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乔伊斯从不徒有虚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雨嘉 参加讨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李靖民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28.00元
      1904年1月,22岁的爱尔兰青年詹姆斯·乔伊斯应都柏林一个新杂志《达纳》之约,写 了一篇叙事体散文,题为《艺术家的画像》。但是这篇短文最终并未得以发表,编辑以内容难以理解为由,拒绝予以刊登。在这篇文章里,乔伊斯展现出强大的企图心,运用他的“心灵顿悟速写”,将往事像流水般一幕幕展现出来,流畅得足以随着思绪起伏跌宕。10年后的1914年,乔伊斯几经改写,彻底摒弃了原作品中的传统现实主义描述,最终定稿名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随后在众多朋友的不懈努力下,付梓出版,作品首印仅750册。
    100年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在兰登书屋“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名列第三。这足以证明这位意识流小说的开山大师在20世纪小说写作领域中占有的至尊地位,也悄悄暗示文学新千年的开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作为乔伊斯的早年之作,没有捉弄人的文字游戏,没有故作高深的哲学探讨,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也没有让人哭笑不得的讥嘲,语言纯净而饱含诗意和激情。他忠实记录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孩子的残酷青春物语。这部书既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从中窥到乔伊斯的影子,它同时又是一部虚构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场景大多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不是完全纯粹的自传,无论是人物、时间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距离。
    这本书,他写的就是他自己的内心,所以他改了又改,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复活以前的自己。乔伊斯写出了所有对生命敏感的青年人的心路历程,幼年的懵懂和恐惧,少年的狂躁和不安,青年的困惑和清醒。这是一个灵魂企图摆脱束缚的奋斗过程。那么,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防波堤旁的大宅,翱翔的飞鸟,犹太人贫民区,天使般的生活,酒吧,咖啡店,妓院,教堂,大学,瘦弱的学童,攻读文学艺术的大学生……种种不断累加,乔伊斯用这些素材构筑了语言的海市蜃楼,想象、记叙、描摹、议论,如梦似幻云烟一般,时而清晰逼真,犹如尽在咫尺,时而朦朦胧胧,宛如隔着一层薄纱。
    就仿佛一场关于青春的梦魇。
    这场梦的主人公,就是所有的读者,你。本书最伟大之处,在于那永不消弭的青春活力,毫无遮掩地展现出一个从幼年到青年的“自我”:这个自我在慢慢成长,一步步走向成熟。乔伊斯按照精神世界的规律或者说回忆的经纬来编织小说,赋予时间以具体的形式,描绘了生命的机理和每一处皱折。他借助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派遣的惆怅。一切都在时光的流失中瓦解变质,乔伊斯用语辞把这个时刻固定下来,失去的青春就是这样找回的。次第更迭的人物,让我们挽紧时间的缰绳。
    伍尔芙说,乔伊斯先生不顾一切,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火花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无数信息。他仿佛炫技般地展现着自己出神入化的文学天赋,无论是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交替,还是自由间接引语,内心独白,破折号代替引号等等特殊表达,都不言而喻作者的伟大。乔伊斯的一生,是流亡的一生,生活在别处是他命运的常态。从本书问世开始,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要驾驭自己命运的青年艺术家,他已经做好了彻底背叛的准备。甚至他已经不屑于鹦鹉学舌,而开辟出了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来书写命运。那么,这部作品就是乔伊斯对自己青春的一场薄奠。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有点单薄,有点脆弱,又执着地往前走。而整个爱尔兰都在落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