129:“(康熙二十六年)二月,己酉朔,……庚午,上移驻畅春园。”2月1日若是己酉,顺推下去,22日就是庚午了。而康熙第三次去五台山回到畅春园的日子,则是1698年2月22日,《康熙实录》卷187:“康熙三十七年,戊寅。正月,丁丑朔。……癸卯,上以巡行五台山,诣皇太后宫问安毕。命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随驾。是日启行。……癸丑,上驻跸菩萨顶。……丙辰,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上回銮。……丁卯,上回驻畅春园。戊辰,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这个回驻畅春园的丁卯日,就是2月22日。这就是众人进大观园的日子为2月22日的史实寓意了:通过康熙第一次进驻畅春园的日子,主要通过康熙第三次去五台山时回到畅春园的日子,来写大观园指的是畅春园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在郑藏本中,还写下了2月20日是好日子的异文呢?因为康熙第一次去五台山到达菩萨顶的日子,是1683年2月20日,《康熙实录》卷107:“二月,癸酉朔。……甲申,遣官祭先农之神。……上幸五台山,命皇太子允礽随驾。是日,启行。……壬辰,上驻跸五台山菩萨顶。……丙申,上回銮。”这个壬辰日,就是2月20日。这就是说,2月20日是好日子的异文,是为了暗示大观园除了指畅春园外,还指五台山这一点。
    2月22日和20日这两个日子,就如此精确地写出了大观园指顺治隐居处五台山和御花园畅春园的史实寓意。诸如此类笔法,就是作者在保证《红楼梦》的史书性质时所不得不使用的史书笔法,所谓“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的批语,正是对此种谜语手法而言的。
    但宝玉等人在2月22日搬进大观园,则是通过反写法,写出了顺治和曹宣回到北京后隐居在畅春园之事。所以作品就有了如下一个重要细节:作品写宝玉等人进大观园后,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四时即事诗后:
    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再有一等轻浮子弟,爱上那风骚妖艳之句,也写在扇头壁上,不时吟哦赏赞。因此竟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的。宝玉亦发得了意,镇日家作这些外务。
    这里的“十二三岁”的说法,就是指从1698年即康熙第三次去五台山回到畅春园的日子,顺数到康熙第五次去五台山把顺治带回畅春园的1710年3月5日,为十二周年,十三虚年。而从1710年3月5日回数到1698年2月22日,就好比众人2月22日搬进大观园了。这就是说,这里的2月22日搬进大观园,其实是用反写法,来写顺治和曹宣在1710年3月5日住进畅春园。这也是作品在写甄家的四个女人上京时(即指顺治回到北京),交代指代了顺治的甄宝玉13岁的内涵。所以,此时的宝玉,指代的其实是顺治。由此才能发现“因此竟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的”这个说法的内涵:这是指顺治在1710年回到畅春园后,朝中的部分大臣和相关人物来拜见之事。《冬夜即事诗》中“却喜侍儿知试茗”中的“侍儿”,就是从顺治的角度来写曹宣的了。
    关于大观园的园址面积,作品是这样交代的:
    贾蓉先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叔叔才回家,未免劳乏,不用过我们那边去,有话明日一早再请过去面议。”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这明显是在说东边的边长是1750米即三里半。畅春园的前身是明代的清华园,根据明朝相关笔记史料记载,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方圆十华里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故东边和西边边长各大约1750米即三里半大,北边和南边边长各1400米即接近三里,是完全可能的,据此,则其面积就是3.5里×2.8里=9.8华里,即接近10华里了。
    畅春园比清华园略小一些。这就是说,这里关于东边边长三里半大的说法,是明写清华园,暗写畅春园。所以庚辰本此处有侧批:“园基乃一部之主,必当如此写清”。“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就是对作者的这个说法有所依据而非虚笔的一种交代。庚辰本此处的另一个侧批:“后一图伏线。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进一步突出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此一段最后又有批语“园已定矣”,就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说法的史实性。
    畅春园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而大观园则“正门五间”,不难发现,在此只是把畅春园不同方位的门合在了一起,变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关于大观园的建设,作品有如下交代:
    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宁荣二府的寓意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由于大观园是指五台山和畅春园,故它就具有了连接宁荣二府的功能。“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的说法,其实是有重大史实寓意的:这是在与三国时的曹芳的联系中,来写顺治的长寿之事。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理解呢?顺治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他是本朝的第三位皇帝,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二是他在1661年1月5日立春前就已经抛弃皇位了,即他在23岁的时候就已经失去皇位了;三是他实际上是多尔衮的儿子,但知道这一点的人很少。而历史上具有这三个特征的皇帝只有一个人,他就是三国时魏国的第三位皇帝曹芳。曹丕、曹叡、曹芳,曹操虽然入了写帝王的本纪,但他没有称帝,故不算在内。他23岁时即254年9月19日被废即失去皇位。他出身不明,即他是谁的儿子这一点没有人知晓,《三国志.魏书四》:“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来者。”而且,顺治与曹芳还有一个巧合之处是:顺治第一位皇后是多尔衮作的媒,顺治与这位皇后大婚的日子是1651年8月12日丁巳日,这个日子与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661年1月7日月日之和正是9月19日。正因为曹芳在上述诸多方面具有影射顺治身份特征的功能,作者才将指代顺治的一个重要人物命名为芳官的,而群芳髓、会芳园、沁芳、沁芳亭、沁芳桥、沁芳泉溪、沁芳闸、沁芳闸桥、含芳阁等说法,都是据此而来的,可见曹芳在暗示顺治身份征中的重要性了。
    “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这个说法的寓意如下:康熙在1710年3月5日将顺治接回的到畅春园,根据其他相关史实,作者由此将畅春园命名为会芳园。根据以古喻今法也就是用典,可以用萧衍的皇七子萧绎来喻指曹宣,用萧绎的皇九子喻指顺治。萧绎生于508年8月6日,死于554年12月19日。萧方智生于543年,死于558年4月3日。即萧方智死时萧绎若活着就是51岁了。而1710年的时候曹宣就是51岁。故此年的4月3日就好比萧方智的死亡之日了。如果萧绎可以类比为曹宣,则萧绎的父亲萧衍就可以类比为顺治了。萧衍生于464年,死于549年。故他若活到萧方智死亡的558年,就是95岁了。而顺治95岁的时候就是1732年。在这个意义上,1732年的4月3日就好比萧方智的死日了。
    于是有如下构思:
    1、萧方智死日即558年4月3日、1710年4月3日、1732年4月3日,这三个日子之和为12月9日。
    2、把曹芳被废日即254年9月19日、顺治被记成死人日即1661年1月7日,和1732年4月3日这三个日子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9-1+4=12月,日子是19-7-3=9日。结果也是12月9日。
    而多尔衮死日就12月9日。这就是指代了顺治的张道士是荣国公即多尔衮的替身、可卿棺木原本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即多尔衮所要用的这两个细节的寓意:在与萧衍、萧绎和萧方智的联系中,在曹芳、萧方智和顺治的联系中,来写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来写曹宣是顺治儿子以及顺治长寿之事,别处再细说。
    据此,从1710年4月3日(如前述单看萧绎和萧方智的年龄关系,此日是把萧方智死日落实到顺治身上的结果)到1732年4月3日因与多尔衮即荣国公的联系因此就是“荣府东大院子”了。古人用东方配春,这两个日子都在立夏前,按照节气是春天,故为“东院”。由于这两个日子由萧方智死日而来,并进而联系到萧衍出生之年,可谓历史悠久,故为“大院子”。发现了作者的上述构思后,才能发现作者将畅春园命名会芳园的寓意:从1732年回数到1710为23年。曹芳被废日254年9月19日的干支是甲戌日,从1710年9月1日往回数,8月12日就变成了9月19日了(8月是小月29天),而1710年8月12日即反数为9月19日的干支正是甲戌日。而1661年1月7日即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和这个8月12日月日相加,还是9月19日。这就是说,从1732年4月3日反数,1710年8月12日好比顺治23岁时的9月19日即好比曹芳被废日即失去皇位日,而1661年1月7日正是顺治失去皇位日,这个日子和1710年8月12日合在一起也是9月19日,因此也就好比顺治被废日即失去皇位日了。据此,1710年8月12日就好比把顺治和曹芳合在一起也就是“会芳”即与曹芳相会了。而1710年顺治从五台山回到北京的居住之处显然应该是畅春园(因为此处当时是北京最理想的居住之所,许多皇子和后妃都居住此处,康熙也长期在此居住),因此,畅春园自然就可以命名为“会芳园”了。此其一。
    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是丁巳日,而曹芳24岁即255年的1月4日是丁巳日。顺治在1661年1月4日并没有死。在这个意义上,用255年1月4日来替代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月7日,就可以传达出顺治实际上还活着的信息了。把这个1月4日,和1710年3月5日连在一起,计算出4月9日,畅春园就变成了“会芳园”,然后再把这两个日子计算出的4月9日和1732年4月3日连在一起,计算出8月12日,然后把这个日子落实到1710年,就是“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指从1710年3月5日到8月12日这段时间上的间隔),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指从1732年4月3日回数到1710年8月12日此日就变成了9月19日,从1661年1月4日到1710年3月5日到1732年4月3日算出8月12日然后落实到1710年)”。在这个计算方法中,畅春园自然也可以命名为会芳园了。此其二。
    会芳园之所以能扣畅春园的另一层原因,或许是由畅春园西路中的玩芳斋而来。正因为会芳园有上述诸多寓意扣1710年顺治回到畅春园居住之事,可卿丧事才有了如下一个重要细节:可卿之灵停于会芳园,灵前另有50高僧,50高道按七“作好事”。这个细节的寓意是:从康熙1683年第一次去五台山开始,,到1710年康熙最后一次去五台山将顺治带回畅春园居住(因为这是会芳园的寓意所在)为止,康熙所带去的八个儿子中最小的是十四子允禵,故将康熙的儿子算到允禵为14人(其他没有序齿的不算)。而太祖、太祖子16人、太宗子11人、顺治子9人,共37人,去掉顺治,共36人,再和康熙的14个儿子加在一起,就是50人。而皇女的数量是:太祖女8人,太宗女14人,顺治女6人,康熙女在1710年时出生了19个,雍正女儿出生了3个,总数也是50人。由此才能发现可卿曲辞为“好事终”的真正寓意:在1710的时候,随着顺治和曹宣父子在五台山一起隐居生活的结束,父子二人单独在一起团聚的“好事”就结束了也就是“好事终”了。
    这就是说,顺治隐居处五台山为“芳园”,所谓的“昨承严命,既驱车远涉芳园”,就是指1698年康熙去五台山时奉顺治之命将曹宣带去了;则1710年顺治从五台山回来后隐居之处畅春园,就是“会芳园”了。
    接下来“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说法中的“虽有一小巷界连断”,其实指的是康熙五次去五台山之事,清皇宫(宁府)和五台山(荣府)由此就好比隔着一小巷界而既连又断一样了。就畅春园来说,则是指东路和西路中间的中路建筑私地了。
    这里特别强调了会芳园从北墙角下引进一股活水,从以古喻今法的角度看是:如上述萧方智指代顺治好比活到1710年4月3日和1732年4月3日,是在与萧衍和萧绎的联系中来确定的,而萧绎登基日即552年11月12日干支丙子,死日即554年12月19日干支辛未,两个日子月日相减,就是1月7日即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了。两个日子丙辛化水。故通过与萧绎有关的这两个日来写顺治还活着的话(因为这两个日子恰好可以算出1月7日),这两个日子就好比活水了。这两个日子都是冬天,故人用北方配冬,故说这股活水是从北墙角下引进的。
    从会芳园指畅春园的角度看,这股活水显然是指畅春园引入万泉河之水,形成了园中水系之事。这与畅春园北部以水景为主的特点相符。《日下旧闻考》载:“巴沟桥东南与万泉庄接壤,其水自南而北,汇入畅春园,园即丹稜沜。”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