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专业评论家的焦虑 “网络批评、媒体批评与主流批评”研讨会举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尚晓岚 参加讨论
   6月14日,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主持召开了"网络批评、媒体批评与主流批评"研讨会,所谓"主流批评",指的是传统的学院批评。参与者多是当前文艺批评领域的重要人物,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晓明、白烨、孟繁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颐武、《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王干、《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李敬泽、博库网内容主编黄集伟等。这次会议涉及了当前文艺批评中一些重要问题,其间的争论和交锋引人思考。
    ■评论家是否被媒体利用了
    一些致力于专业文学评论的"学院派"批评家,面对当前报刊、电视媒体与网络的发展表现出的"焦虑感"。孟繁华称二者间"构成了鲜明的对立",媒体有将知识分子"明星化"的倾向。白烨则认为,媒体批评浅俗、宣泄的特点,使它无法承担重大的批评职能。他反省自己及文学批评界:"如今很少有人专心追踪、研究文学作品,开会多、广告式的书评多,自己想干的事没干,被媒体批评利用了。评论家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学会利用媒体。"
    ■学院知识分子的尴尬
    李敬泽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传统批评与媒体、网络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分野和对立。20世纪80年代专业评论家掌握文艺作品水准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而今天我们处在文学生产的正常过程中,这一过程包括了作者、读者、编辑、批评家、媒体……大家各有权力,各有利益。媒体批评代表的文艺作品当前的状态,而不是学院批评热衷的文学史意义上的探究,它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学院知识分子面对媒体的焦虑感缘自"对自己的权力边界缺乏认识"。
    这次研讨会的议题很有意思,但它明显有两点不足:其一,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话题更多地围绕着学院知识分子与传统媒体的矛盾;其二,这仍是一个"务虚"的会议,记者发现在座的"知识分子"们致力于探讨学院批评在当前的尴尬处境以及这种处境形成的原因,却不能对如何与媒体沟通提出具体的、建设性的意见。知识分子觉得自己在媒体上"失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他们不适应媒体还是媒体不适应他们?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17日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