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敦敏写《闭门闷坐感怀》是他怀念曹雪芹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闭门闷坐感怀》有待论证
     一、闭门闷坐感怀-  庚辰 a庚辰
    短檠独对酒频倾,积闷连宵百感生,
    近砌吟蛩侵夜语,隔邻崩雨堕垣声。
    交故一别经年阔,徃事重提如梦惊。
    忆昨西风秋力健,看人鹏翮快云程。
    8 v《
    《闭门闷坐感怀》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55首诗。
    二、蔡义江先生没有论证闭门闷坐感怀》
    蔡义江先生著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该书有《有关曹雪芹生平事迹的诗歌选注》。蔡先生在对敦敏《可知野鹤在鸡群》的《说明》里写道:“敦敏写过一首感怀诗,其中‘故交’即指曹雪芹,现附敦敏感怀诗于后,供研究。”
    正如蔡先生自己所写,他对《闭门闷坐感怀》没有展开论证。
    
     三、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小传》里
     没有论证《闭门闷坐感怀》
    周汝昌先生著有《曹雪芹小传》,第二十五节是《一别经年》。周先生写道:“可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的初秋,一个阴雨连绵的夜里,敦敏闭门闷坐,自斟自饮,感怀往事,便想起曹雪芹,不相见者却已一年多了。”
    接着,周先生引录了《闭门闷坐感怀》。他对《闭门闷坐感怀》没有展开论证。
    第二节、王起熙先生解“看人鹏翮快云程”
    王起熙先生的《关于敦敏诗“看人鹏翮快云程”的一些见解》载于《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四辑。该文写道:
    《文物》l973年第二期刊有周妆昌先生的《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以下简称《叙录》)和吴恩裕先生的《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以下简称《发现》)。这两篇资料我读后很感到兴趣。但对于周先生的《叙录》的注释⑥(第30页)所提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当时在《发现》一文的启发下,曾写了这篇短文。现略加修改,请大家指正。
    《叙录》注释⑥说:
    根据教敏乾隆二十五年秋初怀念曹雪芹的诗句有“忆昨西风秋力健,看人鹏翩快云程”和“故交一别经年阔”等语义,可见曹雪芹赴尹幕是在二十四年秋季。当时敦敏至有羡慕之意,足见这在曹雪芹生平经历中是一件特异的事情。……
    上面三句诗中的那一句看出敦敏至有羡慕之意?我们逐一分析一下。先说第三句。“经年阔别”是现成的词汇,当然不会有人把“故交一别经年阔”解释为“老朋友离别一年多,已经阔气了”。那末敦敏羡慕的,大概是指“忆昨西风”的两句了。如果是指曹雪芹赴尹幕的事,那“西风秋力健”就是用以吹捧尹继善,而“鹏翩快云程”就是指雪芹的得意鹏程而至为羡慕了。如果是这样,那“看人”二字,又当作何解呢?既是“怀友”,为什么又说“看人”呢?这是很费解的。如果把全句“看人鹏翩快云程”作为曹雪芹“看别人飞黄腾达”,那有什么值得羡慕呢?
    ……从以上各点看来,周先生对于敦敏的诗句说是指曹雪芹入尹幕的事,和敦敏至为羡慕之意,我认为是错解了的。我的意见:敦敏“忆昨西风”的两句诗,根本上和曹雪芹入尹幕事是不相干的。
    那末,敦敏“忆昨西风”的两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从《发现》一文中得到一些启发。我认为“忆昨西风秋力健,看人鹏翮快云程”,这两句诗,是说:想起去年秋高气爽的时节,看人施放风筝,因而怀念曹雪芹。……
    第三节、敦敏怀念谁?
    
    一、“敦敏怀念谁”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许多红学家、红学研究者一步到位,直接断定《闭门闷坐感怀》是敦敏怀念曹雪芹。没有任何论证过程,可能他们认为这是不需要论证的。
    其实,就朋友之间的交情而言,敦敏、敦诚的第一朋友是汪易堂。第二朋友才是曹雪芹。如若不信,可多看看《懋斋诗抄》、《四松堂集》。
    恰巧乾隆二十四年春季,汪易堂、曹雪芹皆分别与敦敏、敦诚道别而到南方去。
    那么。敦敏的《闭门闷坐感怀》是怀念汪易堂还是怀念曹雪芹呢?
    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闭门闷坐感怀》写于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下旬
    在讨论之前,我先确定《闭门闷坐感怀》的具体写作时间。
    《闭门闷坐感怀》的前一首是《秋来见新月偶成》。
    《秋来见新月偶成》写的应是七月十五的月亮——秋季之“新月”。
    《闭门闷坐感怀》的后八首是《敬亭招饮松轩》,该诗的第三句是“对秋我负重阳酒”。
    显然,《闭门闷坐感怀》写于乾隆二十五年的七月十五之后、九月九日(重阳节)之前。
    因为从《闭门闷坐感怀》到《敬亭招饮松轩》之间还有七首诗,所以,《闭门闷坐感怀》应写于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下旬。
    第四节、汪易堂“南归”时在乾隆二十四年春
    
    一、《一一一i: ^* Q4 b/ ~) z6 t送汪易堂南归省亲》
    . B4 x' J1 R0 J+ Y" d$ }别味卢沟路,匆匆携手余,高风行迹杳,古道客囊虚。
    燕市悲长铗,西湖有旧庐,驾言赋归去,不是为鲈鱼。
    ; I, t$ v! V) W* O* g
    一剑轻行橐,单车出蓟门,青衫游客泪,白发老亲恩。
    烟水江天阔,莺花乡路繁。秋风桂子月,预设故人樽。
    《一一一i: ^* Q4 b/ ~) z6 t送汪易堂南归省亲》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17、18首诗。
    二、《怀易堂次敬亭韵四(五)首》
    书剑今何处?翻怜作客时。探奇遇废寺,吊古访遗碑。
    水阔孤帆逺,春寒旅雁迟,顿教离别意,徃事偣堪思。
    $ E0 d+ S0 P9 v忆昔秋深候,同君客锦城,临风当月上,把酒看潮生。
    旧路长新草,荒山余乱荆。悠悠隔南北,落日不胜情。
    8 k; ?; h% \$ l8 t% k相逢频把袂,回首订交初,燃絮供分韵,擘笺试较书。
     豪呼春酒暖,小话夜窗虚,依旧琴樽在,空劳叹索居。, ]4 O/ n1 i4 w& v
    金山泉第一,茗战自然工,更拟食新笋,还怜摘晚菘。
    人思京路北,乡咏越江东,到日歌烟棹,西湖明月中。
    " G. h1 _8 c: D2 L" Y9 i记得凌河畔,烟波学钓徒,旧逰悲雪爪,春事点花须," }6 i5 {6 h! R! s& ~
    . i8 O$ _1 i* X2 S9 I1 w, K越水吟归客,燕山静掩庐,通津南去路,日望北来舻。
    《怀易堂次敬亭韵四(五)首一一一i: ^* Q4 b/ ~) z6 t》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24—28首诗。
    三、《送易堂南归》
    往日榆关道,残春送我时。事徂那可忆,酒醒欲何之。
    暮雨孤篷急,江天一雁迟。北来多驿使,好寄陇头诗。
    《送易堂南归》是敦诚《四松堂集》的第34首诗。
    四、汪易堂“南归”时在乾隆二十四年春
    因敦敏《懋斋诗抄》的编年略有问题,所以,敦敏《一一一i: ^* Q4 b/ ~) z6 t送汪易堂南归省亲》和《怀易堂次敬亭韵四(五)首一一一i: ^* Q4 b/ ~) z6 t》的写作时间还有赖于敦诚《送易堂南归》来确定。
    敦诚《四松堂集》是严格编年的。按其内在顺序看,敦诚《送易堂南归》的写作时间在乾隆二十四年春。
    更何况,在《四松堂集》付刻底本上,在《送易堂南归》的诗题下,明确标出“己卯”的编年。(陈毓罴先生亲自目验过。见《红楼梦论丛》第281页)
    总之,汪易堂“南归”时在乾隆二十四年春。
    第五节、汪易堂乾隆二十四年除夕在北京
    一、《一岁余一宵》
    丁丑榆关除夕,同易堂、敬亭和东坡“粲”字韵诗,回首已三年矣。追忆旧逰,因复和之,并简易堂、敬亭。
    一岁余一宵,両年争夜半。回头三十一,空劳抚髀叹。
    忆昔锦城逰,山海凭眺玩。倐忽已三年。浮云悲聚散。
    挑灯犹故岁,且与今年伴。儿女夸新妆,直欲坐待旦。
    具食喜山妻,颇解齐眉案。举杯还自倾,顾影颓然乱。
    信心无垢尘,持身尝涤盥。所惜负居诸,去去不可缓。
    遥望古奇人,意气虹霓贯。嗟余愧眉低,耻就书生懦。
    爆惊竹諠阗,起坐添兽炭。因思弹铗客,短檠对孤馆。
    西园守岁人,欢酌围炉暖。消息问春光,一枝梅初粲。
    该诗没有题目,相当于诗歌题目的一段文字实为序言。因此,依照许多古诗命名的惯例,我将该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一岁余一宵》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34首诗。
    二、“倐忽已三年”是跨三个年度
    《一岁余一宵》有“倐忽已三年”。
    这三年前肯定是“丁丑除夕”——乾隆二十二年除夕。
    然而,“丁丑除夕”的三年后就是乾隆二十五年除夕吗?
    该诗的解释不是这么直接与简单。
    因为该诗的第二句是“両年争夜半”,意即“丁丑除夕”后有两个除夕夜。
    显然,“倐忽已三年”是跨三个年度——丁丑除夕、戊寅除夕、己卯除夕。
    己卯除夕,就是乾隆二十四年除夕。
    三、“秋风桂子月,预设故人樽”
    敦敏《一一一i: ^* Q4 b/ ~) z6 t送汪易堂南归省亲》的尾两句是“秋风桂子月,预设故人樽”。
    敦敏《一一一i: ^* Q4 b/ ~) z6 t送汪易堂南归省亲》写于乾隆二十四年暮春。
    “秋风桂子月,预设故人樽”就是敦敏与汪易堂约定于当年秋季(“秋风桂子月”)在北京见面,敦敏为汪易堂摆酒接风。
    四、汪易堂乾隆二十四年除夕在北京
    既然汪易堂与敦敏约定于当年秋季(“秋风桂子月”)在北京见面,那么,汪易堂极有可能遵守约定准时从杭州返回北京。
    《一岁余一宵》的题序的尾句是“并简易堂、敬亭”。
    “简”即寄信。距离短之信件可派小厮送达。
    “并简”,收信的两个人应在同一地方才能言“并简”。
    乾隆二十四年除夕,敦诚在北京。
    因此,汪易堂乾隆二十四年除夕亦在北京。
    当然,北京很大,“并简”不等于说收信的两个人都在同在北京的某一个小地方。
    《一岁余一宵》已将汪易堂、敦诚的地点说清楚了:
    “因思弹铗客,短檠对孤馆”——汪易堂住在北京的某浙江会馆里。
    “西园守岁人,欢酌围炉暖”——敦诚住在自己家里。
    总之,汪易堂乾隆二十四年除夕在北京。
    第六节、敦敏写《闭门闷坐感怀》是他怀念曹雪芹
    
    一、)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
    , \8 s* P0 B- s. I8 i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 y" g, b4 t6 V, E- K1 {/ D, ^3 K
    )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65首诗。
    二、《题芹圃画石》
    % ?7 g9 y; i2 v& A( ^( R傲骨如君世已竒,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
    《题芹圃画石》是敦敏《懋斋诗抄》的第66首诗。
    三、敦敏写《闭门闷坐感怀》是他怀念曹雪芹
    《)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写于乾隆二十五年秋。
    《题芹圃画石》亦写于乾隆二十五年秋。
    我认为:《题芹圃画石》是紧接着《)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写的。《题芹圃画石》里反映的曹雪芹画的那块“石头”,应该就是明琳院子里的大石头,因为明琳的住所就名为“养石轩”。
    敦敏《懋斋诗抄》的第63首诗是《敬亭招饮松轩》,该诗的第三句是“对秋我负重阳酒”。
    显然,《)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和《题芹圃画石》都写于乾隆二十五年重阳节之后。
    《) s. A2 a0 u+ x可知野鹤在鸡群》的诗题序里有“, \8 s* P0 B- s. I8 i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因此,曹雪芹离开北京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四年春季。
    因为汪易堂极有可能遵守约定准时从杭州动身于当年(乾隆二十四年)秋季返回北京,因为汪易堂乾隆二十四年除夕住在北京的某浙江会馆里,又因为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五年重阳节之后才返回北京,所以,敦敏写《闭门闷坐感怀》是他怀念曹雪芹。
    
    2011年10月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