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雾中的孩子、鸽子和花朵 --纪念法国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诞辰一百周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石润 参加讨论
很多年了,一直认为,如果说有一本书能惹人怜爱的话,那么一定就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它犹如阳光和水,汩汩流动间证明着种种应被证明的存在;换而言之,在辗转溯洄中,作者在本书中道出来的,却是非童话所不能抵达的幽深情境。
    从故事发展来说,如同匹诺曹遇到了狐狸,《绿野仙踪》的小姑娘桃丽丝遇到了女巫或鲁宾逊遇到了风暴,“奇遇”仍是本书的契机:“我”,一个爱驾驶飞机、爱画画的大人,在沙漠中与一个来自异星球的小王子的相遇。因为一朵玫瑰花,小王子离开了他的星球,他拜访了许多小星球,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如寂寞的国王、执着的自大狂、觊觎满天星星的实业家、从不停歇的点灯人……之后来到了地球上,来寻找一只小绵羊。
    如同我们所熟悉的,“奇遇”的故事设置在此仍是一个最具合理性的情节动机,目的是在不经意中为非常态的内容寻求一个常态的出口,使非现实但也许更本质的幻想可以奔放地汹涌奔流。最重要的,同是“奇遇”这个动态的发生,《小王子》与成人世界的发生却是相反的,后者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会忽略过程本身的旖旎而直奔花好月圆的目的,所以贫家女会遇见富家子,如《蝴蝶梦》,男人会遇见财富,如鲁宾逊,结局也必然封闭而圆合;《小王子》则要避开成人世界那些似乎晶莹灿烂的光,全力收集的是遗失和忽视,要在细细碎碎的光影下呈现一些幽微但真正灵性的存在。所以它没有俗常的目的和终极真理,其中的每个存在都是主角和目的,成人世界惯性的体验在这里出现了阻隔和凝滞。另一方面,当《小王子》以童话的形式飘浮在空中时,却仍是心系人间,不同的是,人间在此显得异常局促可怜。小王子所遭遇的那七个星球上的国王、自大狂、实业家等都是带着浓重的人间气息出现的,对于他们的务实、骄傲、昏昧的不认同,小王子是站在儿童和成人世界的断层,用对立于后者的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些大人确实很怪!”童话、儿童、无限、流动不拘,在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一条意义链,对立的则是非童话、成人、世故、画地为牢……
    没有通常童话中符号化的仙境,小王子所在之地便是仙境,然而他最终要回去,如同匹诺葛、桃丽丝总要回家一样,那里是童话最后的归宿,亦是最终的家乡所在。最喜欢《小王子》就在于它是用儿童的视角来观世,却从不用儿童的智商来度事,所以其中充溢着一种同类书所缺乏的真正的浪漫。小王子是我见过的最不快乐的童话主人公,但也是最有情致、最摄人魂魄的一个小东西,因为他那种遍布全书的细细碎碎的渴望和悲伤,其中有一层很重的非儿童的、质疑自由与灵魂的黯淡气息,这种气息与小王子无以名之的气质上的忧伤相结合,便使他远远超出了一般童话中有制作之嫌的平面主人公,并使本书超出了童话的层次而成为一种成人读本。所以没有人怀疑小王子的爱情,泛义的爱情,他对那枝玫瑰花的爱情,是一枝娇气、挑剔但美丽异常的花朵,怕风、怕冷、怕黑暗,天真地以为会用这些小把戏留住小王子的爱,直至对方离去之时才说出“我当然爱着你,但一直没让你知道”。而借小狐狸之口,小王子也方才大悟,爱原来意味着担当和痛苦;“对于你驯服的对象,你永远负有责任。”“驯服”一词在此被赋予了哲学式的内涵,成为“爱”异构同质的表述。
    “要是你驯服了我,那我的生命中就像出现了阳光,我会在杂沓的脚步声中辨认出某一个声音”。因为懂得,所在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温柔怜悯─—从对爱的表达和实践来说,小王子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是一对绝配。至此,不能不说小王子也是一个载体,通过他,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身影也隐隐在望。那个满头金发、酷爱飞行与正义的法国男子平视命运,厌恶但永不回避灾难,二战中驾驶飞机巡航时失踪了。谁也不知道他是怎样离去的,如同不知道他的小王子如何凭空而来,他与他亲爱的小王子静静地站在世事一旁,一个持有“爱”,一个持有“怜悯”──“我可怜这样的人,他黑夜中在租屋中醒来,以为在上帝的星空下可以遮风挡雨,突然面前却是一种征途”(圣埃克苏佩里《要塞》,马振骋译)。
    如果说小王子的真理是那枝玫瑰,圣埃克苏佩里的真理则是朦胧中“嫩芽萌生的清香、母羊剪毛时的气息”,凭此,他们唤起且追溯,唤起你在被时光裹挟而去时匆匆间的遗失,追溯人们某年某月某日看到的大雾,雾中的鸽子、孩子和花朵。
    原载:《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06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