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以柔克刚弱之胜强 ——从《西游记》中的山水意象看唐僧师徒之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曹瀚文 参加讨论

    《西游记》的创造性和深刻性就在于它的追求个性、不受拘束。一个孙悟空不但要大闹天宫,即使皈依佛教之后,仍不失本性,还要处处表现自己的真性情。但这种性情是被作者压抑后的性情。在作者笔下,孙悟空无法摆脱柔能克刚、弱之胜强这一束缚。
    一
    读罢《西游记》,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作者重视山川自然,擅长山水描写。他叙述的故事情节、展现的人物活动,几乎都在山水之间,如果说不满现实和变革现实的思想是作品的“主脑”,那么“山水”则是其“笫二灵魂”。据统计,《西游记》中所涉山岭58座(包括重复出现者),与主要故事情节有重要关联且被作者赋予韵语礼赞的37座(其中花果山、灵山均被赋词2次),所涉海洋3个(被赋词2次),河流5条(均有诗赋颂赞)。作者笔下的山水,具有奇异的美学特质。整部作品少见丽山秀水、平坡缓流,映入眼帘的多为险山恶水、急川曲路,取经途中更是如此。平顶山“巍巍峻岭,削削尖峰。弯环深涧下,孤峻陡崖边”;钻头号山为“高不高,顶山接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黑水河“层层浓浪,迭迭浑波;层层浓浪翻乌漆,迭迭浑波卷黑油”;通天河“洋洋光浸日,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主要人物跋涉山水的经历注定了故事的展开与高山大川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者笔下的“山”和“水”也就与唐僧师徒的命运息息相关。
    小说开头写到有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之精华,具有灵通之意,化而为石猴。此猴乃是大自然的儿子,是天、地、宇宙的甘露、阳光、雨水哺育了他,在他身上充分显示了神、妖、人的聪明特性及灵秀之气。
    石猴得以吸日月之精华而生,内心渴望着自由,但却要受到外在自然界生死规律的制约。作者为使石猴摆脱此束缚,让他远涉天涯,访师求道,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石猴拜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师赐姓补名。菩提祖师给其取姓时说:“我与你身上取个姓氏……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自此,孙悟空从原先的“灵根孕育源流出”的无父无母状态而一跃进入氏族社会当中。但此时,由于他出世的独特性,使这个人物形象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父子、君臣的伦理道德关系的束缚。他带领一群猴子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再等拜唐僧为师时,唐僧给他取了一个混名“行者”。他由毫无牵挂的自由身而成为一个团体中的大徒弟,走上了西行之路。
    孙悟空炼就了一身本事后,他大闹龙宫,强索了如意金箍棒。他修道已有了一身本事,再加上这件神兵器,就如虎添翼。然后他又扰乱冥府,大闹天宫,直至被压在五行山下。山又一次和悟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被压得不能摇挣,但他仍不屈服地抗争着,食铁丸饮铜汁。孙悟空从石而生又被石山所压,500年不曾有事,后受观音点化,得唐僧相救,从石中再次蹦出。与第一次不同,这次从石中生出,是获得了“新生”。可以说孙悟空是从“猴”而走向了“人”,作者使石猴的身份得到了转化。
    取经途中,山对孙悟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平顶山,4人受阻。孙悟空被魔王用泰山、峨眉、须弥3座山压住。在那“八百里四周寸草不生,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的火焰山,全凭孙悟空机智应对才得以转危为安。在取经路上,悟空是愈挫愈勇。山给了悟空生命,山更多的是对他进行了考验,迫使他不断成长,塑造了他坚忍不拔的个性。山是作者打磨孙悟空——这块“顽石”的“武器”。
    二
    唐僧的命运生而与水相依,成长又与水为伴。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唐僧还未出世,父亲就被人打死投入水中。其母为保其性命,将他放于江中的木板上漂流时,得金山寺的长老所救,取名为“江流儿”。他的出生与水相伴。再看他所收的4个徒弟,除悟空外,身世或多或少也与水有关。在鹰愁涧,唐僧收了受罪的小白龙。在高老庄,他收了被贬下凡错投猪胎的天蓬元帅。在“八百里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流沙河,他又收了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这3个徒弟水性都极好,水下功夫了得。作者的安排是有他的独特用意的。孙悟空在“空战”和“巷战”中所向无敌,唯独水性不好。八戒、沙僧、小白龙的加入就是一种补充。与此同时,他们几人的性格也相互映衬,没有猪八戒的愚惰、沙僧的勤恳,就显不出孙悟空的狡狯、唐僧的迂腐。他们的外貌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师傅长得相貌堂堂,而3个徒弟却“一个是雷公嘴,一个是锥挺嘴,一个青脸獠牙”。作者正是以这种内美外丑的幽默笔法,这种不协调的构思来展示人物的不自由状态。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当然要气度不凡。而他的徒弟们却因“犯罪”而遭惩,成为半是野兽的“妖怪”。正是这样,作者才把日常生活中被理性压抑和遮蔽的那部分人性和盘托出,显示人最本能的欲望、冲动和要求。
    唐僧有崇高的理想、超绝的道德、坚强的意志和迂腐的言行。他手无缚鸡之力,胸无过人之智,却要领导3个顽劣不堪的“妖徒”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正蕴含着“水滴石穿,弱之胜强”的道理。水虽柔,然而,只要经久不息的流动,定能将硬石穿透。唐僧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水的柔韧,孙悟空就代表了“顽石”的坚强。
    在这个求经团体中,师傅是核心,是徒弟得以取经的借助者。虽然他们此前各有生活的天地,并且当取经途中受挫时,时有“分行李,散伙”等解散之词出现,以求原先的自在快活。但他们也知道,他们与一般的流浪者不同,必须完成肩负的使命。“流浪者的心灵是自由的,他孑然一身地在大地上走来走去,为追求自己美好的理想而跋涉向前,可以任意为他们所喜欢关注的事盘桓停留,也随时为不可共处的人毅然而去。他们没有负荷,没有顾虑,永远感到自己的尊严并为之自豪”……孙悟空他们是有使命在身的,保护师傅成了他们最大的责任,他们目标很明确。由于原先的罪过,让他们负有不得不“游”的无形镣铐。这是作为徒弟和取经者的身份已经无法摆脱的。因为他们已经把“将功折罪,修成正果”作为最大的目标了,而这个最大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取经整体目标的实现中才能获得。在取经成功后的相对自由和短暂享乐之间,他们做了选择。所以,八戒才一次次被劝服,孙悟空三次被遣,又三次归队。撇开一些细微的差别,仅从人物功能来看,他们都属于寻求者,寻求经书以得到自身的解放。
    在作者巧妙设计的意象之下,在同样的目的和利益之下,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取经成员们融在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当中。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山”的顽强,“水”的柔韧实现了一种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唐僧是徒弟们借以取经的主导因素,而从取经途中所起的作用大小看,无疑悟空的作用是最大的,但他也离不开八戒、沙僧的鼎力相助。唐僧的虔诚和坚定以及作为“调解者和润滑剂”的沙僧的话使“心猿”一次次归位,这样师徒才得以坚定不移地西行。唐僧代表了水的柔韧,孙悟空代表了山的刚强。水的柔韧克服了山的刚强。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者设置与山水密切相关的情节,并不是在简单地表达对山水的喜好之情或炫耀才情,而是通过故事的构设与情节的推演,全面阐释山水的文化品格、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坚忍执著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将唐僧师徒的命运紧紧系在“山水”之间,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的“以柔克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柳鸣九.超越荒诞——法国20世纪文学史观[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290.
    [2]秦海鹰.马尔罗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维克多·谢阁兰.碑[M].车槿山,秦海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8.
    [4]安德烈·马尔罗.人的命运[M].李亿民,陈积盛,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5]孙亦平.道教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4
    [6]庄周.庄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12.
    原载:《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