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厚的童书,浓情爱意却力透纸背,简单的故事情节时不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促使我读后不得不敲击键盘写下这即兴的感受。这本童书就是《卡夫卡和旅行娃娃》。 谎言,通常是贬义词,让人闻而顿生厌恶。然而,也有例外,当它的前面加上定语,如“善意的谎言”、“美丽的谎言”者,那番感受自是另当别论。 《卡夫卡和旅行娃娃》问世于2004年,系作者为纪念奥地利杰出的文学大师卡夫卡逝世80周年而作,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自然就是这位有点怪异却十分善良、可爱的卡夫卡先生。斯泰格里茨公园是卡夫卡独自一人经常散步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结识了一个哭泣的小女孩艾希,这个“看上去只有几岁,不过很难推算出具体年龄”的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玩具、一个被她取名为布里奇达的洋娃娃。小女孩真诚而忧伤的泪水震颤着卡夫卡的心灵,他判定小女孩和她的洋娃娃之间的友谊是全世界最纯洁最深厚的感情,旋即他以一个慈父的视角(尽管他自己并不是“父亲”)和一个作家的思维,编织了一个美丽、善良又真实的“谎言”——“艾希,你的洋娃娃原本没有丢,她去旅行了!”因为他懂得,希望远比现实更重要。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中最奇异、最认真的一次创作。他以洋娃娃的口吻,给艾希连续写了二十封信,并化身为“邮差先生”一次次地将信送到女孩手中,还亲自给她读信,使之入耳入心。他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虚构了布里奇达的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的“速成史”。他让布里奇达在信中亲口对艾希说:“我很清楚和你度过了前半生之后,我的后半生非他(即“丈夫”)莫属。但如果没有你的爱,我就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若不是你给了我理解给了我自由,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快乐。我会永远把你放在我的心里,并珍惜这份自由与幸福快乐……”卡夫卡非常担心艾希听到这些后会伤心哭泣,然而事情远非如此。艾希听完后倒是有一种完成托付后的如释负重感,卡夫卡在颇感欣慰的同时自己的眼睛倒是有些湿润了。其实,眼睛有些湿润的并非只有卡夫卡一人,此情此景此言此行何尝不是在打动着读者、感染着读者呢。人生自古伤别离,这份情愫中外皆然。小说中的情节,甚至让我遥想到未来几年后女儿的出嫁,婚礼殿堂上在对她的成长寄予一份祝福的同时,我是否也能有如艾希那样的豁达与释怀! 法布拉笔下的卡夫卡,我们不妨理解为“作为艺术形象的卡夫卡”;《卡夫卡和旅行娃娃》通篇的故事,我们不妨视作《卡夫卡外传》的一个断章。这里的卡夫卡,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我们以前了解的卡夫卡,在性格上是吻合的,在思想上是契合的。卡夫卡有言:“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小说中的卡夫卡,目的是要抚慰小女孩无助的心灵,在“无路可循”的情况下,他另辟蹊径,选择编织“谎言”来突出重围。卡夫卡认为,梦揭开了现实,而想象隐藏在现实后面,有些时候它恰恰是生活本身的可怕之处。但艺术则不然,它有可能通过梦幻让想象成为现实的排头兵,这才是艺术可以撼动心灵的功力所在。“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那么,对于尚未上步入青年时代的孩童而言,则需要成人的引导,使之切身感受到阳光和爱心所带来的幸福。法布拉在替卡夫卡编织这个“非常谎言”时,剥茧抽丝、似假还真,让人们不禁发自心底赞曰:小说中的卡夫卡和现实中的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心灵导师”。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3年02月20日08版) (责任编辑:admin) |