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两位环保文学先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国涛 参加讨论

    美国散文家里,我最喜欢怀特,也就是那位有名的E.B.怀特。他于1985年去世,于今已是22年。我在董鼎山《西窗漫记》(三联书店,1988年)里读到《风格的要素——悼美国散文大师E.B.怀特》,感觉出其中充满景仰之情。文中说到他的文字之美,并引《纽约人》杂志主编的话说,“由于他的静静的影响,本国好几代作家都写得 更好了”。这话我信,因为怀特也是这个著名杂志的老编辑。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约高手译怀特》。我很想读。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怀特的散文集《重游缅湖》和《这就是纽约》,我当即买来,读了。真是好呵。这是一位关注环保,注意自然,愿意过自然生活的作家,而且身体力行,以此为乐。他在1941年早已反对在橙子皮上用色素;他反对核试验,提出放射性污染问题。他说过,“在可能发动袭击的狂人的头脑中,纽约无疑有着持久的、不可抵挡的诱惑”。这话竟然在“9·11”应验。和怀特一样,不过更早一百年,美国还有位大作家梭罗,他也曾走入荒林湖边,自力建房,自力种植,过最朴素的生活。他写过有名的《瓦尔登湖》。他的这本书不好读,不易懂。这次在《重游缅湖》里,我读到怀特论梭罗的《瓦尔登湖》,题名《夜之细声》。在我读到的关于梭罗的评论中,这一篇是最好的,它诗意盎然,寓理于情,使人心动,使人心服。这是两位有同样倾向作家的心心相印和心灵冲撞,是怀特对前辈的理解和质疑。怀特写过《文体的要素》一本小书,影响极大。后来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曾以“怀特的要素”改称这本挽救美国文风、文体的小书。《夜之细声》这种评论文章,正体现怀特的纯正、典雅文体。
    怀特不愿被人称为“梭罗迷”,其实这已透露出他是“梭罗迷”。他对梭罗的景仰本身使我心动。他说:“1954年,在此书问世一百周年之际,我来向亨利·梭罗致意,不过是偿还一笔债务——或一笔分期付款。”这是真正的怀特文体。后来他多次谈过梭罗。文字背后的崇敬之意是分明的。但他不是处处表示敬意。他说梭罗的文字怪异,有时“过于沉闷”。而且他说有“不成熟”和“逻辑上有误”的时候,但如果读者因此而不读,那就太可惜。不错,我初读《瓦尔登湖》,在开头十来页里,几乎读不下去。梭罗的怪异文风,“收则严整,发则狂乱”。它幽默,“众多书中,《瓦尔登湖》也是最幽默的一本,虽然那幽默感始终潜在深层,书中从不故意逗乐……”梭罗嘲弄当代的人“(解决问题的)手段倒比问题本身还复杂”。这就是:“为了牛皮鞋带,他先去牛市做投机买卖。”用我们的话说,这绕了太大的弯子。正好,我手头还有一册《瓦尔登湖》,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出的。那上面的译文是:“为了得到自己的鞋带,他在牛群上做投资生意。”译文是有点不同的。然而还是看得出,这就是梭罗的幽默,也许有的读者觉得不能使自己破颜一笑,但仔细想,还是挺有味的。又如,我读到梭罗这样的句子:“你给稻草人穿上你的最后一件衣服,你不穿衣服站在一旁,有谁不立即向稻草人行礼吗?”这种幽默也是深层的,不一定使人笑,也许还使人怅然。还有,“每一代人都会嘲笑旧的时尚,却又虔诚地追逐新的时尚。”这里边的味道也是如此。
    梭罗和怀特都在荒野建造自己的居处,过简单的生活。怀特生活在20世纪,他只是简朴而已。但梭罗却好像要回到原始。所以,怀特说梭罗有时“不免有些造作,而且是刻意为之”,大约指此类议论和做法。而我觉得,怀特不是这样。他是20世纪的人,他的做法和议论是我们当代人能够理解也能够接受的。他养鸡养羊,要做农民,计划要卖出多少多少斤奶,等等。他使人感到亲切。而梭罗要人们都自己造房居住,这先就不可行,只能说。试想,大家都要造木屋居住,土地何来?但他毕竟是尊崇自然、拒绝奢侈、保卫自然的先行者,恐怕以后总有人会纪念他的。可是我总觉得怀特更好——至少是更易接受。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7-1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