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哥特式评论之塔 ——读多克特罗《创造灵魂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鲁辰琛 参加讨论
  
    现在的评论有意思的不多,大多是做了分析内涵、辨析文句、考证出处的工作,研究出土文物般仔细地、慎重地、规矩地构建起兴许比评论对象都要鸿篇巨制的评论,简直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而现在大多数读者对评论都敬而远之,因为评论不是启发人思索,而是权威地下论断。评论拒绝了与读者的互动,因此曲高和寡。
    难能可贵的是,美国当代首屈一指的著名小说家多克特罗也写评论,把受邀之作结集出版为《创造灵魂的人》。多克特罗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得真心诚意,有血有肉,带着和读者探讨式的平等与友善,似安徒生童话里的小孩,对国王的新衣(有些批评对象已经是旧衣了)好奇端详,仔细揣度,如实抒发感想,评论于他就是项简单而纯粹的精神散步。
    多克特罗自有其资本:天才的写作经历使他在分析写作者心理方面游刃有余;广阔的社会、历史、政治视野帮助他在批评时打下深厚基底;哲学思辨与勃发灵感使他在铺展论述时能往纵深掘进,成为一针见血的一家之言。打个比方,多克特罗的评论就如中世纪的哥特建筑,根基深厚,高耸入云,装饰细腻,看似只语片言,却力透纸背,看似冷峻犀利,实则饱含温情。
    多克特罗的哥特式评论首先建立在他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通灵的文学悟性上。他不为其评论之塔拓展方圆,绵延万顷,而仅圈出一小亩地去打地基。他对地基的要求是随意中的苛刻,信手拈来的谨严,拒绝华而不实,但求承载得起参天的建筑。因此他的评论给人的印象是在全面性上力所不逮,但却能深入于一两个疑问,深挖下去,奠定坚实的评论基石。他有着活泼顽童似的好奇心,总想闯入爱伦坡的精神世界一探究竟;为《白鲸》创作中的喷水时间,海港的选择感到好奇而执著寻找解释;又像缜密的分析员寻找没到过美国的卡夫卡写成《美国》的合理逻辑;还像一位把握人性的大师,真心赞美拥有伟大心灵的爱因斯坦……有些问题已有人寻根问底,但多克特罗自信能说出不一般的东西,因此他敢于“重弹老调”;有些问题是他纤敏之心的新发现,他便颇为自信地自圆其说。其实多克特罗和苦心经营自我辩白术的爱伦坡、谙于自我暗示的刘易斯一样,也热衷阐释,只不过他阐释的方式是呷一口咖啡,以随谈的口吻融阐释于无声处,于无形间,最终字字落在实处。
    多克特罗的评论之塔最大的特色便是它的高耸,直入云端,因为它的目的不是与低矮的屋宇为伍,不以俯视蝼蚁众生为荣,而是指向天空,向往与天堂对话。他的一部小说书名就叫《上帝之城》,我相信高高在上的上帝之城就是他的评论之塔遥指的地方。他在关照批评对象时习惯性把思索方向指向精神、心理层面,设身处地思考动机缘起,甚至引入超验的概念加以分析,因此他得出的结论若冥想般,脱离了人间烟火,缥缈地遁入天堂。多克特罗就像南美洲的萨满巫师,以毋庸证明的口吻告诉人们关于写作的秘密:首先,写作是一种神秘的感觉:“那种冲动的、莫名的来自思维最深处的幻觉生活”、“自身存在深处的某个地方,你发现了一个声音:这是创作的出发点,也是最为神秘的时刻”;其次,写作中的作者体验着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他的精神孤独像任何一个海底峡谷一样深”、“创造性的行为不是满足自我,而是改变自我的本性,在创作中,你绝对不是平时的你了”……多克特罗怀着对写作最虔诚最敬畏之心,又为作品的朦胧美、不确定美、精神美深深沉醉,因此他绝不忍心用理性强行解构,用逻辑生硬辨析。能说出“它们就像一种宇宙学,像喷发的火焰或星星的诞生一样从书中跳出来,最终暗示了星系的摄藏无限,互相包容、无穷无尽”的人,能把文学当成宇宙隐喻论和意念事件谈论的人,必然拉伸其评论之塔的高度,逼近极限,接近宇宙和意念世界。或许他为这本评论集命名为《创造灵魂的人》更深的用意是他是与灵魂对话的人?或许他的进一步用意是让读者用灵魂与这些经典作品,与他这本评论集浪漫邂逅?
    阴郁、黑暗、神秘仿佛成了哥特式的固有标签,哥特主义自出生就见不到阳光。事实上正是因为见不到阳光,才渴望阳光,哥特主义恰恰是一种反式思维,一种以拒绝代表争取、以逃离代表迎接、以冷郁代表热忱、以独处代表融合的态度,哥特的内心是热的,热爱生命的。因此多克特罗建造的哥特式评论之塔拒绝乌鸦和吸血蝙蝠,欢迎白鸽和剔透的心灵。多克特罗没有一味承认爱伦坡的阴郁,卡夫卡的精神崩溃,并且他总是怀着积极的心态包容文学现象中的消极因素,譬如他就对“离题”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离题对于血腥故事的价值是把极少数处于顶尖的灵魂塑造成卓越的悲剧”,对“过度”给出了独特的解释:“过度本身有其毋庸置疑的合法性。过度是天才的表现……些微的弱点可以改变为持久的依靠,从而说服读者最终进入到一完全皈依的王国之中。”他从科学的、理性的外部着手,拨开现象的层层外壳,努力接近本真,发现原来阴郁背后隐藏着深沉的热忱,崩溃背后隐藏着重建的决心,消极背后是积极的努力和趋势。哥特是万物迎接阳光而洒下的阴影,被阳光包围,内心充满对光明的向往。
    读者阅读多克特罗的评论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手中的文本毫不废话连篇、虚情假意,却处处闪现机智的灵光和真诚的见地;一旦进入,着实是惬意的精神旅行,一旦想抽身出来,却也容易。多克特罗不需要和读者针锋相对地辩论,也不需要极力说服读者认同,他只需要一种精神表达的途径,一种灵魂的自我找寻和实现。而在这过程中,他的哥特式评论塔已然翘然傲立,如同丰碑。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08-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