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我认识的布鲁克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赵苏苏 参加讨论

     澳大利亚女作家杰拉尔丁·布鲁克斯获2006年普利策奖的小说《马奇》中文版面市了,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刘乔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十分高兴。我高兴,不仅是因为中国读者又可以读到一本有相当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的作品,而且也因为,布鲁克斯是我和刘乔共同的朋友。巧的是去年,在她的发轫之作《奇迹之年》中文版上市之际,她与澳大利亚另一位女作家梅利娜·马尔凯塔前来中国访问,于是就有了我与布鲁克斯的相识。
     和我原来想象的一样,布鲁克斯是个沉稳而有深度的女人,湖一样深邃的蓝眼睛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和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布鲁克斯带有几分羞涩,稍显内向,很难看出她曾在战火纷飞的中东、波黑、厄立特里亚当过那么多年的战地记者。但是当她说话时,你却会发现,她的声音有某种磁性,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逻辑,吸引着你,让你只是倾听,忘掉她的表情。
     拥有澳大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布鲁克斯从来都首先把自己视作一个澳大利亚人。我问她澳美两国更喜欢哪一个,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澳大利亚,那是我的家。”布鲁克斯对文学的兴趣始于童年。她父亲是悉尼一家报纸的校对员,母亲是电台播音员,家里没有多少东西,却有大量书籍。从五岁起,每天晚上睡觉时父亲都给她念书,直到她九岁。妈妈则常和她打赌,看她能多快背下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一首诗或一段台词。她小小年纪就开始与国外笔友通信,初步展露了自己的写作天赋。经过一段富有成就的《华尔街日报》驻外记者生涯后,她开始写书。但是从记者向作家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整整六个月,她楼上楼下走动,从地下室的厨房,走到阁楼间的书房,无从下笔。这时她的一个邻居,也是位作家,给了她一则至关重要的忠告:“把屁股放在书房的椅子上,让它待在那儿别动。静静地坐着,你就写吧,这就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即便不是充分的条件。”静下心来后,她逐渐文思泉涌,常有神来之笔。她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习惯,她的小说一般是还没写到一半就设计结尾,推迟故事中最难写的部分,一旦最终着手这部分,情节便推向高潮,故事结束。当记者问她是在寂静中写作还是边听音乐边写作时,她幽默地回答:“听着我头脑中主人公的说话。”而写作遇到困难时,她就对自己说:没风了,划桨吧。
     布鲁克斯的前两部小说《奇迹之年》和《马奇》均为历史题材,都采用第一人称。《奇迹之年》讲的是17世纪英国大瘟疫中一个小村中所发生的感人故事,题材来自作者在英国奔宁山区的一次远游,她偶然来到一个名叫伊姆的小村,发现三百多年前村民们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以防鼠疫外传。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打动了她,从而写出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小说一举成功,仅在英国就售出了25万册。素以苛刻著称的美国《人物》周刊称誉说:“《奇迹之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马奇》则是根据19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奥尔科特的经典儿童文学《小妇人》,拎出其中在结尾时才露面的父亲马奇,写他与20年前深刻影响过他的女友邂逅,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林林总总。布鲁克斯说她喜欢从历史记录中寻找故事,虽然她本人爱读现实题材小说,可她却从不想染指这类题材。她觉得自己身上的记者习惯遇到了现实题材,便总想挖掘事实,所以不像面对历史时那样容易展开想象力。她向我透露,她的下一部小说也是历史故事,名为《书的人》,背景设在西班牙、意大利、巴尔干半岛,非常有趣。在一旁的澳大利亚亚洲中心漂亮的女文化官员尼基·安德森忙说:“我们迫不及待一睹为快,都等不及了。”
     布鲁克斯是一位作家,但她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人,当我们与她一起走过编辑部附近的一家宠物商店时,她忽然停下脚步,长时间驻足,目不转睛地望着店内的宠物,神色黯然。后来我才弄清,她想念她的爱犬了,她说她有两条狗,一个叫希洛,一个叫米洛,“它们很淘气,可我爱它们。”她表示,假如她不当作家,她最想干的事情就是遛狗;读读书,种种花,然后坐在门廊上看夕阳。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大自然,是赋予她创作灵感的最大源泉。
     短短的几天,布鲁克斯一行带着与中国文学界交流的丰硕收获离开了中国,身后是中国读者和中国朋友的祝福。她的中文版《奇迹之年》留在了我的案头,扉页上遒劲的英文写着:“感谢你,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人。”
     每当我看到这本书,我便想起这位外柔内刚的女作家那略显羞涩的微笑。
    原载:《文学报》2007-08-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