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诗谶点化林黛玉悲剧命运归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冯先中 参加讨论

    茜纱窗下诔芙蓉  一轮冷月葬花魂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上一篇阐释了林黛玉之死线索背景及贾母的死与林黛玉之死的前因后果之关系。此篇就接着来看高续和刘续对林黛玉80回后的命运发展,到底如何来构思续写?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这部传世巨著中的第一号女主人公,她最后的命运结局情节发展,直接关系决定全书主题主线,与另一个男主人公宝玉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围绕着她,不知道让后人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笔墨,绞尽脑汁去探究·····,而作为续书人更不可避免的要写要交代好这一大核心关键内容。
    其实曹雪芹这位天下奇才,文学巨匠在正式开始写红楼梦时,早已经全面构思设计好红楼梦全书思想,提纲,叙事,对全书章回标题,先后次序,人物形象性格定位等都是胸有成竹,缜密安排,虽也有删减,但大的方向目标是不会动的,而且在80回中大量采用了诗谶,预埋下很多伏线,以此来预示后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结局。运用这种高深的特异的诗谶式写作手法,从古至今,曹雪芹是中国文坛第一人,迄今无人超越。
    诗词曲赋是红楼梦的灵魂主纲,恰到好处的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不是简单的“为文造情”写作技巧,所以,由于诗词曲赋无时无刻的存在,而形成全书脉络。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红楼梦里用了哪几首谶诗,刻画描写塑造黛玉的人物性格,谶测点化她
    最后的悲剧命运归宿: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既曲中“枉自嗟呀”。
    用水中月镜中花两个形容空幻词直接点明宝黛爱情婚姻的破灭。
    这是一首充满悲伤哀怨的充满人性真情爱情的诗,抒发着宝黛两人油然而生的悲戚情感 。
    昆曲版《红楼梦》林黛玉(邵天帅饰演)
    《葬花吟》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表明黛玉对即将发生的悲剧结局已有强烈预感。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此句读来,可谓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淋漓尽致的表达黛玉面临死亡时的誓言和不愿蒙受垢辱的坚强意志。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传承下来的气节和骨气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
      “士可杀而不可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这几句是黛玉感伤悲叹自己孤苦伶伶身世,怜惜自己人生命运是如此凄悲。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的好友诗人明义在《题红楼梦》绝句中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似谶成真 一言中的,点破:
    “ 黛玉葬花,名为葬花,实则葬她自己。”
    八十回后,贾府因涉身权利斗争失败,遭朝廷打击衰败(抄检大观园),宝玉受牵连,或入狱或逃离。黛玉面对如此巨大打击,可怜她是急痛忧忿,日夜悲啼,终于把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爱化为泪水,泪尽夭亡,报答了神瑛侍者(在人间的化身宝玉)在天上灌溉绛珠仙草(在人间的化身林黛玉)的恩情,殉情予她在人世间唯一知己爱人宝玉。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那一年事变发生于秋天,次年春尽花落,黛玉就“泪尽夭亡”。
    这是借林黛玉之口吟唱的,概括表达林黛玉全部情感人生观的和多愁善感脆弱的性格的一部悲情诗,与后面的芙蓉诔文字风格不同的是,说它是一首诗,而更像是一首哀婉的咏叹调,后来越剧电视剧都原封不动的将它改编成经典唱段歌曲,每一个有知性有感性的人,读过听过《葬花吟》后,都会心底酸楚,为之断肠而泪满面颊,深深的同情宝黛爱情悲剧。
    此诗意境之惨之悲,以至于亲眼看到草稿的脂砚斋都不忍加批,可见诗的艺术成就之大:
    “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
    《芙蓉女儿诔》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赞美黛玉晴雯及红楼女儿们: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茞兰竟被芟蒩!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
    悲叹怜惜黛玉及红楼女儿们的悲剧命运:谁能料到恶鸟仇恨高翔,雄鹰反而遭到网获;臭草妒忌芬芳,香兰竟然被人剪除。花儿原来就怯弱,怎么能对付狂风?柳枝本来就多愁,如何禁得起暴雨。
    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
    高标见嫉,闱闺恨比长沙;直烈遭危,
    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
    为黛玉晴雯鸣不平,申冤屈而愤愤然:哪里是自招罪愆而丧生,实在乃蒙受垢辱而致死。你是既怀着不尽的忧忿,又含着无穷的冤屈呵!高尚的品格被人妒忌,闺女的愤恨恰似受打击被贬到长沙去的贾谊;刚烈的气节遭到暗伤,独自怀着无限辛酸,有谁可怜不幸夭亡?
    呜呼!碧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
    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
    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啊!这本是鬼蜮阴谋制造的灾祸,哪里是老天妒忌我们的情谊!
    钳住长舌奴才的烂嘴,我的诛伐岂肯从宽!
    剖开凶狠妇人的黑心,我的愤恨也难消除!
      心中的愤怒之火溢于言表……..
    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
    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
    向黛玉晴雯诉说衷情,表达自己对她们的爱:
    你在世上的缘份虽浅,而我对你的情意却深。
    因为我怀着一片痴情,难免就老是问个不停。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 以降乎泉壤耶?
    我的心里感慨万分 哀叹悲号,
    特意在此地作一首歌来招唤你的灵魂:
    天空为什么这样苍苍啊!
    是你驾着玉龙在天庭邀游吗?
    大地为什么这样茫茫啊!
    是你乘着象牙的车降临九泉之下吗?
    表现宝玉心中对红楼梦女儿是无尽的思念!真挚之情,跃然纸上。读了这样的绝佳诗句,你的心中还能无动于衷吗?
    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
    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
    这是耐人寻味的一段谶语诗句,曹雪芹设计让黛玉突然在芙蓉花丛中出现,并且与宝玉一起,将这一段修改为: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这四句最为关键,系点睛之笔。前二句点化宝黛爱情悲剧,后面二句点化黛玉凄惨命运结局。
    汝南斑斑泪血,洒向西风;
    梓泽默默余衷,诉凭冷月。
    喻潇湘馆(林黛玉住处)的竹子,和后来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冷月葬花魂”。
    谶语诗清楚的告诉诸位看官,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就是要借晴雯的蒙冤而死,来衬托影射黛玉悲剧结局,此据无可辩驳,令人信服。
    点评:中国文化史评价《红楼梦》为“天下第一奇书”,那么《芙蓉女儿诔》就是“天下第一奇文了”。此诗在所有红楼梦诗词曲赋里,篇幅最长,内涵最深,想象力丰富,文字古雅考究,非大师天赋不能写就,实在是一篇空前绝后的传世谶诗,以至于至今也无人能把它读懂解透。曹雪芹说写红楼梦是字字皆是血,《芙蓉女儿诔》就是一个典型例作。
    《芙蓉女儿诔》明是宝玉诔晴雯,实则是诔黛玉。(既所谓是“晴为黛影” “晴有林风”)
    曹雪芹在书中喜用隐喻伏线手法来表现,但在晴雯与黛玉的相似描写上却是一改常态,毫不藏匿他的想法,见下文: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红楼梦》最精彩感人的一段叙事描写
    她俩是一样的青春美丽,拥有令人称羡的花容月貌。
    “她(晴雯)长得风流灵巧,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林妹妹”。
    一样的清高孤傲率真的性情,为人处世是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品格纯洁如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
    一样的悲惨命运结局。最后都是因为“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遭小人陷害,蒙冤而死。
    一样的都深爱着宝玉,宝玉也同样深爱着她们……。
    “多情公子空牵念。”
    而二人最为可贵最为相似的的地方,都具有对封建社会的叛逆人格和自由平等精神,代表着社会进步。
    曹雪芹呕心沥血地写《芙蓉女儿诔》,就是要将《芙蓉女儿诔》作为点化林黛玉悲剧命运归宿的重要表述篇章主线,从而最大化的塑造林黛玉这一重要人物艺术形象、最精辟的表现其性格特性,文学诗赋才华。
    和葬花词一样,这首诗赋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诗句意境唯美,在艺术表现力上是很成功的,赋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读《芙蓉女儿诔》,虽然不能明瞭,但可以感受到诗里蕴藏着宝玉强烈的爱与憎,悲与愤的感情,其气势若如沸腾的火山,汹涌的大海....…。
    宝玉爱的是以林黛玉晴雯金钏儿紫鹃平儿为代表的一大批冰清玉洁般的红楼女儿们,憎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黑暗封建专制制度,(暴政)和以贾赦贾政贾珍王夫人赵姨娘为首的,衣冠禽兽般的权势人物。
    宝玉悲的是黛玉晴雯金钏儿尤二姐尤三姐遭黑暗封建社会无情摧残,个个是沦入红颜薄命之悲惨命运结局。愤的是大观园里那些卑鄙无耻,因妒生恨的小人,为虎作伥,用极其残忍恶毒龌龊的手段,扼杀了众多美丽的无辜的年轻可爱女孩的鲜活生命。
    曹雪芹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吸收借鉴着其中精髓和营养,精读《芙蓉女儿诔》后,会领悟到诗作明显受到屈原楚辞代表作《离骚》的影响,这二部伟大的诗作美妙绝伦,并驾齐驱,将中国文化之灿烂之伟大之唯美发挥到了极致,站在中国文化史的巅峰之最。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七十句
    前80回中描写黛玉最后二个场景都是全书极重要的关目,一个是上面写的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 “黛玉突然在芙蓉花丛中出现”,另一个就是中秋夜联句了。
    “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二句取意杜甫苏轼诗,是对她们命运归宿的自我写照。“花魂”与“鹤影”自然成对,前句指湘云,后句当然指黛玉了。
    鹤影隐湘云长得“鹤势螂形,将来孤居形景恰好。
    “葬花魂”则隐黛玉葬花辞。
    点评:抄检大观园后,贾府已是一片衰颓景象,但还是为保持家族脸面,仍勉强举办了气氛惨淡的中秋晚宴。黛玉性情本喜悲,此时更是“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见情前来相慰,然后二位才女欣然来到凹晶馆,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联句,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完。
    此联诗是大观园三位才女共同为贾府衰亡做的一篇葬礼挽词。曹雪芹为什么要选择黛湘妙来作这首不祥之诗,我认为她们三人是分别象征着儒道佛三种哲学思想,这三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公平正义真理和伦理规范。让儒道佛最后宣判诏示黑暗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表明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任何人都不可逆转阻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牵强附会的一个臆想吧。
    《五美吟》
    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被宝玉翻见,将它题为《五美吟》。
    题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诗中所韵其他四美是:虞姬 明妃(王昭君)绿珠 红拂
    《五美吟》黛玉引用了古代五位风华绝代美女的生死离别典故,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和爱情。这显然是借评论古代脍炙人口史实人物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抒发自身人生境遇而作。
    从诗中所示的五美命运,西施为范蠡沉江而死,霸王别姬绿珠为石崇等故事里,
    不难看出,她们选择的都是为至爱殉情的悲剧道路。
    而红拂不慕荣华富贵,慧眼识英雄,随李靖夜奔,这又与黛玉从来不对宝玉讲什么劝进之话,是异曲同工。
    有的内容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则是为后来贾府落败做好伏线。
    本文提要:
    1. 曹雪芹用诗谶这种奇妙的构思和文字表现形式来点化林黛玉命运归宿。
    2. 诗谶昭然若揭林黛玉悲剧命运结局。
    3. 高刘续作均遵循此结论,忠实原著原意,未作篡改。
    但是多少年来,困惑红学界和广大读者所争议的最大疑点难点是在80回后关于林黛玉的死因和方式上,即究竟是死于高续的掉包计,还是刘续的投湖自戕而死,或者有更多的其他论点和看法,请看我下篇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