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千回百转,仍不懂女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付艳霞 参加讨论
■书名:《灿烂千阳》  ■著者: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一句话点评:通俗传奇中有严肃思考,矛盾巧合中有命运机缘,而作者所擅长的细腻与煽情,依旧能够唤醒人心底的温柔情愫。
    两个少年的故事,让全球的目光瞩目于新闻纪实报道之外的阿富汗,一个被战乱长期遮蔽的日常的阿富汗,一个废墟之上风筝高高飘扬的阿富汗。如今,在第二部新作《灿烂千阳》之中,胡塞尼又演绎了两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依然延续了《追风筝的人》中所展示的,生命在千疮百孔之后所获得的爱的救赎,命运在百转千回之后闪烁的希望的光芒。只是,与少年故事的忧伤和纯美不同,这个有关女人的故事痛苦而忧郁,在这种深重的苦难映照下,她们的爱与希望反而显得更为灿烂和惊人,与喀布尔升起的一千个太阳一样,展示着生命的璀璨和温煦,展示着爱的博大与深沉。
    在今天的中国读者看来,阿富汗妇女的生活处境更像是“三从四德”的年代。与女性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关的三昧,即子性、妻性、母性,仍然是禁锢在她们身上的现实枷锁,“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仍是她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一夫多妻制仍旧盛行。只是,与中国女性在那个处境下,相互之间的斗争和绞杀不同,《灿烂千阳》里面的正室和侧室之间,居然产生了母女般的情感。她们相互倾吐内心的秘密,相互体恤。
    正室玛丽雅姆是私生女,根本不能得到父亲家族的承认。就在她被父亲拒之门外的时候,她的母亲因为女儿的背叛自缢而死。玛丽雅姆被父亲的妻子们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年龄大好多的鞋匠、鳏夫拉希德,从此开始了忍受孩子流产和家庭暴力的双重噩梦。直到他们在战乱之中,救起了十五岁的少女莱拉。莱拉的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亡,随后双亲又在爆炸中身亡,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塔里克远走他乡,不久被告知身亡。万念俱灰的莱拉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答应嫁给六十岁的拉希德为第二个妻子。
    真相随着塔里克的神奇复生而步步逼近,终于不能掩藏,暴怒的拉希德被玛丽雅姆失手杀死,莱拉得以重获自由和新生。她和塔里克结合,然而却始终要背负着谎言生活,她和拉希德生的儿子始终在盼着父亲的归来。
    小说的故事风格延续了《追风筝的人》的方式,在平静的讲述中不断探测命运,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平和和道德的完满,在恶相环生的世界中保持着向善的忏悔。尤其是在玛丽雅姆身上,无论是作为女儿、妻子还是母亲,她都不能算作理直气壮,一个女人所能够承受的一切苦难都在她的生命中出现,自杀的母亲曾经的“危言耸听”都不幸成为她命运的谶语。然而,因为她始终没有被生活和命运摧垮的爱的能力,让她的生命路程最终爆发了光彩。在阿富汗这片苦难而忧郁的土地上沉默和孤独的女人,始终没有哪一根稻草能够把她们彻底打垮,她们卑贱地活着,坚韧地爱着,并最终因为爱和希望而伟大。相比较而言,玛丽雅姆因为日常冲突而波诡云谲的命运,比起莱拉因为战乱的原因而变迁的命运,更有穿透力和吸引力。
    作者用年代纪事,在两个女人的命运中穿插着阿富汗的编年史。阿富汗平民的生活不再是电视镜头上的只鳞片爪,战乱中的阿富汗真相也不再是新闻报道中的只言片语,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连同它良莠混杂的传统和文化因袭一起,构成了整部小说的阅读看点。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8-1-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