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追忆,怀旧和情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增爵 参加讨论
《爱的插曲》 [美]厄普代克著 主万译 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更名为《怀念兔子》重版
     了解一个作家,系统读他的长篇代表作品固然是正道,翻阅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也可说是一条捷径。《爱的插曲》就是汇集厄普代克创作风格的这么一部小说集。
     《爱的插曲》中收入的中短篇小说均无诱人的情节,可是却均能让人很快进入故事的场景里。如果说那是种技巧,厄普代克的独门绝技是他用追忆、怀旧的色彩染遍了所有故事的角落,无论人物的情绪、场景的氛围、对话的语气……追忆和怀旧如同一位面容和善的导游,引导人们进入阅读文本的审美旅程。它们将文字描摹的人物、景色赋予人们日常生活的感觉,而且是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陌生感油然而然被消解,读者进入小说叙述的时空犹如旧地重游,或者是故友重逢。
     “对于一位审美距离在他的首次阅读中仍然悬置的读者来说,他能透过逝去时间的偶然表象,从追溯性的故事中感知独特、完整的过去,和从中不知不觉地出现的复杂的世界。”文学阅读这一审美过程中,追忆、怀旧具有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普鲁斯特由此凭《追忆似水年华》而流芳百世,厄普代克似乎也深知其中三昧,他的“兔子四部曲”里常常用思绪之追忆,刻画人物,特别是小说主人公“兔子”哈利的精神世界。不仅如此,厄普代克的青出于蓝,更在于他借情欲快感的张扬,膨化着审美快感的常规领域,或许在“兔子四部曲”中因为主人公“兔子”哈利个性的生物属性他这么写。然而《爱的插曲》里的一些作品他依然这么写,依然不管不顾地写情欲对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肆意渗透,无论作品篇幅之长短。
     中短篇小说集《爱的插曲》中,男女私情、婚外恋和两性关系,是追忆和怀旧氛围氤氲中的情结。在其中的《离我而去的娘儿们》、《纽约情人》、《天然色》和《他的全部作品》里,小说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思绪,就是那些情结舒展的枝枝丫丫。情欲快感的张扬他写得并不色情,不忠的偷情也丝毫没有宗教意义的罪孽感,仿佛水到渠成,只是在平庸生活中添上一抹有刺激意味的色彩,或者说是人生行程里的一个小小驿站,况且是弥漫在回顾和追忆氛围里的怀旧。厄普代克就是如此准确地描摹作品中人物的如此心态,同时又巧妙地拿捏读者审美阅读的这份感觉,而且凭借自己在美术领域的学养功底,他的文笔犹如画笔。他不但不隐藏自身的男性身份,相反还强化着男性视角,以“好色”的目光,打量、描画着作品里的女性人物,无论是容貌、身型、发式、衣饰,还是举止谈吐。他的想象力色彩缤纷,那一篇篇小说犹如一幅幅阳光下的水彩画,色泽鲜明。《爱的插曲》中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怀念兔子》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厄普代克的创作风格。
     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是他的代表作,从《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到《兔子歇了》,他通过叙述小说主人公、中产阶级人士绰号“兔子”的哈利·安斯特朗的一生,系统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四十年间美国的社会风貌,在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方面的独到之处,是借“兔子”哈利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男性的情欲快感之生理需求的满足心理,调侃地观照世界,待人处世,又不时将它与基督教的宗教观念及传统中产阶级伦理道德互为比照。如此貌似粗俗、油滑,实为细腻、诙谐的方式,可以说确切地描摹了美国小城镇的人生百态,特别是那种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人性痛苦。
     《兔子歇了》终结了“兔子四部曲”。《怀念兔子》却是这部四卷名著的一个尾声。“兔子”哈利已经死了。小说主人公缺失后,如何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况且要继承原作的风格颇为不易。倘若模仿《吕蓓卡》,看似死者已逝,却又阴魂不散,将故事浸泡于阴森森的鬼魅氛围中,则有悖于原著。厄普代克同样让“兔子”哈利存在于小说人物的记忆里,通过记忆,“兔子四部曲”中的一些与哈利关系密切的人物和场景一一重现。如果说“兔子”也阴魂不散,那么就是哈利的思维方式,那种追求情欲快感的粗俗目光了,这个“阴魂”一脉相传于《怀念兔子》里,只是传承者众:他的妻子、情人、友人、女儿、儿子……如此种种,在“兔子四部曲”中只作为配角、陪衬、背景者,在《怀念兔子》中次第出现,参差到场,他们一齐沉浸在追忆和怀旧的氛围中。配角、陪衬、背景者轮转着在这部中篇小说里唱起了主角,居然在篇幅狭窄的文本中,做到了身段美妙,色彩绚丽。当然,这是因为作家厄普代克在绘画和写作两方面都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爱的插曲》已被上海译文出版社列入“现当代世界文学丛书”出版了中文译本。为纪念厄普代克这位大师级文学家日前的逝世,译文出版社将此书以《怀念兔子》为名再次出版,或许,这是有双重意义的怀念吧。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02-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