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的建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守华 参加讨论

     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在古老深厚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1966年之前,我国积累的民间故事书面资料就已达到10多万篇。80年代以来,在中央文化部统一筹划下,为编纂出版十大民族文艺集成和志书,开展了大规模采录民间文学的活动,采录到各族民间故事183万余篇。地方的故事资料本纷纷问世,湖北地区近几年编印的故事集就有140多种。精心编纂的故事集成国家卷(每省一巨册)也开始正式出版。在这种情势下,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宏观研究,编著一部故事史,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在民众口头讲述故事的传统文化生活中,孕育出后世的各类叙事文学。故事既以它通俗生动的形式满足着广大民众的娱乐与教育的需要,又概括反映出各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共通的深层心理。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作家文学史(包括作家文学中的各类体裁史)已有多种著述问世。民间文学方面的神话史,也有了袁坷先生的开创之作,而故事史尚无人问津。在这个处女地上进行垦拓,既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的叙事文学传统,也有助于系统清理我国的民间文化宝藏,给偏重上层文化的文化史家以宝贵启示。研究和编辑一部中国民间故事史是笔者多年的意愿,现在这个项目在中华社科基金的资助下已经启动,令人无比欣慰和振奋。
     故事史的研究对象与民间故事的多重形态
     一般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如作家及其作品,属于书面语言艺术范畴。民间故事史的研究对象属于口头语言艺术范畴。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曾经指出:“初看起来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之间的区别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以至对它们确定语言艺术的两种样式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不过,更专门的考察表明,这些区别极其深刻,而我们通常未能作出应有的评价。”“这些区别既涉及到文学创作过程,又涉及到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结构,也涉及到这些作品的审美知觉的性质,以及这些作品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交际作用。”①民间故事是由民众以自发方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口头叙事散文,其本来的或原初的形态是口头文学。我们把这类口述故事称为故事的原生态。
     可是历史上的原生态故事早已灰飞烟灭,无法复原了。我们能够见到的故事材料都是由文化人把它记录下来,用文字整理写定,以书面形式留存至今的。它们是民间故事的转化或再生形态。它们忠实于原作的程度不一,如基本上保待了原作的风貌,仍可作为民间故事看待;如取其一点加以生发或改头换面另行制作,那就应归属于和民间故事只有某种联系的作家文学之列另行看待了。再生形态的故事又有古代与现代之别。这里举见于晋人郭璞《玄中记》和干宝《搜神记》中的《毛衣女》为例: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衣,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⑧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