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谄媚奉上的王熙凤,有“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这里,我就《林黛玉进贾府》评贾母之人物形象。 林黛玉初进贾府,还没进入贾母别院,“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一见” 、“忙”、 “迎” 、“争着” 、“回话”、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从众丫头的等待、热情、急忙和话语中可以看得出,贾母是很在意林黛玉的,她从心底上盼望外孙女的到来。而此时贾母尚未见过黛玉,还不知黛玉模样、性格是否惹人疼爱,她盼她,完全是出于骨肉之情,完全是出于至真至纯的亲情。此外,一个“笑”字,我们可以看出丫环自心底里的欢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母平时对女婢是温和相待的。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虽然是至亲骨肉,却是初次相见,再加上年老之人特别在意与亲人的团聚,盼了许久的外孙女终于到来了,悲喜交加,贾母怎能不激动流泪呢?“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贾母流泪之中仍颇识大体,不失主母风范。一方面,黛玉终究是新客,理应见过其他长辈才是;另一方面,祖孙二人一直在哭,倒冷落了站在一旁的众人,这多不好。于是,贾母少不得抹掉眼泪,向黛玉介绍在座的众长辈。但黛玉终究还是未出嫁的小姑娘,与长辈相处难免有些隔膜,叫那三个相仿年纪的姐妹来就好了,一方面,姐妹们日后还要相处很长的一段时间,少不得熟识一番;另一方面,黛玉是客,理应让姑娘们来见见客的。简简单单的做法,却又表现了贾母的面面周到,替他人着想。 祖孙二人初次见面,少不得提到那已故的林夫人,“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如果说,贾母第一次哭是因为外孙女,这第二次哭就是因为自己已故的女儿。想来对老人家来说,世上最残忍之事,莫过于“白头人送黑头人”了,贾母对众孙女已是钟爱十分,更何况对自己独一的亲身女儿?女儿出嫁后终身难见一面不说,而这女儿却是先舍自己而去,如今又见到女儿的亲生骨肉,悲喜之下,怎不难过?“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贾母的“呜咽” 是“搂”着黛玉的,一个平平凡凡的动作,无需多言,已把贾母心中的爱女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 众人又谈到黛玉吃药之事,黛玉说自己吃的是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却是抚慰了黛玉之心思。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她自是不希望贾府为了自己的到来而忙碌,不希望自己给贾府带来麻烦,要是贾府专为自己而配药,那黛玉该是多么的心存愧疚,自然又少不得埋怨自己一番了。贾母把替黛玉配药说得那么的轻松自然,不值一提的,且又说明了替黛玉配药只是“顺便”的,毫不费力,正合了黛玉之心。 王熙凤出场了,初来乍到的林黛玉自是不知道对方身份,“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看出了黛玉的拘谨,少不得以笑缓和一番,让黛玉放松些,因“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中,除王熙凤外,还有这贾母特别爱笑,而其笑是发自内心的,不同于王熙凤的谄媚。一个“笑”字,突出贾母的开朗乐和,居然把孙媳妇戏称为“凤辣子”,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那种高高在上,对媳妇颐指气使的婆婆形象。一番似介绍又不是介绍的话儿,着实幽默,谈笑风生,再加上最会揣摩贾母心思的王熙凤迎合一番,别人不放松也难。这可以看出,贾母的品性是乐观积极,待人和善,替人着想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谄媚得如此成功,不仅仅因为王熙凤的“才能”,更是因为贾母本身就是喜爱欢笑、乐观爽快之人,换着是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的谄媚本领也就黯然失色,简直就是“英雄无用物之地”。 王熙凤为迎合贾母,少不得搬那已故的姑妈一用,谁知她打错了主意,众人早已为林夫人痛哭一番了。不知王熙凤会是如何的碰壁呢?贾母却“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贾母从心底上关心林黛玉,不愿意她再为亡母伤心,因此哪怕自己也很怀念那已故的女儿,也不敢再提了。但王熙凤之“拭泪”,完全是因为想念已故的姑妈才“哭”起来的(至少贾母看到的是这样),这是孙媳妇的一番心意,又怎能怪罪于她?所以,贾母既埋怨王熙凤,又是“笑”着埋怨的,就等于领了王熙凤的情,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多么怜惜后辈的婆婆。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林黛玉到来,不能不尊重王夫人、邢夫人一番,前去见两个母舅是必要的礼数,但贾母又恐黛玉年少不懂规矩,或是拘谨不敢多言,因此,她主动替黛玉安排一番。邢夫人如此一番迎合,也正合了贾母之心意,媳妇挺孝顺的,贾母不禁“笑”了,但也不忘告诉儿媳妇不用再过来伺候了。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贾母对媳妇的和蔼体贴、温和相待。贾母传晚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黛玉初进贾府,不知道这王熙凤是否只是客套一番,且众多长辈在上,长辈尚未开口,黛玉自然不敢妄坐尊位。这一幕,贾母自然看在眼内。她少不得以自己最尊的身份解释一番,再请坐一番,方好合黛玉之心。一个“笑”字,既是欢慰黛玉,又是称赞了王熙凤一番,不辜负了王熙凤如此的懂得自己之心意。“命王夫人坐了”,又是疼惜了儿媳妇。封建社会里,儿媳妇都得站在婆婆身旁好生伺候,一个不如意,婆婆还会打骂一番。贾母至尊在上,待媳妇却是温和怜惜,不以婆婆之尊去压迫她们。饭桌之上,客人之前,虽说自己温和,想来贤惠的儿媳妇也是不会自作主张坐下的,这儿媳妇也是已有年纪之人,比不得王熙凤这些年轻的,贾母不忍,便“命王夫人坐了”,显尽了贾母的宽敞心胸。王夫人能有贾母此种婆婆,实属欢慰。 摆过晚饭,“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让众人离去,既是为自己,她确实想和外孙女自在说话儿,又是为别人,一来黛玉在众人面前谈话总有些拘谨,二来儿媳妇们伺候自己一场也该休息了。“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从贾母的话里看出,贾母是那种封建社会的正统女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现在的人们或许会觉得贾母的短见识,但在当时来说,贾母正是封建社会里贤惠大体的好女子。 宝玉庙里回来,“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挚爱的孙子回来了,贾母心中甚是欢喜,欢喜之余还念念不忘其母王夫人也很想念儿子,便叫孙子先去见过母亲一番,不让母亲担心,可见贾母的为他人着想,真一个难得的一个好婆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一个“笑”字,既是责怪又不是责怪,显尽了贾母对宝玉的疼爱。“还不去见你妹妹”,在欢心孙子的同时,又不会冷落外孙女。家常式的话语,反显把黛玉当家人看待,让黛玉欢心。一个“见”字,又符合宝黛表兄妹俩初次见面应要的礼数,这正是黛玉刻意要遵守的,又是多么一个善解人意的长辈。“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这里,有贾母的两处“笑”,第一处“笑”,是孙子的不经之言与顽劣可爱,第二处“笑”,是想到表兄妹俩以后和睦相处,这如何不让贾母欢喜?每一处“笑”,都表露了贾母对后辈的疼爱之心。 宝玉发起狂病来,把玉摔了,“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与前面怜惜奴仆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但却又是毫不矛盾的。贾母虽然疼惜下人,但她心中是有着强烈的封建等级观念的,主子终究是主子,下人终究是下人,开开心心的时候对他们疼爱是随意,可要是有了事儿,他们也就只是奴仆,受主子打骂也是天经地义的了。这也怪不得贾母,她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心中固有的封建等级观念。贾母哄宝玉:“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一番话语,既是她急中生智骗过这傻宝玉,也是欢慰了黛玉 一番(想来林黛玉因自己惹出了这一番乱子,心里该有多难过)。可见,贾母还是时时刻刻关爱着黛玉的。只可惜,贾母心中还是固存着“重男轻女”,“亲孙亲于外孙”的观念,当孙子的未来与外孙女的幸福起了冲突的时候,贾母还是选择了至亲的孙子,酿成了外孙女的悲剧,但这已不是我要讨论的,这里也就不谈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