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张师定研究红楼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师定 参加讨论

    
    
    
    讲稿一:张师定研究红楼梦(1)——概论
       大家好!
    要说红楼梦的基调,恐怕用这8个字可以将就概括:“满腹惆怅 感慨万千”。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长河仍在流淌。
    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伟大的《红楼梦》仍让人魂牵梦绕。
    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对红楼梦中描写之真事、隐藏之真事的发现层出不穷。
    《红楼梦》之诞生与研究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对于轻狂而又诚实、洒脱而又迂腐的落魄文人来说,更是一杯消愁的酒、渡河的舟。
    二十多年来研读《红楼梦》,笔者发现:《红楼梦》是一部将真事梦幻后,以戏剧形式演绎而成的剧本,虽然其表象为一部小说。
    

为什么大家如此喜欢红楼梦?红楼梦的引力中心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由于从红楼梦中,可感悟人生的荣辱兴衰、惜香恋玉、官道险恶、人情冷暖、手足之情、君臣之情、夫妻之情、父母与子女之情、情人之情、感恩之情、离别之情、相聚之情、云雨之情、出生之情、死亡之情、祭奠之情、妒忌之情、同窗之情、师生之情、善恶之情、共享之情、真情假义、痴情至绝情等人生之情,且浓厚之至,难以忘怀。你岂有不恋红楼梦之意?!
    笔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1、   笔者对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做了研究,提出戏剧法、梦幻法、两山对峙法、照镜法、照壁画法、人生原理法等九大密法。
    2、   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做了研究,进行了编码,提出了283个主要情节。
    3、   通过人生原理的研究,合并故事情节之同类项,提出了故事真顺序,即正序红楼梦。
    4、   发现红楼梦乃梦幻化的戏剧;“两山对峙”是红楼梦最为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照镜法及照壁画法是红楼梦最隐秘的写作手法之一。
    5、   主人公出身、入府、作诗、恋爱、作干女儿、离园、婚嫁、被禁锢、受辱、偷情、偷窥、鞭挞霸王、出家、死亡、受祭奠等过程是书的主线;
    6、   发现红楼梦作者是宝玉,而宝玉是胤礽,从而对“红楼梦作者是胤礽”进行了严密论证,展示了红楼梦的背面历史。
    有人可能要问了:你咱不告诉我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讲了哪一段历史呢?
    我要说,这两个问题还真困难。但我认为,研究文本是基础,是出发点。把文本研究清楚了、大家认可了,到那时,再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讲了哪一段历史等,就方便多了
    《红楼梦》的表面形式是小说,但不是传奇。
    小说——四大文学类型(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之一。以文字(语言)为载体,通过完整故事情节(包括所处时间与空间)的叙述和细致的环境描写(故事或环境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人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进而揭示社会生活内容与伦理道德观念,并感化读者心灵。
    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
    讲稿二:张师定研究红楼梦(2)——戏剧法
    红楼梦乃梦幻化的戏剧
    戏剧的特点
    只要看过戏的人大概都知道:戏剧的一般特征是以演员扮演人物(在同一剧中,一个演员可演几个角色,几个演员也可共演剧中一个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中国戏曲毫不含糊,也不例外;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并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这种独特法则主要是:以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为标志。用中国学者王国维(1877-1927)的话来说,就是“以歌舞演故事”。
     《西厢记》与《牡丹亭》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不仅仅是戏剧法,不仅仅在同一剧中,一个演员演几个角色,几个演员共演剧中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其梦幻法(受某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得已而为之,或有意为之)。采用梦幻法描述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例如,笔者认为《牡丹亭》便是梦幻化后的《西厢记》,而《西厢记》就是《牡丹亭》的真实故事。
    王实甫编写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故事梗概为: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偶遇寄居于此的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表意。不料此时,叛贼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少女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许配给谁。危难之时,张生向故人白马将军杜確求救,围兵被解。但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食言,令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有成人之美之心的丫鬟红娘决意传递二人书简、安排他们相会。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东窗事发后,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为妻,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
    汤显祖编写的《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该剧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方贫寒书生柳梦梅在读书之际,梦见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亭亭少女,说同他有姻缘之瓜葛,从此便经常思念她。一方豪门少女丽娘,才貌端妍,因触及《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便坠入昏昏睡梦中,梦见一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便在牡丹亭畔缠绵幽会。这杜丽娘从此便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其母亲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恰在太湖石底下拾得一画像,发现此画像竟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丽娘。怎料到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再度幽会。遂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竟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杜丽娘的老师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挖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下变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讲稿三:张师定研究红楼梦(3)——梦幻法
    做梦与身心健康
    说梦话也称梦呓。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入睡后常常做梦,并且在睡眠中说话、唱歌或哭笑,有时说梦话是连贯的言语,或成段的述说,个别人说梦话时别人插话他却与人对答,有的说梦话构音并不清晰,或仅是不成文的只言片语(囫囵之语),所言事情时间先后颠倒、空间交错混乱、人物张冠李戴、主线时断时续。梦呓可出现在睡眠的任何时相。说梦话的部分内容往往与平时思维相仿,多为白天所想的事情,经常梦呓多见于儿童神经症和神经功能不稳定者,梦呓多有素质性倾向。经常说梦话多半是心火过旺、肝火过热及精神紧张所致。说梦话不知应否算是一种病态,但据临床经验所得,经常说梦话的人多半心火过旺、肝火过热及精神紧张,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表现的身体状况是有口气、喉乾舌燥,清热后情况便会好转。引起说梦话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诱发的。 因此经常说梦话的人一定要加强锻炼,同时更要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调整一番自己的生活节奏, 调理营养,问题会慢慢好起来的。
    联想与梦幻
    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其中,联想和想象,是反映作者主观色彩的重要手段。
    联想,是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是眼前事物与以往曾经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事物之间的一座桥梁。
    联想的方法主要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及相反(相对)联想等。
    相关联想——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超越时空,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
    相似联想——因这事物与那事物在形或神方面有相似处而产生联想。
    相反联想——又称相对联想或对比联想,是由对立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想象的方法主要有比拟法、比喻法及梦幻法等。
    比拟法——运用拟人手法,把物拟作人(或把人拟作物),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情趣,使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
    比喻法——在由此及彼的相似联想的基础上,对相似事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想象,尽情展示描写对象的形、神特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梦幻法(幻想法)——根据主题的需要,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愿望为依据,通过梦幻的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虚拟出美妙的梦幻境界,以寄托自己或他人的向往与憧憬、追求与志向,从而提升、开阔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
    《红楼梦》在梦幻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红楼梦甲戌本的眉批曰:事则实事,然亦徐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甲戌:《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
     《红楼梦》中的十七个梦幻:
     红楼梦以梦命名,可见梦之重要。古人将梦分为15类,曰:直梦、象梦、因梦、想梦、精梦、性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借梦、寄梦、转梦、病梦、鬼梦等。关于梦幻与戏剧之关系,笔者认为:由生感情,由情入梦,由梦成戏,戏如人生。红楼梦中主要梦境有:
    ·甄士隐入大梦(第1回);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5回);
    ·贾瑞死前一梦(第12回);
    ·凤姐梦可卿劝立家业(第13回);
    ·宝玉梦可卿归西而吐血(第13回)
    ·秦钟弥留之际梦见小鬼(第16回);
    ·茗烟说万儿名字缘其母得梦而起(第19回);
    ·小红闻芸儿入痴梦(第24回);
    ·宝玉梦见蒋玉菡与金钏儿进屋诉情(第34回);
    ·降云轩贾宝玉梦斥金玉之缘,偏信木石前盟(第36回);
    ·香菱梦中得佳句(第48回);
    ·甄宝玉与贾宝玉互梦(第56回);
    ·贾宝玉梦呓林家派船来接黛玉(第57回);
    ·柳湘莲梦醒出家(第66回);
    ·尤二姐梦见尤三姐劝其立斩妒妇(第69回);
    ·凤姐梦娘娘差人强夺其匹锦(第72回);
    ·宝玉梦见晴雯抉别(第78回)
    笔者认为:甲戌本的眉批正是梦幻法的种种表现(春秋笔法,简言之,曲折笔法,或以春写秋或以秋写春也)。它是梦幻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红楼梦已研究出的叙事方法有:真假法;梦幻法;时间颠倒法;空间混乱法;两山对峙法(笔者提出并深入研究);分身法;反说法;话剧法;绘画法;谶语法;戏剧法等。另外,还有一击两鸣法(一段描写表现两件或多件相似的事)、藏真于诗词法、译音法、似假实真法等。而常规手法如夸张、联想、比喻、顺写、倒叙等不值一提。
     《红楼梦》最大的秘密是:作者将真事梦幻为小说,而读者需将小说去除梦幻,还原为真事。
    笔者感叹:大文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真事幻化之创造性堪比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之建立相对论。
    
    讲稿四:张师定研究红楼梦(4)——两山对峙
    笔者不才,将红楼梦前80回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划分,共分出283个情节,后面将详细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两山对峙”实是“两山就是一山(即间隔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山峰或多个山峰并列形成一座山)”,即红楼梦中有的地方描写的相邻的两个故事或相似的两个故事或多个故事,经有机融合,实乃为一个真实的故事。换言之,一事两面,一分为二,一真一假,一主一宾,一实一虚,乃两山对峙。现列举四例:
    例1 第41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中,情节先后有41.1刘姥姥木杯狂饮酒 41.2宝玉湘妃竹大海喝茶 41.3刘姥姥醉卧天宫 等 ,经梦幻分析(喝茶焉用大海,定是喝酒.喝酒用了大海,想必喝醉.喝醉了最好找个地方卧卧.就近便是情人的神仙卧宫.从宝玉与妙玉吃茶推出二者关系亲密;从刘姥姥醉卧宝玉床(刘认为是女儿卧室)推出该精美卧室是一对男女的卧室;妙玉是出家后的黛玉;黛玉是宝玉的情人;“耗子精”故事推出“偷香窃玉”是公案等。由以上情节或对话,可推出宝玉醉卧妙玉榻之真故事),所写真事应为情人妙玉独请宝玉,宝玉湘妃竹大海喝酒、失态醉卧于妙玉榻上之风流韵事。
    例2 第19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中情节有19.1美人如画 19.2私探花家等,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宝玉私探美人花袭人,难免与情人行茗烟与万儿所行之事。
    例3 第15章中秦种与智能之事与第19章中茗烟与万儿之事何等相似,均被宝玉发现,并不了了之,这两个故事相隔三章,但如两山对峙。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宝玉与情人偷情。
    例4 第13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凤姐协理宁国府 中情节先后有13.1可卿托梦 13.2宝玉梦可卿吐血 13.3可卿葬礼 等,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可卿传重要信息于宝玉,宝玉闻情人可卿去世后,痛不欲生。
    更多的两山对峙,在红楼梦文本故事研究中将做介绍。
    
    讲稿五:张师定研究红楼梦(5)——照镜法
    经笔者研究,发现红楼梦采用了密写手法——照镜法,堪称隐藏秘法之最。
    俗话讲得好:“什么样的镜子照什么样的人”。红楼梦颇得此法,不但有真假宝玉互梦(见56.2),还有两山对峙等。宝玉见北静王(见14.2),实为宝玉照镜北静王;黛玉见妙玉(见41.2),实为黛玉照镜妙玉;刘姥姥照镜(见41.3),说是亲家。这是千古文学未见之描写手法(注:画画技法中有照镜法一说)。
    小时候,我照见镜子就害怕,别人说,谁照了镜子,镜子便吸去了谁的魂魄。小孩是不准照镜子的。红楼梦中宝玉做梦,且是真假宝玉同时做梦(镜中梦),并合二为一。这是特别的描写手法,古今中外未闻之手法,应引起特别注意。
      笔者相信,照镜法(梦幻+镜幻)之发现,必将重新审定已有红楼梦研究成果,并为未来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正是:镜中花,水中月;梦中镜,镜中梦。
    中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便成为钠钙玻璃:起折光作用的涂抹剂,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炼丹家所称的朱砂。这些原料我国先民早有发现。战国墓出土的串珠、晋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制成品。汞在炼丹术和医学上早有所用。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经过化学分析,多为铅玻璃,这种玻璃多属于半透明的混浊体,很难使之做到全透明: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无机化学不发达的中国,也很难提炼成纯洁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在清初,在广大内地,还广泛使用铜镜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钠钙玻璃出现在我国,这便是西方传教士携带的玻璃镜子。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清之际,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这种欧式玻璃镜由于要经历数万里海路,一路颠簸,考虑到易碎的缘故,镜面一般比较窄小,便于携带;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局部胡须即可。17、18世纪的欧式镜,其镜框还保留着路易十四时代洛可可文化痕迹。镜面一般在10×12厘米左右,如手掌大小。从欧洲到亚洲东端,走海路常达数月之久,为了使镜面牢固在船舱墙面上,镜面镶嵌在较大的可折叠的背板上,然后钉在船舱墙面,可做临时的梳妆台。镜面只有9×6厘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国哥特式建筑模样,很有时代特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妇人用的修饰镜和穿衣镜也出现了。早期的妇人修饰镜是法国制造的立挂式镜子,镜面长28厘米,宽20厘米,镜边包铜,鎏银,镜框两端各有一对枢轴,连接支架,上翻,可挂在墙上,下翻,可立在梳妆台上。早期的穿衣镜是由衣架和镜面两部分组成,中间由枢轴连接。因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较高大。框架由坚硬的橡木、柚木制作,通高2米,宽60厘米。取哥特式柱础作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镜上有镂空卷叶纹雕饰。清乾隆前朝,由于玻璃镜造价高,清晰度高,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
    附件—— 红楼说镜(俞晓红)
    镜子,是《红楼梦》中一个饶有意味的意象。一般情况下,它作为普通生活用品而出现,如第5回,宝玉入秦氏屋内,见“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第17回贾政率众人游园题额,进怡红院所遇之一架玻璃镜,后文曾反复叙及。有时候,它又作为书中人生活场景的一件小道具,伴随人物的言行笑颦而出现,如第9回宝玉入家塾前辞别黛玉,“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第20回,众丫鬟俱出去玩耍,宝玉无事,对镜替麝月篦头,晴雯进来见了,说风凉话,宝玉与麝月“二人在镜内相视而笑”;第21回,宝玉去见借宿黛玉处的史湘云,坐在镜台边上,看湘黛二人梳洗;第25回,林小红梦后无聊对镜挽发;同回宝玉对镜照脸上的烫伤;第34回黛玉题帕诗后,揽镜自照,腮上通红,压倒桃花;第42回黛玉雅谑之后两鬓略松,进里间“对镜抿了两抿”。除案上之镜外,书中常出现的是一些便于手拿的小镜子,如第52回晴雯拿“靶镜”照着贴膏药,第55回探春哭过后,丫鬟捧了脸盆巾帕靶镜之饰伺候探春整妆,57回紫鹃离开怡红院,宝玉留下一面菱花小镜以为念物,78回抄检大观园,探春命丫鬟们打开箱子,“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诸多类例,或为叙写“金闺细事”,或为点缀生活常景,一一真切如见。
    还有便是出现在书中曲辞、诗作、酒令中的“镜”象,如第5回太虚幻境中仙姬所唱“枉凝眉”曲中“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晚韶华”曲中“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镜子成为爱情成空、生命虚幻的喻象;第23回宝玉《夏夜即事》诗中的“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是贵公子悠闲富贵生活的细微反映;第28回宝玉所念“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所唱“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是日后某种规定情境的预写,寓意深长;第38回探春《簪菊》诗有“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之句,隐含探春身为闺中弱女而偏有士子疏狂风仪之意。另如第48回香菱咏月诗有“翡翠楼边悬玉镜”之句;第50回即景联诗,宝琴有“光夺窗前镜”之句。除了香菱诗中所以喻月外,其余所指皆是实际意义上的“镜子”。
    书中最具有言外蕴味的“镜”象设置有三处。
     一
    贾宝玉房中那架大玻璃镜,文本曾6次描写到它。它初次出现是在第17回,贾政游园,进到一处院落,入房中,“未到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也有窗暂隔,及到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来了一起人,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镜。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多了”。怡红院在尚未确定它的主人之时,就已经显示出它内部陈设的豪奢别致、空间布局的精巧迷乱,连贾政并随从人众皆为所惑,赞叹不已;而后来偏为怡红公子看中,择为居室,反映出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和豪奢身份。就是这架实际功能与“门”无二的玻璃镜,多次起到了“映照”人物的特定地位、“反射”作者形象设计的哲学思考的作用。第26回贾芸去见宝玉,“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烁,却看不见宝玉在那里。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对儿十五六岁的丫头来”:这不仅是从贾芸眼中看宝玉的居室布置和排场,而且也是借助贵公子的奢华氛围反衬同族子弟的贫贱寒微。一架穿衣镜,将镜外人与镜后人隔成两个世界。第41回,醉后的刘姥姥误闯怡红院,被屋内精致玲珑的装饰看得“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个门,只见一个老婆子也从外面迎了他进来。刘姥姥诧异,心中恍惚”,疑惑是她亲家母;又见她戴着满头花,刘姥姥便笑亲家母“好没见世面”。最后方想起,自己或许是在富贵人家的镜子里头,“伸手一摸,再细一看”,果然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嵌着一面镜子。“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了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这个发现使得刘姥姥又惊又喜,随即在怡红公子精致的床上身心放松地醉卧一场。这是很有意味的一段文字:刘姥姥以黄杨木为黄松,以八哥为乌鸦,以省亲别墅的牌坊为玉皇宝殿的大庙,全是以自己生活环境所形成的固有视点来认识一个新的世界的,好比镜中映像是她本人一般:两者有形式上的错位,有本质上的一同。
    这架大玻璃镜,在51回、54回又各出现过一次。到了第56回,它便成为一种具有言外韵味的镜像设置。江南甄府四个有身份的管家娘子来请安,言谈间提到甄府的少爷宝玉,及至见到贾宝玉,更惊奇于两个宝玉外貌上的相像,性格举止也一般无二。湘云闻说,也嘲谑一回。贾宝玉回到房中,默默睡去,自然梦见了另一个宝玉:在一个与大观园相仿的园子里,有一群与鸳紫平袭相象的丫鬟,一所与怡红院相类的院落,房间里一个少年也卧着叹气,说是梦见了另一个宝玉。两个宝玉厮见,惊喜交加。宝玉叫着“宝玉”的名字,被袭人推醒,这才发现是一个梦。袭人解释梦见另一个宝玉的原因说:“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宝玉一看,“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镜子在这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为生活物品的意义,而漾生出一种反视自我的哲学意味。甄宝玉乃是作者作为贾宝玉的镜像设置的,这一形象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实地出场,都不甚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甄宝玉”只是一个形象符号,从他的相貌言行映照出贾宝玉性情的基本特征:生长得白净,淘气逃学,祖母溺爱,使唤的都是丫鬟,不喜欢与管家媳妇拉手,没事时便胡愁乱恨。袭人借家人要赎她回去一事规谏贾宝玉,曾指贾宝玉最为人所担心的三件事为戒:一厮混红粉,耽于幻想;二不喜读书,蔑视仕进;三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甄宝玉是否也有这三桩毛病,小说未及写出,但甄府管家娘子们曾说道:“……就是弄性,也是小孩子的常情,胡乱花费,这也是公子哥儿的常情,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第一,天生下来这一种刁钻古怪的脾气,如何使得。”一语未了,人回:“太太回来了。”《红楼梦》善用这种“横云截岭”叙事,此时并不将甄宝玉的古怪脾性全部兜出,然管家娘子的语意十分明白:甄宝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古怪脾气,不可“使得”,却又没“治的过来”。贾宝玉的镜像是甄宝玉,则贾宝玉的性情自然亦可作为甄宝玉性情的观照,而贾宝玉身上既不可使得又没修治的天生古怪脾气,是喜欢和女孩儿厮混,而不带一点淫思邪念。78回贾母曾言贾宝玉与众不同的脾气:“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贾母的话和甄府媳妇的话可两相对照,则甄宝玉之怪僻性情亦可想知。甄宝玉和贾宝玉如此相象,脾性如此接近,有如一胞双生,因此而及彼,借彼可知此,一管乃双写,一牍可两歌,甄即是真,贾即喻假。然贾宝玉确为实写,甄宝玉却是虚设,所以有关甄宝玉的故事,均为虚写,非言谈涉及即睡梦幻演。在这个层面上,甄宝玉形象显示出符号化特征及其镜像功能。这种虚幻营造了几分诗意的空灵和情境的神秘。诸多续书让甄宝玉出场,甚或安排甄林姻缘,既实且俗,了无意趣。
    这里的镜子还有一层更富有哲学意味的内涵。贾宝玉梦见另一个宝玉,并叫着“宝玉”的名字醒过来,袭人和麝月都解释为是对着镜子睡卧的缘故,宝玉自己也信以为真,不再追究。谙其情境,却深有趣味。贾宝玉梦见甄宝玉在睡觉,而睡梦中的甄宝玉也正梦见贾宝玉在睡觉;毫无疑问,那个进入甄宝玉梦中的贾宝玉又正在做着关于甄宝玉的梦。这样无限循环下去,没完没了。好比对面设镜,人在两镜中间,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人在镜中,镜镜相照,人既看到前面镜子中的影象,又能看见后面镜中的影象,而后面镜子既在前面镜子中,又同时显示前面镜子中的影象,如此循环,无穷无尽。这就产生了“无穷倒退”的影象。同样的思考反映在西方著名的故事“爱丽斯与红色国王”中。爱丽斯梦见了红色国王,而红色国王正在做着梦见爱丽斯的梦。爱丽斯说:“我在做梦,梦见了红色国王。可是他睡着了,梦见我正做着关于他的梦,在这儿他也在梦见我。啊,我的天!这样梦下去哪有个完。”究竟爱丽斯是国王梦中的事物,还是国王是爱丽斯梦中的事物?孰真孰假?这就和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甄宝玉也梦见贾宝玉一样,贾宝玉非假,甄宝玉非真,即所谓“贾不假”之意也。
    《科学美国人》杂志社马丁·加德纳在其编著的《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一书中,将双重梦置于第一章“逻辑学悖论”中讲述,以为“双重梦引出了哲学上关于真实性的问题”。该章引说著名的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曰:
    柏拉图:下面苏格拉底说的话是假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说了真话!
    假如柏拉图说的是真的,那么苏格拉底说的则应是假的;可是假如苏格拉底说的是假的,则柏拉图说的则又成了假的。而一旦柏拉图说的是假的,则苏格拉底说的则又是真的。而承认苏格拉底为真,则又必须承认柏拉图为真。一切又从头开始。这样就会无穷重复循环下去。两句话都没有谈到它自身,但在它们相互联系时,就开始不断影响彼此的真实性,以至于无判断它们的真假。故该书第一章如是说:“逻辑学家简化了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不管你让哪一句话是真的,另一句总与之矛盾。两句话谈的都不是它本身,但放到一起,仍会出现说谎者悖论。”
    对照一下,可以发现《红楼梦》关于真假的设置即是一个与此相同的逻辑悖论:如果以贾宝玉为真实人物,则甄宝玉为虚幻镜像;然“贾”与“假”谐音,“甄”与“真”谐音,则贾宝玉是“假宝玉”,甄宝玉是“真宝玉”——而如果以贾宝玉为假,则甄宝玉当为真;然而甄宝玉不过是贾宝玉梦幻中出现的符号性人物,所以为假;甄宝玉为假,则贾宝玉应该为真。这样又回到逻辑悖论的开头。作者曾拟一联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那面风月宝鉴也曾叫道:“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因此在真假的问题上,小说潜伏着一个自相矛盾的逻辑。是以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假即是真,真即是假。若执意认定贾宝玉为假,贾宝玉乃是假宝玉真石头,则不免失之表面。同理相衡,《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真事隐去,则小说所叙述的为假,然书中所记何事何人?——“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历历有人,其人其事自然为真。这里同样存在着“说谎者悖论”。如果“真事隐去”句是真的,则“所记……历历有人”句为假;如果“所记……历历有人”句为真,则“真事隐去”句为假;而“真事隐去”句是假的,则意味着真事并未“隐去”。作者接着又表示“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用假语写真事,其事究竟为真为假?小说问世后,不断有读者探究它所写的人和事的真假,索隐派、考证派由此衍生。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读者不断陷入这个说谎者悖论,甚或为此耗尽毕生精力。4
    二
    “镜”是一个后起字,它的本字是“监”。“监”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写,右边跪着一个面向着左边的人,人头上有一只“目”,表示在看;左边是一个器皿,金文器皿上还有一点,表示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面对器皿里的水,照看自己的形容。金文的写,人的那只“目”已经移到器皿的上方,就离水面更近,也看得更清楚了。小篆的写,“人”已在“皿”上,“目”也变成了“臣”字;“监”是楷书的写,今已简化作“监”。“监”的本义就是照影子。《尚书·酒诰》有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说,人君不要到水中照自己,而应当到臣民中去观照自己的得失功过。“水监”正是“监”字的本义。青铜器发展之后,出现了铜镜,于是“监”字又写作“鉴”或是“鉴”。《诗经·邶风·柏舟》云:“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毛传曰:“鉴,所以察形也。”《周礼·秋官·司烜氏》有曰:“以鉴取明水于月。”郑玄注曰:“鉴,镜属。”又引申为“借鉴”,《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是说成汤从夏桀那里借鉴治世之道。《资治通鉴》之命名,也意味着从前代历史中寻找可资借鉴的东西,以历史为参照物的意思。由“监”到“鉴”再到“镜”,字型的演变反映出汉字的政治文化功能。《战国策·齐策一》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身材修长,体貌昳丽,早朝前照镜自得,分别询问妻妾,自己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妾均认为邹忌美;及问来客,亦答邹忌比徐公美。而邹忌仔细比照徐公容貌,认为自己远不如徐公,经过反思,悟出妻妾和客人的回答皆出于各自不同的心态和目的。邹忌照镜,是直观意义上的“察形”;询问妻妾客人,是深一层的比照,城北徐公成为他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而邹忌以此故事讽喻齐王纳谏,则是更抽象层面上的照镜察形。这一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反思个案,从日常照镜上升到观照政治得失,成为“监”字形义演变的形象化注脚。
    很多故事中,镜子成为反思自我、认识自我的桥梁。人类得认识自我,而认识自我与认识“非我”的外部世界一样,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难题,中西方有着类似的思维。在古希腊神话中,最难解的莫过于斯芬克斯之谜,而那谜底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自古以来,人类最想了解的、又最难以理解的,是人类自己。人作为思维主体,可以认识和把握世界,把周围世界甚至人体器官当作客体来认识,但自我认识却需要思维主体把自身当成客体,而思维本身却又有待于描述和说明。这种自我认识须借助两种视点:内在视点和外在视点。内视点,即是不依靠外物从自我内部认识自我。圣人之言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身的支点即是内视点。然自我审视总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盲点,由于受到自身经验的限制,有时判断会失之准确客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需要借助外视点来认识自我。而完全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我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借助一个外在的参照物来反观自我。参照物可以当一面镜子,反照自己的特点和缺点。因此“审己”与“知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过来推理,通过一个外在的视点,外在的参照物,必然可以实现对自我的审察。古希腊神话中有位美少年纳西塞斯,很多仙女都爱上了他,当他在溪水中看见自己的倒影时,却爱上了自己,仙女们愤怒之余,将他变成一株水仙花,从此他只好在水边顾影自怜。纳西塞斯的自我形象遮蔽了自己的眼睛,使他对别人的美貌视而不见。这和中国的邹忌正好相反:邹忌虽然也爱上了镜中的自己,但还懂得另找一个参照系,并懂得反思自我,从而获得对自我形象的客观认识。而纳西塞斯却止于水镜本身的客观性,对其中的映像缺乏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未能悟出那映像其实仅仅是主观世界的影子,而并非是一种审视自己的外视点。在这点上,邹忌似乎要聪明得多。
    与此相异,白雪公主的故事中那面魔镜,却经过了一个由自我形象对象化到以外在参照物来审察自己、判别美丑的过程:
    Mirror,mirror on the wall,
    Who is the fairest of us all?
    Her lips blood red,her hair like night,
    Her skin like snow,her name-Snow White!
    新王后也曾是唇红发黑、肤如雪白的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最终做了王子的新娘,意味着从此踏上新王后的人生道路。新王后从魔镜里看到的,是自己从年轻娇美的白雪公主成为年长色衰的王后的渐变历程。其实白雪公主就是一面魔镜,公主成长的过程就是魔镜释放魔的过程,魔镜告戒王后的话语,乃是王后观照公主后的自我发现。这是一个寓言,其中蕴涵着“反思(reflection)”——反映、反射的哲学意味。“吾日三省吾身”是直接地检视自己,不通过其他中介物或参照系;纳西塞斯虽以水面为镜,照见的仅仅是自己;邹忌则照见自己后,又借助徐公为参照物,进而度人以审己。魔镜则先照见新王后,后照见白雪公主,这意味着借助对象来审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个寓言体现出借助外在视点反省自我的逻辑魅力。
    《红楼梦》第22回,贾宝玉因惑于成长的烦恼,而书一偈曰:“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林黛玉见了,以为尚未尽善,于是续写两句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薛宝钗便引用禅宗神秀和惠能各书偈语的故事,来评说贾林二人偈语的境界高下:“实在这方悟彻。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这段故事见于《传正宗记》卷6、《佛祖历代通载》卷12及卷22、《佛祖统纪》卷29及卷39、《景德传灯录》卷3、《释氏稽古略》、《坛经》等多种佛教典籍5,两偈在不同佛典中略有字词的差异,而内容基本相同6。施蛰存先生以为惠能犯了不少错误:“‘菩提本无树’,简直是不通。菩提树结的果实是菩提子,菩提子没有树,它从哪儿来?”“镜子,都是要常常拂拭,才能保持清净”,“时时勤拂拭,总是进德修业的基本功”7。菩提树即毕钵罗树,“菩提树”乃因释迦牟尼在一毕钵罗树下觉悟成道而得名。菩提意为“觉悟”,指对佛教真理的豁然开悟,如人睡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途径和觉悟的智慧。《成唯识论述记》卷1云:“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性故。”从广义上说,凡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通称菩提。镜子须勤拂拭才能不使有尘埃,然惠能“镜本空无”的解悟与传统佛性论并无不契。刘宋时代竺道生倡“一阐提皆有佛性”,《成唯识论》、《大乘界无差别论》、《大乘起信论》、《华严经》、《胜鬘经》、《楞伽经》等佛典皆云“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惠能提出“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心无所别,即无差别境界。心有妄念才沾染尘埃,拂拭镜面即是涤除杂念,然而佛性本身就是空,就是净,心镜本来清净无垢,无影无相,又何处沾染尘缘妄念?惠能在广州性寺听印宗师讲《涅盘经》,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惠能则云,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乃仁者心动。这与心镜无念是一致的。神秀之禅是时时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惠能则认为心即佛性,没有自我,又何来反视?这是惠能之无念无相禅门与神秀之拂尘看净禅门的相异之处。神秀与惠能对佛的不同解悟,导致了禅宗渐悟与顿悟两派的产生,而惠能的偈语显然境界更高一筹,更与“菩提”(而非菩提树)的智慧层次相符合。惠能也因为倡行禅的顿悟,而成为禅宗南宗的创始人。史称南能北秀、南顿北渐。
    小说这段话具备双重的镜像功能。宝钗引述神秀惠能故事,比照出贾宝玉的所知尚少:“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神秀惠能成了一个外在视点,以他们的偈语为参照系,映照出贾宝玉偈语和林黛玉所续偈语的境界高下。贾宝玉原为黛湘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因而陷入了无开解的苦恼。贾宝玉欲求解脱苦恼,解庄书偈,有所执著,妄念顿生。钗黛一以述典,一以续偈,共同进行并完成了对贾宝玉的精神启悟,令他从情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而贾宝玉也因此感悟,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从作者的形象设计而言,黛玉之灵秀、宝钗之博识、湘云之洒脱,均为宝玉所难企及者,故而黛钗湘的气度,便又成为宝玉的一面镜子。
    三
    小说最惊人心魄的镜像设置,是第12回中那面“风月宝鉴”。贾瑞欲调戏王熙凤,反被王熙凤调戏捉弄一回,得了重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延医,均无疗效。忽而来了个跛足道人,送来“风月宝鉴”,再三叮嘱曰:“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此处庚辰本双行夹批曰:“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贾瑞没有听从道人的告戒,照了正面,进入镜中,与凤姐数番云雨,结果断送了年轻的性命。
    显然,这是一面特殊的魔镜。它的正面嵌着一位活生生的美女,反面却立着一架骷髅。贾瑞照镜,照出的不是他自己的病体愁容,而是他心中的幻象。风月宝鉴正面的凤姐形象,完全是贾瑞内心自我欲望的外现,自我意识的具象化。贾瑞不懂得审己,不懂得借助外在视点来审察自己的欲望、特性与本质,却陷入幻想,顾影自怜,看到的只能是自己或自我的折射。换言之,人若以自我的愿望为客观对象,最终观照到的,乃是他的“自我”本真。贾瑞把自我对象化,没料到自己最终成了骷髅。
    这面镜子名曰“风月宝鉴”,颇有深意。庚辰本中,“风月”共出现19次,其含义和作用大致有三种。一是书或镜子的称名:第1回“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二是“风月”的本义,指“清风明月”或“自然景色”,第76回:“黛玉笑道:‘对的却好。下句又溜了,只管拿些风月来塞责。’”三是引申义,指男女情爱淫欲之事,如第1回:“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第5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第15回:“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第47回:“又打听他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不免错会了意,误认他作了风月子弟。”第65回:“弟兄两个本是风月场中耍惯的,不想今日反被这闺女一席话说住。”第77回:“偏又娶了个多情美色之妻,见他不顾身命,不知风月,一味死吃酒,便不免有蒹葭倚玉之叹,红颜寂寞之悲。”“呸!成日家听见你风月场中惯作工夫的,怎么今日就反讪起来。”从大多数句例内容看,作为书名和物名的“风月宝鉴”之“风月”,自然也是指男女情爱之风流韵事。即此而言,“风月宝鉴”照见的应是男女风月故事;以此为书名,似乎喻示小说曾以描写风月为主体内容。如换一个角度审视,风月宝鉴则另有况味。
    风月宝鉴的正反设置,潜藏着佛教的一种修道观。佛教看待人生,谓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生有住胎之苦,老有衰颓之苦,病有疾痛之苦,死有坏烂之苦,此四苦遵从生命规律而生,原非个人意志所能支配。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乃是对人世的各种欲望过强,所爱所恨,所求所欲,色、受、想、行、识,胶着于人的感官世界和精神领域,片刻不得松弛。而欲解脱人生之苦,须修道求,涤除心欲。“白骨观”、“不净观”即是修道之:“若贪恚盛者,修白骨观及膖胀烂坏诸不净观。” “声闻弟子有因缘故生于贪心,畏贪心故修白骨观。” “云何名为‘触欲解脱’?若有比丘,能观白骨,作是思惟。” “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修白骨观的方,即是将活色生香的女身观想成一具白骨,眼中只见骷髅嶙峋,不见毛发血肉,借此以息念祛欲。佛典对如何观想亦有阐明:“佛告诸比丘:‘若复见女人,皮肉离体,但见白骨。前时端正,颜貌姝好,没不复现。’其患证乎?对曰:‘唯然,是为爱欲之患证也。’” “于彼恶道、无量世中受诸大苦,皆由贪欲,贪欲因缘令欲增长。诸有智者,观察女色,念不净想,不念女身所有发毛皮肉筋血,但念白骨,专心不舍。如女人身,男子身亦如是。如见近身,远身亦如是。如他身,自身亦如是。但念白骨,不念发毛皮肉筋血。如是念已,数数思惟,心常信念,不忘失者。此名‘心顺行道初断欲门’。”14“不净想”即“不净观”,观想身体化脓、流血、腥臊、腐烂、淫邪等种种不净状况,与白骨观之观想身无皮毛筋肉、惟剩白骨之状,殊途同归。佛典中叙有诸多化美女为白骨的故事,如《贤愚经》叙尊者说,门徒为魔王所惑事:
    于第四日,复集大众。魔王复化作一女人,端正美妙,侍立尊后。众人注目,忽忘事。于时尊者,寻化其女,令作白骨。众人见已,乃专听。  《大般涅盘经》叙世尊教人子宝称修白骨观之事曰:
    尔时我复往波罗木奈,住波罗河边。时波罗木奈有长者子,名曰“宝称”,耽荒五欲,不知非常。以我到故,自然而得白骨观,见其殿舍宫人婇女,悉为白骨,心生怖惧,如刀毒蛇,如贼如火。16
    又《大庄严论经》卷4曾婉转叙述了一个淫女干扰师说师化之为白骨的长故事:有一师应机说,颇悦听众,城中人民日日来听,即如少年也不放逸。城中老妓咸皆叹息,以资财空乏,无由而得。妓之女正当盛年,闻说事由,香浴盛装,窈窕逶迤而至。听众纷纷顾盼私语;师说偈,令众收心。女又摆弄姿态如故,众心散乱。如是者三。师目睹其情状,“即以神通,变此淫女,肤肉堕落,唯有白骨,五内诸藏,悉皆露现”,“譬如屠架所悬五藏,蠢蠢蠕动,犹如狗肉,诸藏臭秽,剧于厕溷”。师同时为此女说,令其觉悟。于是四众皆生厌恶之心。师见已,令复本形17。
    这个故事和《贤愚经》中尊者化魔女为白骨事一样,是得道尊者施用神通,将美女变化为白骨。常人不具备神通之力,又不能去贪恚淫欲,智者则修白骨观、不净观,借助观想之业力来消除诱惑;愚者或许堕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成为贪恚淫欲的牺牲品。《西游记》中白骨精化作美女前来诱惑西行四众,最后死在行者的金箍棒下,顿时化作一堆白骨,号曰白骨夫人。作为宗教目的十分显明的小说,《西游记》汲取了佛典白骨观的旨意,将“红粉骷髅”的寓意渗透在一个一波三折的斗妖故事中。《红楼梦》却借助一面魔镜,将“红粉=骷髅”的佛教人生观直接演示出来。这是一块双面镜,正面镜中的王熙凤不过是“美女”的具象化,反面镜中的骷髅即是白骨观的观想和投射对象。庚辰本的早期读者引用“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两句批点风月镜,一语道破红粉与骷髅的本质联系。甲戌本凡例云四字意在“戒妄动风月之情”,跛足道人称镜子“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并嘱贾瑞:“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作者虽未明写修白骨观之事,而风月鉴正反双面的构思,却显示着修白骨观的佛家意旨。贾瑞缺乏慧根,尘缘未了,难以悟出魔镜的警戒目的,只贪恋镜中红粉的美貌,最后只能走向死亡。
    甲戌本凡例曰:“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风月宝鉴”曾是《红楼梦》的一个题名,那面风月魔镜的内在寓意又是《风月宝鉴》之书的点睛之笔,这似乎昭示读者:红尘中的诸般美景、红粉佳人,虽然美好却如虚设,不能永远依恃,瞬息间便会“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小说借骷髅讽喻凡尘俗众,其间的警戒之意,显示了作者投注于芸芸众生的一种宗教式的人文关怀。 
    
    讲稿六:张师定研究红楼梦(6)——照壁画法
    2011年秋,我去了趟兰州,在兰州五泉山公园门前,我被一副画迷住了,关键因素到不是画画得多么美,这只是一个因素,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被画吸去了灵魂。我一时无法解脱。这副画是要画出这个园林来(从游客的眼中),而且这个画是要画出这个画已存在于改处时的风景原貌,于是我在想,这幅画中的一个部分如何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画中画、镜中镜、梦中梦竟有如此魅力!
    红楼梦中宝玉自言自语写红楼梦,如同画家画一幅五泉山公园照壁画!
    
    
    讲稿七:张师定研究红楼梦(7)——文本故事
    
    红楼梦故事研究的原则
    因为《红楼梦》是梦幻化后的剧本,因此,我们就不能够再沿用一般的文学理论去评价《红楼梦》,例如:不能再用“人物原型”的理论来直接研究《红楼梦》中的小说人物的“原型”;不能再用“典型环境”的理论来直接研究《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不能再用“典型事件”的理论来直接研究《红楼梦》中的故事描写。建议边“探密”、边研究“原型”。 探密的方法有“文本故事研究”、“译音”、“梦幻戏剧”、“两山对峙”等。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1女娲炼石补天
    1.2一僧一道识玉石
    1.3书名变迁: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1.4甄士隐入梦
    1.4.1一僧一道携玉投世
    1.4.2豪门风流公案
    1.4.3绛珠草还泪
    1.4.4英莲(娘胎里带来眉间胭脂记,粉妆玉琢, 出身望族, 僧道劝其出家 ,被拐,被霸王玷污)
    1.5雨村好色
    1.6丢失英莲
    1.7和尚引火
    1.8甄士隐顿悟《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2.1贾太爷娶丫鬟娇杏
    2.2黛玉出身(1),贾雨村教林黛玉读书
    2.3荣府与宁府、宝玉的来历
    2.4雨村论天下英雄
    2.5甄府与贾府、宝玉钟情于女儿,贾雨村教甄宝玉读书
    2.6论“四春”
    2.7论贾琏及熙凤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3.1黛玉出身(2)(不准见外姓亲友,吃“人参养荣丸”,僧道劝其出家)
    3.2林黛玉进贾府 (宝玉还愿)
    3.3熙凤(凤辣子)写照
    3.4贾府荣禧堂气象
    3.5黛玉眼中的宝玉 及世人眼中的宝玉
    3.6黛玉影
    3.7为黛玉而摔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4.1李纨与贾兰
    4.2葫芦案-为英莲(香菱)情种石呆子碰上霸王薛疯子
    4.3薛蟠写照(皇商,书香世家,幼年丧父,娇生惯养,家藏万贯,吃喝嫖赌,杀人如麻,天下第一恣情弄性之人)
    4.4宝钗写照 (吃“冷香丸”,仕宦名家之女,应聘妃嫔 ,公主郡主入学陪侍,才人,赞善)
    4.5薛家母子寄居荣国府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5.1宝玉与黛玉同行同坐、同息同止
    5.2宝玉赏梅入梦,可卿引梦(与1.4甄士隐做同一梦)
    5.2.1贾母眼中的可卿
    5.2.2《仙姑赋》
    5.2.3《判词如画》,人生如梦,命运由天
    5.2.4《红楼梦曲》
    5.2.5警幻仙子爱宝玉痴情专一
    5.2.6宝玉与兼美(薛林)难解难分
    5.2.7梦唤可儿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6.1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
    6.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7.1宝钗常吃“冷香丸(12香)”
    7.2周瑞家的送传宫花 叹香菱 幽窗听莺暗春图
    7.3宝玉会秦钟 凤姐见可卿
    7.4焦大深更半夜送人(凤姐)与焦大之骂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8.1宝钗守拙作针线
    8.2细说通灵宝玉与长命锁
    8.3但闻幽香
    8.4恼手炉之亲送,纵宝玉之吃酒
    8.5 题匾“绛芸轩”
    8.6风流可卿之出身 (从养生堂抱养,贾母眼中第一得意人)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9.1贾瑞贾代儒教宝玉秦钟香怜玉爱读书
    9.2贾瑞不正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10.1可卿生病
    10.2友士治病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11.1可卿生病
    11.2贾敬作寿
    11.3贾瑞起淫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12.1贾瑞被骗
    12.2贾瑞中计
    12.3贾瑞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3.1可卿托梦
    13.2宝玉梦可卿吐血
    13.3可卿葬礼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14.1凤姐理事
    14.2北静王水溶路祭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5.1熙凤与老尼弄事
    15.2秦钟与能儿弄事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16.1金哥自缢
    16.2元春加封贵妃
    16.3凤姐自谦
    16.4赵氏兄弟采购
    16.5秦钟之死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7.1大观园题对额方显才华 (“红香绿玉”最要紧)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18.1小厮摘果
    18.2荷包之争
    18.3妙玉出身(仕宦之家,父母双亡,自小多病,秀美风流,精通文墨,善演先天神数,不宜回乡,带发修行,有替身)
    18.4贵妃省亲 (念宝玉) 贵妃元春写照
    18.5绿蜡之推敲
    18.6龄官受赐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19.1美人如画(万儿)
    19.2宝玉私探花家
    19.3李嫫嫫争吃酥酪
    19.4以去为由
    19.5约法三章
    19.6 胭脂红
    19.7 “耗子精”故事(偷香窃玉是公案)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20.1李妈妈排揎袭人
    20.2贾环耍赖
    20.3湘云嚼舌嫉妒黛玉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21.1红杏绫被下之黛玉,金镯白膀之湘云
    21.2芸香改蕙香,蕙兰改四儿
    21.3宝玉《续庄子》
    21.4贾琏与多官娘娘出丑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22.1钗黛过生日(实为订婚)
    22.2点戏《西游记》《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22.3黛玉比戏子
    22.4猜灯谜-枕头,兽头,荔枝,砚台,爆竹,算盘,风筝,海灯,计时钟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23.1贾芹管理铁槛寺
    23.2宝玉(妻妾儿女)被禁锢大观园
    23.3宝玉作诗《四季夜即事》
    23.4宝黛葬花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24.1宝玉摩挲鸳鸯颈
    24.2宝玉认贾芸作儿子
    24.3贾芸求母舅冰片麝香
    24.4贾芸误撞醉金刚
    24.5贾芸送礼给凤姐
    24.6林红玉巧遇贾芸与宝玉
    24.7红玉出身 (又名小红,其父母为荣国府房田管家,妄想攀高枝)
    24.8红玉入梦(贾芸拾其手帕)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5.1夺彩霞,贾环蜡烫宝玉
    25.2宝玉与凤姐被咒
    25.3宝玉与凤姐疯了
    25.4霸王皇商薛蟠瞥见黛玉便酥倒
    25.5僧道持诵,宝玉通灵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26.1佳蕙为红玉鸣不平
    26.2宝玉会贾芸,贾芸溜红玉
    26.3薛蟠宴请大爷(冯紫英)与二爷(宝玉)
    26.4黛玉叩门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27.1祭花神宝钗(杨妃)扑蝶
    27.2凤姐认红玉作女儿
    27.3探春为宝玉做鞋
    27.4宝玉葬花
    27.5黛玉哭出《葬花吟》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28.1宝玉给薛蟠药方-“天王补心丹”
    28.2“三曹”对案
    28.3呆雁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29.1张道士和盘托出
    29.2清虚观打醮
    29.3为姻缘而摔玉
    29.4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30.1宝黛和解
    30.2宝玉与金钏
    30.3龄官画“蔷”
    30.4宝玉踢袭人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31.1宝黛聚散论
    31.2晴雯吃袭人的醋
    31.3史大姑娘探宝玉
    31.4阴阳生万物
    31.5史湘云偶拾金麒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32.1宝黛湘钗多情
    32.2 湘云夜夜针线
    32.3金钏投井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
    33.1 宝玉挨打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34.1宝玉梦见蒋玉菡与金钏儿
    34.2袭人向王夫人告密
    34.3宝玉赠黛玉手帕
    34.4薛蟠知晓宝玉招风惹草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35.1荷叶莲蓬汤
    35.2钏儿尝汤
    35.3莺儿结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36.1凤姐补缺
    36.2宝玉梦说”木石姻缘”
    36.3梨香院找龄官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37.1咏海棠
    37.2“红菱鸡豆”公案
    37.3《咏白海棠》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38.1藕香榭吃螃蟹
    38.2《菊花赞》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39.1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39.2宝玉修庙供茗玉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40.1 刘姥姥欣赏大观园
    40.2吃酒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41.1刘姥姥木杯狂饮酒
    41.2宝玉湘妃竹大海喝茶
    41.3刘姥姥醉卧天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谬补余香
    42.1刘姥姥的收获
    42.2刘姥姥是“母蝗虫”
    42.3描绘大观园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43.1尤氏为阿凤办生日
    43.2宝玉水仙庵祭洛神(许愿)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44.1贾琏持剑杀熙凤
    44.2宝玉给平儿尽心
    44.3鲍二媳妇上吊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45.1李纨身份
    45.2赖嫫嫫话多
    45.3钗黛合一
    45.4黛玉闷制《秋窗风雨夕》
    45.5渔翁与渔婆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46.1霸王看上鸳鸯女
    46.2鸳鸯抗婚(看上宝玉贾琏)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47.1鸳鸯陪贾母打牌

47.2贾琏偷窥贾母

47.3贾赦(霸王)娶嫣红
    47.4湘莲素描
    47.5湘莲痛打薛蟠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48.1香菱入园学诗(黛玉教)
    48.2画上美人是诗人(薛林等)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49.1四女上京投亲
    49.2王夫人认宝琴作干女儿
    49.3宝玉与湘云偷腥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50.1联袂撰出《风雪夜》
    50.2访妙玉乞红梅
    50.3联袂撰出《红梅赞》
    50.4猜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51.1宝琴作《十首怀古》
    51.2袭人回娘家
    51.3晴雯、麝月与宝玉同房
    51.4晴雯看病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52.1良儿偷玉、坠儿偷镯
    52.2平安散与西洋膏
    52.3宝琴素描
    52.4晴雯戳坠儿
    52.5晴雯补孔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53.1春祭恩赏
    53.2来自庄园的年货
    53.3贾珍蓉论经济
    53.4正写除夕祭宗祠
    53.5慧娘纹绣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54.1贾母批书
    54.2看戏
    54.3贾母讲笑话
    54.4凤姐讲笑话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55.1探春执事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56.1探春管理大观园
    56.2真假宝玉互梦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57.1男女有别
    57.2宝玉呆了
    57.3薛蝌讨娶邢岫烟
    57.4薛姨妈认黛玉作干女儿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58.1遣发十二女戏子
    58.2宝玉叹息杏花落
    58.3诚信为祭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59.1莺儿编篮
    59.2 折柳有罪?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玖瑰露引来茯苓霜
    60.1莺儿传蔷薇硝予芳官
    60.2贾环要来蔷薇硝(实为茉莉粉)
    60.3蝉姐掷糕
    60.4钱槐看上柳五儿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脏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61.1司棋大闹大厨房
    61.2五儿传茯苓霜予芳官
    61.3五儿被软禁
    61.4宝玉揽事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62.1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共庆生日
    62.2行酒令
    62.3湘云香梦沉酣
    62.4香菱偏说夫妻蕙
    62.5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63.1酒宴抽签享花名
    63.2芳官与宝玉同榻
    63.3贾敬食丹归西
    63.4贾蓉厮混尤小姐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64.1黛玉题《五美吟》
    64.2贾链私会尤二姐
    64.3二姐与张华退婚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65.1贾链偷娶尤二姐
    65.2三姐浪
    65.3兴儿描熙凤
    65.4兴儿描四春与薛林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66.1三姐爱宝玉
    66.2湘莲与三姐定婚
    66.3三姐横剑自刎
    66.4湘莲感梦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67.1宝黛谢宝钗
    67.2袭人拜熙凤为干娘
    67.3兴儿漏了风声
    67.4熙凤恼恨嫉妒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68.1大奶奶偏会二奶奶
    68.2熙凤大闹尤氏
    68.3熙凤收场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69.1凤姐挑唆张华
    69.2尤二姐作梦
    69.3尤二姐之死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70.1《桃花行》
    70.2《柳絮词》
    70.3放风筝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71.1贾母寿诞开官宴
    71.2贾母寿诞开家宴
    71.3鸳鸯惊散野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72.1鸳鸯与司棋同哭发誓
    72.2凤姐当了金项圈
    72.3彩霞配旺儿之子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73.1藏“贼”
    73.2罚赌
    73.3拾五彩绣春囊
    73.4丢攒珠金凤
    73.5探春帮迎春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74.1春意春袋谗晴雯
    74.2司棋与潘又安事发
    74.3入画离开大观园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75.1甄家被抄
    75.2贾家落魄
    75.3贾政惧内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76.1笛音悠悠诉悲怨
    76.2中秋夜《湘玉联诗》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77.1司棋被赶出大观园
    77.2晴雯被逼出大观园
    77.3 晴雯之死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78.1晴雯是芙蓉花神
    78.2 《姽婳词》
    78.3《芙蓉女儿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79.1茜纱窗下总多情
    79.2迎春出嫁、孙绍祖发淫威
    79.3宝玉思念《红玉影》
    79.4金桂被娶、强压薛蟠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80.1金桂欺香菱名
    80.2金桂欺香菱事
    80.3金桂欺香菱心
    80.4金桂欺香菱身
    80.5宝玉求疗妒汤(天齐庙还愿)
    80.6迎春婚后受辱


    
    
    
    
    
    
    
    
    
    
    
    
    
    
    
    
    
    讲稿八:张师定研究红楼梦(8)——人生原理
    红楼梦研究基本原理——人生原理:一个人必有其出生,成长,与死亡,其是时间的单值函数,即
    P=P(t), tb≤t≥td;
    Birthday=P(t=tb),Deathday=P(t=td);
    当其成长的社会圈人数≥2时,便有社会分工、协作,形成组织,出现管理者与操作者之分,从而在其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荣辱、成败、沉浮等,出现社会地位的变化或生活地域空间的变化;
    一般来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有几个关键节点,如:出身(生)、庆满月、上学/讲学、上大学(金榜提名时)、初恋、玩耍、订婚(结婚)、生病看病、过生日、奔丧、祭祀、生子、旅游、吟诗作画、睡觉做梦、吃饭喝茶、饮酒作画、幽会偷情、工作、升官、降职、打架斗殴、考试、走亲访友、入狱、病故、被埋葬、被祭奠、被记忆。其中,相似喜庆者有:出身(生)、庆满月、上学讲学、上大学(金榜提名时)、初恋、玩耍、订婚(结婚)、生子、旅游、吟诗作画、睡觉做梦、吃饭喝茶、饮酒作画、幽会偷情、工作、升官、走亲访友、被祭奠、被记忆等;相似悲伤有:奔丧、降职、打架斗殴、生病看病、入狱、病故等。
    红楼梦把人生相似的事件合写在一起,或隔山岔海并列起来,表现得特别突出。
    红楼梦故事中表现出生、入府、作诗(学习)、恋爱、过生日、作干女儿、离园、入宫、婚嫁(赞善、贵妃)、受辱、被禁锢、偷情、偷窥、鞭挞霸王、出家、死亡、受祭奠 、衰落等情节;
    对作者的情人、作者、作者的妻子(泼妇)、 霸王(情敌)人物描写也很多;
    
    
    
    
    
    
    
    
    
    
    
    
    
    
    
    
    
    讲稿九:张师定研究红楼梦(9)——正序红楼梦
    

红楼梦之真顺序目录

成书过程

书名变迁: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1.3)

故事梗概

●红楼梦曲(5.2.3) 王立平所作曲目顺序:序曲——引子——枉凝眉——分骨肉——叹香菱——晴雯歌——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聪明累——好了歌
    

序曲是第一,好了歌是最后,应该没问题吧!
    引子排第二,毫无问题!
    这聪明累是写悍妇之死,排在倒数第二位!
    这枉凝眉是主题曲,排第三位!
    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均是佳人死后,作者祭奠之辞,应排在后面!
    秋窗风雨夕应排在死亡之前!
    分骨肉、叹香菱、晴雯歌、题帕三绝——在中间(注意:香菱+晴雯=黛玉)

●女娲炼石补天(1.1)

●一僧一道识玉石(1.2)

●甄士隐入梦(1.4)

●一僧一道携玉投世(1.4.1)

●豪门风流公案(1.4.2)

●绛珠草还泪(1.4.3)

●粉妆玉琢英莲女(1.4.4)

●雨村好色(1.5)

●丢失英莲(1.6)

主人翁

(痴心之作者、抱养的情人、妻子即泼妇、情敌即霸王)

●论天下英雄(2.4)

●论宝玉钟情于女儿(2.5)

●宝玉鉴北静王(14.2)

●真假宝玉互梦(56.2)

●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2.6 )
    ●论贾琏及熙凤(2.7 )

●皇商薛蟠写照(4.3)

●《判词如画》,人生如梦,命运由天(5.2.2)


    第一幕 出身
    1.1英莲出身(1.4.4)
    1.2黛玉出身(1)(2.2)
    1.3宝玉的来历(2.3)
    1.4黛玉出身(2) (3.1)
    1.5薛蟠写照(4.3)
    1.6宝钗写照(4.4)
    1.7可卿出身(8.6)
    1.8妙玉出身(18.3)
    1.9贵妃省亲 元春写照(18.4)
    1.10红玉出身(24.7)
    1.11湘莲素描(47.3)
    1.12宝琴素描(52.3)
    1.13熙凤写照(3.2)
    1.14夏金桂写照(79.4)
    第二幕 收养与入府
    2.1贾府收养林黛玉(3.2)(黛玉无母)
    2.2薛家母子寄居荣国府(钗黛相逢)(4.5)
    2.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6.2)
    2.4周瑞家的送传宫花叹香菱(7.2)
    2.5焦大深更半夜送人(凤姐)与焦大之骂(7.5)
    2.6秦家收养秦可卿(8.6)
    2.7刘姥姥二进荣国府(39.1)
    2.8四女上京投亲(49.1)
    第三幕 学习与作诗
    3.1 贾雨村教林黛玉读书(2.2);
    3.2 贾雨村教金陵甄府甄宝玉读书(2.5);
    3.3 贾瑞贾代儒教宝玉秦钟香怜玉爱读书(9.1)
    3.4宝玉讲学于大观园(17.1)
    3.5宝玉作诗《四季夜即事》(23.3)
    3.6《咏白海棠》(37.3)
    3.7《菊花赞》(38.2)
    3.8黛玉闷制《秋窗风雨夕》(45.4)
    3.9香菱入园学诗(黛玉教)( 48.1)
    3.10联袂撰出《风雪夜》(50.1)
    3.11联袂撰出《红梅赞》(50.3)
    3.12宝琴作《十首怀古》(51.1)
    3.13黛玉题《五美吟》(64.1)
    3.14《桃花行》(70.1)
    3.15《柳絮词》(70.2)
    3.16中秋夜《湘玉联诗》(76.2)
    第四幕 恋爱 
    4.1宝玉与黛玉同行同坐、同息同止(5.1)
    4.2警幻仙子爱宝玉痴情专一(5.2.4)
    4.3宝玉梦可卿吐血(13.2)
    4.4“耗子精”故事(偷香窃玉是公案)( 19.7)
    4.5宝黛葬花(23.4)
    4.6宝玉葬花(27.4)
    4.7黛玉哭出《葬花吟》(27.5)
    4.8宝黛聚散论(31.1)
    4.9宝黛湘钗多情(32.1)
    4.10宝玉赠黛玉手帕(34.3)
    4.11宝玉给平儿尽心(44.2)
    第五幕 过生日
    5.1贾敬作寿(11.2)
    5.2宝钗黛玉、袭人过生日(订婚)(22.1)
    5.3凤姐过生日(43.1)
    5.4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共庆生日(62.1)
    5.5贾母寿诞开官宴(71.1)
    5.6贾母寿诞开家宴(71.2)
    第六幕 祭祖
    6.1除夕祭宗祠(53.4)
    
    第七幕 偷窥与摔玉
    7.1为黛玉而摔玉(3.7)
    7.2为姻缘而摔玉(29.3)
    7.3宝玉被斥(33.1)(贾环挑唆,贾政动刑)
    7.4贾琏偷窥贾母(47.2)
    第八幕 禁锢大观园
    8.1宝玉(妻妾儿女)被禁锢(23.2)
    第九幕 做干女儿
    9.1凤姐认红玉作女儿(27.2)
    9.2王夫人认宝琴作干女儿(49.2)
    9.3薛姨妈认黛玉作干女儿(57.4)
    9.4熙凤认袭人作干女儿(67.2)
    第十幕 离园
    10.1入画离开大观园(74.3)
    10.2司棋被赶出大观园(77.1)
    10.3晴雯被逼出大观园(77.2)
    第十一幕 入宫
    11.1宝钗应聘妃嫔 ,公主郡主入学陪侍,才人,赞善(4.4)
    11.2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贵)妃(16.2)
    第十二幕 婚嫁
    12.1贾太爷娶丫鬟娇杏(2.1)
    12.2葫芦案-为英莲(香菱)情种石呆子碰上霸王薛疯子(4.2)
    12.3元春加封贵妃(16.2)
    12.4霸王皇商薛蟠瞥见黛玉便酥倒(25.4)
    12.5鸳鸯抗婚(看上宝玉与贾琏)(46.2)
    12.6贾赦娶嫣红(47.2)
    12.7薛蝌讨娶邢岫烟(57.3)
    12.8贾链偷娶尤二姐(65.1)
    12.9迎春出嫁、孙绍祖发淫威(79.2)
    12.10金桂被娶、强压薛蟠(79.4)
    第十三幕 受辱
    13.1湘云嚼舌嫉妒黛玉(20.3)
    13.2熙凤恼恨嫉妒(67.4)
    13.3金桂欺香菱名(80.1)
    13.4金桂欺香菱事(80.2)
    13.5金桂欺香菱心(80.3)
    13.6金桂欺香菱身(80.4)
    13.7迎春婚后受辱(80.6)
    第十四幕 省亲
    14.1贵妃省亲(念宝玉)(18.4)
    第十五幕 偷情
    15.1宝玉与兼美(薛林)难解难分(5.2.5)
    15.2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6.1)
    15.3幽窗听莺暗春图(7.3)
    15.4贾瑞中计(美人计)( 12.2)
    15.5宝玉梦可卿吐血(13.2)
    15.6秦钟与能儿弄事(15.2)
    15.7美人如画(万儿)(19.1)
    15.8“耗子精”故事(偷香窃玉是公案)(19.7)
    15.9贾琏与多官娘娘出丑(21.4)
    15.10宝玉与湘云偷腥(49.3)
    15.11访妙玉乞红梅(50.2)
    15.12晴雯、麝月与宝玉同房(51.3)
    15.13香菱情解石榴裙(62.5)
    15.14芳官与宝玉同榻(63.2)
    15.15贾蓉厮混尤小姐(63.4)
    15.16鸳鸯惊散野鸳鸯(71.3)
    第十六幕 鞭挞霸王
    16.1贾瑞起淫(11.3)
    16.2贾瑞被骗(12.1)
    16.3贾瑞正照《风月鉴》(12.3)
    16.4宝玉治霸王薛蟠病-“天王补心丹”( 28.1)
    16.5湘莲痛打薛蟠(47.4)
    第十七幕 出家
    17.1甄士隐顿悟《好了歌》(1.8)
    17.2秦钟与能儿弄事(15.2)
    17.3宝玉湘妃竹大海喝茶(41.2)
    17.4湘莲感梦入空门(66.4)
    第十八幕 死亡
    18.1贾瑞正照《风月鉴》(12.3霸王之死)
    18.2可卿之死(13.3)
    18.3金哥自缢(16.1)
    18.4秦钟之死(16.5)
    18.5金钏投井(32.3)
    18.6鲍二媳妇上吊(44.3)
    18.7贾敬食丹归西(63.3)
    18.8尤三姐自刎(66.3悍妇之死 44.1)
    18.9尤二姐之死(69.3)
    18.10晴雯之死(77.3)
    第十九幕 受祭奠 
    19.1《仙姑赋》(5.2.1)
    19.2黛玉哭出《葬花吟》(27.5)
    19.3宝玉修庙供茗玉(39.2)
    19.4宝玉水仙庵祭洛神(43.2)
    19.5《姽婳词 》(78.2)
    19.6《芙蓉女儿诔》(78.3)
    19.7宝玉思念《红玉影》(79.3)
    第二十幕 衰落
    20.1甄家被抄(75.1)
    20.2贾家落魄(75.2)
    20.3笛音悠悠诉悲怨(76.1)
    20.4宝玉求《疗妒汤》(80.5)
    20.5甄士隐注解《好了歌》(1.8)
    注:剧目中括号内的编号为对文献[1]的编码[3],其中圆点前数字为红楼梦的章回号,圆点后数字为该故事在该章回内的排序.
    由红楼梦实是幻化后的戏剧理论可知真故事框架为:书中佳人(作者的情人玉儿)出身豪门,受政治因素影响,自幼便隐性埋名,养入他家,以至外人不知是丫鬟,还是小姐,加之风流袅娜,工善词画,偏与这家公子(作者)青梅竹马,种下情缘。虽说著名诗人苏轼有诗云: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有霸王出没世间,见到美女就酥倒,更不用说利用权势压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直叫有情人难成眷属。甚至酿成豪门恩怨,结果是血染天宫,玉石俱焚。
    讲到这儿,大家肯定要问:这故事跟真实的哪一件事对应起来呢?且看下一讲。
    讲稿十:张师定研究红楼梦(10)——真故事初探
    
    主人公的出身
    ·英莲 --出身望族, 娘胎里带来眉间胭脂记,粉妆玉琢, 僧道劝其出家 ,被拐,婚后更名为香菱,被霸王玷污 。
    ·香菱——(曾被拐)眉眼象秦可卿。
    ·黛玉--父母早亡,体弱多病,自小不准见外姓亲友,吃"人参养荣丸"(实为他人所生,养于荣国府) ,僧道劝其出家。
    ·妙玉——仕宦之家,父母双亡,自小多病,秀美风流,精通文墨,善演先天神数,不宜回乡,带发修行,有替身。
    ·秦可卿-- 实为客卿 ,小名可儿,从养生堂抱养,风流俊美,恍若仙子,行事温柔和平,贾母富贵眼中第一得意人。
    ·秦乃薛林兼美—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
    ·焦大所说--深更半夜运人,冒着生命危险 。
    ·元春--贾母自小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宝钗——吃冷香丸,仕宦名家之女,应聘妃嫔 ,公主郡主入学陪侍,才人,赞善。
    红楼梦中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宝玉游大观园 & 贵妃游大观园 & 母皇虫游玉皇庙
    ·耗子精偷香玉 & 宝玉慰藉画美人 & 宝玉梦唤可儿
    ·宝玉梦可卿(薛林)吐血 & 贵妃见宝玉 & 宝玉与妙玉喝茶
    ·降芸轩 & 怡红园 & 红香绿玉 & 香怜玉爱 & 芭蕉海棠
    ·风月鉴 & 爱红 & 英莲美人痣
    ·霸王抢夺英莲(香菱)& 霸王见黛玉便酥倒 & 贾赦逼鸳鸯
    ·宝玉挨打 & 宝玉制霸王病 & 红菱鸡豆公案
    ·诔芙蓉黛玉显灵 & 是小姐还是丫鬟 & 红衣女雪下抽柴
    ·疗妒汤 & 了肚贴 & 贾琏剑杀熙凤
    ·宝玉葬花黛玉哭 & 宝玉修庙供茗玉 & 宝玉祭晴雯
    张师定敢问红楼梦:
    1、为什么贾雨村不爱小姐英莲,却爱丫鬟娇杏?
    2、为什么贾雨村教小姐黛玉读书,却没教小姐英莲读书?
    3、为什么黛玉进府格外小心,宝钗也小心?
    4、为什么宝玉对爱痴情,却与许多女子(黛玉、宝钗、可卿、香菱、妙玉、晴雯、袭人等)亲近,而这些女子间和睦相处?
    5、为什么宝玉爱可卿,可卿却是黛玉与宝钗等之兼美,如何才能兼美?
    6、贾母爱宝玉与黛玉,黛玉却为何不象鸳鸯那样伺候老人家?
    7、妙玉出身、黛玉出身、英莲出身、宝钗出身等何其相似?
    8、薛蟠要香菱(英莲)敢打死人,而见了黛玉后便酥倒,以后再无动作?
    9、贾赦要鸳鸯,而鸳鸯抗婚,鸳鸯为啥同时爱宝玉与贾琏?贾赦软硬兼施,怎肯罢休?!
    10、黛玉为啥不去待选?而宝钗入选后却还在贾府?没讲元春如何入选,却已是贵妃?
    11、宝玉与黛玉小时同息同玩,如何又宝玉与元春、晴雯等同息同玩?
    12、宝玉是二爷,贾琏是二爷、柳湘莲是二爷等,为何好多人都是二爷?
    13、为何好多女子眉眼、神态都象一个人?
    14、为何宝玉与湘云要偷吃生鹿肉,即偷腥?
    15、为何宝玉不长大(至13岁)、不结婚、不去世?
    16、袭人与熙凤为何要袭击人?
    17、宝玉如何治霸王薛蟠的病?
    18、祭奠晴雯时为何出现黛玉之影?宝玉为何不给可卿做祭文?
    19、黛玉与宝玉为何讨论是小姐还是丫鬟?
    20、为何葬花吟中用“强于陷渠沟”等谶语?香丘在哪里?
    21、为何书中男子之死仅有贾瑞、贾敬、林如海等?而女子之死却很多?
    22、为何泼妇熙凤之老公贾琏不找疗妒汤,却是宝玉去找?
    23、为何王一贴开不出疗妒贴,却开出疗妒汤?
     前人对作者、故事时间、地点、人物等研究形成的几个重要观点:  
    ·作者为曹雪芹(男)(生平事迹不详);
    ·作者为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中医家,画家,哲人,建筑师等;
    ·所著前80回是完整本(第80回与第3回相接,形成环形结构);
    ·本书表面是小说,实是剧本;
    ·本书是梦幻化后之事(事件之两山对峙与人物之孙悟空分身术),有自传性;
    ·作者的影子主要为宝玉;
    ·荣国府是曹家南京府(江宁织造)与北京府(恭亲王府)或郑家王府的幻影(他人研究所得);
    ·大观园是圆明园(他人研究所得);
    ·书中方言以吴语与东北语为主(他人研究所得);
    ·故事主要发生在清朝康熙、雍正与乾隆年间(他人研究所得);
    ·作者写书时,正处于大兴“文字狱”时 ,因此,书中充满“假作真时真亦假”;
    ·红楼梦的主线应是作者与情人的一生,副线应是作者家族的兴衰。
     探索出的主线关键故事
    ·恋人玉儿来自天上(皇宫);
    ·作者与恋人青梅竹马、同息同卧;
    ·霸王皇商(薛蟠)确实抢走了恋人-黛玉(英莲);
    ·恋人抗过婚 (鸳鸯抗婚);
    ·作者治病,也要了霸王的命 ;
    ·恋人带发出家;
    ·作者与恋人偷情;
    ·恋人自杀;
    ·作者休了妒妇悍妻;
    ·作者与恋人均为才子,风华绝代。
     探索出的副线关键故事
    ·作者出身豪门 ;
    ·接驾4次;
    ·出过王妃、贵妃 ;
    ·家族显赫100年;
    ·故事发生地有南京宅(花塘村)与北京宅(郑家庄)、圆明园及紫禁城;
    张师定研究成果——红楼梦真相—— 胤礽是红楼梦作者的论证研究
    红楼梦[1]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虽然其表面为一部小说,但其隐含了一段不便明说的历史。笔者曾以红楼梦前80回文本为对象,分析了其故事情节,并进行了编码,通过对其隐写手法(梦幻法、两山对峙法、照镜法等)的研究,提出了《正序红楼梦》[2]。而蒋国震先生撰写《真假红楼梦 揭秘皇城大观园》[3],提出红楼梦作者是胤礽,而曹雪芹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北京昌平西王府。本文笔者欲以红楼梦中宝玉的思想与视觉出发,全面论证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宝玉,而宝玉就是康熙朝太子胤礽。
    一、红楼梦中宝玉的特点:
    1、宝玉生来衔玉(2.5) 这是宝玉被定为皇帝(玉玺)接班人的艺术化描写;
    2、无材补天之叹 (1.1)只有有能力做皇帝、被定为皇帝接班人的人最终没有做皇帝时,才会发出如此之叹。
    3、宝玉两次“摔玉”  见《正序红楼梦》中第13幕:13.1为黛玉而摔玉(3.7)及13.2为姻缘而摔玉(29.3)。
    4、宝玉、妻妾及子女被禁锢于大观园(23.2),而大观园与贾府好像圆明园与紫禁城;宝玉被戏称为“富贵闲人”。
    5、宝玉“如龙似王”,吃穿用度、谈吐举止均为皇家风范,文本中称“宝天王(生日为5月初三,自4月26日起进入生日庆祝期)、双选日月照乾坤、遮天大王”。
    6、贾蔷携赵天梁及赵天栋收取江南甄家五万两银子(16.4,狡猾之笔隐写事)。
    “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
    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两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7、宝玉“背父兄教育之恩”,可见其生而无母。宝玉“半生潦倒”。见如下正文:
    “当此时,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8、宝玉被后妈马道婆及赵姨娘镇餍而疯(25.3)
    9、香菱所作《月光诗》(48.1)
    10、宝玉聪明好学 、其父亲自培养
    11、贾琏偷窥贾母(47.2)被比喻为儿子偷窥父亲,历史中只有太子胤礽敢偷窥其父亲康熙皇帝。
    二、太子胤礽简历
    清康熙朝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4],原名保成。清康熙13年(1674)五月初三日巳时,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产后死亡)。作为唯一嫡子于一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属皇二子)。胤礽聪慧好学,文武兼备;监国理政期间举朝称誉,颇具令名,曾从江南曹家及李家支取五万两、三万两银子等;但因康熙对其太子的极度溺爱兼之朝中激烈的结党纷争,君储矛盾无法调和,历经“两立两废”,随之诸皇子展开激烈夺储之争。太子因“镇餍案”被“逼疯”,后被禁锢紫禁城咸安宫内,转北京昌平郑家庄皇城——平西王府内至死(相传被雍正皇帝毒死)。死后,其儿子弘皙被雍正皇帝认作干儿子,其妻妾被雍正纳入宫中。乾隆登基后,弘皙死于“弘皙逆案”,平西王府被乾隆放火烧尽,胤礽的档案被删除或篡改。
    太子胤礽生活时空分析:
      0——5岁,紫禁城坤宁宫;
    5——14岁,紫禁城毓庆宫;
    14——38岁,紫禁城畅春园;
    38——48岁,紫禁城咸安宫;
    48—— 51岁,北京昌平西王府
    太子曾赋诗一首——《  塞垣对月 》
    赤乌缚下黄金丸,碧霄飞上白玉盘。
    边城盛夏无暑气。凉夜清露何溥溥。
    长空万里浮云净,圆光素影如悬镜。
    行宫此夜满琼瑶,人间天上相辉映。
    词客漫言边月苦,白草萧萧塞上土。
    只今四海为一家,雁塞龙沙驻翠华。
    但见居民安本业.曾无戍卒忆天涯。
    寒辉顿觉炎威失,仿佛珠光射银阙。
    今宵心迹喜双清.试咏新诗对明月。
    三、皇太子胤礽的妻妾(共12个):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
    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侧福晋——唐佳氏;
    侧福晋——李佳氏;
    侧福晋——王佳氏;
    庶福晋——范佳氏;
    庶福晋——刘佳氏;
    庶福晋——林佳氏;
    妾刘氏;妾钱氏;妾邱氏。
    四、太子胤礽的女儿(小于6岁夭折者未计):
    第3女(郡主),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十一日卯时生,母为嫡福晋瓜尔佳氏石文炳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五月,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郡主雍正十三年乙卯四月十三日巳时卒,享年39岁。
    第5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十二日午时生,母为庶福晋范氏,与第四女同母;女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正月卒,六岁夭折。
    第6女(和硕淑慎公主),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二日丑时生,侧福晋唐氏出。雍正初,抚养宫中。四年丙午,年十九。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观音保,封今位号。十三年二月,夫亡。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九月初十日亥刻卒,享年77岁。
    第7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十月十六日戌时生,母为庶福晋刘氏;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月卒,六岁夭折。
    第8女(郡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正月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郡主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十四日巳时卒,享年46岁。
    第9女(县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二月五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林氏;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额附乾隆十六年辛未六月十日卒,县主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闰五月二十一日丑时卒,享年49岁。
    第11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刘氏,与第七女同母;于雍正三年乙巳二月十六日酉时卒,9岁夭折。
    第12女(郡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月十二日巳时生,母为媵妾祁氏;雍正十年壬子十二月,嫁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郡主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三月十三日巳时卒,享年60岁。
    五、康熙的若干皇子,即胤礽的兄弟:
    胤禔(大皇子) 康熙11年生 直郡王 惠妃纳拉氏 雍正12年死 遭康熙圈禁
    胤礽(二皇子) 康熙13年生 皇太子 孝诚仁皇后 雍正2年死 废黜
    胤祉(三皇子) 康熙16年生 诚亲王 荣妃马佳氏 雍正10年死 雍正8年起遭囚禁
    胤禛 (四皇子)康熙17年生 雍亲王 孝恭仁皇后 雍正13年死 雍正帝
    胤祺(五皇子) 康熙18年生 恒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雍正10年死
    胤佑 (七皇子)康熙19年生 淳亲王 纯妃达甲氏 雍正8年死
    胤禩 (八皇子)康熙20年生 廉亲王 良妃卫氏 雍正4年死 雍正除其宗籍
    胤禟(九皇子) 康熙22年生 贝子 宜妃郭络罗氏 雍正4年死 雍正除其宗籍
    胤礻我 (十皇子)康熙22年生 敦郡王 温僖贵妃钮钴禄氏 乾隆6年死 遭雍正囚禁
    胤祥(13皇子) 康熙25年生 怡亲王 敬敏皇贵妃章雅氏 雍正8年死
    胤禵(14皇子) 康熙27年生 恂郡王 孝恭仁皇后 乾隆20年死
    胤禄(16皇子) 康熙34年生 庄亲王 顺懿密妃王氏 乾隆32年死
    胤礼(17皇子) 康熙36年生 果亲王 纯裕勤妃陈氏 乾隆3年死
    六、胤礽是红楼梦作者
    如以上第一节所分析,同时具有宝玉9个特点的人并不多,将第一节与第二节进行对应联想,就会发现,胤礽就是宝玉[5],这一点,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石头记索隐》中最早提出。那么,红楼梦中的宝玉写作红楼梦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请看红楼梦中如下文字:
    “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探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俏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红楼梦文本内容确实如此,笔者提出该观点。结合以上两个观点,基于三段论逻辑原理,得出结论:胤礽是红楼梦作者。
    那么,书中贾政就是胤礽的父亲康熙的影子。贾環、薛蟠、贾赦、贾敬、孙绍祖等就是雍正的影子。
    以上分析依据之一便是——突破了书中人物名称的限制。
    正如笔者在《正序红楼梦》中讲到:
    熟读红楼入大梦,不计姓名记事情。
    荒唐联系非梦魇,不在梅边在柳边。
    讲稿十一:张师定研究红楼梦(11)——情赋
    红楼梦通过故事意在谈情说爱,以表伦理。受红楼梦感化,笔者撰写下文:
    人草木,孰能无情?然情为何物?直叫人一生相许。夫情者,感于人物,曰斯人、斯物、斯地、斯时、斯景,发于身心,表于言行(初情,则或言或行;中情,则又言又行;浓情,则或歌或舞,忘形也)。人云:眉目传情也。
    夫痴情者,情种也;多情者,情人也;感情者,为情所感也。无情者,不感情也;绝情者,负情也。情如风影,漂泊不定,乃风情万种也。情乃当生则生,不生者,无情也;多生者,多情也,性情中人也。情当断则断,果断者,理情也,不果断者,藕断丝连也。不当生而生者,难为情也。
    人非圣贤,难免七情六欲。
    红楼梦曰:金陵十二钗(真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册:
    林黛玉(浓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 凤姐(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客情)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英莲(伤情)、平儿(和情)、薛宝琴(壮情)、尤三姐(豪情)、尤二姐(悔情)、尤氏(外情)、邢岫烟(妥情)、李纹(美情)、李绮(怡情)、喜鸾(喜情)、四姐儿(稚情)、傅秋芳(隐情)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灵情)、袭人(切情)、鸳鸯(拒情)、小红(醒情)、金钏(烈情)、紫鹃(慧情)、莺儿(络情)、麝月(守情)、司棋(勇情)、玉钏(怨情)、茜雪(谅情)、柳五儿(失情)
    情有多类,曰:朋友之情、手足之情、君臣之情、夫妻之情、父母与子女之情、情人之情、感恩之情、离别之情、相聚之情、云雨之情、出生之情、死亡之情、祭奠之情、妒忌之情、同窗之情、师生之情、富贵之情、贫贱之情、同事之情 等。
    情有真情、善情、美情 ;亦有假情、恶情、丑情。肺腑之言乃真情;博爱之行为善情;成人之美为美情。虚情假意为假情;恶言恶行为恶情;棒打鸳鸯为丑情。肝胆相照者,真情相见也;一见钟情者,两情相悦也;仁者见仁也,智者见智也。
    人云:钱物易偿,情债难还。
    忽闻警幻仙子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 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 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空空道人有诗云:
    多情常被无情恼,
    忙把多情掩藏了。
    可怜天下痴情女,
    负心汉子知多少。
    此乃以《情赋》收尾也,恰极。正是:
    愿做天下有情人,方为红楼座上宾。
    附件——康熙(太子胤礽的父亲)传(略)
    附件——弘皙(太子胤礽的儿子)传(略)
    附件——曹寅传(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