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对高鑫电视艺术美学的思裁与思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新磊 参加讨论

    目前,我国的电视艺术研究正在勃兴。权威的观点是我国第一代电视艺术理论的扛鼎之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高鑫教 授在其《电视艺术学》中建构的体系。他将电视艺术四分为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剧和电视综艺节目,此外其视阈也触及纪录片和专题片。可见,这本身就是 一个矛盾的、很不成熟的认识,事实上,也不能囊括当代电视艺术研究的全貌。中国第一代电视理论家正在淡出学术舞台,后学们任重而道远。在此,笔者也从“电 视文学”、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剧和电视艺术片诸角度切入,对电视艺术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也有赞同权威理论之处,但所多者却是另一种声音。
    

    
    

    
    

    电视文学的有无与名实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电视文学一经理论权威提出,便作为电视艺术之重要构成,存在已多年。于是,电视小说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曲艺杂技节目电视风情民俗音画诗等极其模糊而含混的名称屡见于屏幕和书卷,实令创作和理论两界视听混乱,扑朔迷离,真可谓玄之又玄。然而,“万物皆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电视艺术之道,之一二三,绝非不可知。
    

    论道,先正本。
    

    电 视,究竟是什么?研究电视半个多世纪,我们业已取得如下共识:其一,一种思维。电视是一种思维方法,具有一套语言。以电视的方式认知世界,可行,且很有意 义。其二,一种传播手段。传播手段很多,电视算一个,而且是信息社会功效十分强大的一种途径。手段者,载体也,因而具有工具性。其三,一种商品。电视有使 用价值,制造这种使用价值需要工业和产业。因此,电视有经济性。其四,一种意识形态。电视商品的价值就是蕴涵其中的意识形态,尤以政治话语为最。最后,一 种艺术。电视有审美内涵,可娱人、育人、树人。以上,是电视本体的五个基本属性。
    

    据此,对电视进行分类,便会纲举目张,有条不紊。业已公认,电视包括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但此二者的并集绝非电视的全集。电视还包括既非新闻又非艺术的部分。既非新闻又非艺术的电视,真有吗?例一,卡拉OK是什么?世界名曲、经典或流行歌曲配上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画面,广泛传播,它不是电视?当然是,但,既非电视新闻,更非电视艺术。MTV是电视艺术,卡拉OK不 是。例二,电视电影何以存在?用电视手段,主要是数字甚至高清晰度摄录编设备,进行电影创作,意识还是电影,但在播出,还形成了频道,电视电影不是电视? 当然是,但,不是电视艺术,更非电视新闻。电影频道有电视新闻,尽管只关乎电影,如《中国电影报道》,谁能否认这个新闻栏目?例三,黄金时间电视剧既罢, 满屏出现两行红底金黄大字:“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把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全面揭批‘法轮功’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只生一个好!”这不是电视?当然是。但是,不是艺术,也很难算新闻。还有,无孔不入的电视广告,不是电视?当然是,但既非艺术又非新闻。80多 集《还珠格格》在电影院用投影设备、录像设备播映,或被受众独自在家像看电影式地欣赏,它就能成了电影了?当然不会,它还是电视。而且,始终是电视艺术。 例四,人类学、民族学者利用电视认识研究对象,进行学术研究,进而还形成了诸如影视人类学之类的学科,其作品虽未被大众传播,但谁能否认它不是电视?还 有,电教、旅游、交通、考古、农业、林业、环保、医学、生物诸领域对电视的利用,其意识,其行为,其作品,哪个不是电视?全是!但,都不是艺术,都不是新 闻。
    

    凭心而论,例一和例二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对电视工具性和载体性的利用(即属性之二)。例三中,标语充分体现了电视的意识形态色彩;广告、电视剧集被买卖、收藏以及电视产业的上市等,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商品性和经济性。例四则是利用电视进行思考和认知世界。
    

    一言以蔽之,电视的宇宙,迄今,我们认识清楚了两大系统: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尚有很多未知星云存在。很有可能,以前我们把某些未知星云误认作电视艺术,这表明人类认识的有限。
    

    既非电视新闻又非电视艺术的部分,的确存在,真有。那么,电视艺术又是什么呢?电视艺术又包括哪些呢?高鑫先生对电视艺术有个界定,基于此,他把电视艺术分成四大类别: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电视戏剧和电视文艺。目前,得到创作界、理论界公认的,有两个范畴:电视剧和电视文艺。这两个范畴内涵清晰,特征鲜明,独立性强,实质上就是电视艺术的两个基本类别。
    

    因此,我以为,电视艺术包括:
    

    (1) 电视剧;
    

    (2) 电视文艺;
    

    (3) 既非电视剧又非电视文艺的部分。
    

     既非电视剧又非电视文艺的电视艺术,真有吗?真有。例一,看绝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文学作品,如电视抒情长诗《狂雪》。例二,《请您欣赏》《张家界风光》就是。例三,所谓的电视歌舞艺术片电视风光艺术片,如《西藏的诱惑》,即是典型。
    

    对艺术进行分类,自古繁复,这只能表明认识或理论的滞后,不能说明艺术形态的芜
    

    杂。九大艺术,形态各异,泾渭分明,蒙童皆可辨。而且,艺术之内,仍清晰可辨,如文学,无非那三、四种。那么,你凭什么如此划分电视艺术?
    

    一曰系统,一曰历史。
    

     系统观之,万物皆自成一体,皆无穷大,皆无限小,天容地,亦容于天外之天。天之涯触地,地之角接天,孰为天,孰为地,实不可分,天地互存矣。更况人乎?艺术乎?
    

    历史观之,古,今,皆不过是尘沙一粒,沧海一滴,佛眼一瞬。个体的姿态和存在方式轻如鸿毛。永恒的只是浩渺苍穹,苍莽寰宇。
    

    更者,道皆可言传、笔书吗?道可道,非常道。然,万物仍在。然,艺术、电视艺术仍自在。纵其有,也得有名吧?当然。自然科学素来有以人名命名的习惯,小至单位,如牛顿、焦耳、欧姆……大至定理、公理,如侯氏制碱法、哈雷彗星、毕达哥拉斯定理、盖 -吕萨克气体定律……人文社科也不乏此例,如苏格拉底学派、布洛卡区、朱学、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商鞅变法……依 我见,电视艺术中不能明确归入电视剧和电视文艺的部分,不妨就叫高氏体,或高鑫体,以正视听,以永远纪念这位为电视艺术理论开拓和电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的中国理论家、教育家。故,电视艺术三大构成是:电视剧、电视文艺和高氏体。任何概念、符号都有特定的论域,高氏体专用于电视领域,特指某种电视艺术体 裁。即使移至电影界,都算借用,而非本义。试看:第100届全国高氏体作品展播,不挺好吗?试听:《四十九玫瑰》是一部典型的高氏体作品,不很入耳吗?或许,您也受到了启发,对如何命名电视宇宙中既非电视艺术又非电视新闻的部分,已不再盲目。正所谓:名可名,非常名。
    

    如此,学术才能柳暗花明,再上层楼!
    

    如是,理论方可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电视综艺节目的负价值
    

    
    

    电视何以俗?且看综艺节目!电视何以没文化?且看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样式俗,语言俗,内容俗,结构俗,手法俗,思想俗,皮俗,肉俗,骨头俗!一言以蔽之,综艺节目本质低俗,意识媚俗。但是,电视不是大众文化吗?
    

    究 竟,俗为何物?《说文》曰:俗,习也。风俗、民俗、习俗是也。再引申,是佛家对在家僧尼的称谓,所谓俗众。可见,俗在本质上与庸俗颇有距离,却带有很强的 民间性和原生态特质。俗的本义,与俗夫俗子炮制的俗气十足、不乏俗艳、实在俗鄙、俗不可耐的综艺节目这样的俗活,完全不同。
    

    再 看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从主体角度对文化进行的划分,与之相对便是精英文化。所谓精英,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主流思想,大众则是其躯壳和末节。很显然,魂 必须附于壳,末乃本之源,没有大众之流,精英之源势必枯竭。大众是土壤,是根基,孕育着精神之花盛开在文明的家园。大众的芸芸与平常,丝毫不影响其蓬勃的 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所以,大众文化的首要特性就在于这种对于精英文化的根基性和对于精神产品的包容性。基于此,民间生发的大众文化必然带有通俗性和原生 性。在形态和接受上,难免有泥土气和平民气,故而不雅。正因为如此,大众文化需要高雅文化的提携和匡正,以提高其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这种提升,是对大众 文化芜杂性的梳理,是对大众文化浅层蕴涵的拓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所以,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如同手之两面,相辅相成,相生相长。世界需要这样的多样和多 元。对于艺术而言,由于特性和本质的差异,有些艺术需要雅化,而有些艺术却需要大众化,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赢得受众,焕发生机。电视,凭借其独特的媒介 特性,促进了众多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因而自身也通俗;同时,也推动了众多大众文化的精英化,因此,自身也高雅。单方面肯定电视的通俗性不全面,就像单方面 肯定电视的高雅性也不全面一样。电视,如同世间万物一样,是一个矛盾斗争的对立统一体。
    

    正是在对立中,电视的艺术魅力才喷薄出熠熠光辉!正是在统一中,电视的文化品位才得以突现和超越!
    

    警 醒吧,综艺节目的俗人们!别再纠合俗男俗女,说俗话,唱俗曲,乐俗人了。须知,电视是艺术,电视是文化!然而,如今却是一个嘻嘻哈哈、风风火火、稀里糊涂 的电视综艺节目甚嚣尘上、大行其道的时代。如今,是一个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精神失语、严肃缺席的时代。海德格尔如是质疑:在一个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电视学人在此发难:在一个贫乏的时代,电视何为?毫无疑问,综艺节目深得芸芸众生的青睐,但它却是一把自戕的利剑,一坛麻痹的烈酒,一株绚烂而又阴毒的罂 粟!
    

    电 视,作为后工业时代艺术的代表,虽植根于通俗文化,但丝毫不乏追求高雅与严肃的使命和责任感。试看那典雅博深的电视艺术片,庄重含蓄的电视文学作品,就连 电视剧也时刻不忘把雅俗共赏作为自己的最高美学追求。然而,综艺节目却像楚狂接舆我行我素,践踏受众,玷污荧屏,奸污高雅!
    

    首 先,综艺节目的语言没有逻辑。电视艺术所以存在,自有其独具魅力的话语,那就是视和听有机结合的符号系统。但是,在综艺节目中,我们只能看到呆滞的画面、 白昼般的灯光、单调的剪辑、机械的调度和灌装自慰式的鼓掌、滑稽的音乐等,这一切,如同铲锅伐锯驴叫唤,又像亮亮堂堂的白日梦。综艺节目的视听语言分割孤 立,缺乏和谐,没有逻辑。
    

    其 次,综艺节目的时空违背规律。电视的媒介属性时刻警示创作主体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电视是不同于舞台甚至电影的艺术,电视就是电视,不需涂脂抹粉、沿街弹唱, 更不需投敌卖身、摇尾乞怜。然而,要么是封闭的空间,特殊的时间,我演你看,几个小丑跳来跳去,要么是主题突出、歌功颂德、上下喝彩,这不就是活脱脱一台 滑稽戏和样板戏吗?难怪观众那么烦春节晚会!
    

    再次,综艺节目的品格丧失自我。电视是艺术,艺术不是政治的侍女,何必唯唯诺诺,虚情假意?政治昌明、经济繁荣,自有新闻可以报道,何苦催生一个综艺节目的怪胎?既不真,也不美,没有个性,连究竟是不是艺术都说不清!
    

    最 后,综艺节目的哲学消解人生。人,必须诗意地栖居。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和超越。负重的现代人固然需要休息,但人类永远不会降低自身作为万物主宰的高贵品格 和宇宙灵长的生命禀赋,任何一种玩世不恭和逃遁隐匿都是令人不齿的懦夫!可见,综艺节目贩卖的正是庸俗美学和犬儒哲学,应休矣!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体察本体,回归电视,综艺节目方可找到自我。摒弃媚俗,重塑高雅,综艺节目才能获得新生!
    
    

    
    

    电视综艺节目拒绝电视化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多样性、综合性、群众性等而受欢迎,但攻击者却认为综艺节目应该电视化。我以为,电视节目、电视作品未必都得电视化,综艺节目就应理直气壮地拒绝电视化。
    

    首 先,媒介质注定包容性。电视是一种媒介,电视艺术是媒介艺术。因此,电视如同静静的河床,微笑着、从容地向百溪千川敞开胸膛。电视的此在就在于她所包容的 艺术之在。锣响弦动,幕起幕落,生旦净末,你上我下,古往今来,其根基,其舞台,就是博大深广的电视。器不是酒,酒虽随器之形而异形,但酒始终是酒,不必 成器,也不会成器。
    

    其 次,艺术质决定超越性。电视是艺术,艺术就是对生活、人生的超越,超越就是对初浅的否定。戏曲、芭蕾等传统艺术所以日暮穷途、萎靡不振,就在于对现实和自 我的超越不够。要么泥古,要么清高,都缺乏电视的与时俱进、与民同乐的辨证否定性,故而远离了观众。电视可助其腾飞,跨越自我的藩篱,焕发新生。但是,翱 翔长空的鸽子,若依恋双手的温暖,她将永远不会展翅。
    

    再 次,系统质确定耗散性。电视是一个系统,因子、构成林林总总,相生相长,时刻不在消耗,时刻不在离散,综艺节目作为电视的一个子系统,更是如此。耗散促进 着系统的整合,推动着系统的完善,使其外更有扩张力,内更有凝聚力。但是,总分赫然,子不同母,综艺节目最终还得摒弃恋母情节。
    还有,文化质划定差异性。电视和舞蹈、曲艺等产生在不同的文化中,其文化背景、文化动因、文化模式以及文化心理结构均相去甚远,某种形式的结合和融会(如电视综艺节目)最终还是要走向分道扬镳。不被电视异化,综艺节目也不会消亡、衰微,各种文化自有其生命力。
    最后,技术质绑定工业化。电视依赖的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而生发于农业文明和前工业时代的传统艺术先天就缺乏技术禀赋、工业气质,不可强求之,不可嫁接之。工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属性选择了电视,这是历史的必然,非他者可望其项背,也不必自惭形秽。
    

    可见,综艺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她的自然和原生态,电视综艺节目的出路就在于回归自然,探寻原生。
    

    其 实,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化主张的根本理由在于综艺节目的时空不是电视时空。然,何谓电视时空?时空是电视的语言之一,本体之一,其特征是高度自由化。但是, 时空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和统一,这二者各自的复杂性决定了时空的高度复杂性,这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尤为全面。事实上,并非电视才能使时空高度自由。因此, 我以为,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化未必合理,未必必要。
    

    其一,闭者开之闭。戏剧、歌舞离不开封闭的舞台,而电视则是开放的时空。但是,没有封闭,何谈开放?封闭与开放是相对的,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任何一个时空开放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是以时空封闭的传统艺术为前提的。
    

    其二,二生于一。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认电视综艺节目为二度、三度时空,并不能否定蕴含其内的传统艺术的一度时空魅力。传统艺术为电视提供的土壤和原料,尽管难免粗疏浅近,但却始终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其 三,历史倘逝,现实不在。戏曲等舞台艺术往往多是在历史时空中叙事,电视戏曲节目却把艺术拉进了现实时空。但是,受众关注、体悟的还是历史时空中的审美元 素。观众何以爱看历史题材、古装题材的作品,戏曲何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因为,受众想从中获得某种来自历史的讽谏性和借喻性。泯灭历史时空,电视综艺节目 将难以存在。
    

    其 四,心物一也。不论是舞台艺术还是电视艺术,都可以营造心理时空,只是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戏剧借助独白和表演区切分,电视利用闪回和平行蒙太奇,均可产 生时空关系的错位,二者都旨在模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或感时花溅泪的间离效果,殊途同归矣。在这方面,传统艺术不在电视之下。
    其 五,假作真时真亦假。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电视的表现力,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当人们沉浸和迷惘在一日千里的计算机三维科技为我们营造的 一个个虚拟时空中时,我们内心深处是多么地渴望真实啊!看看电视综艺节目吧,那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全是真人、真功夫、真实时空。从这个角度来说,电视综 艺节目具有纪录片一样的场性期待,多么真切,多么真诚!
    综上,时空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足以表明电视综艺节目不必电视化,不宜电视化。
    

    
    

    
    

    电视剧观念的嬗变
    

    
    

    看完两个电视短剧:郑洞天的《拜师》和管虎的《昨天的哨音》,深感一封闭一开放,一传统一现代,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电 视剧走到今天,其观念几度变更和演进。总的来说,舞台化渐褪电视化递增,电影性弥弱本体性见长。而今的电视剧,题材拓宽了,场景开阔了,主题丰富了,叙事 高明了,风格多样了,思想也博深了。短短五十余载,中国电视剧犹如春天的娃娃,笑着,走着,如今,俨然已是健壮的小伙,领着我们上前去。
    

    电 视剧意识的嬗变,折射着人类审美活动的光影,清晰地昭示着民族审美心态整合的历史轨迹。植根于农业文明的华夏民族在数千年封建集权的政治风雨浸染中,如同 卑卑怯怯的奴婢,对世界委委琐琐,对自我遮遮掩掩,对艺术女神唯唯诺诺,这种主体的低姿态,便是民族审美的发轫和基点。20世纪50年 代以来的解放和开放,如同道道灼人的光束,投射在国人的脸上,世界文化的陆离、天外来音的发聩、小小寰宇的喧嚣,史无前例地荡涤着我们、冲刷着我们、蒸发 着我们。从直播到录播,从单本到连集,从唯真到求美,从拄着两条拐杖到健步如飞,中国电视剧的成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羽化和腾飞,更是文化心态和中华美学 的柳暗花明和再度春风。华夏民族天人合一的人生美学在现代、后现代的怀疑、否定、反叛和消解中,不但岿然矗立,而且愈加喷薄出亮丽的色彩和活力,泰然,怡 然。归根到底,这是民族精神的胜利,有目共睹的当代电视剧的超越和繁荣就是其最好的注解。
    

    但是,文明的消长如同潮起潮落,亘古而冷漠,庞贝古城、楼兰古国的悲沧荒凉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我们这些21世 纪的华夏艺术传人。判若云泥、相反相成的《拜师》和《昨天的哨音》给我们的启迪绝对仅非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观,而是两条弘扬民族艺术的光明之道。一方面, 要拜昨天为师。文学、戏曲、电影等传统、古典艺术是电视剧的源,要深广开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再溯之,要拜中国传统文化为师,述古,化古,正本固源。 另一方面,要抬起头来,吹响明天的哨音!明天就是未来,就是希望。异域、异质文化的碰撞,花虽竞放于今,果却要结在明朝。博采百花,和而不同,突出个性, 真正实现电视剧的自我,塑造华夏艺术的大我!
    

    对待艺术,我们需要《拜师》中萧林那样的执着和冷静!这,便是中国电视剧乃至民族文化的出路和归宿!
    

    
    

    
    

    电视艺术片的美学追求
    

    
    

    电视艺术片,本乎主体之心,触及旁类艺术,扣问人生真谛,品味雅致哲思。
    

    美!
    

    历数其美,首推体悟,次之深情,再次意境,压轴乃博大。
    

    美 在体悟。体悟即体验与洞悟。电视艺术片无不带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移诸风光,则景皆为我化;融诸民俗,尽染淳朴和泥土之芬芳;诉诸歌舞,则毕现生命之律动。 试看那《西藏的诱惑》,雪域佛国荡涤的是俗尘的污浊丑卑,高原苍穹召唤的是人生的亘古永恒。没有入微的体察经验,何得此浩然之气?离开超脱的洞见妙悟,哪 来这义理枢机?经历生活,体会宇宙,须至广,必至深,这是创作电视艺术片的首要追求。
    

    美在深情。艺术就是激情。你看:《椰海风韵》热烈浓郁,《黄土情》苍凉淳朴,《血沃中原》深沉悲壮……其情溶于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情景交融,声声入耳,情真真,意切切,描摹世间纯真善美,抒发人生况味叹喟。可以说,比起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的抒情特征更为突出,正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 · 伤逝》)
    

    美 在意境。意境有三,从直观感相的模写,到跃动生命的传达,终至最高灵境的启示,象、象外之象、无形之象是也。再看那《西藏的诱惑》,我们不妨截取少女沐浴 的那段组镜,细加品味。披沙少女裸浴水中,此象以剪影的方式再现于画面,可触,可摸;窈窕淑女长袖挥舞,涟漪波影光色熠熠,生命何其灿烂,何等的美轮美 奂!而这二层,皆非编导之归宿,在音乐和插曲声中,无形之象孕育其中,洗浴之象征韵味,洗浴之情思哲理,含而不露,宛如晨风中晶莹的露珠,凝而不滴。至 此,内与外,有与无,人与天,天与地,皆臻极境!真个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诸如《西藏的诱惑》这样的电视艺术片,诚如片首所言,那真是一种境界!
    

    最 后,美在博大。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电视艺术片之博大在于兼容并蓄的胸襟和娱人育人的双重功能。她,兼容新闻与艺术之长,并收各门艺术之能,融会贯 通,入乎内,而又出乎外,脱胎换骨,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具有多重品性的艺术。故而,有知识性,有娱乐性,更有艺术性,灵活、脱俗,永恒。
    

    一言以蔽之,电视艺术片个性鲜明,文化品位高,具有多元审美价值,是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有待蓬勃、怒放!
    

    
    

    
    

    电 视艺术的美学定位非常值得研究,它关系到电视艺术的整体命运,其中包括电视艺术的界定、分类和各门类电视艺术的美学品格的探究等,应该从本体和文化两个层 面同时展开。目前,国内高校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全面铺开,业已打破了某种惟我独尊、万马齐喑的单极格局,渐显多元端倪,这预示着中国电视艺术学研究繁荣时期 的到来。
    

    
    

    
    

    

    
200215,于北京定福庄
    

2007
1218日三思后订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