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四百年神游的魂牵梦绕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意如 参加讨论

     知道竺洪波先生在研究《西游记》学术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天,他要我在十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西游记》的文章,说是查到了目录,但没见到全文。我大为惊讶: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一篇小文,他竟然也搜罗到了,这一番工夫何其了得!果然,历数年后,一部立意新颖而又考据翔实的学术专著《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诞生了。
     此书以时间为经,历史个案为纬,将《西游记》的版本源流、作者考证、各家评点、学术分流、文本解读乃至最新的研究动态等等网为一体。具体来说,四百年的学术史以明清、现代、当代划为三大段,分别论述。明清段以《西游记》的评点为主轴,现代段则以名家研究成果为主线,当代段颇为细腻,将成书源流、作者争论、版本研究、文本解读等作为主要探讨话题。正是通过这种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的体例设计,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西游记》学术史画卷。
     通观全书,《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可以说有两大特点十分引人注目:其一,在观点上取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度,讲求“学无新旧,术无中西”(王国维语)。既注意传统评点,世本、李评本皆入法眼;也注意到现代学术潮流,伽达默尔、柯林伍德俱入注释。其二,考据上以求实求博为圭臬,力求巨细无遗。在材料举证时,既注意到鲁迅、胡适、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蒋瑞藻、钱静方等对《西游记》研究颇有贡献的学者,也不遗漏小如吾辈的点滴,且将目光投向域外,把诸如日本汉学家中野美代子的论文也搜罗进来。清代朴学大师戴震谓“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只此书的淹博,就让人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个中甘苦,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现代学者对学术史研究的重视,从梁启超先生到“五四”学人可谓一脉相承。具体到小说研究领域,就在华师大校园,上世纪后半叶郭豫适先生的《红楼梦》学术史著作便让人眼前一亮。然而,随着西方现代文艺学理论在中国的风行,如何在新的研究语境下展开学术史研究便又成了新的课题。一部好的学术史,不仅需要翔实的资料,还需要作者的学术眼光。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竺洪波先生的学术背景,他师出名门,在文艺学和古典文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这使他在撰写学术史的时候选择了一种高位的姿态,讲求主体性介入,“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避免了“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的学术崇拜症,也实现了对传统学术史研究的超越。这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创见的学术追求实在是很难得的。
     洪波兄本来就是憨直的人,书里面也洋溢着一股锐气。对于前辈学人的成就,一般后学多会为尊者讳,钳口不言,而他却对学术世故始终不敢苟同。在这本《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中,他的那种学术傲骨便再一次显现了出来。面对像鲁迅、胡适这样的前辈大家,在文献考据、观点论证中,他敢于指瑕,其无邪天真处,真是令人觉得淋漓畅快。
     至于对“《西游》学”的热心,更是竺洪波先生坦荡率性学者风范的一种表现。据笔者所知,竺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西游》学”的学者,但敢肯定的是:他是对构建“《西游》学”最为积极的一个铁杆支持者。当然“《西游》学”能否真正得到学界的认同需要我们用时间来证明,不过《红楼梦》因“红学”而得到了深入的研究,“鲁迅学”的兴盛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提供了一枚钥匙,如果“《西游》学”能风行的话,对弘扬民族文化应该也应当是很有助益的。
     此外,令笔者颇为感兴趣的是,此书在道家学说的研究上也颇有创见。《西游记》与道教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史上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竺先生本人对道教历史多有涉猎,针对李安纲运用内丹学阐释《西游记》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意见,对于理解和批评当前以李安纲为代表的国内《西游记》道教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成书经历也颇为奇特。它先是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在答辩时便得到了著名学者章培恒先生的赞誉;后来又经过了众多专家们的匿名评审,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获得出版资助。竺洪波先生神游四百年魂牵梦绕的心血终于有了面世的机会。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 竺洪波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2-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