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好人?恐怖分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茹 参加讨论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可谓文坛的常青树,其风格之多变、思想之深邃、观点之犀利、见解之新颖,一直为评论家所称道。莱辛的主要作品大都是女性主题,探讨她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其生活的影响。在尝试多种风格的创作后,莱辛于1985年出版的《好人恐怖分子》,被评论界视为其重回早期写实主义路线、延续其一以贯之的女性主题的标志性作品。
    《好人恐怖分子》(THE GOOD TERRORIST)这一书名看似一个“悖论”或曰“吊诡”;而 “悖论”恰是文学创作者赖以表达思想的途径之一。莱辛显然深谙此道。“好人”、“恐怖分子”这两个词语如同阴与阳、黑与白一样泾渭分明。多丽丝·莱辛敏锐地抓住二者的内在关联,让它们暂与各自的“阵营”作别,实现了褒义词、贬义词的跨“界”合作——《好人恐怖分子》。
    《好人恐怖分子》以女主人公爱丽丝·梅林斯为轴线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以爱丽丝、雅思培等人搬入老磨房路43号废弃公房开始,以这群“恐怖分子”制造一起自杀性的炸弹袭击活动后离开公房各奔东西作结。
    爱丽丝等人大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对社会极端不满和仇视,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共产主义中心联盟”,试图用“革命”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现状。这群“恐怖分子”没有明确的信仰和主张,宛若一盘散沙,既不为正规革命组织所承认、吸纳,也得不到普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爱丽丝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这盘散沙可能早就风流云散,根本不可能有其后散兵游勇式的“革命”活动。在搬进公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革命”活动不过是讲演、游行示威、四处涂写宣传标语,并未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正因其没有明确的信仰指导行动,正因其边缘化的现实处境,这盘散落社会一隅的“沙粒”才逐步发展成以暴力的形式变相吸引社会的关注,用伤害无辜的手段来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并最终在闹市区引爆了汽车炸弹,酿成五人死亡、众多无辜路人受伤的惨剧。
    在以往莱辛的女性主题小说中,主人公一般都是有理想、渴望自由、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的女性。虽然这些女性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但她们大都能赢得读者的同情和认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好人恐怖分子》的女主人公爱丽丝·梅林斯的凄惨遭遇却无法博得同情。故事开始时爱丽丝已经36岁,但在情感和理智上却幼稚得像一个16岁的少女。小说中,爱丽丝被描写成一个“受虐狂”。由于其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她偏执而疯狂地对抗着自己的父母和真正关心她的人,却对自私虚伪、冷漠无能的“男友”雅思培呵护备至。尽管她生性善良,尽力帮助周围的人,称得上一个“好人”。但由于这位“好人”处事方式的失当,或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其周围的人无一例外的悲惨结局。爱丽丝的性格特征不但使自己成为一个让人怜、更让人恨的悲剧人物,同时也使其成为小说一系列悲剧的根源。如果没有她——这位“好人”恐怖分子的“辛苦工作”,这帮寄生虫式的“恐怖分子”根本不可能长期聚集在43号废弃公房,惨剧也不可能发生。
    在莱辛看来,当代西方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女性的才能及与生俱来的暴力攻击性。换言之,看似水火不容的“好人”、“恐怖分子”之对立属性在某些女性那里糅为一体,可谓风过无痕、水波不兴。直到一些惨剧发生之后,人们才惊觉潜伏于女性体内的两股力量的巨大杀伤力及破坏力。在酝酿这本书的过程中,伦敦哈罗兹百货的爆炸案激发了多丽丝·莱辛的灵感,同时它也是《好人恐怖分子》的起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莱辛曾透露《好人恐怖分子》的构思创作经历:“我知道一些和爱丽丝类似的人。她们有母亲般的爱心,为鲸鱼、海豹和环境问题而担心,但是同时又说着这样的话:‘你不可能不打破鸡蛋而得到煎蛋。’她也还可能毫不犹豫地杀死一大群人。”
    除了“好人恐怖分子”爱丽丝,该书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果断冷静、富有行动力的帕特,有组装、制造爆炸物能力的约瑟琳,看似弱不经风却极具毁灭能力的菲儿——正是她完成了汽车炸弹袭击计划的最后一击。与小说中无能软弱的男性相比,她们不但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思想偏激、脾气暴躁,也具有更大的破坏力。这群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对爱丽丝是一种补充,对小说是一种丰富;而这种对女性群像的建构则是莱辛女性主题的继承和升华。
    《好人恐怖分子》本质上并非一部讲述恐怖主义的政治主题作品,而是一部反映女性主题的现实主义小说。社会环境使内心善良的爱丽丝最终成为一个杀害无辜的恐怖分子。这是她的个人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多丽丝·莱辛以简洁平实的语言、细腻到位的心理刻画,不动声色地讲述了一个“吊诡”的故事,一个荒诞的悲剧。如评论家彼得·坎普所言,《好人恐怖分子》“集聚了敏锐的智慧,尖锐而引人注目……体现了多丽丝·莱辛最成熟的写作水准”。
    《好人恐怖分子》的故事在爆炸袭击事件之后戛然而止,而对于人性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