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黄卓越 采访人:肖寒 胡疆锋 时 间:2007年3月19日 地 点: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黄卓越教授办公室 背 景:黄卓越,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近年从事伯明翰学派的学术史梳理工作。 问:您这两年为何开始关注伯明翰学派? 答:首先是受到大家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在说文化研究。但更大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研究界定的非常宽泛,究竟从哪入手、到底哪些人是文化研究、他们在一个怎样的坐标系上等问题都很模糊。我想,首先应该先把背景资料搞清楚。比如学者常说詹姆逊、福柯、霍尔,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谁是文化研究?另外,对这个发展过程,我看到有些学者的一些论述,比如王宁、陈晓明,他们说文化研究是受到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但这个就比较让人诧异:文化研究究竟是在后结构之前还是后结构之后呢?或者说它们究竟是哪部分受它影响啊?这些概念都较混乱。对我个人而言,遵循过去受到的学术训练方式,希望对一些溯源性的、梳理性的工作及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互动关系等问题进行一下澄清。这就需要选择最重要的、最典型的、最核心的,或者说是文化研究概念的“生产机器”的所在地来进行研究,于是我选择了伯明翰。 问:国内对伯明翰学派谱系的认识好像比较混乱,伯明翰学派几乎就等同于英国文化研究。您感觉是这样吗? 答:对。关于伯明翰学派的谱系这个问题,很多人物在英国是有分歧的,比如很多书上都说“银幕派”属于文化研究,但他们到底属不属于文化研究呢?应该说他们属于交叉的是比较准确的说法。默多克也是这样,他是霍尔的老战友,但和伯明翰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他对伯明翰持批评态度,认为伯明翰忽略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伯明翰学派首推三大家:霍加特、威廉斯和汤普森。霍尔本人写了几篇文章,还是把威廉斯、汤普森、霍加特三大家归入CCCS中心的系列中。(问:但汤普森的身份比较可疑。)对,但不妨做不同的理解。其中,霍加特是中心的第一任主任,他是伯明翰学派是毫无疑问的;威廉斯一直在剑桥,并没在CCCS中心呆过,但他勉强也算,因为他和霍尔的联系很密切,而且他经常讨论如文化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未来是什么等,其思路与伯明翰和霍尔相同。(问:我们看过一个霍加特的访谈,霍加特说威廉斯是CCCS的学术顾问。)对。汤普森的学术与他们的区别比较大,他主要是做历史的,但霍尔还是将他纳入到体系中来,中心后来的主任理查德·约翰逊也是做历史的,他在自己的很多文章中,也把汤普森纳入到伯明翰的体系中来。他们一般不称自己是伯明翰学派,一般称中心比较多。汤普森与其他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重视底层工人阶级,关注理查德·约翰逊所说的“英国性”,也与中心一致。对伯明翰学派的谱系界定一方面是实质性参与伯明翰中心的人物,另一方面就是思想的一脉相承。 问:费斯克属于伯明翰学派吗?他好像没在伯明翰学过,而是从英国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工科学校毕业的。 答:费斯克确实是个很有疑点的人物。托尼·本尼特好像说过一句“他(费斯克)不应该算”,而且就在你们现在坐的位置上说的(笑)。但他的确跟伯明翰学派的思路非常近。首先,他对英国的情况很熟悉,而且麦克盖根等把他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看待,还需要再找证据。这个问题当时问问霍尔就好了(笑)。 问:霍加特也是个很奇怪的人物。他是CCCS的开创者,但建立中心没几年就去了巴黎,而且好像有影响的只有《识字的用途》一本书。 答:对。霍加特在建立中心后从事了各种各样的工作,1968年离开中心后他后期的著作再没影响过中心了。 问:伯明翰学派的兴衰是否可以看作是英国文化研究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呢? 答:我觉得不是。因为这时文化研究的中心已经不在伯明翰了。伯明翰学派最繁盛的阶段就是在霍尔领导下度过的,后来伯明翰内部发生了分歧,如麦克卢比等人代表的女权主义对霍尔压力很大,霍尔在1979年去了开放大学,英国文化研究的中心就在开放大学了。因为霍尔是前期的伯明翰中心的主任又是带头人,所以学术渊源在开放大学保持下来了,在开放大学的一个阶段,后期有了一个分化,其里程碑式的事件是New Time这本书的出现,表明他的整个观念开始转向了,或者说文化研究开始泛化了。文化研究主导性的观念还是阶级,但到了80年代末,1989年从《新时代》(New Time)(编者注:霍尔写于1989年的著作)的出现,伯明翰学派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从现代走向了后现代。伯明翰更多的代表的是西方现代性的知识分子的观念,后现代出现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概念系统给解构了,一方面文化研究开始泛化,在泛化的过程中,在英国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和文化研究相关的如传媒研究等等,遍布英国的各个大学。他们的研究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是研究的模式、路径还是属于文化研究。在New Time之前,英国的文化研究基本上就等于伯明翰学派,但New Time之后,虽然伯明翰学派的人物仍都活着(除了威廉斯),但伯明翰已经不再占据统治地位了。英国文化已经向多元发展。目前英国文化研究的中心应该是伦敦大学,那里有霍尔的学生戴维·莫利和麦克卢比等人,还有曼彻斯特大学等。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