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致辞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而在他的名作《老人与海》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在这里,海明威是不是把自己暗喻成这个永远不轻言失败的“硬汉”老人呢? 当评论家们预言海明威已文才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五十三岁的海明威发表了这部举世公认的杰作《老人与海》,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就像那位老渔夫圣地亚哥一样,以一种非凡的毅力,以压倒一切的无畏气概,令人折服。 《老人与海》问世后,蕴含其中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让评论家们兴奋不已。是的,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小说,而是一则多层次的寓言。虽然,海明威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但是,通读全书,让人感到作品的迷人之处正是“无处不象征”。由此构成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确立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人们所能看到的和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部分只能通过感受、猜测和想象才得以看到。 正如《老人与海》,情节是如此简单:一个老人驾着一条小船,拖着一条大马林鱼,与接踵而来的鲨鱼们不断搏斗,无论是在“高爽的九月的天空衬托着一缕缕羽毛般的卷云”的白天,还是在“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波涛汹涌”的黑夜,老人圣地亚哥只有一个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海明威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文本,是清晰而又简洁的,然而,其中丰富的象征和寓意,如同海底深处的冰山,只能由每一个阅读者以自己的触角去探测、去想象。 这使我们想到海明威的另一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作家余华对这篇小说十分推崇。故事的全部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站台酒吧外一处阴凉的地方交谈。交谈的内容无非是日常生活话题,语言也是公共的、明确的。这篇作品的意义不像《老人与海》那样外在和明晰,作为文字容量不大的短篇小说,它所呈现的表象,恰如让人一览无余的海面,但是透过海面,我们是否看到海洋深处的潜流、鱼类以及海藻等等?那是无限丰富的。而人物的心灵,显然比大海深处更加丰富、更加让人琢磨不透。由此我们相信,海明威在《白象似的群山》中不是消解文本的意义,而是展示了一种具有无限可能的心理历程。 海明威说过:“一个在沉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这“永恒的东西”,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想唯有艺术创作的永无止境、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探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明威无疑是永恒的英雄! 原载:《扬子晚报》2007-12-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